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年伊始,宜家家居在中街沈陽春天一層設置了展示空間,並開始辦理會員卡,這意味著沈陽商場的開業指日可待了。2007年1月25日在北京商場已辦理過會員卡,這次拿回一本2010版《家居指南》。



5月20日,沈陽商場開業,面積47000平方米,號稱是亞洲最大的宜家商場。21、22日兩天內去了三次,賣場內到處人潮湧動,擁擠程度尚可接受。


5月24日,6:00出發,步行15分鐘到市內候機樓。昨日下午開始下雨,雨後,北風,溫度17℃。辦理完畢登機牌,7:00乘機場快線,免票,40分鐘到達桃仙機場。

T1航站樓正在重新裝修,以後專供春秋與奧凱使用。
進入T2,直接過安檢,候機。

8:20乘擺渡車到遠機位登機,機型MD90,注冊號B—2100。
8:50南航CZ6455起飛,經停包頭去成都,開始計劃中的旅行。機票是半月前網上通過北京海雲天票務訂的,1.2折260元,燃油稅、機場稅110元,合計370元。

10:40到達包頭,下客、加油、上客。11:10起飛,13:30到達雙流機場。
成都天氣炎熱,氣溫接近30度,乘300路到華西壩。

地鐵華西壩C口,外形設計不錯。預計9月份與沈陽地鐵1號線差不多會同時通車運營。

川大華西校區,漂亮典雅的建築。
25日,成都小到中雨。北風,涼爽,與昨日的炎熱迥然不同。
中午乘16路到磨子橋,在一家戶外店賣件慕士塔格深藍色輕薄衝鋒衣,折後267元。疊好後放入收納袋體積比飲料罐大不了多少,放置背包中幾乎沒有什麼重量與體積的占用,春夏或夏秋之交可以用來搞定突然間的天氣變化。
乘19路去送仙橋的四川博物院。去年6月12日在成都因時間有限,未仔細參觀,今日可以如願了。


川博現有巴蜀青銅器、四川漢代陶石藝術、萬佛寺石刻造像、館藏書畫、瓷器、工藝美術、少數民族與藏傳佛教文物、近現代文物與張大千先生書畫等專題展覽。



《蜀風漢韻》,四川文明的演進。
萬佛寺石刻館,《西蜀神韻》。



位於成都市西門外通錦橋的萬佛寺,相傳建於東漢延熹年間(158—167年),是成都著名古剎。根據文獻和出土造像題記,萬佛寺南朝時名安浦寺,唐朝名淨眾寺,宋朝改名淨因寺。明朝又名萬佛寺,末年毀於兵亂。
清朝光緒八年(1882年)以來,遺址先後四次出土了大批石刻造像,約二百余件。有佛像、菩薩像、造像碑、造像龕、伎樂像及各種建築構件。




四川民族文物館,《大山回響》。展出彝族、羌族、苗族等民族服飾、工藝,宗教法器。





藏傳佛教文物館,《藏佛之光》。



書畫館,《書畫藝術》。


陶瓷館,《泥與火的藝術》。從大溪彩陶、漢代陶塑、宋三彩俑,到青羊宮窯、邛窯、玉堂窯、廣元窯、磁峰窯、琉璃廠窯……,展示出巴蜀陶瓷自然質樸的魅力。

四川漢代陶石藝術館, 畫像磚、石以及陶塑藝術為代表的漢代陶石藝術,是當時“厚葬”風俗的產物。


巴蜀青銅器館,《西蜀青銅器》。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新繁水觀音、巴縣冬筍壩、昭化寶輪院、彭州竹瓦街、成都羊子山、成都百花潭、重慶涪陵小田溪、新都馬家鄉、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以及茂縣、宣漢縣等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銅器。





張大千書畫館。張善子和張大千先生取意《大風歌》與明末清初畫家張大風之名,將畫堂命名為“大風堂”。



工藝美術館,《雅風》。展示至商代至清末民初的工藝美術精品。

《百年回眸》,四川近現代歷史。

回顧兩年前的地震,時間會記住難忘的瞬間與遇難的同胞。



臨展《大千世界·雲生勝境——張大千、孫雲生粉本暨畫作展》。
離開川博,到西大街去了百佳和家樂福。
22:40,成都站乘1718去蘭州,雨還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