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澳洲當農夫》第八家——閑逛悉尼3

作者: 雨後度假酒店

導讀2012年6月15日澳洲首府堪培拉 今天就是一個意思游,沒有特別大的興趣,意思意思,看看這個國家的首都什麼樣罷了。 昨晚仍然是“沒車”bus no的短信通知,自有了經驗也就不著急了。 仍然是司機遲到25分鐘,這次換了一個北京腔的司機,仍然是很不專業。昨天那個司機還說“在藍山介紹自然到堪培拉就講政治”,本想聽他怎麼來講講政治,可我看這一位連政治 ...

2012年6月15日澳洲首府堪培拉

今天就是一個意思游,沒有特別大的興趣,意思意思,看看這個國家的首都什麼樣罷了。

昨晚仍然是“沒車”bus no的短信通知,自有了經驗也就不著急了。













仍然是司機遲到25分鐘,這次換了一個北京腔的司機,仍然是很不專業。昨天那個司機還說“在藍山介紹自然到堪培拉就講政治”,本想聽他怎麼來講講政治,可我看這一位連政治也懶得講,或者說講的不多,一路上主要是和他的哥兒們電話聊天或找乘客聊天防止他自己打瞌睡,沒有什麼特別專業的解說,而且瞎“擺活”得離譜,說什麼每個澳洲農民一家有一兩架飛機用來耕地,可我走了兩萬多公裡只看到一架,他說他們就是一個汽車公司,有出租車輛的業務。原來如此。

這一趟我們12個人裡共來了九個旅行社的乘客,最後讓汽車公司司機一次性打包消化。這大概是在澳中國散客旅行的特色。

堪培拉在悉尼的南部,一路的景色越來越蕭瑟,草全都黃了,樹林很多只剩下了干枝,只三百公裡的距離變化還是很大,牛羊也不那麼多了。









司機說堪培拉是一個先規劃後建設的城市,我們接滿客近九點從悉尼出發到一點左右才到堪培拉,街上基本無人,房子很稀疏,很奇怪的是雖然地廣人稀,可是每個院落的間距卻不像阿德萊得等市的地方那麼有很大的院落,反倒盡是連排屋,或多層或小高層像公寓一樣的簡單建築,沒有什麼奢華的印跡。

我們先去小人國,我轉到附近的恐龍博物館看了一眼,也是逗小孩的。然後到國會大廈,這才是今天的重點:參觀參議院眾議院,議事走廊,看看裡面的建築。

















國會大廈是一個現代建築,矗立在一個小山頂上,具有像征意義。我還是喜歡看古典維多利亞式的。試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小城或一個區域每一棟房屋依舊像維多利亞式的建築和街道,特意不准新建現代建築,比如悉尼火車站附近,保留全部1880年代的街景,就像那位攝影師的舊照片顯示的那樣,那現在該多麼吸引游客啊。走在街上,一定讓人發古之感慨。





大家在國會大廈裡面的眾議院參議院各走了一遍,拍照留念,導游說如果今天正巧議會開會,你們是允許聆聽的。

中庭懸掛了許多政治家畫像。有一間房間有一幅畫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第一批英國人剛上島時見到的情景,全是樹,一大片白皮和紅皮的樹林,短短二三百年的時間,澳大利亞的森林從已從西方人進入前的95%降為5%。























看完國會大廈看鑄幣廠,裡面見不到一個人,全部是機器操作,也許是下班了。采用機器人的目地是不相信人,反正盡量把最不“可靠”的人擋在車間以外。不過我們每個人還在外面大廳裡假裝當了一回鑄幣工人,假模假式地照了“工作照”。







然後我們從使館區路過,看到中國使館的大屋頂,還有很多別國建築,最占位的是美國使館等,最後一站是戰爭紀念館,比起悉尼和墨爾本的紀念館,這裡很大,但設計算不上搶眼,有點像一個清真寺,缺少震撼的雕塑或創意。只是在兩面牆上刻滿了士兵和軍官的名字。我問:是一戰的士兵嗎?他們告訴我是每一次戰爭。那司機說歷史上澳洲軍隊雖然人數不多卻參加了世界上每一次主要戰爭。那如果再打一次仗犧牲的人該刻在哪裡呢?





















