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系列第一篇:滌蕩心靈之旅——騎單車環游台灣島
在台灣第十天
從A點花蓮出發到B點和平鎮到C點南澳農場到D點蘇澳港口。

早上出發的時侯漫天陰郁,滾滾的烏雲仿佛看不到盡頭,大海也變成了墨綠色,路兩邊兩米高的枯黃色的草被吹的東倒西歪,出花蓮不多久就到了太魯閣大橋,但是我已經沒有時間拐進去。
抵抗外族入侵是台灣本地原住民及其光榮的傳統,1914年,日本動員軍警兩萬多人,兵分三路進兵太魯閣,太魯閣族人在山區、河邊、河床利用地理優勢與日軍警的精良武器抗爭,三月後終因實力懸殊放棄。太魯閣族人認為,人死後靈魂必定會在彩虹橋的橋頭。
太魯閣族於日治時期歸依為賽德克族,十余年後的1930年,台中地區又發生了反抗日本統治的霧社事件,被後人拍成電影,這部電影叫做《賽德克巴萊》,領導者為賽德克族馬赫坡頭目莫納魯道。他們流著相同的血液。
提起太魯閣人們往往較多講到她的風光,其實更厚重的還有太魯閣的歷史,這裡曾經灑下無數的眼淚和鮮血。
因為怕下雨我趕得比較急,就匆匆而過。我以為我要進入的崇山峻嶺中會充滿殺機,然而很快就煙消雲散,一些變得新鮮起來。
我從未見過那麼潔淨的大海,海天一線的湛藍,藍的刺眼,像是人為布置的場景。以前在攝影工作室拍水滴的時候,用一個光源和反光板組合,以藍色的盆子為底色,這樣拍出的水滴異常在散光下很圓潤,水面也格外清澈,我在台灣東部騎行就像一只螞蟻在洗臉盆裡的騎行感覺......
這的山脈像是直接插進海中,郁郁蔥蔥的龐大的山體巋然不動,擊碎了磅礡的大海,只剩下陣陣浪花無力的湧向海邊。懸崖峭立之上的路像是一條天然斷層,蜿蜒曲折,峰回路轉,穿過又一條的隧道,在光明與黑暗中不斷轉換,混沌了時間和空間。
第一段說的是清水,第二段說的是斷崖,連起來就成了台灣東北部最具特色的景色清水斷崖,這是多少人曾經向往過的地方吶!
走到後半段,開始遇到一些山路起伏,翻越兩座大山,也算是路上較為困難的一段路,兩山之間是南澳農場,我幾次像別人提到的時候都說成了南澳國營農場,後來又我仔細想想是因為我看到了南澳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字樣,然後這幾個字眼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然後我進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資本主義社會怎麼也會有農業生產合作社?難道已經開始回歸共產國際大家庭了?生產資料私有制還是公有制?莫非台灣走出了一條具有中華民國特色的資本主義道路?台灣社會是否已經邁出了走向社會主義的重要一步?未來是否要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不過這裡青山綠水,空氣清新,很適合徒步和度假,甚至生活。偶然又路過一所學校,精致的像一個經過精心裝飾的玩具,美麗而威嚴,整潔而莊重,校園內綠樹成蔭,令人向往。
晚上走了很久的夜路,看著遠處的點點燈火,終於來到了蘇澳,沿著盤山公路下坡的時候俯瞰這座城的繁華,遠處有一場聚會,人們歡呼著,舞台上的人唱的是江南style。

我都忘了我為啥拍照張照片了,游記確實拖得時間有點長了。

剛出花蓮的時候,我都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裡,只覺得遠處的山相比是艱難無比的。

如果是晴天

海邊的一片墳地。這裡的墳地應該沒有當地政府來強拆的。

開始爬升了,慢慢進入風景最美麗的山中。

蘇花公路上,很多地方在修路,增加了騎行的難度。等了半天變綠燈的時候,先是機動車蜂擁而上,之後單車得迅速趕上,否則對面的車就過來了。

路上遇到的同行者,一對好基友。

一場葬禮儀式。

壁立萬仞。

越往前走,天越晴,水越綠。

翻騰出的白色水花。

遠處的是小房子是隧道,支撐著山體的滑落。

遠處是和平鎮的工廠,工廠四周有灰暗的霧氣。

天海一色的環境中,突兀的出現一座工廠,有點宮崎駿的感覺。

快要與地平面平行的樹,我經過的時候,怕他掉下來砸到我。

一艘快艇開過。

幾朵雲彩一片藍海。

無窮無盡的海岸線,一直在騎一直在走。

南澳農場的風光,一條河流淌而過。

看影子很瘦的樣子....

南澳車站外的觀音像。

南澳農業生產合作社,哈哈。

蘇澳港的港灣停滿了快艇。

一場室外演唱會。
我的旅途鏈接:http://www.ziyou.com/space.youji/id-***********0
歡迎加入騎行交流QQ群:9826278
騎行:***/minforever
我的豆瓣小組:單車環球騎行(http://www.douban.com/group/45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