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滇西之建築篇(下)7月14日----7月29日雲南西部自駕之旅(接前)
三、和順古民居:
走進和順,第一個感覺就是古樸。無論是黃泥糊成的破舊院牆,青石鋪就的狹窄過道,門樓上的雕花木椽,宗祠中的古老匾額,或石或木的各色牌坊,還是田間的破舊水車,都在默默地向你講述著和順幾百年的故事。雖然也有很多是新修或者新裝的建築,但並沒有改變那種原始的風格。
作為中國最具魅力的古鎮,和順古鎮的古民居肯定是其主要的魅力所在。各式各樣的古民居星羅棋布地分散在古鎮的各個角落。既有彎樓子、花大門、翡翠大王寸尊福故居那樣在近幾年經過保護性修飾後對外開放的景點,更多地是那些年代過百,目前仍有人居住的老舊民宅。這些老舊民宅雖然感覺殘破,窗欞門楹已經裂朽,但只要認真觀察,仍然能夠找出它特有的韻味。
從文化沿襲的角度來看,和順古鎮的居民大多是明朝初征南戍邊的漢族將士之後,其中不少來自重慶的巴縣,所以和順民居的建築風格中帶有比較明顯的巴蜀漢文化氣息。比如因地制宜、講求風水,磚木結構、飛翼大出檐、多層挑空,雕梁畫棟但少濃墨重彩。同時,騰衝作為歷史上西南最重要的邊貿重鎮,商販往來、行走四方,使得南詔文化、東南亞文化、西方文化和土著文化等各地多元文化在此充分交融,我們也能從古民居中觀察到這些文化的蛛絲馬跡。

三成號古民居,垂花式門樓,道光年間的門匾,看看這木雕,多精美。

院內二層小樓,樓角的雕花神獸,刀法簡練,不施粉彩?

很多的古宅都是二層小樓,圍廊院落。

除了木雕,很多地方也有精美的磚雕。

劉家大院,和順古鎮規模較大的一處民居,四進院落,可惜大門緊閉?

古鎮裡有很多不知名的古民宅,只要和主人打個招呼,就可以入內參觀,一般不會被拒絕?

翡翠大王寸尊福故居,牆上和門樓上有中山先生的題的字。和順傳統的古民居大多是側開門,門樓在第一進院落的左前角。

看看窗欞和門楹上的雕花。

小巷中的民居

院內白色的飛翼影壁,素淡的壁畫,有點南詔文化的味道。

柱角的雕花。

耀庭博覽館,院門與二層小樓和諧結合。

很多古宅的正房是祭堂,裡面放著“天地君親師”的牌位。

佐廷先生舊居門口的磚雕,李根源題寫的“花軒”

院內比較破舊,主房和兩側的廂房之間有個落差。

雖然破舊,但還能看出精美的工藝。

這小院的建築風格就是典型的中西合璧了,而且近期重新做過裝修,多了幾分光彩。

這是一個重檐的垂花門樓,雕花已經有些朽了。

單層的正堂也是建在高台之上,與雙層的廂房巧妙地連接在一起。

一看就是一個大戶人家,院落寬闊。看看一樓的金屬欄杆和二樓的木欄杆。

彎樓子民居博物館,彎樓子本身就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古民居。也是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創辦跨國商號“永茂和”的李氏家族代稱。

“彎樓子”民居為三進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組合式建築群,裡面展覽著李氏家族史及和順民居文化。

英制鋼窗與傳統木門窗交相輝映,整個院落是一幢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築。

室內有古董、床、桌椅,用具器皿都是名貴之物。

“彎樓子”因樓房沿巷道的曲線修砌而得名。


精美的木雕

轉畫、木雕都堪稱精美的藝術品。

重新裝修時拆卸下來的古老的門楹。
離開和順古鎮後,我一直有個問題沒有想通。在二戰中,騰衝縣城一片焦土,無一間完整的房屋,但為什麼近在咫尺的和順古鎮能夠保留下這麼多的古宅呢?看來真的是風水好,天神庇佑!四、傣族宗教建築:
傣族人民篤信小乘佛教,佛教建築也成為了傣族村寨中的一個亮點。
傣族的佛教建築主要有兩類,即佛寺和佛塔。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人們將佛寺稱為“奘房”,幾乎每個村寨裡都有奘房。傣族的奘房多為干欄式建築,許多的木柱將佛殿懸空起來。奘房一般為東西縱向布局。佛殿正中的佛像坐西朝東。奘房屋頂造型巍峨,外表微翹的歇山式屋頂陡峭,分段多垂檐結構層次豐富,蔚為壯觀。

這是大等喊傣家村寨的奘房,幾乎每個傣族村寨裡都有這樣的奘房。

這裡鳳竹環繞、榕樹垂須,別具民族特色。

很多奘房都是這種吊腳樓,這裡也曾是電影《孔雀公主》、《月光下的鳳尾竹》的外景地。

奘房正殿的正面擺放著佛像。

奘房是佛教徒出家修行的地方,傣家的很多小男孩都會在奘房出家一段時間,擦佛像是他們每天的功課。

吊腳樓下的腳柱上拴著只猴子,見到我就會齜牙咧嘴地叫喚。

這是瑞麗城東G320國道旁邊的一座奘房,雖然還是吊腳樓的樣式,但水泥已經代替了傳統的木材。

這間奘房內部寬敞、明亮,顯得很干淨。

奘房的一角是百姓們供奉的鎏金佛像,其中有些的年代比較久遠了,也算是珍貴的文物了。傣族的佛塔多為磚石砌建的實心塔,多為筍型,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從外觀上看,傣家佛塔的形狀類似,不仔細對比難以區分。傣族佛塔的外部線條變化多端,整體輪廓分明。而且外塗金粉,看上去金碧輝煌,豪華大方。德宏州大多數的佛塔是群塔形式,由處於中央的主塔與周邊若干小塔組成,主塔與小塔造型相似,但尺寸懸殊較大。塔基四方塑有龍蛇怪獸守護。

過了梁河縣,我們就看到了這座金塔。在青山和翠竹的映襯下,這座金塔顯得華麗富貴。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允燕佛塔,也是群塔類型。我們到達時,允燕佛塔正在做防震加固,我們這次無緣一睹真容。

這是一寨兩國景區裡的一座金塔,修建的時間不長,剛塗上去的金粉熠熠生輝。

這座金塔與其他的不同,不是實心的,中間可以走人。

這是被稱為東南亞五大佛塔之一的姐勒大金塔。圓形塔基直徑30米;主塔高39.5米,塔身貼滿金色磁磚;四周環繞16座小塔,塔身均塗金粉?

主塔塔冠是金屬制的寶傘、風標和瓔珞。微風吹來,鈴聲叮咚。

在盈江縣,我們還看到了這兩座非主流的佛塔,都是單塔類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