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系列第一篇:行走台灣 感觸民國---① 出發前的那點事
行走台灣 感觸民國③ ---- 戰地金門島金門島,中華民國現轄最重要的一個外島,原屬福建省泉州市金門縣管轄,目前由台灣方面實際控制。金門島形似銀錠、啞鈴,中部狹窄,東西兩端寬廣。全島東西向約20公裡。南北向最長處在東端,約15.5公裡。中部狹窄處僅3公裡,主峰太武海拔253米,島上的馬山觀測所是距離大陸最近的地方,退潮時距離1800米。1949年10月24日發起的古寧頭戰役,國共雙方廝殺三晝夜,這只是一場師級規模的戰役,但其深遠的影響,遠非普通的一場師級規模戰鬥可比,三天的渡海戰役,解放軍損失了全部投入作戰的3個團9000多人,成建制地全軍覆滅。在國軍兵敗如山倒的大背景下,這一戰使金門島名滿天下,大陸方面由於忌諱不作宣傳。古寧頭戰役放在國共內戰死傷千萬人的歷史大舞台上,往往被人忽略,但從今天的眼光來審視,這場戰役改寫了現代中國歷史關鍵的一頁,也改變了海峽兩岸的命運。和平年代的今天,我推著行李車,走上水頭碼頭的廊橋,心裡歡快地喊了一聲:“來嘍!”順利辦理了入境手續,進入大廳,台灣航空公司辦事櫃台一路排開,旅游信息中心資料豐富,各式各樣的地圖介紹花花綠綠,非常詳盡,對這個和我們同文同種的“國家”印像良好。搭乘黃色出租車,兩個轉彎後駛上公路,鄉村風光撲面而來,黑色的道路平坦安靜,這裡與喧囂的廈門島完全是兩個世界。15分鐘後抵達金城鎮,順利找到民族路176號新金橋商旅,旅館不大,但很干淨,看的出剛剛裝修過。老板娘是位50歲不到的阿姨,熱情招呼,能夠感受當地淳樸的民風。恬靜的環境非常舒服,我們也糊裡糊塗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登陸金門島幾個小時後,4個人的通行證入台證全丟了!傍晚時分,我們一家人東張西望地走在民生路上,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四處飄揚,年近八十的老母也感一絲興奮,這在過去的50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的口號回蕩在耳邊,現在能夠安靜地行走在國統區,一切都很安靜。走過金門縣立金城國民中學,門口張望一番,在一棵大樹下停留一下,忘記了是誰突然背在兒子身上的背包不見了!!我腦子裡“轟”一聲,立馬向剛才吃飯的小飯店跑去,兒子也跟在後面一路狂奔,老娘和老婆只好焦急地等在原地。背包實際是個空包,除了一瓶水還有就是全部證件,錢一分沒有,可是在國外丟失證件這類事件算是頂級災難。我一邊奔跑一邊自責;“太大意了,這下成了非法入境者了,黑戶口了,台灣本島怕是去不成了。”唯一慶幸的是在這裡語言相通,可以大聲溝通。狂奔300米,衝進剛才就餐的小飯店,背包還放在座位上,我的心一下子放回了肚子。老板娘十分淡定,說剛才想叫著我們可沒叫到,知道我們一定會回來找到,並表示金門的治安情況很好,完全不用擔心。我喘著氣,道謝出來,民風淳樸是好,可自己也要當心啊!太危險了。夜色漸濃,我們漫步在金城鎮四通八達的小巷中,小鎮的夜晚是熱鬧的,我們走進一家小書店,老板娘看出我們是大陸來的,熱情地和我們聊了起來,兩岸關系文化教育、簡體字繁體字的關系、金門島的現在過去等等,話題無所不包,年長的母親和老板娘談得很多,大陸的紅色恐怖和台灣的白色恐怖成為重要話題,兒子對台灣的中學課書發生興趣,我提示重點要關心台灣的語文課本,看到全是豎直繁體字,從右向左,封面從後面開始,課本的封面圖案也和大陸這邊風格完全不同。沿著莒光路三四個轉彎後,我走進金永利鋼刀店,這是一個老字號店鋪。