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悠游陽朔

作者: 笠人

導讀春暖花開,悠游陽朔三月的一個周末,本想到陽朔感受一回煙雨漓江,煙雨趕不上,卻偶遇了那令人心醉的遍地野花,而遇龍河如詩如畫的美景,更是讓我久久難已忘懷。 三月的天氣就是這樣變幻莫測,正打算把冬衣收進衣櫃裡,忽然來了一股寒流,出發時天空下著蒙蒙細雨,正暗自慶幸終能實現自己的煙雨漓江夢了。 早上六點鐘睡眼朦朧中就被乘務員叫醒了,廣州至桂林 ...

春暖花開,悠游陽朔三月的一個周末,本想到陽朔感受一回煙雨漓江,煙雨趕不上,卻偶遇了那令人心醉的遍地野花,而遇龍河如詩如畫的美景,更是讓我久久難已忘懷。

三月的天氣就是這樣變幻莫測,正打算把冬衣收進衣櫃裡,忽然來了一股寒流,出發時天空下著蒙蒙細雨,正暗自慶幸終能實現自己的煙雨漓江夢了。

早上六點鐘睡眼朦朧中就被乘務員叫醒了,廣州至桂林的汽車已經到達陽朔,站在漆黑的車站裡,沒被預想中的雨淋到,但陰風侵體,寒冷的程度超乎預料,竟然都有點發抖了,到街角吃了一碗並不是很熱的米粉湯,感覺好得多。走進西街時天已蒙蒙亮,以繁鬧著稱的西街這時顯得冷清、寂寥,個別酒吧客棧裡依然透出無精打采的燈光仿佛在疲憊的訴說著昨晚這裡曾經發生過的一切,敲敲這些有燈光的客棧的門,也許都是有些名氣的客棧,居然在這個淡季都有滿客的,最後是丁丁客棧裡一個高大的帥小伙把我們帶到他們離西街幾分鐘路程之外在縣前街的另外一個分部,這裡條件更好,也安靜,當然卻少了西街上那那種獨特的氛圍。一進房間,我們蒙頭便睡,畢竟一晚夜班汽車基本上沒怎麼睡的。起床出發時候已經九點多了。

第一天是船游漓江之精華所在興坪至楊堤段。在車站上了一部裡面最多人的到興平的中巴。興坪鎮看來不大,一條路走到底就到了碼頭,中間找家在鎮上看起來挺體面的飯館吃了飯。由於現在地方有關部門在抓私人的小游船,有些船家不敢做興坪至楊堤的生意,經前期打聽我們下午一點鐘上了當地的趕墟船,之前還被告知上船前不要打聽暴露游客身份,裝做是當地人或是他們的親戚直接就上去,其實誰都能一眼看出我們是游客,一上去就有個大姐來收錢,還問我們怎麼知道可以坐他們的船,叮囑我們不要出去走動,等船開了一段才可以出船倉外。

船緩緩逆江而上,剛走出倉外,那位收錢的船務員大姐就指著左前方的兩座小山峰說這是“二十元處”,即是人民幣二十元背面風光圖案取材的地方,同伴忙著拍照,我卻手忙腳亂地掏身上的錢出來對照,後來發現當時身上有一張的,一急卻反而找不到,還好那大姐及時提供一張給我們看。只見兩座小山峰突兀矗立在江邊,旁邊又有一座座小山峰,據說這裡早上晨光斜照,一排山峰都倒映在清澈的漓江面上,如幻似真,神奇瑰麗,稱為“黃布倒影”。從這裡開始進入了漓江風景最優美的一段水道,兩邊奇峰疊翠,怪石林立,山峰一座連著一座,一峰比一峰奇特,有像人的,有像物的,有像動物的,或立或倚,或坐或臥,只要充分發揮你的想像力,想看到什麼就有什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九馬畫山了,沿江聳立的一面巨岩如斧削一樣平整,上面黑色與黃白色相間,就如畫著眾多馬匹,宛似一幅天然的巨畫。船上那大姐也客串起導游來,不時指著兩邊的山峰跟我們說這是什麼景點,像什麼。不過我對這倒不是很在意,風景優美的地方,我覺得只要它能給我美的感覺,給我的感官和意識造成強烈的感受就很滿足了,如果有些景點真的是很像什麼東西,惟妙惟肖,再人工編上故事,聽聽看看,倒也可增加旅游的樂趣,但有些並不怎麼像,生搬硬套說像什麼不免有牽強附會之嫌,不聽也罷。至於景物到底像什麼,如喜歡不妨讓自己展開幻想的翅膀去想像。當然有些人也許就是想像力不強,也許確實本來的形容就太牽強,好像我的游伴,九馬畫山一匹馬也看不到。

剛放了水的漓江,並沒有想像中清澈,但更像一塊溫軟的帶狀碧玉,藍中帶綠,隨著河底的深淺不一而變幻不定,兩岸是褐黃的沙礫河灘,再往上岸邊樹掛新綠,青翠的令人心悸,青翠是在傳遞著春的信息,綠油油的田園上又有不知名的白花片片,與兩邊的奇秀山峰,融成一體又層次分明。那白花當地人告訴我是魚菜花,後來我到田地裡一看,原來是蘿蔔菜開的花。此時的漓江上空陰沉沉的就是不飄半滴雨下來,老天就像有意捉弄了我,江風陰冷而猛烈如刀,提醒我們春寒料峭,同伴耐不住那冷風都跑到船倉裡去了,而我卻不願意輕易放過任何一個美景而一直“屹立”船頭。

