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館屋頂花園——《九州清晏》。

作者: Amy_tww

導讀那天通知開會,所以有機會去到中國館的九米平台。室外的那兩台手扶電梯不開,是從台階走上去的。 九米平台,去過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的都沒法忘記:先要在樓外排幾個小時的隊,還要在這九米平台上再耐心等一個小時以上——是走在蛇行圍欄裡不停繞彎啊。今天還能看到,絕好的黑大理石地面上,當初為裝圍欄而鑿出了一個個圓孔。那兩架從33米層直瀉下來的手扶電梯 ...

那天通知開會,所以有機會去到中國館的九米平台。室外的那兩台手扶電梯不開,是從台階走上去的。



九米平台,去過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的都沒法忘記:先要在樓外排幾個小時的隊,還要在這九米平台上再耐心等一個小時以上——是走在蛇行圍欄裡不停繞彎啊。今天還能看到,絕好的黑大理石地面上,當初為裝圍欄而鑿出了一個個圓孔。那兩架從33米層直瀉下來的手扶電梯,太令人印像深刻了。



會議室在小電梯上去的14米處,掩隱在當年盛會時的一勝景中,於是就得便參觀了這個《新九州清晏》。《九州清晏》,是圓明園裡的終景,意指“河清海晏,天下升平”。世博會時將此景移植了過來,置於九米平台的東、北兩側,成為了中國館當時的一大看點。雖然,裡面用到的建築是完全現代概念的了,環境的布置也沒有一味地照搬原樣,用了些借喻的手法,但是既為“九州”,中華大地上各種地形地貌都一一呈現,甚至有沙丘、河塹,與圓明園保持一致。



走了一圈,明顯是很荒蕪了,缺少打理,過去兩年了麼。但正好也是因為少有人光顧久了,沒有被過度使用,所以倒是整體基本完好,仍值得一看。



景區有2萬7千多平米,我們只看到東面部分的一半。世博會時候是沒有機會入內走走的。希望藝術宮開館後,會有可能對公眾開放。



9月9日寫。



當年世博會時的情景......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