金門島最有名的兩樣特產,一是金門高粱酒,另一個就是金門菜刀。金門菜刀之所以特別,由於擁有濃厚的戰地色彩,主要在於材質取材於“八二三炮戰”及炮戰後二十年間炮宣彈的彈殼為材料制造而成。昔日漫天烽火,鍛造了金門傳統的制刀產業。看著牆上掛滿名人到訪的照片,菜刀傳人是位中年人,主動上來打個招呼,得知我是大陸過來的訪客,話匣子一下打開,一談就是半個多小時,兩岸關系是我們重點聊的話題,激勵的炮戰中,朋友被彈片削去半個頭的話題使我們都感到沉重,我提出了三個選項:統一、分裂、保持現狀。他的選擇是保持現狀,我的也是。在後來的台灣旅行中,如由計劃我都會問到當地民眾這個問題,結果:金門航空站等生意的一個出租車司機選統一,馬山觀測所得一個年輕阿兵哥選分裂,其他都選保持現狀。 第二天,開始戰地金門島上的游覽。整個金門島分三鎮一鄉,分別是金城鎮、金沙鎮、金湖鎮和金寧鄉,三個交通樞紐公車站在三個鎮上,對應站名是金城車站、美沙車站、山外車站。我初來咋到,第一天晚上在金城車站研究時刻表,由於沒弄明白美沙車站和山外車站對應的兩個城鎮,時刻表看得雲裡霧裡,完全沒明白,在島上,公車交通並不是主流交通工具,當地居民一般都開車,更隨意的就是駕駛機車,詢問公車情況很多當地居民也不太清楚,後來找到地圖比對,車站上又要了一張時刻表,頓時豁然開朗,一句話,那張時刻表非常重要。打出租車固然方便,但沒法貼近當地生活,費用也高,我一向不主張。早上8:15分,我們搭乘5路車離開金城車站向東駛去,車況很好,人不多,上車買票,下車車票交還司機驗票,當地居民刷卡,上下車都要刷一下,長距離2段票24塊近距離一段票12塊,老人半價,欣賞20多分鐘的田園風光後,抵達美沙車站。車站四周看了看,去往北山觀測所得公車開車時間尚早,馬上叫一部停在公車站的出租車,10分鐘後,抵達金門島最北端,馬山觀測所。我們沿著一段全長174米的戰備坑道走進馬山觀測所,四周一片寂靜,除了我們四個人外,只有一個清潔女工在低頭掃地,雖然地上已經非常干淨。這裡是距離大陸最近的據點,整個觀測所在濱海小山丘上開挖坑道而成,相當隱秘,當年這裡絕對是戰略前沿,牆上紅底白字“還我河山”透露出當年的金戈鐵馬,今天,默默地成為一個參觀景點。穿過長長的地道,全部鋼筋水泥建築,來到觀測所,NIKON望遠鏡一字排開,牆上掛著當年的歷史照片,在這個狹小的空間中,來過多少大人物,我不知道。在這裡瞭望大陸,和在都羅山瞭望台眺望北朝鮮感覺還是不一樣,那裡還處敵對狀態,這裡和平已經到來,中華民族之福啊。馬山觀測所已經廢棄,但作為地理上的一個重要據點,這裡仍有國軍駐守。在公車站等回程車時,碰巧也有兩個阿兵哥在等車,我主動同他們攀談起來。第一次與國軍接觸,感覺完全就是學生兵,和我們這裡大學新生軍訓的學生一樣,阿兵哥戴著黑框小眼鏡,胸牌上寫著姓名,還有“虎”軍守備隊的字樣,了解我們的身份後,還有些靦腆,我當時就半開玩笑地表示:“你們這裡軍人的戰鬥力比不過那邊啊。。。。”小兵更加靦腆。我提出合個影,小兵表示不行:“被上峰發現我們會被抓的。。。”哈哈。整個台灣旅行中,只有在金門能經常看到軍人,島內基本找不到。台灣“兵役法”規定,服兵役是台灣年輕男性的義務,全島18歲以上的男性都必須服兵役,陸軍服役期為2年,海軍和空軍的服役期為3年。由於文化背景、社會環境、價值觀念以及軍費開支等原因,目前台灣推廣募兵制困難重重。據說時下台灣的年輕人﹐流行不當兵才“酷”。由於台“兵役法”規定大學生在畢業後都要服兵役,因此台灣大學生中開始流行“延畢”,即延期畢業。
