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思想去旅游——第六站:福州馬尾

作者: yakelong750777

導讀一個人行走在路上能被身邊的風景所吸引,理由往往很簡單,有時只是一個地名。這一次,我就被“馬尾”兩個字所吸引,在福州多逗留了半天。 馬尾,在中國至少創造了兩個第一:中國第一艘現代化輪船誕生的地方;遠東第一船廠。但就是不知道還有什麼遺跡可尋。 2012年3月13日早晨7:00在福州火車站前的黃金大酒店退房直奔火車南站,8:00鐘買好了下午1:33分去杭州的高 ...

一個人行走在路上能被身邊的風景所吸引,理由往往很簡單,有時只是一個地名。這一次,我就被“馬尾”兩個字所吸引,在福州多逗留了半天。

馬尾,在中國至少創造了兩個第一:中國第一艘現代化輪船誕生的地方;遠東第一船廠。但就是不知道還有什麼遺跡可尋。

2012年3月13日早晨7:00在福州火車站前的黃金大酒店退房直奔火車南站,8:00鐘買好了下午1:33分去杭州的高鐵列車的車票(這條線路就是去年溫州兩列車追尾從而死亡幾十條人命的那條線路)。然後寄存好行包,我和老哥就坐上公交直奔馬尾而去。

從火車南站到馬尾的公路相當寬敞平坦,車輛也很少,幾十分鐘就到了馬尾鎮。下了車我就向行人打聽關於馬尾船政局的遺跡,可當地的年輕人沒有一個人知道它。問一位老者,她告我,在羅星塔公園裡好像有,於是,我們就走進了一處江邊高地羅星塔公園。

進入公園就看見一座七級高塔聳立小山頂上,這便是有名的羅星塔了。走到塔下,看一眼說明,這塔竟然來歷不小,原是宋朝之物。



走過千山萬水,只知道凡是有塔的地方,裡面都藏著高僧的遺骨,於是就想,是哪位得道高僧被後人景仰,死後為其建造了七級浮圖。帶著這個疑問在塔四周轉了轉,竟然發現有一石碑,上面刻著塔的來歷,居然與一位美女有關。回頭一看,在石碑旁邊真的坐著一位白色石雕美女,下書“柳七娘”三個字。

看了碑上的說明,我才知道,說是宋代廣東一個豪強見柳七娘年輕貌美,就設計先誣陷其夫,讓官府發配他到福建服役。柳七娘堅貞不屈,毅然隨夫來閩。不幸的是,中途丈夫得病身亡。思夫心切的柳七娘於是變賣家產,在羅星山上建造七級寶塔,以超度丈夫的亡靈。

我又仔細地打量了一眼柳七娘的雕像,真的不敢恭維雕塑家的手藝,這形像也太對不起觀眾了,說是醜陋一點都不過分。但是,看著這女人一臉憂愁的樣子,就像她生前一樣守護著自己的愛情一樣,也動。


據歷史記載,當年柳七娘建的原本是一個不太高的木塔,明萬歷年間被一陣台風吹倒。天啟年間又用石材重建。重建的石塔7層8角,高31.5米,塔座直徑8.6米,每層均建拱門,可拾級而上;外有石砌欄杆和瀉水搪。檐角上鎮有八佛;角下懸銅鈴,海風吹來,叮當作響。清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馬江海戰就在塔下爆發,石塔損傷多處。戰後,在塔頂安裝一顆鐵球,以代替被炮火所毀的塔剎。今天我們看到的是1964年重修的了,因欄板和塔檐剝落,只好改用鐵管欄杆,但仍然保存著古樸的藝術風貌。

使羅星塔大出其名的是它的地理位置。過去,羅星塔下的羅星山還只是江中的一個小島,而石塔高高立於山顛,從海上進入閩江去往福州的船只,遠遠就可以看見它——它,成了福州的地標建築。特別是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國家到中國沿海做生意的輪船,遠遠地看到羅星塔,一下子就知道到了中國。老外們望見羅星塔,就會歡呼道:“China Tower”(中國塔)。久而久之,各國商船都習慣地把這裡叫做“塔錨地”,就連世界郵政的地名上也稱其為“塔錨地(Pagoda Anchorage)”,過去幾百年裡,從世界各地郵到馬尾的信,只要寫上“中國塔”就可以寄到。

在羅星塔後面,我還看到一組清代人物雕塑,是清朝海軍的樣子。在塔的第一級台階下,還有一組雕塑,是一個士兵在操作大炮。這,向人們講述著又一個讓中國人扼腕嘆惋的歷史故事。





還是先從馬尾船廠說起吧。

那是1866年8月19日,醉心於洋務,一心想打造國產戰艦以加強海防的閩浙總督左宗棠從福州城出發,前往馬尾鎮尋找准備籌建的船政局廠址時,他看到了一個地勢顯要的天然良港,就是羅星塔右側向北的馬江港灣。那裡“水清土實,深可十二丈,潮上倍之”,去福州40裡,出閩江到入海口百余裡,正是造船廠的最佳位置。於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機動輪船造船廠就落在了馬尾。

可是廠址剛剛選好,還沒等左宗棠大顯身手,朝廷的一紙詔書就把他調往陝甘去鎮壓民變。繼任的人是左宗棠親選的得力干將——林則徐的女婿沈葆禎。

走出羅星塔公園,我和老哥還不甘心,一心想找一找當年船廠的遺跡。於是向當地人打聽,附近可有船廠?有一位老先生非常熱情,向北一指說,不遠處就是船廠,不過現在都停產了,水太淺,造不了大船了。不過,在過去可是造大船的地方呢,當時不叫船廠,叫船政局。

