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船前半截是露天的,用來放網和捕魚,後半截是船艙,艙內顯得很局促,結構有點怪,且利用著每一寸可貴的空間。從兩邊船舷出口處進來
的地方,是整條船的中心,剛好一人高,也是掌舵之處,船艙也因此分界,
往前是低矮下層空間,還分出窄窄的裡間和後間呢。前間鋪著席子,和各
種不明用途的開關,後間的兩邊艙壁則放置著日常用品,還有架黑白電視。
在這層得低頭貓腰席地而坐,男同事干脆往席上一躺睡覺算了,畢竟周六
早上7點鐘就起床是很“痛苦”的事。
舵的後方像個北方人的大炕,長不到三米寬兩米,應該是船家人的“
床”吧,也是船艙裡看起來最寬敞舒服的地方,坐在炕邊往前望,視線跟
掌舵的船家大佬一樣開闊。上炕要脫鞋,當然還是得貓著腰。不過炕的最
後方沒有密封,而是撐開了篷子,坐上炕後可能靠在欄上往後看風景,總
體上通風采光還挺好。
而在炕的一角,竟辟出一角放煤氣爐,當然還有鍋碗日雜,艙壁還吊
著醬油等調味料。也就是說,船上的人家做飯、吃飯、平常生活和睡覺都
在這塊小小的炕上??一切都是簡陋和湊合,曾聽說的水上人家生活的艱
難,想想這海上風雨飄搖的日子,不禁生出幾分同情。後來上島參觀了漁
民們別墅式的小洋樓,才知這份擔心是多余的。
這條船是船家老大自家的,約五六十歲,黝黑的臉上寫滿風霜,同船
的還有他的老婆、三個兒子和一個小女兒。(到拉網時才知真的需要這麼多人)。
開船了,船上的一切都讓我們新鮮和好奇,大家吱吱喳喳地不停發問。
舵前方的窗口下煙盒長度那麼寬的橫木架上,還有老款的“水壺”大哥大,
和一些對講設備。架上有個像9寸電視那麼大的探測儀,當我們知道那條水
平線下的斑斑點點就是海裡的魚時,“那麼多哇~~~~”大家不禁一陣雀躍。
而在探測儀旁邊,竟然有只塑料瓶子養了條金魚,讓人感受到一點船家人
的情趣,也可以想像這漁船的穩定。未上船時曾擔心萬一出事不會游泳怎
麼辦,導游說一上船每人都要穿救生衣,但船主並沒有給我們,想想在船
上感覺挺安穩,也就沒有追要下去。不過在這窄小的空間裡大家穿成“烏
龜”那樣,定更擁擠不堪而且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