2012旅行手札—大研古城—2012年1月13~15日
人們說到麗江,總是一臉的神往,偶也不例外,沒到過麗江,總是想,在藍天白雲雪山下的那個古老的雲南王府邸會是什麼樣的一種風情?
麗江古城,也叫做大研古城,坐落在麗江壩中部,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兩個沒有城牆的古城之一。
位於古城與新城交界處的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志。
據說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古人講究風水格局,一代王侯自然不會將自己困住,因此,大研古城就成為了沒有圍牆的城。在古代,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情,沒有城牆,意味著一旦發生戰爭,這裡將是沒有可以保護士兵的攻防設施,當然,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沒有圍牆,可以體驗一把零接觸!
大研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這裡曾是倉廩集散之地。
大研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00多米,第一次來的朋友,可能會有輕微的高反,不是很明顯。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裡,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
大研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岩,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與整個古城環境相麗江古城得益彰。
又見,藍天,白雲,艷陽。
街邊的客棧。
微微開啟的窗戶,仿佛在邀請每一個路過的旅人,進屋小歇片刻。
樓上的帥哥,只要偶路過就能見到他,抱著一把木吉他,自娛自樂的不停的唱著民謠。
多可愛的招財蛙蛙啊,這個造型頗為搞笑的伐!
哥倆好
快看,中間白色的動物,這是個啥草泥馬?偷拍的,人家是賺工分滴干活,不讓隨便拍哦!偷拍達人上崗工作。
隨便走在古城光滑潔淨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水渠中倒影著純淨的藍天白雲。
有別於中國任何一座王城,大研古城未受“方九裡,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復制影響。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古城布局中的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經絡”設置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築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
四方街位於古城的核心位置,不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區的集貿和商業中心。
四方街是一個大約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廣場,五花石鋪地,街道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其西側的制高點是科貢坊,為風格獨特的三層門樓。西有西河,東為中河。西河上設有活動閘門,可利用西河與中河的高差衝洗街面。
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新華街,又從四大主街岔出眾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四通八達,從而形成以四方街為中心、沿街逐層外延的縝密而又開放的格局。
大研民居既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是研究中國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了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哼哈二將
陽光下,街一隅,茶一杯,小友一個,閑閑坐,慢慢看,天地很廣闊,世界需要放眼看。
夜色迷離,古城又像一個濃艷的女子,看盡了人間的浮華,最後歸於平淡。
嬉鬧的狗兒,是這裡最幸福的居民。
大研的早晚溫差非常大,中午可以一件T恤,到了下午3、4點,當地人就會端出火盆。
頗有小詩人情懷的狗兒,每次見到,總是保持著這一姿勢,抬頭望天,是在醞釀詩意,還是————
聲音清脆悠揚的鈴鐺,做工一般,只是聲音非常好聽。30元/個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橋梁354座,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裡93座。橋梁的形制多種多樣,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修建於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其中以位於四方街以東100米的大石橋最具特色。
大石橋為古城眾橋之首,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從橋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龍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橋。該橋系雙孔石拱橋,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橋長10余米,橋寬近4米,橋面用傳統的五花石鋪砌,坡度平緩,便於兩岸往來。
大石橋下,水清澈見河中青翠,水草隨著水流緩緩波動纏綿著,這個動作是否緩慢的持續了千百年?他們是否看慣了人來客往,聚散浮沉?
石板小巷,居然無有人煙,空留一個蒙太奇。
名聲外傳的納西古樂。
據考證,這種古樂起源於公元14世紀,是雲南省最為古老的音樂,也是中國甚至世界最古老的音樂之一。納西古樂是納西族人民在接受儒道文化的中原文明影響下而創建的藝術結晶。
納西古樂由《白沙細樂》、《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組成(皇經音樂現已失傳),融入了道教法事音樂,儒教典禮音樂,甚至唐宋元的詞、曲牌音樂,形成了它獨特的靈韻,被譽為“音樂化石”。
納西古樂最具欣賞性的地方是其“稀世三寶”。第一件寶貝是古老的曲子;其次就是古老的樂器,樂師們手上所持樂器,皆有上百年歷史;再有就是古老的藝人。
納西人在樂器演奏時加進了大跳躍的裝飾音,和音程很大的滑音、顫音,衝淡了漢族原有的清秀,使得典雅的絲竹樂風變為粗獷有力,富有濃厚民族色彩的樂曲。
微距控,花痴控又來了!!!
