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行旅游日記——雲南篇(三)

作者: 心ling之美

導讀同系列第一篇:西南行旅游日記——四川篇(一) 西南行旅游日記——雲南篇(三) 2012年10月23日 霧轉晴 今天是周二,丙中洛鄉有集市,再加上要在12點過修路的卡子,我們決定晚點兒出發。 吃完早飯在街上閑逛,看到紅塔小學六年級學生去冬游(我們叫秋游),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徒步去山上野炊。看看孩子們,一個個興高采烈的,有的抱著方便面、火� ...

同系列第一篇:西南行旅游日記——四川篇(一)
西南行旅游日記——雲南篇(三)

2012年10月23日 霧轉晴

今天是周二,丙中洛鄉有集市,再加上要在12點過修路的卡子,我們決定晚點兒出發。

吃完早飯在街上閑逛,看到紅塔小學六年級學生去冬游(我們叫秋游),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徒步去山上野炊。看看孩子們,一個個興高采烈的,有的抱著方便面、火腿腸,有的背著飲料、蔬菜,男孩子背鍋,女孩子端盆,更有意思的連菜刀、豬排骨都帶上了。有的孩子只穿著拖鞋,問他們冷不冷,穿拖鞋能爬山嗎,回答說“習慣了”。



看著學生們出發了,我們也收拾行裝出發,9:30了,霧還很大,王師傅小心開著車,沿著怒江往南行。到了修路的卡子大約11:40,前面排了二三十輛車,我們下車放放風,從吊橋上走到江對岸。






今天是晴天,過了卡子,行車一個多小時,在車上就看到了永遠不落的石月亮。在高黎貢山山脈中段3300米的峰巔,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蝕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寬約40余米,高約60米,沿著怒江走,百裡之外就可看到這個透著白雲藍天的石洞,人們給了它一個好聽的名字——石月亮,這是怒江峽谷獨特的地質奇觀和美麗的自然景色。傈僳語稱石月亮為“亞哈巴”。我們還是來到石月亮觀景台,這裡不用爬山也能清楚地看到,大家拍拍照。







下一站是去老姆登教堂,去丙中洛的路上就錯過了,這次一定要找到。老姆登教堂建在匹河鄉境內海拔2100米的山上,車沿著S228省道走,聽說在路旁的裡程碑190—180公裡處有一岔道往上可通到老姆登教堂,我們那麼多人的眼睛都盯著裡程碑。行至182公裡處,找到上山的岔道,再往上走還是沒有路標,我們又走過了,下車問了村民,又開始往山下走,車停下來,我們徒步走,問了N個人,近在咫尺了,還是看不見。

終於有人看到了教堂頂上的紅十字,我們趕緊朝那個方向走,功夫不負有心人,下了一個小坡,那個被老S稱作“神秘的老姆登教堂”就在眼前了,之所以說它神秘,是因為它的名氣在當地很大,但卻非常難找。這是一座背靠“皇冠”山的、中西文化結合的基督教教堂,紅白相間的房子看上去很漂亮,紅色十字架下“神深愛世人”非常醒目。今天是星期二,不是做禮拜的時間,我們無緣看到村裡的村民們在教堂裡唱詩的情景。這是我們此行拜訪的第四個教堂。





今晚的宿營地是六庫,六庫鎮是瀘水縣、怒江傈僳族怒族自治州的政府所在地,也是怒江大峽谷的南端。沿著幾百公裡的峽谷,散落著許多木材加工廠,木材非常粗大,在內地很難看到,聽當地人說:這些木頭都是從山那邊的緬甸運來的,我國境內禁止采伐。我們從老姆登教堂下來,距那兒還有百十公裡,趕緊趕路,到達六庫已是晚7:30,住在永樂賓館。吃好晚飯,向當地人打聽四聲部無伴奏合唱的上江鄉付壩村怎麼走,距離此處有多遠,但沒人說得清楚。然後到怒江邊轉轉,怒江大橋的夜景還是蠻好看的。



2012年10月24日 晴

從六庫出發去上江鄉付壩村大概十幾公裡,沒有看到路牌,車開到上江鄉,下車一問,我們又走過了。路邊的農村客運司機們說還有很遠,並且裡面不能走車,要徒步,給我們的司機王師傅忽悠的有點不知所措。S領導果斷地發出指令,調頭回去找。車開出去約四五公裡,看到路上一石頭上刻著紅字“天籟之音”,順著岔路口拐進去,沒多遠就看到了白色的百花嶺基督教堂(這是第五個教堂),車一直開進院裡。院子裡有很多人,說是當天鄰近53個教堂的管理者來此地開會。我們找到百花嶺教堂主事的村民,問什麼時候可以有演出?答一般在晚上演出(有點沮喪),村民白天都下地干活了;又問可以白天演出嗎?答有客人時可以;我們說是從北京來的,專門慕名來聽四聲部無伴奏合唱的。教堂管理者同意為我們演出,打電話給隊長,把合唱隊隊員從田間地頭一個個招回來,為我們八個人專場演出。