但願不要如此。

事實是這個世界是如此的不按和平的意志行事。

我們往回走,車上兩個極端,腳底下開暖氣頭頂上開冷氣,我的鞋算是徹底烤干了。

晚上八點半才回到唐人街,剩下兩個人,我和車上的一位從布裡斯班做訪問學者的男同伴。車上我們聊過天,所以我們決定搭伴再去情人港逛一逛。男士說我餓了,先吃飯吧。我怕他為難,我說咱們按澳洲的規矩來,個吃個個付個的。

我們在唐人街的西安小食店坐下,我要了一個腊汁肉夾饃,好香啊。吃完很容易地找到了情人港,這個情人港確實繁華,但可惜的是時間已晚,每晚必演的文娛節目剛剛散場,我們沒趕上這個熱鬧。只見有情人坐在台階上共度良宵,更多的是坐在咖啡店裡共進晚餐,也有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看景的游客。

我對西方的咖啡文化沒有參與的熱情,一是沒有朋友在此,沒人聊天,一個人坐著有點兒傻,二是不能吃糖,咖啡不加糖變成了苦的。

我的旅伴對拍夜景很熱情,居然還帶著三角架,他一上陣就像專業的攝影人一樣耗起時間來,我的相機沒他好,在圖像裡一比較就看出拍夜景的差距來了,我們在情人港轉了一圈,我怕趕不上末班公交車就先告辭了,那老兄留在情人港繼續看情人。









還好,畢竟是悉尼,公交開到半夜三點,我回到旅店已超過十點半,不好,煤氣被關了!

我再開一頓美味的計劃實行不了,只好吃了點冷食。

寫於2012年6月16日星期六早



2012年6月16日夜晚的King Cross

依然是一個雨天。悉尼成了稀泥。

一天仿佛都在瞎逛。

在一條老街上走著,欣賞著周圍古老的建築,突然發現悉尼博物館的招牌,進門一看,收費十刀,不看了。

第三次來到悉尼音樂學院圖書館,那上面還有我上次的上網記錄,圖書管理員二話沒說就為我開通一部電腦,沒有什麼特別讓我驚喜的郵件,我給我的最後一站,布裡斯班的HOST們發信,信中說明我的情況:因為要趕上回廣州的航班,我只能做兩到三天,其中有一個自稱是小說家,有一個是喂牛的, 我很想在養牛和做酒的農場再體驗一回。但告誡自己不要抱太大希望。

出來後又跑到皇家植物園走那天沒走過的另一半,我喜歡在雨天來逛公園。陰雨天公園裡沒什麼人,我看到了一些可愛的鳥和鴨子,拍這些動物實在是很費勁,那只黃眼睛的鳥總是不聽我話,把個腦袋波浪鼓似地亂動,一點也不消停,讓我在雨裡站了半天,不過從這個角度上拍悉尼歌劇院又是另外的樣子。想起昨天那個北京司機將悉尼歌劇院設計師的故事一通亂侃,而我們的游客底下說,什麼呀,他瞎掰的,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呵呵,誰對呢?

走上次的老路出來就到了美術館,離閉館只有半個小時了,我直入亞洲藝術收藏館補課。

好像亞洲的東西就是佛像和中國陶瓷,我照了幾個佛頭,人家開始關展燈了。

















按圖索驥的話,沒去過的地方就是英皇十字區King Cross了。

那裡是因為商業而出名嗎?如果時間緊我並不十分想去,因為我不愛逛逛商店。可是有天路遇一法國小子,他那麼急切的問我去King Cross怎麼走,我勸他改看國際燈展他也拒絕了,他說有朋友在那裡等他。我想,那個King Cross就真那麼值得去嗎?後來聽藍山司機說那裡是紅燈區,我既然有那麼多富余時間倒要去瞭一眼,花了4.6刀第一回坐上悉尼的地鐵,悉尼的地鐵比較深,扶梯較長,下去之後大約五分鐘一班,在車上,我向一位胖胖的男士問路,這位先生十分客氣地多次告訴我在哪個方向,還有幾站,甚至下車時還手勢關照我,要是中國男士都這麼帖心地對待女人那中國女人該開心死了。





出站後一看,街道太一般,遠不是我想像的人氣十足,盡是小平房,有一間滿座的咖啡館,兩邊是商店、燈光,我留心看了看,看到了一位女士臨街站在一個角落裡,不過看上去已經很憔悴了,她就是干那個的?我還看到了一個櫥窗裡擺著帶紅綠頭發的女模特,我懷疑這是一家性用品店,沒進去細看。還看到兩位青年大概是在街頭吸毒,如此而已。





回到房間發現今晚換了兩個加拿大女孩,剛剛高中畢業,她們有三個月的假期,就跑這玩來了。她倆也不管我聽懂多少,逮住我就聊,不過我大意是聽懂了,她們是從火車站附近的中心YHA換旅店過來的,她們說喜歡這裡。我也一樣,我不轉店的決定是對的。

今天數了數現金,還剩下四百多大毛,會不會超過預算呀?我心裡沒底,反正超就超了。我到澳大利亞試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了:

