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5:30起床天色還黑漆漆的,趕到大昭寺附近搭乘到桑耶寺的班車,我是最後一個上車的,再遲一步就趕不上了。6:30發車途徑多吉扎寺,特別要提一下多吉扎寺對面的WC,這是見過的風景最好的WC了,沒裝玻璃的窗子正對著河水,美不勝收。10:30到桑耶寺,轉乘到青樸修行地的往返巴士。11公裡的路程不算長,但路況極差一路浮塵飛揚,偶爾可見野兔奔過,大約45分鐘到青樸修行地。在荒涼的路上絕對想像不到會有這樣一個好去處。半山腰的溫扎寺有修行的覺姆,山上有很多修行者的小屋。遇到一個湖南女孩和師傅一起在山上住帳篷修行,背著一大袋食物還健步如飛的,據她自己說幾個月前還是走了一步三喘的,現在在山上修行,手機都不用,完全是與世隔絕修行者的模樣。17點返回桑耶寺,乘著太陽還沒下山到桑耶寺逛了逛,在東門對面的七裡香川菜館晚餐,蛋炒飯8元。老板是來自江蘇常州的兩母子,來這裡四個多月了,飯炒的不怎麼樣,但是人很好,飯後和老板娘聊天,21點回桑耶寺賓館休息,四人間只住了我一個人。10月22日:為了拍到好光影,趕早起床,8:30到桑耶寺,幾乎沒有游人,臨近中午才漸漸有些游人進來。進大殿得買40元的門票。中午繼續到七裡香吃炒面,支持老板,母子倆從富庶的江南來這兒創業不容易。吃飯時找到了一起回拉薩的同伴小張,晚上一起回東措。晚飯在達川小吃吃的,便宜有便宜的道理菜很難吃。晚餐後散步到布達拉宮後面的九龍潭公園,打算明天白天去一次。
桑耶寺-藏文意為"無邊寺"、"存想寺"或"超出想像寺院",因藏王赤松德贊創建時融合了藏、漢、印三種建築風格,所以被稱為"三樣寺"。位於扎朗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桑耶縣近內,始建於公元八世紀中葉,是藏族文物古跡中歷史悠久的著名寺院,也是有正規僧人的第一座完整的寺院。寺院內珍藏著西藏自吐蕃王朝以來各個時期的歷史、宗教、建築、壁畫、雕塑等多方面的遺產,集西藏古代文明之大成。
整個寺院的布局,是按照佛經中的"大千世界"的結構布局設計而成,是依照密宗的曼陀羅建造的:烏孜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須彌山,大殿周圍的四大殿表示四鹹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太陽、月亮殿像征宇宙中的日、月兩殿,寺廟圍牆像征世界外圍的鐵圍山;主殿四周又建紅、白、綠、黑四塔,以鎮服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災人禍的發生。圍牆四面各設一座大門,東大門為正門。寺院建成後,蓮花生在這裡剃度第一批藏人出家為僧,號稱"七覺士"。此寺因而成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佛教寺院。建築規模宏大,大小殿塔鱗次櫛比,其中以金碧輝煌的"烏孜"大殿為主體,代表釋迦牟尼出生、成佛、講法、捏盤的紅、白、綠、黑四塔和代表佛教中四大洲、八小洲的十二座神殿為輔體,組成一個宏大而完整的建築群,總面積約25000平方米。烏孜大殿是桑耶寺的中心主殿,面積達6000余平方米。大殿正門南側牆邊有石碑一方,據傳說為赤松德贊所立,碑上有古藏文,反映了赤松德贊的興佛的情況。大門門廊上的額仿上,懸有一口唐式掛鐘,鐘上鑄有古藏文,據有關資料記載,此鐘為虔誠的佛教徒赤松德贊的第三妃所獻。
大殿坐西朝東,高三層,式樣別致。大殿和甬道回廊裡均繪滿了各種題材的壁畫。除了一些你在其他寺廟裡也能看到的傳統的宗教繪畫外,在桑耶寺烏孜大殿內圍牆中層廊道上有著名的“西藏史”壁畫,畫中記載了從遠古傳說的羅剎女與神猴結合繁衍藏族開始,一直到宗喀巴創立格魯派,止於9世達賴業績。壁畫長92米,洋洋灑灑,恢弘壯麗,被譽為西藏的“繪畫史記”。此外在烏孜大殿1層和2層有“桑耶寺史記”,2層的南側有“蓮花生傳記”等精美的壁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