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31-4.9山南、林芝、西安西線游記之三——西安西線篇

作者: lxy1029

導讀D8(4月7日 周六)拉薩—西安機場—鹹陽 宿:鹹陽 一覺睡到自然醒,睜開眼睛時,同屋的STONE和另兩位已經去了布達拉宮和西藏博物館,悠閑的洗漱吃完早餐之後,去拉百的百益超市買了手信,然後順路去了機場大巴的乘車處,確定了班車時間,再慢慢的順著北京路逛回酒店,整理行裝,吃完午餐,12點左右離開了酒店。國防大廈到機場大巴候車處並不 ...

D8(4月7日 周六)拉薩—西安機場—鹹陽 宿:鹹陽 一覺睡到自然醒,睜開眼睛時,同屋的STONE和另兩位已經去了布達拉宮和西藏博物館,悠閑的洗漱吃完早餐之後,去拉百的百益超市買了手信,然後順路去了機場大巴的乘車處,確定了班車時間,再慢慢的順著北京路逛回酒店,整理行裝,吃完午餐,12點左右離開了酒店。國防大廈到機場大巴候車處並不遠,步行10多分鐘就到了,買票上車之後,不一會就坐滿了,晚來的只能坐下一班車了(下午1點半),建議各位同學,今後去拉薩機場的時候時間安排的寬裕一些,適當早一些到乘車處。

我們這班車在12點半順利出發,沒想到和去年來的時候不同,全程走高速了,快捷是快捷了,但是坐在車上已經看不見沿路雅魯藏布江的景色了,也算是小小的遺憾吧。

一切順利,拉薩機場的安檢一如既往的細致,到候機樓時已經是快3點了,坐著看看書,身心放松一下,也很不錯。

回西安的航班其實就是來拉薩坐的那班飛機的回程,雖然也還是晚點1個小時,但是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但是比較悲劇的是正是因為晚點這一個小時,飛機抵達西安機場之後,去鹹陽的正式班車已經結束了,只有等1個小時以後的夜班車了。

等到達鹹陽市區時候,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辦理了入住手續,在前台咨詢了明天去寶雞的交通之後,隨便在快餐店吃了點東西就洗澡睡覺了。

明天的主要目標就是法門寺了。D9 (4月8日 周日)鹹陽—乾陵—法門寺—鹹陽 宿:鹹陽又是睡到自然醒,睜眼已經7點多了,趕緊起床在酒店吃了早飯,就直奔火車站而去,不料悲劇的事情是火車站這裡的長途車都沒有到法門寺的,也沒有到寶雞的,我勒個去!暈死!去火車站售票處看看,連人都沒一個,看來買火車票去寶雞的可能也沒了。再去長途車發車點詢問,都是愛理不理的樣子,沒辦法,誰讓我求人呢!終於有一個司機開了金口,說要到長途汽車站才有去寶雞的汽車,這裡過去到長途汽車站的路還不近。四處張望時,正好看到一輛出租車在招客,於是就走上前去和司機攀談了起來,最後談妥450包車去乾陵和法門寺,如果時間來得及再去茂陵。那就上車出發吧,唉,有錢就是大爺啊~司機很健談,原來是鹹陽彩虹廠的員工,下崗之後才開的出租,路上反倒是一點都不寂寞,大部分時間就聽他在介紹,從漢武帝茂陵的交通一直到張藝謀的原來情況,說得還蠻頭頭是道!不錯啊,沒想到包車除了請個司機之外,還贈送了個免費的導游。從鹹陽出發沿312國道,先過了禮泉縣,然後到乾縣,再往北5公裡就是乾陵了,整個車程大約一個半小時多一些。乾陵是通票,連永泰公主墓和章懷太子墓一起,三個景點打包出售,一共122元/人,真不便宜!和司機商議一番之後,考慮到線路問題,決定先去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是武則天的孫女,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以帝王規格厚葬的公主。永泰公主名李仙蕙,去世時年僅17歲,死因一直是一個謎,盡管墓志銘已經出土,史學界仍未達成一直意見。在永泰公主墓上,建有乾陵博物館,裡面珍藏了乾陵陪葬墓中的文物。同時,還有乾陵的模擬,和真的墓道結構一致,在牆上有許多精美壁畫,有步輦圖等。裡面還有女皇朝堂的模擬,很逼真。在一幅畫中,“瞾”字很顯眼,因為這是武則天為自己造的字,在生活中,很少有人取這個字為名。



出了乾陵博物館,便去了附近的章懷太子墓。章懷太子是武則天的兒子,是高宗才藝最高的兒子,後被逼自盡,墓的結構和永泰公主墓基本上一致的。



接下來是今天的主要景點之一乾陵了,乾陵位於陝西乾縣,西安的西北方向,屬於八卦中“乾”卦的方位。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夫妻合葬墓,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對夫妻皇帝的長眠之地,也是唐帝王陵中唯一未被盜掘的皇陵,被稱為“關中十八陵”之冠。


