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去不可的地方----東山島、風動石、東門嶼一日游(福建漳州游記)

作者: 阿偉的足跡

導讀同系列第一篇:非去不可的地方----悠游豫園(上海游記) “不到東山島就等於沒到過福建”,承載著歷史的東山島,佇立在海浪邊的風動石 湛藍的海水,綿軟的沙灘,蒼老的銅山古城,神秘的寡婦村,無不吸引著我。因此決定此次南游必登東山島。 東山島古稱銅山,現仍存有建於明代的銅山古城,系為防御倭寇而建,至今雄風依存。古城內有一座玲瓏雅致的關帝廟,始� ...

同系列第一篇:非去不可的地方----悠游豫園(上海游記)
“不到東山島就等於沒到過福建”,承載著歷史的東山島,佇立在海浪邊的風動石 湛藍的海水,綿軟的沙灘,蒼老的銅山古城,神秘的寡婦村,無不吸引著我。因此決定此次南游必登東山島。



東山島古稱銅山,現仍存有建於明代的銅山古城,系為防御倭寇而建,至今雄風依存。古城內有一座玲瓏雅致的關帝廟,始建於明代,至今香火旺盛。不過這裡最有名的當屬有“天下第一奇石”之稱的“風動石”,底部觸地僅數寸,風吹石動但歷經台風、地震而不倒,天下奇觀。


從漳州驅車90分鐘便可到東山島,東山島有兩個長途車站,景點最集中的地方在銅陵鎮,於是我便在銅陵車站下車。下車後步行前往風動石,大約20分鐘即到。路上偶遇一天後媽祖廟喚作“明德宮”,媽祖文化在福建各地盛行,媽祖廟也隨處可見。



走在東山島的路上,夾雜腥味的海風徐徐吹過,小雨把原本潔淨的道路又洗刷了一遍,人很少,只有風聲、濤聲和我的腳步聲,我遠離了世間的嘈雜。


銅山古城離風動石不遠,這是一座始建於明代的古城,古城不大,徒步個把小時便可走個來回,不過這座小小的古城內不僅有聞名世界的景區,還有著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東山島保衛戰。一會兒我將步入古城,一覽其美麗與滄桑。



銅山古城原有四門:東“晨曦”、西“思美”、南“答陽”、北“拱極”,站在拱極門下,遠眺台灣海峽,濤聲陣陣,海風徐徐,不禁遙想當年,海天一線間,戰船搖曳,喊殺陣陣,炮聲隆隆,旌旗飛舞,火光衝天。而這一切,現在都歸於了平靜。



東山島的美是隨處可尋的,你隨眼一瞥便可抓到,這景色裡或綠,或紅,或動,或靜,或清新,或婀娜,總之,它是美的,是隨著你的眼簾不斷變化的。



樹上的樹葉隨意落去,但紅花依然鮮艷,蜿蜒的棧道依岩石而建,漫步在棧道上,景色隨著腳步不斷變化。



我不經羨慕起這屋裡的主人,上天怎會如此青睞他,在我看來如此奢侈的美景,對於他來說就是家常便飯,東山島就是他的私家花園。



此時,細細的小雨落下,風有些大了,棕櫚樹飄逸的長發被吹起,不知它們想理一個什麼樣的發型。



大海配小島,紅花配綠葉,渺渺茫茫間,我與東山島幽會其中,我偎依在她的懷中,盡情的欣賞她送給我的美景。



進入古城的西門便來到了聞名遐邇的風動石。這是島上居民最引以為榮、視如珍寶的自然奇觀。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譽為“天下第一奇石”。


喂!你可千萬不要動它,他會掉下去的。呵呵!據說當年日艦“太和丸”用鋼絲索系於風動石上,開足馬力,可多條鋼絲索被拉斷了,風動石卻紋絲未動,感嘆“天下竟有風吹即動推拉不動的石頭”,不愧天下一奇觀。到了閩南,不到東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東山,不到風動石,則更是一大憾事,的確如此!



