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之南

作者: cocoshen

導讀彩雲之南在江南多陰霾的季節裡,美麗純淨的“彩雲之南”卻是陽光燦爛。雲很輕,飄忽不定,遠處就是著名的玉龍雪山,雲霧繚繞著山頂皚皚的積雪,在蔚藍天空的映襯下顯得高貴而肅穆。 麗江古城作為茶馬古道重鎮的歷史陳跡已經漸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商業化的酒吧、茶吧、工藝商店、銀器店和每天穿梭其中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唯一讓人想起過去的只有那些上 ...

彩雲之南在江南多陰霾的季節裡,美麗純淨的“彩雲之南”卻是陽光燦爛。雲很輕,飄忽不定,遠處就是著名的玉龍雪山,雲霧繚繞著山頂皚皚的積雪,在蔚藍天空的映襯下顯得高貴而肅穆。

麗江古城作為茶馬古道重鎮的歷史陳跡已經漸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商業化的酒吧、茶吧、工藝商店、銀器店和每天穿梭其中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唯一讓人想起過去的只有那些上了歲數的納西族老人。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樣變換,他們依舊保持著一直以來的傳統,每天穿著土布織成的納西族服裝,不緊不慢地踱著,走在古城高低不平卻又光滑如新的石板路上。到了傍晚,老人們習慣在四方街上圍成大圈,跳起納西族舞蹈。他們,雖然臉上都刻著厚重的歲月痕跡,這時候卻又身輕如燕,讓人不禁驚嘆他們高超的舞技。

扎西家

扎西無疑是我見過的最英俊的摩梭小伙。高高的個子,非常好客。他的漢語說的很好,據說他十歲就到青海的塔爾寺做喇嘛,而後又走了十年的馬幫。從1999年在瀘沽湖裡格島上陸續接待游客,建立客棧開始,“扎西家”就在“背包們”中聲名遠博。很多民俗學家,攝影家也紛紛來到這片尚未開化的土地上,探究這個異樣文明的世界。摩梭人其實是納西族的一個分支,因其至今仍保持母系社會的生活習慣,崇尚“走婚”而聞名於世。雖然現在,扎西也開始用起了手機,家裡甚至都有衛星電視,太陽能熱水器,而摩梭人走婚的傳統依然沒有改變。大山裡傳統的摩梭人依舊圍坐在火塘邊吃飯,火塘右側的床要留給家中最年長的祖母。毫無疑問,在這裡,女人是家長,是主管經濟大權的一把手,村裡決定大事,都要女人們開會商量。而男人在這裡,只不過是幫阿夏家〈女朋友〉干活的,他們通常白天出門,晚上才回來。連有名的扎西也不例外,別看扎西裡裡外外招呼客人,他家的財政大權都由他阿夏掌管。摩梭人住的都是木結構的房子,一樓是豬圈馬圈,二樓才是主人家睡覺的地方。從窗子望出去,滿眼是惹人憐愛的碧藍色,朵朵白雲投射在燦爛陽光普照下的湖面上,深深淺淺,藍綠相間,這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啊。到了晚上,滿天的繁星,襯著沉寂的山谷,星星點點,閃閃爍爍,靜謐無聲。

瑪達米

這裡的人們,眼神是那樣毫無遮攔,大膽而直露。從“楊二車娜姆”直白率真的笑魘裡,更深刻感受到和我們這個社會完全不同的世界。愛就是愛,熱烈而單純。沒有地位,階級,財產,學歷,社會背景的約束,這裡只有很簡單的愛。很多摩梭人曾經嘗試到外面的世界工作生活,他們也想過的好一些,可是外面的人們和他們是那樣的不同,他們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山裡人太單純。於是很多年輕人都回來了,重新回到世代生長的瀘沽湖邊,繼續他們的生活。在寬闊碧藍的湖面上,劃著豬槽船,唱起他們的歌。

驢友

是第一次真正做一個獨行的背包客,揣著那本經典的〈藏地牛皮書〉就上路了。前後兩只超過頭頂的大包,感覺自己像只驢子。和不同的人們在不期間相遇,不知道以後是否會再相逢。路上什麼樣的人都有。有人辭職,在麗江呆了兩個月,自己花200塊錢/月租村裡的房子,整天出來曬太陽;有人在麗江住下了,只因為摩梭吧裡那個漂亮的摩梭女。有個香港的小姑娘,二十五、六歲,可已經獨自去了很多國家,包括荒蕪人跡的大西北和西藏。也有第一次逃課出來玩的年輕男孩,每到一處,不忘給媽媽打電話報平安。更有19歲在麗江呆了一個月,安心做個小饕的四川小姑娘。還有從北到南一路玩,還准備去尼泊爾和越南的七十歲老伯伯。

在想,為什麼要旅行呢?為了看更多的世界,為了知道更多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為了明白除了現實的世界,還有多少未曾了解的社會。如果說旅行是有錢人的生活,那是片面的。15塊一天的住宿,沒有淋浴,甚至還有跳蚤和臭蟲,還是甘心冒著暴風雪的危險去看梅裡雪山,又是為什麼呢?因為人是那樣渺小,生命是那樣脆弱,年輕是那樣容易逝去。

在年輕的時候去做喜歡做的事,勇敢的人才能不斷走下去。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