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質的山峰,三峰聳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這才是乾陵;南二峰較低,東西對峙,當時群眾稱為“奶頭山”。









從乾陵東邊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軀體仰臥大地,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人們常說它是女皇武則天的絕妙像征。梁山是唐時的星像大師袁天罡為高宗選擇的萬年寶地。梁山的周圍再無其他山陵,旁邊是平地。梁山三面環水,一條是渭水,旁邊的兩條猶如二龍環繞,因此風水上位置極佳。乾陵修建的時候,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從古至今沒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的歷史教訓,從他與長孫皇後的昭陵起,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由當時著名的藝術大師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主持設計,陵墓由建築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布置於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

弘道元年唐高宗李治駕崩,他臨死前說:“天地神若延吾一兩月之命,得還長安,死亦無恨。”表示願將屍骨埋在京師長安的關中地帶。遺詔“陵園制度,務從節儉。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後(武則天)處分。”

文明元年(684)五月,武則天遵照高宗遺願,命睿宗護送高宗靈駕西返京師長安。八月葬於梁山,陵曰乾陵。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被迫將大唐江山歸還給李氏皇族。為了死後能有棲身之所,武則天自己宣布廢去自己的帝號,請求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將自己以唐高宗皇後的身份附葬於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應了母親的這個請求。所以在禮制上乾陵仍然屬於一帝、一後的合葬墓。

檢票進入乾陵,首先看到的是神道,在神道的兩邊整齊排列著各種不同的石像,有文官,有武官,有動物,雖經歷了1200多年的風雨侵蝕,仍然巍然屹立。





沿著梁山的方向,沒走多久,便看到了久負盛名的“無字碑”,無字碑是唐中宗李顯為母親武則天所立,在最初設立時,是沒有刻字的,在碑的上方出現的字,是後來宋元時期的人所刻。為什麼不刻字?有兩種解釋,一是女皇想讓後人評述自己的功過,因此無字;另一種解釋是中宗在替武後制碑的時候,吃不准是寫皇後呢,還是寫皇帝呢,拿捏不准,索性不刻。

在無字碑的同一側,在神道的另一邊,是武則天為丈夫唐高宗立的述聖碑,碑文主要內容是歌頌高宗的功績,由於時間的原因,已斷裂成好幾塊。述聖碑是在原址的泥土下被發現,碑身刻有6000多個文字,並且每個文字的嵌入處塗有金粉,因此字跡在當時依然可見,後來,一些人見有利可圖,刮掉了上面的金粉,因此文字也毀壞嚴重,至今留下來的只有1000字左右。





繼續往上,便能看到一對石獅,威武無比,鎮守著乾陵。





在石獅的旁邊,可以看到很多無頭的石像,現存的蕃像共有61尊,東邊29尊,西邊32尊,名為“六十一藩臣”。。然而這樣不對稱的放置,並不符合中國古代的建築格局,於是有學者懷疑蕃像並非只有61尊。





果然,在乾陵的東側陵園區,研究人員發現了兩塊未完成的毛坯石料。毛坯石料高2.45米,寬0.86米。根據這個尺寸推測,符合一個石人的毛坯大小。後來,在這一側又發現了另一個半成品,人的形態身體已全部刻成。附近的村民又在距此不遠的地方發現一尊未完工的石像。如果加上那個石人毛坯和這兩尊半成品石像,乾陵的蕃臣像正好是64尊。

乾陵石像原本是有頭的,據導游介紹,在明朝時,有這些國家國王的後裔,看到自己的先輩向一位女人朝拜,覺得沒面子,所以破壞了石像的頭,讓人無法辨認。

乾陵蕃臣像在明代中後期遭到很大破壞,僕立相伴,多已無頭。到本世紀初,所有石像頭部均已失去。關於石像無頭的原因,至今仍是個謎。

在民間有許多說法。一種說法是石人成妖,糟蹋到附近農民家裡去說這些石人晚上成精,把所有糧食都糟蹋糧食,被百姓打碎了,這種說法顯然不能成立。

另一種說法稱,唐代初年,北方有位突撅族可汗名叫阿史那元慶,文稻武略,智勇雙全,深受部落民族愛戴,不知何故,有人雕刻了他的石像立於乾陵,他的兒子阿史那石明得知後,極為不滿,於是便扮作喇嘛來到乾陵,一看果然如此,頓時怒從心中起,舉起石塊就要砸碎石像,卻被護陵人發現,毒打一頓趕出陵園,他因此懷恨在心,便想出借刀殺人之計。一天,趁夜黑竄人石像附近的農田大肆踐踏莊稼,卻造謠說是石像作祟,只有砸掉他的頭,才能免除禍殃。老百姓信以為真,紛紛衝上乾陵,砸碎了石像頭。阿史那石明趁機撿回了父親的石像頭,用包袱裹著背回家,從此乾陵上的壬賓像就成了無頭石像。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八國聯軍侵華時,看見唐乾陵前立有外國使臣的群像,感到有辱洋人的臉面,於是把石人的頭砍掉了。但據歷史學家考證,八國聯軍當時並沒有到過乾陵。