當20位和著太陽和泥土味道的村民陸續來到教堂時,演出開始,村民們都換上了傈僳族的服裝,唱歌是用傈僳語唱的,我們一個字也聽不懂,但曲調都是我們熟悉的,《歡樂頌》、《平安夜》、《同一首歌》、《阿莉路亞》、《友誼天長地久》(我們錄了像)。唱歌時,女士在左邊,男士在右邊,男、女各分高、低二聲部,我們也是女左男右坐在下面聽,有時也跟著唱。做禮拜時他們就是教堂裡的唱詩班,被譽為回蕩在怒江大峽谷的天籟之音。這些傈僳族農民從來沒有經過嚴格、正規的訓練,但卻能用難度非常高的合唱形式演唱世界名曲,而且各聲部的音准、節奏都很准確。如果不是親耳聆聽,你很難想像,在中國西南邊陲的大山深處,竟會有這樣一支高水平的少數民族農民合唱團,難怪央視都給他們拍過專題片。村民們像他們的呼吸一樣,舒緩、自然、安詳、虔誠地唱出那些歌曲。演唱結束,S領導代表我們大家上台講了不少贊美、感謝的話,並與他們合影留念。我們走出教堂時,他們列隊在門口歡送,那感覺真好。





在這裡還出了個事故,大L不小心把腳崴了,還挺嚴重,再看到他時,已經瘸了。

告別了天籟之音,我們繼續上路,往騰衝方向前進,翻越高黎貢山,在埡口休息、吃飯,我跟小C、老Y還游覽了高黎貢山自然公園,一個無污染的、生態環境良好的、安靜的自然公園。



車下午到了騰衝,住玉橋酒店。我們先打車去縣人民醫院給大L看受傷的腳,老醫生懷疑跟腱斷裂,彩色B超沒有照出斷裂的地方,沒有確診。

看看天色還早,繼續開車去和順古鎮。和順是個僑鄉,和順古鎮曾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這裡曾是馬幫重鎮,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我們主要參觀游覽了和順圖書館、滇緬抗戰博物館,然後饒著古鎮轉了一圈。雖然各種外來文化在和順交融,但古鎮內仍然保持著古樸的風格,保持著明清時期的祠堂、牌坊。一塊白色的照壁,正面是朱镕基的題字“和順和諧”;背面是李瑞環的題字“內和外順”。

和順圖書館是全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建於1928年,是本鄉旅緬華僑為振興家鄉文化教育而捐資創辦的,1980年納入公共圖書館建制,現有藏書8萬余冊,古籍、珍本1萬多冊,內有胡適、廖承志等諸多文化大家的題字。圖書館的建築為中國傳統的樓房建築,美觀素雅。我們時間有限,在圖書館裡樓上樓下轉了一圈,然後去滇緬抗戰博物館。









滇緬抗戰博物館據說也是一個民間投資、民間收藏的博物館,館址設在當年中國遠征軍20集團軍司令部的舊址,展品以圖片、照片和當年的實物為主。博物館分五個部分,分別以“山河破碎”、“熱血十萬兵”、“淪陷的歲月”、“大反攻”、“日月重光”命名,館藏文物大體分為三大類:遠征軍、盟軍、日軍,遠征軍的分為:遠征緬甸、抗日政府、駐印軍、滇緬公路等;盟軍部分分為:駐印軍、地面聯絡指揮、飛虎隊、十四航空隊、築路工兵營等;日軍藏品分為鐵蹄蹂躪、鐵證如山、戰爭另類等;藏品多達5000多件,每一件都有源頭,都有一段故事。我們在這裡用了不少時間,出來時,小C還買了一套有關中國遠征軍的光盤。









在古鎮裡轉悠,滿街都是小商店、小客棧、民居,還見到了耳聞已久的當地名吃“大救駕”,我們轉到天黑才乘車回酒店。

晚上還有一個節目,今天是老Y的生日,小C下午定了個大蛋糕,我們還要給他過生日呢。吃好晚飯,端上大蛋糕,老Y還許個願,大家高高興興的吃蛋糕,老Y說,過了一個特殊的生日,很高興。

晚飯後去三橋廣場轉轉,廣場因旁邊有三座橋而命名,廣場中央有高黎貢山母親大型鍛銅雕塑,這座雕塑2001年12月26日竣工落成,底座周長58.45米,是騰衝國土面積5845平方公裡的縮影;主體雕塑高12.9米,是高黎貢山最高峰海拔的三百分之一。雕塑在燈光下很漂亮。



2012年10月25日 晴

今天的活動都在騰衝市。騰衝是個縣級市,城市很安靜,人口很少,街道也很干淨,給我們留下了極好的印像。

上午九點我們來到國殤墓園。國殤墓園始建於1945年,是騰衝人民為紀念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攻克騰衝陣亡將士而建立的陵園,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國殤墓園主體建築忠烈祠中央高懸孫中山先生的畫像及“總理遺囑”,台前正中刻有蔣中正所題“碧血千秋”四個大字。









