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系列第一篇:冬日行旅:杭州(一)
由虎丘乘816路到何山橋,不遠處即是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於南朝蕭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朝高僧寒山曾駐錫於此,後希遷禪師於此建拁藍,遂題額曰:“寒山寺”。因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而名揚天下。


昨日之水今日流,江村橋下江楓洲。鐵鈴關前行過客,憑欄把酒話離愁。




寒山別院內有鐘樓,樓內有天下第一佛鐘,仿唐形制,響銅精金,蒲牢巨紐,飛天圖案。六銑口鐘裙,波浪形紋口。高8.608米,直徑5.242米,和吾佛百八宗源,符民俗百八宗源,鐘面銘《大乘妙法蓮花經》70094字。



鐘樓周邊地面上鑲嵌八塊石碑,上面鐫刻鐘樓內外匾、聯上的題字。
其一:
寒山曾駐錫,從教布地黃金,長流法乳;熱客且停車,自有出雲清響,可息塵心。(李燕生)
古剎雄姿,月照禪林,億萬斯年煩惱去;新鐘世駐,聲聞宇宙,三千世界歡喜來。(林錫旦撰,言恭達書)
其二:
梵音閣(趙樸初) 霜鐘天籟(性空) 法音無礙(隆根) 寒山寺鐘樓(明學)
其三:
梵閣崢嶸,八角樓台驚落月;金鐘烜爀,一聲嘹亮遏行雲。(張海)
華樓傑閣,惟為晨鐘暮鼓,喚醒夢迷客;寺月江風,總憑佛號經聲,驚覺苦海人。(柯繼承撰,韓天衡書)
其四:
梵音閣(文征明) 響徹娑婆(傳印) 雷門斯匹(健創) 寒山寺鐘樓(南懷瑾)


其五:
寒山不見山,鐘聲徹大千(聖嚴撰書)
客至禪關,百八杵鐘聲,余音在耳;烏啼子夜,一千年詩韻,明月當頭。(綺川亭長撰,羅哲文書)
其六:
梵音閣(弘一) 梵音遍傳(星雲) 有唐遺響(本煥) 寒山寺鐘樓(性空)
其七:
世上盡多煩惱事,說甚麼名利牢籠,風塵奔走,片刻間身心俱寂,且聆聽鯨音夜吼三千界;此處宏開解脫門,憑如許人天呵護,神鬼加持,百忙裡雲水相親,休孤負法雨均沾十二時。(會稽朱文懿公撰,華人德書)
松聲,濤聲,鐘鼓聲,梵唄聲,聲聞緣覺;天意,人意,聖賢意,無盡意,意入佳境。(顧廷龍撰並書)
其八:
梵音閣(唐寅) 聲聞忉利(一誠) 際天軼海(覺光) 寒山寺鐘樓(季羨林)



中華第一詩碑,選料於山東嘉祥,高15.855米,寬5.319米,厚1.281米。碑陰刻俞樾手書《楓橋夜泊》詩,碑陽勒乾隆皇帝《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普明寶塔,東望古城,南觀運河,北眺虎丘,西看獅山,吳中美景盡收眼底。寶塔命運坎坷,史上三建三毀,1995年得以重建完成。巍峨寶塔,威儀塔院,唐風重來,塔影再現。


鐘聲、梵唄乃寺院共有,寒山寺的知名在於其對佛教內涵的顯揚。《楓橋夜泊》溝通了釋儒之道,從此寒山寺的鐘聲穿越千年,至於空靈之境。


寒山楓橋,漁火江風,歷代文士,多有吟詠。
清朝詩人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寄西樵、禮吉二首》:
日暮東塘正落潮,孤篷泊處雨瀟瀟。疏鐘夜火寒山寺,記過吳楓第幾橋?
楓葉蕭條水驛空,離居千裡悵難同。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
一個甲子後,詩人鮑珍,想起王氏之詩,亦作七絕:
路近寒山夜泊船,鐘聲漁火尚依然。好詩誰嗣唐張繼,冷落春風六十年。
沈鵬先生作《寒山寺題壁》:
鐘聲回蕩夜遲遲,過往客船江月思。閱盡古今無限事,寒山化育一身詩。
塔影、鐘聲、詩韻,再續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