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上的中國(10)-堅定的腳步

作者: wangxuejoe

導讀第十集堅定的腳步 小學時,學過一篇名為《小馬過河》的寓言。 文末的最後一句,令人印像深刻: “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在旅行時,也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 總會覺得這個地方與自己之前所知到、所以為的不同。 比如,延安並不只是黃土,也綠意盎然。 也許別人所說的都對,但放在自己身上,就未必如此。 就像老馬所說的 ...

第十集堅定的腳步



小學時,學過一篇名為《小馬過河》的寓言。

文末的最後一句,令人印像深刻:

“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在旅行時,也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

總會覺得這個地方與自己之前所知到、所以為的不同。

比如,延安並不只是黃土,也綠意盎然。


也許別人所說的都對,但放在自己身上,就未必如此。

就像老馬所說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

小馬因此堅定地邁開步伐,才有了屬於自己的認識。


旅行,也是如此。


我們都學過《飛奪瀘定橋》。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蕩秋千似的。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對岸還有敵人的炮火,但“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瀘定橋位於四川西部。就在從成都前往稻城的必經之路上。

還記得親身站在瀘定橋前的感受,真的令人雙腿發軟。

橋面很寬,走上去便覺得搖晃,橋板的間隔有一只腳掌這麼大,奔騰的大渡河觸目驚心。

而對岸地勢偏高,如果設上防線,簡直是不戰而勝。


回想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但結合眼前所見,不由覺得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這樣的認識也並非毫無出處,鄧爺爺在一九八二年對美國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布列津斯基親口說過:“這只是為了宣傳,我們需要表現我們軍隊的戰鬥精神。”


藝術畢竟是誇張的,而在那個時代,這樣的誇張是需要的,或者說,是合理的。

若沒有這樣的藝術渲染,我們又怎會知道瀘定橋,有怎會想要去看。

而正因為去看了,我們才有了嶄新的認識,辨證的認識。


初中時,我們又學了一篇寓言,柳宗元的《黔之驢》。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老虎對莫相知的驢子十分好奇,但也有幾分畏懼。

經過慎密地觀察,小心地試探,終於大膽進攻,全勝而歸。


不恰當地說,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陌生的地方就像是一頭“黔之驢”。

我們和老虎一樣,既好奇又顧慮。

但只要做好周密的安排、充足的准備,大可放下顧慮,去探索令人好奇的世界。

畢竟旅行不像老虎吃驢子那樣恐怖。

只要准備充分,不至於“黔驢技窮”就好了。

就好像高原反應。每個人都會擔心。

但事實上,了解高反,做好准備,知道怎麼處理,健康狀況正常的旅者都可以戰勝。


做好准備,知己知彼,接下來,就堅定地出發!


一旦抵達目的地,那種執行力是超乎尋常。

即使是前一天剛去過的游人說那裡不怎麼樣,我們也不會輕易放棄。

因為旅行有時間的限制,有成本的限制,我們可以接受這個故事不完美,但很難接受這個故事不完整。


這次,公司組團去長白山。

我們都是衝著天池而去,但上山那天,大霧彌漫,細雨紛紛。

導游說:長白山十裡不同天,也許山頂沒有下雨,會看見天池也說不定。

在景區等候倒站車時,雨越下越大。誰都明白能看到天池的可能性約等於零。但沒有一個人說不上去。結果,我們抵達山頂,依然是大風大雨大霧,天池全然不見蹤影。

大家下山後,也都認了。戲稱緣分未到。


第二天,按照原定行程,我們必須返回延吉。

但那天陽光明媚,藍天白雲,能見度極好。

我們都說要再上山一次,但旅行社沒有同意。

大家只好作罷,帶著忿忿不平的心情上路,第一次覺得晴空萬裡這麼惱人!

導游依然說:長白山十裡不同天,說不定山頂大霧或者下雨,依然不得見。

但這次卻不能令大家信服。

因為我們沒有真正上山,這一切就只是推斷。


在旅行中,旅行者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只要用自己的眼睛見證過,哪怕是遺憾,也是旅行的收獲。

這樣的堅定似乎是每一個旅者的本性。


有人說,旅行是一種逃避。

我並不贊同。

人在原地,但卻消極遁世,逃避現實者,比比皆是。

而旅行者卻願意堅定地邁開腳步,積極准備,打消顧慮,堅決執行,

用自己的眼睛去獲取全新的認知……

即使是為了躲開了當下的生活,旅行者也從不打算躲開絢爛的生命,

相反,他們用旅行來豐富自己的人生。


這樣的他們就是熱愛旅行的我們!



後話



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很有道理的。

可在我們讀萬卷書的時候,沒有時間行萬裡路。

回想上學的時候,語文是為了教會我們閱讀與寫作。除此之外,大可不求甚解。

我們的好奇心被淹沒在考試的浪潮之中。


後來,我們有機會去行萬裡路了,卻無法靜下心來讀萬卷書。

我們在旅行中所發現的各種問題,隨著旅行的完結,也就石沉大海了。

我們在旅行中的各種道聽途說,隨著旅行的完結,也只不過成了茶余飯後的談資。


整理“課本上的中國”,是自己曾經的一個念頭。

本想簡單寫上幾篇,誰知越寫越多。越到後面,越發現知識不夠用。

在查閱課文的過程中,也發現有很多道理,我早就學到,卻被忽視了。

總之,我感覺賺到了。


寫到中途,我有些不安,怕不了了之,對自己沒有交代。

現在寫了一到十,我能想到的、找到的、記得的課文都已經涵蓋,算是寫完了吧?

我反而更加不安。

總覺得過於草率和匆忙,也許日後積累更多,回過頭來再寫,會好得多。

然而,一旦開始就沒法半途而廢,只好竭盡所能寫到這個程度。

其中定會有各種紕漏,如果有人在看,有人發現,還望不吝賜教。


有朋友說這個主題挺有意思,我很高興。

但也因此十分不安,我怕我才學疏淺,浪費了一個好的主題。

好在我們還將繼續旅行,繼續積累更多的認識,繼續“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一路分享所得與所失,豐富各自的人生體驗。


課本上的中國,雖然只是一部分人的回憶,但希望能以此喚醒我們沉睡的好奇心,

因為不僅是課本上的中國,還有更大的中國,更大的世界等著我們!


願以此與熱愛旅行的朋友們共勉。


精選遊記: 會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