第一次坐免費公交;

第一次買汽車票;

第一次坐太平洋鐵路公司火車;

第一次預訂旅館;

第一次在圖書館訂電腦;

第一次住汽車旅館;

第一次打的;

第一次坐城市地鐵……

必要時就得試試第一次用信用卡取現了。 2012-6-16



2012年6月17日邦迪海灘

今天是我在悉尼的倒數第二天,也是我悉尼觀光的最後一天,把想去沒去的地方一一報銷。

計劃是邦迪海灘,同性戀大街,悉尼大學,坐市區快車。那天晚上在情人港看著這快車在腦袋上方飛快地開了過去,想它一定好玩。

轉了一天,前三項全部完成,最後一項忘了,也沒機會坐了。

一早睡個懶覺出來九點半,天空晴朗,萬裡無雲,心情極美。坐車到海德公園下車,順路再次走進戰爭紀念亭,好的雕塑就是吸引人,出來見到他們的工作人員——一個老頭很盡職,他正在給客人講解,見到我居然猜出我是中國人,跟我用中國話說了聲“你好!”,我就更開心了。我很喜歡這裡的老頭子們,司機們也好,紀念館的工作人員也好,他們都風趣而彬彬有禮。

下來直奔Oxford ST,人稱同性戀大街,我想把所有好奇的,國內沒見過的都見識見識。

結果很失望,這條街所見全是男和女一對對手拉手,就是沒見男與男、女和女在一起的,不過歪打正著,我找到了380號汽車,別人告訴我這趟車就是去邦迪海灘的,我就省得倒回公園找車了。

這段路比悉尼別的路長,;車上人很多,因為今天是星期天,大家都是去休閑的。走了半個小時到達海灘,情景果然不同,草地和海灘上到處都是人,三三倆倆地坐在一起看海,休息,最吸引人的是衝浪的年輕人,他們手裡都夾著一塊帆板,我注意看,板上有一條細繩,我猜是防止滑倒後板子被衝跑而系在腳上的。還有一隊正在培訓的隊員,他們正在向海裡走去,大多數都穿著特制的藍色或黑色的衝浪服,每當海浪來到,他們就迎過去,可是真正做得漂亮成功而又持久的真是少而又少,可見這項運動太難掌握了。























我脫了鞋襪跟人們一起在沙灘上發呆,拍衝浪的健將們,這裡的海浪因為風大而且反向,當浪頭向海灘衝過來時又被冬天的大風吹起來,所以浪頭上又起了一層薄霧,非常壯觀,還有挖沙的小朋友,他們坐在沙灘上專注地玩沙。

我給海鷗們們喂了點面包,它們都向我跑來,在我的面前等著我,可是我沒有更多的食品喂飽它們,那只紅嘴的大海鷗就張嘴叫起來,怪凶呢。還有一只很像殘疾人,單腳,我不知道是它把腳藏起來了還是真少了一只腳。







突然,人們都向天空張望,他們在看什麼呢?

原來,邦迪海灘的上空,今天有一架飛機在天空寫字,它用飛機尾部噴出的白煙作筆,它先寫出了一個人的名字,然後說,I am sorry。最後是 I love you , love 是用一顆心代替的。





這架開飛機的人用天空,用讓人驚奇的浪漫,用高超的駕駛技藝,完成了這個人類最偉大的愛的私語。

一直坐到下午兩點,我再跑去觀賞年輕人滑板,有兩個坑,每個坑邊都有很多人在圍觀。一個深坑是年輕人玩的,這個坑坡度幾乎九十度,有相當危險,玩的人都戴著護膝和護肘,其中還有一個女的,可畢竟是力量不夠,總滑不到頂上來。有一個可以跳起來翻轉身,這個動作最好看,再去看淺坑的滑板,這裡是少年的天地,有一個黑衣男孩玩得最好,還有一個大約只有三四歲的小伙子最是勇敢,他也在這群人裡滑行,大人們就不耽心他被撞傷嗎?




















從海灘回市區去悉尼大學,從大學的外部看不出悉尼大學的建築如何如何,原來這所大學是越往裡走才越有名堂,非常值得觀賞。我一直走到最裡頭看到了最古老的建築,天都快黑下來了,有一群中亞的人也在照相,我們一塊進入到這所建築的中央地帶感受這古老大學的氛圍。











參觀完大學趕回旅店,在小店買牛奶時又見到第一天見的東北老板娘,我們聊了幾句,她說她妹妹來這裡非常難,我說我們辦個旅游簽證很容易啊,你給他送錢哪個政府不願意呢。





2012年6月17日星期日


精選遊記: 待定目的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