走過風動石,忽見一僧,巋然道貌,折腰合什,低首忘言,跪拜遙塔,此景喚作“石僧拜塔”。



石僧拜何塔?遠處一望,東門嶼就在不遠處,東門嶼有一塔,在90米的最高處,此塔叫做文峰塔。是明嘉靖年間由福建巡海道蔡潮所建。至今保存完好,是該海域航行的的重要標志。



石僧頭上忽落一雀,駐足定睛仰望大海,千年石僧並不孤獨,總有仙雀為伴,亦有仙境圍繞,難怪此僧在此駐足修行。



銅山古城已經重新修葺,綿綿的城牆曾經經歷炮火硝煙,漫漫的古道留下多少先人壯士匆匆的腳步。歲月的洗禮,曾經喊殺震天的古城已經變得溫柔婀娜,秀色可餐了。



好美呀!大海簇擁著小島,岩石趟入水中與大海嬉戲,棧道依石而建,游客們吹著習習海風,賞著石、松、海、雲、嶼構成的美景,一步一趨,一步一景。



除了大海的歡笑聲,我聽不到任何聲音,從綠叢中窺過,遠處的巨輪那麼小,靜靜的躺在海上,遠航的船兒累了,到家了,船兒可以睡了。


躲開大海的喧鬧,城中花草空地多了一分幽靜。站在涼亭中,聽著小雨的腳步聲,心被放空了,反而覺得所有都變得美好,這時,嘴角不覺中上翹了。



走出涼亭,旁邊便是被當地人譽為“石頭書庫”的記載銅山古城的碑林,這個是最古老的一個,明萬歷年間一位都司所記,都司相當於現在的一個軍區,一個很大的官喲!



大明旌義坊記載著朱羽柏父子聯合抗倭的事跡。一個發生在469年前的壯烈事件,只要是人民愛戴的,無論怎樣都能永恆,無論哪朝哪代。



大明旌義坊旁有一“昭義亭”,始建於民國,後損毀重建,三角涼亭,站在亭中可覽古城廣場全貌。



昭義亭右側為頗為有名的關帝廟,這座關帝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距今已626年,也是台灣近千座關帝廟的香源祖廟,是台灣關帝文化的發源地。每逢祭祀之日,這裡人潮如海潮,關帝文化同宗同脈,一家之親。



關帝廟前有一口闊約1米的大井,此井為鄭成功萬軍井,當年轆轤上下紛飛,萬軍將士人頭攢動,飽餐戰飯,披甲登船,收復寶島台灣,何等壯舉。



人去功勛在,井留萬年情。突然間發現一個小東西--螃蟹,它是怎麼進來的,他也想嘗一嘗萬軍井的甘美,看來萬軍井要改名了,叫“萬一井”,你說呢!



古城設有四個城門,東門曰“晨曦”,西門曰“思美”,南門曰“答陽”,北門曰“拱極”。如今保存最好的一段是東門及其一段。晨曦門高一丈闊六尺,有一甕城,戰時做屯兵和伏兵之用。



從晨曦門出來,忽見一棵古榕,此古榕已經與城牆共生400年,共同見證了無數場戰爭。如今硝煙已經散去,盔甲已經塵封,而這最後的戰士依舊不肯離去,老樹根盤踞在斑駁的城牆上,與古城共同保衛著這一方土地。



東山島的奇石隨處可見,或驚或險或離奇,每一塊奇石都有它吸引人的地方,您瞧這張,以小搏大,小小一塊頑石力頂千鈞,而且這一頂就是千年。



看來這兩顆巨石想回歸大海,不過他們的腳步好像慢了些,歷經千年紋絲不動。



此時的台灣海峽顯得那麼平靜,輕輕地擁吻著美麗的東山島,嶙峋的礁石間一座秀氣的小石橋橫架兩旁,讓人忍不住要走上一走。



相機隨著思緒在不停的搖動,卻在這裡定格了,這就是距離東山島800米的東門嶼,被譽為“海上仙山”的東門嶼,就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山水盆景,靜臥於碧海綠波之中。 東門嶼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景觀眾多,與廈門鼓浪嶼、溫州江心嶼、台灣蘭嶼並稱中國四大名嶼。而鷹嘴岩這個東門嶼最著名的景點,讓我這隨意一瞥給抓住了。