傳說畢竟是傳說,但由此不難看出,這些石像的丟失與損壞無不與人的有意或無意的破壞有關。從有關資料分析,蕃臣像的破壞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為的因素。

明嘉靖34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1月23日,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強烈地震,震級達到8至11級。由於地震發生在子夜,人們還在熟睡中,致使80多萬人死於這次大地震。華縣距乾陵只有100多公裡,屬於震中地帶,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關中大地震。專家們推斷,關中大地震是造成番臣像頭部斷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不僅是番臣像,乾陵許多石像石馬毀壞的部分恰好也都是頭部。專家分析:除了石像頸部脆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石像的材質。因為當時雕刻采用的石料有一些石瑕,即從石料上可以看到的一些淺色的線條。石頭受損時,最容易從這些地方開裂。

研究人員推斷:61尊番臣像一部分毀於那次大地震。其余的石像很可能毀於距今五、六百年前的明末清初的屢次戰爭

雖然,這61尊雕像的頭像已不知所蹤,但是那緊身窄袖的衣服,寬寬的腰帶,短簡的皮靴,雙足並立,兩手前拱,栩栩如生的形像,仍然為我們展現了朝堂上蕃臣侍立的場景,留給我們對大唐盛世的無限遐想。







乾陵是在唐繁盛時期修建的,歷時23年,裡面的陪葬物肯定不少,至於裡面究竟有多少寶貝,經過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500噸!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又各有4間石洞,洞裡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

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因此也一直讓盜墓賊惦記著。如此豐厚的寶藏使得乾陵吸引著職業盜墓者、封疆大吏、土匪、軍閥,甚至是農民起義軍,紛紛抄著鐵鍬、鋤頭前來刨上幾下。從武則天躺進乾陵的—刻,梁山就沒消停過。第一個光顧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軍領袖黃巢。這位私鹽販子率領60萬大軍攻進長安後,先是痛痛快快地燒殺搶掠一番,待土匪癮過足了,他突然發現自己無事可干了。

這時,有人告訴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側黃土地下埋藏著大量碎石。這個消息就是在暗示黃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側。黃巢大喜,立即調出40萬士兵,跑到梁山西側開始挖掘。

這些人都是農民出身,對鐵鏟鐵鍬的運用熟練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鏟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黃巢溝”。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沒有入口一樣。後來,唐王朝軍隊集結向長安發起反攻,黃巢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空手而逃。這位自稱是書生的黃巢愚蠢之極,他根本不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將修建產生的碎石埋在離墓道口三百多米遠的地方。也就是說,他挖錯了方向。

登上梁上的頂峰,往下看,依稀可以看到當年黃巢留下的“黃巢溝”,當年郭老還寫了一首詩,其中有這麼一句“黃巢溝在陵無恙”,郭老斷定乾陵未曾被盜掘。

向乾陵伸出罪惡之手的第二個人是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此人似乎生下來就是給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煩的。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

但他的理想在此破滅。和黃巢一樣,他也興動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他還是沒有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乾陵至此逃過第二劫。

最危險的是第三次,這次出動的不是40萬大軍,而是一個現代化整編師,盜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鋤頭、鐵鍬,而是開山劈石如切菜的機槍大炮。主謀就是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他帶領部下,學著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黑色炸藥炸開墓道三層豎立石條,正准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一股濃煙,盤旋而上,成為龍卷風,頓時天昏地暗,走石飛沙,7個陝西籍士兵首當其衝,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裡還敢再向前,大喊著跑了出來,就這樣,乾陵終於躲過最後一劫。

60年代當地村民在梁山上采石時,偶然發現了墓道入口,並上報文物部門,考古專家在墓道口進行了勘測,運用現代的技術,了解了墓室的結構,最終沒有發掘乾陵,重新封好墓道口,在2002年,文物局表示,在50年內,不會對秦始皇陵和乾陵進行發掘。

乾陵到法門寺的路不算太遠,大概有45分鐘的路程。中國電信在我們進入寶雞地區的時候,及時的短信通知了我們,並歡迎我們來寶雞地區。午飯和司機在路邊的飯店解決,吃的是當地的面食,名字記不清了,我要的是小碗,吃的已經很飽了,旁邊人吃的大碗幾乎就是一個小的臉盆了。