於是我叫了起來,對,我就找清朝船政局舊址。那老者笑笑說,都是一個地方,那裡還建了一處“船政博物館”呢。

從羅星塔到船政局只有一公裡的路程,我就像走在時間隧道裡一樣。飛速急駛的大小汽車,匆匆趕路的人流,馬路兩旁的高樓,早已想像不出140多年前的景像了。來到現代化的船政博物館前,但見這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四五層高的建築。不過進入裡面,卻像翻開了一本歷史大書一樣。



館裡的展廳中,有左宗棠、沈葆禎的塑像。看到這兩位體態瘦弱的船政大臣,骨子裡卻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左宗棠雖然沒有把船廠建起來,但正是他的堅持和籌劃,才使清廷最終下了決心辦起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化造船業。





我駐足在沈葆禎像前良久,不是因為他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女婿,而是因為他有著和其岳父一樣的性格與人格魅力。當年初建廠時,沈葆楨獨自一人來到馬尾鎮與村民商量征地賠償,他沒有想到,朝廷的計劃竟然遭到了村民的激烈反對,即便朝廷開出了優厚的賠償金,但村民們卻根本不願意出賣被劃在船廠範圍內的近600畝土地,甚至有村民用亂石和雜物拋向沈葆禎,沈葆禎第一次進村就被趕了出來。

一怒之下,沈葆禎調來了數艘炮艇停在馬江江面,威脅村民交出帶頭鬧事者,否則炮轟村子。最終,在砍殺了兩名帶頭鬧事的村民之後,農民們只能接受朝廷開出的條件。動用炮艦進行強拆,這恐怕是古今罕有的先例了。

沈葆禎一共擔任了八年多的船政大臣,他見證了我國現代化輪船的從無到有,也經歷了由於滿清王朝的沒落與衰敗。其中的酸甜苦辣,用語言是無法說清楚的。

許多現代人都把滿清王朝的中後期說得一無是處,不過真正了解歷史的話就不會這樣說了。19世紀60年代,正是清王朝一心一意進行經濟改革的時代,朝廷成立總理衙門,經管外交、通商、海關、訓練新軍、辦同文館(培養外語人材和翻譯外文資料),同時經營修路、開礦、制造等事務,掀起了一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熱潮。1866年至1869年,國內生產總值每年保持在10%左右的高速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具有二三千人規模的馬尾造船廠很快崛起在馬江之畔,占地600畝,設備齊全,規模宏大,在遠東地區首屈一指。



(老照片:船政十三廠全圖)

正是國家有了錢,才舍得大筆大筆地用在民族造船業上,而且下了最大的決心,要造出一流的機器船。左宗棠和沈葆禎權衡後決定,高薪聘用法國造船師和工匠來華,造船的同時,還開辦了船政學堂,培養自己的造船人材。這樣,法國海軍軍官日意格,帶著他在本國物色的木匠、鐵匠等一班人飄洋過海,來到陌生的中國馬尾。而給這些“專家”開出的工資更是高得離譜。日意格每月工資高達1000兩,相當於清朝一品大員的幾十倍,一般工人每月也有200多兩,也比一品大員要高。



(歷任船政大臣)




可是,正在中國的造船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興旺時期,一個意想不到的災難降臨到了馬尾。

那是1883年12月,因為法國侵犯越南而暴發的一場戰爭。第一階段戰場主要在越南北部,在中國軍隊的頑強攻擊下,法軍的陸地戰以失敗告終。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光緒十年( 1884年),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率6艘戰艦侵入福建馬尾港,明目張膽地停泊在距馬尾船廠僅一公裡遠的羅星塔附近,伺機對他的“學生”進行攻擊,想一舉毀掉他們幫著建起來的船廠。

當時,馬尾已經有多艘新造的軍艦配備了火炮和彈藥,還有水師官兵,完全可以一戰。可是,讓我們痛心的是,當七月初三那天,法國軍艦發起進攻時,清軍主要將領畏戰竟然棄艦而逃了,福建水師各艦群龍無首,倉惶應戰,艦只還沒來得及起錨,法艦的炮彈就擊沉兩艘,重創多艘中國戰船。戰鬥不到1個小時,福建水師幾呼喪失了戰鬥力。歷史上,管這場海戰叫做“馬江海戰”。正是在這場海戰之後,中國的造船業一厥不振,在李鴻章的策劃下,後來只得向法國買船。而且,在後來的甲午戰爭中,這些買來的戰船也付之東流了。

我走在船政博物館裡,看到諸多的介紹文字和老照片,那張船政十三廠的舊照雖然發黃,但依然看出它紅火一時的場面。但是,我們看到,再強大的船炮還是要靠人來使用的,沒有亮劍的氣魄和膽量,再先進的武器都是擺設。

出了博物館不遠處就是馬江海戰的“昭忠祠”,是那場海戰中死難的中國軍人們的合葬墓。走進祠內,我看到一個長方體的大墓橫在眼前,四周草樹繁茂,是一縷縷幽魂在述說著心中的不平吧。





(長方形的大墓中,埋葬著八百多名犧牲的中國海軍)

透過一個馬尾,我也透視著中國清代的經濟改革,那種熱情也許不比當今差,有些地方甚至還要高於現在,可它為什麼沒有使中國強大起來呢?如果非要讓我說,那就是,任何沒有政治改革相配套的經濟改革都將半途而廢。那原因就是,對於沒落的封建制度沒有任何觸動,受舊體制的嚴重約束,人們的思想觀念依舊因循守舊,光憑一兩個“能人”是無法改變社會的。

目前,中國又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改革,但願我們能夠接受一次次嚴酷的歷史教訓,把相應的政治改革堅決地進行下去。

上天佑我,佑我中華吧。


精選遊記: 福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