好像起風了,海邊的天氣是多變的,一時間風起浪卷,我聽到了傳說中隆隆的吼聲,低頭一看,原來那著名的“虎崆滴玉”就在我腳下, 所謂“虎崆”,是位於水涯處的海蝕岩洞,據傳,昔日曾有虎盤踞洞中,故名“虎崆”, 虎崆有一天然石洞,形如張開虎口,洞深約十五米,洞內幽深清爽,石縫有清泉滴落,古今無竭,水珠晶瑩,狀如玉滴,故名虎腔滴玉。只可惜風浪太大又遇漲潮,無法近處一觀。



海水湧上礁石,激起千堆雪,一記連拍記錄這個瞬間,你可以想像那個瞬間占滿整個天地的咆哮聲。



一時間風起雲湧有如泰山壓頂,又賽天兵天將降臨,千軍萬馬齊聚頭頂,一記電閃似衝鋒號令,萬箭齊發暴雨噴薄,此事的東山島沒了秀美,沒了嫵媚,沒了端莊,儼然人間煉獄,躲在一隅的我不由得為之震撼。不過此景也甚為難得。



大海的脾氣就是這樣,突然間雨去雲開,風平浪靜,好像一些都沒發生過,小船依舊出港,為他送行的依舊是美麗的東門嶼。



燈標依舊矗立在礁石上,為歸來的船只指引回家的方向,出海捕魚的阿爸看到熟悉的燈塔,心就踏實了,好像已經聞到阿媽為他精心准備的酒菜。



“海晏河清”這是宋代理學大家朱熹所書,宋代是個動蕩的朝代,海晏河清道出了朱老爺子祈求天下和平的願望,這個願望在如今的我看來是何等的輕而易舉,“正當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時。”懂得珍惜現在和平的人又有幾個呢?


可能是這場不期而遇的雨嚇退了游人,整個景區空空如也,我停下腳步,環視著四周,貪婪的想把所有的美景都裝入腦中,因為此時的美景歸我一人享有。.



我把這幅照片取名為“豐滿”。有的時候冬青這種植物隱隱的守候在路邊,為路人建起綠色走廊。或許太靜靜,或許太默默。所以不管它有多綻放,而又有多少人在乎它的存在?我想到了我的家人,爸爸、媽媽、妻子,他們總是在我旁邊默默地陪伴著我,而我有時卻忽略了他們的存在……



“南國清和煙雨辰,刺桐夾道花開新”。美麗的刺桐花就像她的名字,那麼香艷而傲慢。風中搖曳不為招引世人,只為目空一切凡塵。



一對海鷗在享受著天空,享受著海洋,享受著清風,享受著東山的美景。我看著……心情好像被這對情侶帶到天空,飛啊……飛啊……,慢慢的,我發現我笑了……


快要走出景區了,一對戀人手牽著手慢慢的走著,她們好像是剛剛進來,左顧右盼的欣賞著周圍的景色,不時還和身邊的那個他(她)說上一句,這時只有兩個字可以說出他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美好的幸福”。哦!對不起,是五個字!



東山島的最後一瞥,風停了,雨住了,雲兒不再飛,樹兒不再動,大海也放緩了她的腳步,遠處的燈塔轉過頭來,他們好像在凝視著我,在為我送行,為我這一個喜愛他們的人送行,看來,東山島,很懂我。

感謝您看完這篇游記,更多的游記請關注我的攜程主頁:http://you.ctrip.com/members/yourtoday您還可以:關注我的官方:http://***/yourtoday


精選遊記: 漳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