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is,NonParis之法國環游記-D17阿維尼翁的橋上

作者: thechens

導讀拉個,之前我也說過Louise在這次的環法計劃中一直不慌不忙的。然後我又說過,我有一次不慌不忙的結果,就是被逼住了下天價的旅館,所以住宿這一塊,一直是我頭疼的問題。 Louise說,砍平呀!法國人最喜歡砍平了! 我說德國人也喜歡砍平呢!我還沒砍平過!那就一起砍平好了! 所以昨天晚上,我就生平第一次砍平了~ Louise的那個帳篷屬於傻瓜型,所以即便我從來沒有 ...

拉個,之前我也說過Louise在這次的環法計劃中一直不慌不忙的。然後我又說過,我有一次不慌不忙的結果,就是被逼住了下天價的旅館,所以住宿這一塊,一直是我頭疼的問題。

Louise說,砍平呀!法國人最喜歡砍平了!

我說德國人也喜歡砍平呢!我還沒砍平過!那就一起砍平好了!

所以昨天晚上,我就生平第一次砍平了~

Louise的那個帳篷屬於傻瓜型,所以即便我從來沒有砍平過,還是順利支了起來,只不過砸那個釘子沒有合適的工具,手裡握著塊石頭略疼。

支完後,就瘋了= =

因為別的砍平的地方都有一個插口可以用電,我們這個地方找來找去找不到。劈裡啪啦搞這個砍平搞到夜半雞叫了,現在要重搞一下略氣餒,但是沒電簡直重回原始社會哇~我們導不了航,打不了電話,更重要的!我就拍不鳥皂片了!

所以我就迅速把它拆了,換了一個地方重新砍平~

有趣的是,沒想到這個砍平的一夜居然是我們睡得最好的一夜,地面不平,空間不大,條件不佳都沒有太多影響~





這個砍平的地方地理位置極佳,就在阿維尼翁老城的河對面。後來在阿維尼翁的橋上聽講解的時候,說是原來那座橋長得很,後來廢棄了,這塊原先橋下的土地就被法國政府用來砍平了~

真是歷史悠久的砍平哇~







圍繞著阿維尼翁的老城還留有一圈城牆,這圈城牆真的有羅馬風時期的味道,碉樓的底下都是一圈一圈的拱券。





阿維尼翁的世界遺產包括剛才提到的阿維尼翁的橋,另外就是阿維尼翁老城裡面的教皇宮。

講到阿維尼翁的橋,Louise說她當年在國內學法文的時候,有一個犀利的上海老太太,臨走前說要教他們一首法文歌,大家當時才學法文沒幾個月,當然就興致勃勃了。

那首歌的名字就叫做《阿維尼翁的橋上》,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法國民歌。

可是大家聽完拉首歌後,紛紛表示略絕望。所以當老太太說要不要再集體唱一遍的時候,大家全都奮力阻止。

我覺得沒那麼不堪呀= =







阿維尼翁的教皇宮原先住的是教皇,因此阿維尼翁不屬於法國的領土,這座連接阿維尼翁和法國其它部分的橋就有各種重要的政治意義。它一會兒被建,一會兒被毀,一會兒被加建,一會兒又被拆毀也和這兩方的政治勢力密切相關。

參觀完阿維尼翁的橋後,我和Louise決心去吃飯。結果遭遇了我在整個法國拉麼多天最悲慘的一頓飯~

首先,雖然LP推薦的巴黎,裡昂館子全都沒有幫上忙,但是作為一個堅定的腦殘粉,我還是朝著它的推薦義無反顧地走了過去。

LP推薦的拉些個館子都不在阿維尼翁的中心,走著走著就快要出城了。憑借導航好不容易找到後,情況是醬紫的:

第1家,休假中= =

第2家,是一個市場,只做上午,所以已經關門中= =

第3家,沒人吃飯,而且價格奇貴,目測人均35歐= =

所以我們只能折回阿維尼翁的中心地帶,希望靠著在南錫和裡昂的手段,找到一家出眾的館子。



到了阿維尼翁後,離開地中海就不遠了。所以海鮮就擺上台面了。Louise說她在巴黎基本不吃海鮮,因為巴黎不靠海,所以海鮮不夠新鮮,如果真是新鮮的話,那沒個百來歐是吃不下來的。

所以當Louise看到阿維尼翁成排成排的餐館都貼滿了淡菜的海報,而且只有9歐的時候,她就不能自已了。

我們就在那成排成排的餐廳裡面調了一家覺得感覺最好,食客也最多的,就坐點餐。

現在用事後諸葛亮的眼光來看,那種貼滿了照片的餐館本來就是和歐洲餐廳的風格背道而馳的。這樣大喇喇的照片一下子就把這種館子拖到了景點團餐的水准,而景點團餐的特點就是,宰一個,算一個。