我們要在國殤墓園舉辦悼念抗日英烈的儀式,每人手裡一枝黃菊花,八個人排成一行,先默哀,然後依次將手中的黃菊花插到中央的台子上,S領導宣讀祭文。

祭中國遠征軍

七十年前,我中國遠征軍首次踏出國門對日作戰,遂取得同古、仁安羌大捷,後遭英人背信棄義,陷入日軍重圍,致使我遠征軍自戴安瀾師長以下近六萬官兵魂斷緬北,令國人扼腕。

兩年後,我中國健兒重整旗鼓,再次出征,一路高歌猛進,不僅收復緬北,並一舉將日寇逐出雲南全境,實為中國抗戰史中可歌可泣、可敬可佩之一頁。

今,日敵又在東海向我尋釁,可以告慰英靈的是,今日中國已非昔日積貧積弱之中國,國運昌盛,軍力倍增。我等雖為一介草民,但國恥未敢一日稍忘。中日一旦開戰,我中華健兒定當踏破東海,直搗敵巢,痛殲倭寇,報仇雪恨!

安息吧,中國遠征軍的英靈們!

北京西南旅游團全體

中華民國101年10月25日

最後我們列隊向遠征軍的英烈們三鞠躬,結束了悼念儀式。

我們從忠烈祠出來,在門口有游客拉住我說“你們這個儀式太好了,精彩,特別是祭文,給力”。司機王師傅替我們錄像,也有游客拉住他表達了同樣的意思。我們這個團隊也有多人流下了熱淚。

之後,繼續游覽國殤墓園。忠烈祠的背後是一小山坡,坡頂立有紀念塔;東邊有盟軍的紀念墓碑,西邊是中國遠征軍抗日將士紀念碑。國殤墓園烈士墓碑非常悲壯,三千多塊墓碑以紀念塔為中心,輻射狀分為六個等分,每個等分都代表一個師,墓碑上書陣亡將士的姓名和軍銜,碑下葬有該人的骨灰。









從國殤墓園出來,我們去位於騰衝縣城西南20公裡處的騰衝熱海。騰衝是中國三大地熱區之一,沸泉、氣泉、噴泉、溫泉群有88處,騰衝熱海是全縣地熱區的高溫中心,為國家級地熱火山風景名勝區中最重要的景點之一。熱海中最典型的是“大滾鍋”,它的直徑3米多,水深1.5米,水溫達96.6℃,晝夜翻滾沸騰,四季熱氣蒸騰。我們在這裡買了四串雞蛋(雲南十八怪之一的雞蛋串著賣),在大滾鍋上面的一地熱沸泉煮雞蛋,別說,煮出的雞蛋嫩嫩的,別有一番風味。景區內還有其他的景致,珍珠泉、瀑布等。







在景區游覽後,我們幾人有去泡溫泉的,有在大滾鍋不遠處泡腳的。我去泡溫泉,18個溫泉池,有中藥池、養顏池、養陰池、咖啡池、蘆薈池、酒池、茶池等等,我們挨著泡了個遍,又在熱炕上躺著休息,然後出來,到大滾鍋餐廳去吃餌絲,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餌絲,特別勁道,先吃原味的,再加調料,湯的味道也很鮮美。

回來又游覽了三橋廣場,然後回酒店休息。我看看時間還早,自己到附近的李根源故居參觀。李根源是雲南騰衝人,系國民黨元老、著名愛國人士,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回國後創辦了雲南講武堂。解放後歷任西南軍政、行政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







晚餐在我們住的玉橋酒店對面吃的鴨湯火鍋,九個人兩只鴨子都吃光了。晚飯後照例散步、轉圈,回酒店喝茶、開會。

2012年10月26日 晴

早餐我們有三人要了“大救駕”。所謂大救駕就是將餌塊、鮮豬肉、火腿肉、番茄、雞蛋、菠菜等放在一起爆炒,據傳也是因為救了飢餓的、倉惶逃往滇西的永歷帝而得名,當年指定沒加那麼多東西,就是炒餌塊。我們吃的這個“大救駕”顏色倒是挺好看,紅、綠、白、黃四種顏色,就是太鹹了,沒吃出鮮味兒來。

早餐後一路行車,中途路過一個傣族村寨,我們下車休息,在傣家佛塔前照照相。



車開到大理後,我們到白族司機王師傅家家訪,這是我們的第三個少數民族家訪。王師傅家住在大理的上關,沿路我們又看到了蒼山洱海。王師傅家的條件比怒族老謝家要好得多,也寬敞得多,院子裡是白族人喜歡的典型的灰白兩色的房子。王師傅親自下廚為我們做了一頓地道的白族飯,燉洱海魚、生豬肉(實際是烤到八成熟的)、炸奶片,還有一種像蠶豆似的炒豆。我們擺上桌子一起吃飯,十分融洽。吃完飯,與王師傅一家合了影,又開車把我們送到大理火車站。我們乘晚上的K9638次火車(21:40開)去昆明。


精選遊記: 騰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