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的青銅器

作者: 我愛花花世界

導讀周秦王朝早期都邑所在地周原遺址和雍城遺址都在寶雞境內,寶雞出土大量青銅器,其中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等聞名於世。所以寶雞有全國最大青銅器最豐富的青銅器博物院。 博物院外形設計獨特,高台門闕、牆表仿青銅原土,氣勢恢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基本陳列《青銅鑄文明》,以考古研究成果、歷史文獻為依據,展出寶雞地區出土的國寶級青銅重器140 ...

周秦王朝早期都邑所在地周原遺址和雍城遺址都在寶雞境內,寶雞出土大量青銅器,其中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等聞名於世。所以寶雞有全國最大青銅器最豐富的青銅器博物院。

博物院外形設計獨特,高台門闕、牆表仿青銅原土,氣勢恢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基本陳列《青銅鑄文明》,以考古研究成果、歷史文獻為依據,展出寶雞地區出土的國寶級青銅重器1400多件,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文物豐富的內涵。

展覽分“青銅器之鄉”、“周禮之邦”、“帝國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青銅器之鄉”主要展示窖藏出土青銅器,展現寶雞青銅器之盛。“周禮之邦”展覽的核心,共展出文物近700件。展廳以對周禮的追溯和闡釋為線索,重點展現“厲王簋”、“牆盤”以及相關文物的配套陳列,追頌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文治武功;以國寶重器“何尊”作為本單元的收官之作,重點呈現“營建洛邑,宅茲中國”的銘文特寫,追溯“中國”二字的由來,描繪出周禮下的西周盛世生活。“帝國之路”是周王室的衰敗和東遷,秦帝國崛起,重點展示秦公镈,以描述秦人的興盛,突出秦世族的逐漸強大。“智慧之光”迎面便是生動有趣的作坊體驗,表現青銅器從制模翻範到鑄造成器的完整工藝。這裡有國寶“折觥”,展現青銅器造型及紋飾的獨特藝術神韻。

最有意思的是周厲王的胡簋,它的價值不亞於殷墟的司母戊,是西周唯一的王器,目前出土的歷代“簋”中器形最大的,所以又被稱為“簋王”。上面的銘文清晰,是周原歷王為祭祀先王而自作的一篇祝詞。大意為:我晝夜盡心經營先王事業,以配皇天,我任用義土獻民,祀先王宗室。作此將彝寶簋,安惠干先宗列祖,以祀皇天大命,保佑周室、王位和我自身。賜降多福、長壽和智慧。它不僅是一件藝術瑰寶,且為西周青銅器斷代增添了一件標准器。這個銘文不符合《史記》中周厲王暴君的形像,可見從古就是“說是說做是做”,君王總要以假像示人。

從殷墟到寶雞,從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銅制工具越來越少。秦漢時期,隨著瓷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制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面。歷史的發展和進步使青銅器作為文物留給後人了。

匆忙了些,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博大厚重,只可惜處在落後地區,硬件不錯,服務很差,我帶著沉重的行李爬山上去,四點半他們居然要下班,不寄存行李。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