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首爾觀光的朋友應該都會去景福宮一游,比起古代韓國的王宮,位於全羅南道順天市的樂安邑城民俗村則是一處淳樸鄉土的古代城郭。即使樣子看起來不怎麼起眼,也不影響它作為韓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吸引著韓國國內外的游客前去參觀。這座在平原上砌就的城郭,裡面有官衙和一百多間草屋。來這裡當然不是看恢弘的建築,感受下古代半島人民的生活風貌和環境才是重點。

根據導游阿姨的介紹和樂安邑城網站的介紹,樂安的歷史在《東國輿地勝覽》、《大東輿地志》、《輿地圖書》、《宗實錄地理志》和樂安邑志《邑先生案合編》、《老人堂記》均有記載。


樂安在遠古三韓時期,曾是馬韓54國中的臣墳活國。在百濟時期,名為波知城,在統一新羅時期稱為分嶺郡,在高麗時期稱為陽岳。樂安在朝鮮時期稱為樂安郡,在朝鮮純宗時期改稱樂安面,1995年並歸順天市,成為現在的順天市樂安面。


前面提到過,樂安邑城是建在開闊平原上的,而不是依險要地勢而建。現在旅行者可以自由地登上城牆,繞城觀看周圍的景致。城牆非常厚,也不是很平坦,走在上面甚至有時都有點擔心會掉下去。可以想見當年以此城牆為憑靠而作戰是多麼艱險的一件事。

城中現在為了更好地還原當時歷史時期下的風貌,在一些建築物內還制作了蠟像擺放在那裡。通過栩栩如生的蠟像,諸如當時審判、辦公、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場景就展現在了今人的面前。

城中現在又建起了韓國國樂堂,在裡面會有表演傳授韓國傳統音律的老師教我們外國人體驗韓國的傳統之聲。親手拿起長鼓,邊敲便唱,原本看起來容易的事情,其實是需要相當的技巧的。另外,別看音律老師有些歲數,可是仍然是活潑開朗,看到我們還熱情地對著我們的相機拍了段歡迎詞,要我們帶回中國給朋友們看呢~^^

城中的一株參天古樹。這就是樂安邑城民俗村。包括了朝鮮時代的古城、屋舍以及保存得相當好的民宅。為了保存這些個古代民俗建築,紀念郡守的善政,村民們設立了專項資金善政費和修繕屋舍費。每年有農歷一月十五日和五月、十月三次民俗活動。《大長今》也曾於此取景拍攝。有機會的話,還是推薦來這游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