國軍在各個城市設置的征兵站門可羅雀,國軍的征兵廣告相當養眼,島內大城市內經常可以看到,同我們的征兵宣傳品完全是兩種價值觀。台灣媒體記者曾在某征兵站附近采訪了一位家長,詢問他是否會送孩子當兵,這位家長當即表示,兩岸局勢被民進黨搞得這麼緊張,一旦台海發生戰事,他可不願讓孩子去當炮灰,如此直白的表達讓旁邊的台軍募兵官尷尬不。我在想,大陸這邊呢,黨中央一聲令下,排山倒海。。。。。。回到山外車站,叫了一部出租車,繞過一片湖區,來到八二三炮戰紀念館,旁邊還是俞大維紀念館,當時中華民國國防部長,據說是我們某領導人親戚。後來在台北西門汀的一家影像店還買了張DVD《八二三炮戰》,凌峰秦祥林演的。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的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開戰原因歷來有數種說法,有稱中共方面炮擊系為攻取金門而發動之戰役,也有說開戰不為攻取金門而是為防止台獨,另有認為毛澤東發動炮戰是為阻止蘇聯與西方國家和解,還有一個滑稽的說法是中共為了支援中東人民的解放事業。原因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雙方都宣稱取得了偉大勝利,死傷的平民和充當炮灰的軍人還有誰記得呢,又一出手足相殘的民族悲劇。參觀完紀念館,早空曠的路邊等車,這裡標示並不清楚,沒辦法只好等著,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我走回俞大維紀念館,向管理員打聽附近交通的情況,年輕的女管理員仔細聽完我的詢問後,表示這裡比較偏僻,公車車次很少,等下一班還要很久,可以為我專門電話叫個出租車,我心頭頓時一熱,台灣的人情味果然了得。10分鐘後一個女司機開著黃色的出租車停在我們面前,100元回到山外公車總站。最後一個參觀點是金門島西北方向的古寧頭戰場。1949年10月24日晚解放軍3個團9000多人渡海進攻金門島,登陸部隊在島上苦戰三晝夜,後援不繼,全軍覆滅。古寧頭戰役使解放軍隊跨海登陸作戰有了深刻的了解,開始積極加強海空軍建設,而不敢像過去無知無畏地單靠陸軍發起登陸作戰。而國民黨軍則幸虧有這場彌足珍貴的勝利,為風雨飄搖的國民政府帶來片刻喘息,據說蔣公聽到古寧頭戰役勝利的消息流下了眼淚。。。。。2009年古寧頭戰役60周年紀念,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先生有這樣的表述:“我們感謝國軍兄弟,因為古寧頭驚天一戰時中華民國政府繼光復台灣之後,成功保衛台灣的第一戰,也為後來建設台灣提供了最寶貴的必要條件。”建在古寧頭海灘邊的戰史紀念館地方並不大,當時戰鬥發生時也沒有攝影的的條件,故用多幅油畫來反映當時的情形:蔣公檢閱部隊,海灘上殺聲震天,登陸共軍跪地求饒。。。。。。金門島是一個天然的軍事博物館,兩岸關系的風風雨雨都在這裡刻下印痕,能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想像歷史。金門島上有專門的旅游巴士,按方向分ABCD四條線路,平均一條線路用時半天,也就是所如果搭乘旅游巴士需要兩天可以基本游遍大金門全島,單條線票價好像350塊。我認為最佳的方法還是自己安排自己走,以金城、美沙、山外三個公車總站為基點,車站取得公車時間表,按照時間表在三個車站間乘公車轉移,而每個公車站都有免費的自行車借用,押個證件即可,非常方便,島上地方畢竟不大,沒有比自行車更好的交通工具了,在一個公車站附近游覽完成後還車再去下一個公車站。我也是在後期才弄清楚這個情況,馬上和兒子借了兩部自行車跑到莒光樓去看了看。金門縣公共車船時間表很重要, 給懂的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