而且拉些個五顏六色的餐具吧,也不像個好館子的樣子。



Louise吃著她的淡菜,越吃速度越慢,最後索性就不吃了。問她干啥,她說一股不新鮮的味道。

給我點的那份蜜瓜腌肉味道還不錯,但是那條魚卻一股子腥味兒。

而且這個人吧,總會把差的東西越想越差,所以這會兒那些飛來飛去的蒼蠅也是越看越討厭。



結賬的時候,服務員根本沒有問,東西好不好吃之類的,這在歐洲差不多算一句禮貌用語了。我和Louise相互看了眼,也就懂了。

這頓飯其實倒也沒吃掉多少錢,但是吃完不開心,就會想還真不如再多砸點吃剛才那些死貴的推薦館子呢,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

其實也怪我們自己不好,在阿維尼翁偏要去吃一家叫“小尼斯”的館子= =

好了,因為這家店讓人非常不快,所以我就大書了一下。

飯後跑到阿維尼翁的教皇宮繼續參觀。

阿維尼翁的教皇宮,政治意義遠遠大於其建築所能表達的震撼力。但是古風的味道還是很不錯的,很有聖米歇爾山的感覺,當然人的數量也差不太多。







巴黎的夏天涼爽得很,而且空氣干燥,所以就算偶爾有點熱,也不會有難受的感覺。

但是到了法國南部,情況就不同了。首先氣溫就遠高過巴黎,再是因為靠近地中海,所以空氣濕度大,整個人黏糊糊的。

所以在阿維尼翁的教皇宮裡,總也感覺不老舒服的,參觀品質也就略下降= =

教皇宮裡面,有一處藏得很深的地窖,翻開石板,裡面是原先教皇藏匿錢財的地方。可是現在大家都在往裡面扔錢,冥冥之中還要好多人民幣= =這是一種神馬心理哇= =



城市全景永遠是我的菜呀~阿維尼翁的老城延續了裡昂那種無秩序的美感,可以把它歸為南法風情,但是又很像我認識中的意大利城市。

因為窗玻璃不平,所以拍出來的照片有些地方略扭曲,但是效果我真心稀飯呀~



教皇宮邊上有一座教堂,阿維尼翁的天際線裡面,最高的金頂就是它了。





離開阿維尼翁不遠的地方,又來了一組教科書建築,一段保存完整的羅馬時期的輸水道,加爾橋。

我想這一趟環法,基本上把歐洲各個時期的建築也都看了,羅馬時期的在南法,中世紀的在沙特爾和亞眠,文藝復興在稍後的盧瓦河谷,新古典和新藝術運動,包括後來的現代主義,解構主義,都在巴黎。

因為對實際駕駛時間的錯誤估計,所以到了加爾橋的時候天色已晚,看不太清楚了。但還是像我之前說過的那樣,對於新鮮的事物,不管在哪個時間段,從哪個角度去看,都依然是新鮮的。看著月色下的加爾橋,也算是別樣的體驗。





寫到這裡,今天的參觀算是結束了,可是故事還沒講完。

從加爾橋回營地,我們是卡著23:00的時間回去的。結果到了之後大門緊鎖。

Louise跑進去一問,原來是昨天聽錯了,22:00之後車子就不許再開進營地裡面了,怕影響別人休息。

好說歹說允許我們把車開進營地,但是只能停在入口處,而不能停進自己的營位。

雖然大包小包背到營位也沒多大距離,但是越想越不甘心。我就對Louise說,不就是怕吵到別人嘛,我來下車推,你把火熄了。

沒推幾步就到了一個上坡,怎麼也推不動。這時邊上走來兩個西班牙的小伙子,問我要不要幫忙。

我說,不用了。

他說你確定?你在往後退啊親~

接著二話不說就幫著一路推到了營位,之後兩人氣喘吁吁地走了。

我想這世界上的事情還真是有兩面性,之前在盧浮宮大聲嚷嚷的好大一批都是西班牙人,在奧賽也老有西班牙人擋在我前面,湊得老近地去看那些名畫。但是就在剛剛那個時候,從他們的那種懶散,無序的性格中就激發出了一股子的熱心腸來。

到了營位後怎麼也推不動那車了,可是總還差一點點。於是我讓Louise迅速發動一下,三下五除二把車停正,然後兩個人就像做賊似的,又略帶有滿足感地鑽進帳篷裡休息去了~


精選遊記: 阿維尼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