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津經濟貿易開發區羅津經濟貿易開發區是金日成借鑒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經驗,臨終前一再囑托,要將羅津建成“自由經濟貿易開發區”,到現在已有兩年來的時間了。現在他們又將羅津“自由經濟貿易開發區”的“自由”兩個字取消了,變成了“羅津經濟貿易開發區”。
一路上我一直留心看羅津經濟貿易開發區有什麼樣的工廠和企業,哪怕是生產水泥、磚瓦的工廠,或者是個小手工作坊類的食品廠;讓我遺憾的是一路上沒有看到一個冒煙的工廠。朋友告訴我說朝鮮根本就沒有什麼制造和加工的企業。
大約行駛有到羅津三分之二路程的地方,我突然看到一座規模不算太大的煉油廠,我一下興奮起來:
“這不是座煉油廠嗎?”雖然列解塔繡跡斑斑,這畢竟是座工廠呀!
“不錯,這是七十年代初期,蘇聯援助朝鮮的,由我們國家供應石油在這裡提煉,但朝鮮一直是光要油不給錢,現在我們國家也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了。總是白給我們國家也負擔不起了,所以,從八十年代後期就一直閑在那裡。”同伴介紹說。
在我國沒實行開放政策以前,中朝兩國實行的是國家間換貨貿易政策。
汽車駛進了羅津市,我終於看到柏油馬路了,但也布滿了年久失修的坑坑窪窪。一進市區,一個巨幅超大標語牌映入我的眼簾,“金正日將軍,二十一世紀不落的太陽”。
看看表,46公裡的路程竟跑了將近兩個小時!住進只有外國人才能下榻的“羅津大廈”,我已經被汽車顛簸疲憊得不想動彈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躺到床上就開始呼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