看天空,一半晴空,一半陰雲密布,陽光雖然艷麗,氣溫其實很低,手放在外面都覺得凍凍的吶!!
納西族的阿媽,靜靜的坐在街邊的石頭上,一針一針的繡著繁復的花兒,阿媽手上的這塊毯子要花她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1000元。
滿滿的掛著的東巴許願鈴。
大研城邊的菜市場
中間的青石板是豎向排列的,因為,這裡是滇藏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
茶馬古道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西雙版納易武、普洱市,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市、香格裡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勢的貨物產地和中轉集散地,具有著悠久的歷史。
以前馬幫的人,只要沿著豎向的石板路,趕著馬隊,就可以到拉薩,用普洱茶換馬匹。馬蹄滴滴答答清脆的敲擊著青石板,馬鈴兒叮叮當當隨著馬兒一路響著,這條路走過幾千年,看過多少物是人非,經歷多少朝代更迭,如今,只是被洗刷干淨,靜靜的躺在腳下,默默的想念逝去的歲月,回憶滿滿,滄桑的眼,看盡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粉牆黛瓦,有那麼瞬間,彷佛置身江南。
看到這個,那位P師兄一定會兩眼放光,然後不屑一顧,切,這茶也能喝?
嘿,小萌狗,你在找啥(⊙o⊙)?
有人敢吃嘛?據說蛋白質含量頗高的,口感也不錯,偶嘛,就算了,實在是滴汗無比,就拍個小片兒,給諸位看客瞅瞅吧。
這個玩意兒長得奇醜無比,它是啥?
謎底揭曉,這是橘子,是的,橘子。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口感一般,果然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是這樣,植物也是這樣,水土不一樣,就是同一物種,也會成為完全兩碼事兒。
大研城邊最大的百信商場的超市,茶葉不是滇紅、滇綠就是普洱,哎,是啊,這裡是雲南的地盤,要其它的茶,還真難。
P師兄一直說的班章古樹,(⊙o⊙)…,這個,這個,貌似有點小汗啊!
遇到一個上海帥哥和他的寶貝菲爾,看影子就曉得了,菲爾多麼招人喜歡,一幫子人圍著菲爾狂拍照片,當然,裡面最大只的就是偶咯!!O(∩_∩)O~
別看菲爾現在這麼乖巧,其實,半年前菲爾經歷了種種的坎坷,輾轉數個家庭,被一個個的轉手,所以現在的菲爾很珍惜和主人的互動,非常聽話,也非常粘人,也許是以前的經歷讓它患得患失,總是害怕失去吧,狗狗其實都明白,所以,有狗狗的朋友們,一定要珍惜他們,雖然他們不會說話,但是,他們真的明白主人的意思的,既然養了他們,請認真的對他們,不要冷漠,不要忽視,不要丟棄,給他們一個愛的地方,好好呵護!
納西文字,有高人能看懂嘛?偶怎麼看怎麼像埃及古墓裡的法老文字啊!!
漂亮的銀飾品就是這麼手工敲出來的。
小貼士:
大研城歷史
南宋末年,麗江木氏先袒將其統治中心從白沙移至獅子山麓,開始營造房屋麗江古城城池,稱“大葉場”
南未責佑元年(公元1253年),木氏先袒阿宗阿良歸附元世祖忽必烈。實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葉場”設三談管民官,其建制隸屬於茶罕章管民官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為麗江路軍民總管府;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明朝,設麗江軍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木並被封為世襲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
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設麗江軍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襲知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麗江實行“改士歸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為土通判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麗江流官知府楊鉍到任後,在古城東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門、兵營、教授署、訓導署等,並環繞這些官府建築群修築城牆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麗江軍民府下增設麗江縣,縣衙門建於古城南麗江古城門橋旁
民國二年(公元1912年),麗江廢府留縣,縣衙門遷入原麗江府署衙內
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麗江設雲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麗江縣政府
1949年,設麗江專員公署及麗江縣人民政府
1961年,設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1997年,麗江撤地建市
2003年,將大研古鎮設立為麗江市古城區,束河古鎮也包括在其轄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