如今的法門寺已經經過大規模的擴建,成為法門寺文化景區。主要有新建的合十舍利塔等新建築、老法門寺和塔、法門寺珍寶館。

新建的部分由朝聖廣場與山門廣場、佛光大道(連接朝聖廣場與山門廣場)、合十舍利塔(其地宮供奉舍利)組成,廣場建築風格是由台灣中台禪寺的設計者參與設計的。兩者之間是有相似處,比如用色上,建築的風格。不過中台禪寺比較立體,一大棟樓,而法門寺占地面積大,氣勢大,往平面發展。總的來說,這裡的建築的形式上,不同於以往古建築,比較現代,比較抽像。法門寺和法門寺塔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寺廟建築。





旅行團的線路是先看山門廣場,再走一段佛光大道,司機征詢我的意見之後,我們驅車直接去了老法門寺和珍寶館這裡,由老法門寺這裡檢票入景區,120元/人。

法門寺的歷史不再贅述,二其地宮的發現帶有傳奇色彩,1981年8月24日,寶塔半邊倒塌。1986年政府決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寶塔。適逢四月初八佛誕日,“從地湧出多寶龕,照古騰今無與並”,在沉寂了1113年之後,2499件唐代文化寶藏――佛教世界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李唐王朝最後完成的大唐佛教密宗佛舍利供養曼茶羅世界以及數千件李唐皇室供佛絕代珍寶得以面世,這批文物包括:四枚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這是目前世界僅存的佛指舍利;唐皇室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組)金銀器;首次發現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米至古羅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薈萃唐代絲織工藝的絲(金)織物,其中包括武則天等唐皇帝後繡裙、服飾等均是稀世珍寶;這些奇珍異寶數量之多、品類之繁、等級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極為罕見的。







珍寶館要單獨檢票,還有安全檢查。珍寶館真是名不虛傳,參觀時一定要聽導游講解或者事先做好功課,過程中不要遺漏法門寺的十大之最:

一、1、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一個靈骨和三個影骨),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

二、2、法門寺地宮,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

三、3、地宮文物陳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羅;

四、4、地宮27000多枚錢幣中,13枚玳瑁開元通寶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絕無僅有的玳瑁幣;

五、5 、地宮出土的一整套宮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等級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宮廷茶具。打破日本茶文化起源說;




六 6、地宮中出土的雙輪十二環大錫杖,長1.96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體型最大、等級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七、7、地宮中發現的13件宮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並有碑文證實的秘色瓷器;





八 8、地宮中發現的700多件絲織品,幾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絲綢品類和絲織工藝,堪稱唐代絲綢的寶庫,是唐代絲綢考古的空前大發現;




九、9、盛裝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寶函,是世界上發現的制作最精美、層數最多、等級最高的舍利寶函;





十、10、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銀寶函,上面鏨刻金剛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羅,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羅壇場。

靈骨供奉在合十舍利塔內,歷時3年建成的法門寺合十舍利塔高148米,造型如同合十的雙手,中間鏤空部分是一座傳統形式的唐塔。





據佛典記載,釋迦牟尼的弟子從其遺體灰燼中揀出1塊頭頂骨、2塊肩胛骨、4顆牙齒、1節中指指骨和眾多珠狀舍利子。唐代時,這枚指骨舍利曾被6次迎請至皇宮供奉(著名的八帝六迎,每三十年一次,據說在當時三十年是一個時代,三十年一現有送走一個不好的時代迎接一個嶄新時代的意思)。公元874年最後一次迎請供奉後,這枚舍利被密封珍藏於扶風法門寺塔下地宮,直到1987年重新面世。

靈骨只有在農歷初一、十五和星期六、日的某一段時間才能見到。所幸的是當天是周日,在供奉舍利子的合十舍利塔中我榮幸的看到了幾千年前的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舍利子!離的那麼近!好好膜拜一下!





塔前鋪設了一條長達1230米、寬108米的佛光大道,一些源於佛教經典題材的景觀小品及金色菩薩像點綴在大道兩側。在整個法門寺景區中,足足呆了3個小時,比起那些旅行團來說,感覺自己很幸運,可以靜靜的坐在靈骨的面前,細細的沉思,而不用被導游用高音喇叭和小旗幟呼來喝去、走馬觀花一樣的趕去下個景點。

回程由於司機要交接班,所以沒能去成茂陵,只能遠遠看看那大大的封土堆,而路過的馬嵬坡楊貴妃墓,司機說純粹就是騙人的玩意,不值得去。

D10 (4月10日 周一) 鹹陽—上海

依然是一覺睡到自然醒,本想去鹹陽博物館,沒想到周一和陝西歷史博物館一樣的閉門謝客,那就在酒店整理一下行囊,看會電視。退房後,坐機場大巴抵達機場,車行途中路過了渭城區周陵鎮的又一處古跡­­——周陵(西周文王、武王的陵墓),但是門前門口羅雀,希望以後有機會去拜謁一下。


精選遊記: 鹹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