在楊堤上岸坐車回縣城,汽車開了一小段山路就上到了桂林至陽朔的大公路上,上岸時滿天的陰雲像是帷幕被拉開來,耀眼的光線從缺口處直瀉下來,陽光下的公路兩邊是一派田園風光,遠處依然是那一座座秀氣的山峰,近處廣袤的綠野上桃紅李白,在陽光下爭香鬥艷,而我的心卻早已經回到西街上去了,在一個充滿寒意的午後到西街懶洋洋的曬太陽也一直是我來陽朔之前的奢望。此後兩天,一路上都有燦爛的陽光相陪,一天比一天暖和,老天為我們掃除了滿天壓抑的陰雲,讓我們玩的更輕松愜意。不過那天下午我們到底還是沒有到西街去,回去以後大家決定繼續睡覺,一直到晚上九點鐘才到大排檔街“一片瓦”那裡吃上啤酒魚。那裡每家大排檔都在大招牌上寫著在什麼美食比賽上獲獎,我們卻一不小心就上了當,搞太多吃不完,第二天還談啤酒魚色變了!

第二天騎自行車游月亮山至驥馬一線。這是一條經典的充滿田園野趣自行車游覽路線。我們不想趕時間,只想在陽朔過的更悠閑自在,起床比較遲,租車吃早餐,出發時已經近十點鐘,到月亮山是公路,喀斯特地貌的陽朔可說處處是景,一路上依然是風光迷人,空氣也格外清新。月亮山的山頭上有一個可以望到另一邊天空的圓洞,遠觀酷似一輪圓月,但到現場一看,它的低矮比較令我失望。到月亮山以後,大多數人就返回了,我們卻從它的側面的小路繞過去,目的地是遇龍河旁的驥馬鎮,從那裡再走公路回陽朔。在月亮山後過了一座橋,是大片田野,穿過寧靜的小村莊,同伴來一聲幾可亂真的雞啼聲,引的全村公雞齊鳴,此起彼伏,眾狗共吠,大有看我們這些講雞話又人模樣的怪物不順眼想群起而攻之之勢,把一個寧靜的小村弄的雞犬不寧後我們看寡不敵眾,只好趕快撤離。沿著小山路而上,一邊就是寧靜的小河,河水清碧,岸邊樹高田綠,藍天飄雲,遠山奇秀。到了山坡上,兩邊樹林遮蔭,自行車輪吱吱的碾過了滿地的枯葉,空山曠野,靜謐而清悠,下坡時我不禁帶頭高歌起“滄海一聲笑……”來,也不知道那時候胸中怎麼會忽然充激滿豪情。時而自行車馱著人晃悠悠的飄蕩在鄉間小路上,時而是人推車走在田梗上,一路上又碰到了比昨天看到的多得多的成片白色的蘿蔔菜花,紫紅色的紫雲英,間或也有幾畦金黃色油菜花,令我們興奮不已,也少不了多次迷路,我們是一邊問路一邊走的。不喜歡導游帶著走,更喜歡拿著地圖找路的感覺,有成就感,也有不斷的驚喜和發現,而走在田梗上,地圖已經基本失去意義,但路上偶爾碰到的老外自行車隊讓我們的心很塌實。在一個據說已經無路可走的小村小溪旁看到了一群閑聊的農婦,我們在問路的同時也問能不能在他們家吃飯,最後在其中一家人裡吃了簡單的農家飯,畢竟已經下午兩點了,吃飯的時候才感覺到原來已經很餓了,是一路上的可餐秀色讓我們把飢餓也忘記了。村裡的大姐大嬸不停拿出自家收成的柑和柚來給我們吃。問明了渡遇龍河,上驥馬的方向,我們又上路了,走時還盛情難卻的帶上一個大柚,半路上塑料帶斷裂,差點被我們就地解決了,最後同伴非常有創意的用自行車防盜鎖把它竄起來才帶了回去。在提著自行車爬過一個不高不低的山口後,我們終於聽到了遇龍河那美妙的水流聲了,我們終於到達目的地,我們找到出口,我們並沒有迷失!

遇龍河上築有二十多道半淹著水的水壩,既可以行人又有蓄水作用,光著腳扛著自行車涉水渡河這麼刺激的事情我當然不想輕易放過,看到當地人在上面健步如飛,我不禁也躍躍欲試,同伴有點猶豫,我脫鞋下去一試,壩滑而水凍,也許是我們這些久居城市,鞋襪不離的人雙腳的功能都退化了,最後還是由竹排渡過去的。回到陽朔已經傍晚五點多了。

第三天去徒步遇龍河。這是在陽朔最大的收獲,遇龍河之美大出我的意料之外,美的難以置信,美的讓人來了以後難以作別它。不到遇龍河就等於沒來過陽朔,而游遇龍河最好的方式就是徒步。那天起床更晚,都快九點鐘了,因為當晚就要離開,收拾了行李,到一家據說很有名的小店吃了一碗的米粉,磨磨蹭蹭,到車站坐上開往金寶的車時已經快十一點了。本來是准備從遇龍橋開始順河而下徒步,但車上的人極力推介我們去看在更上游的富裡橋,我們在遇龍河一條支流的河邊下車,離富裡橋還有一段距離,最終我們並沒有過去看,而是沿河往下走,遇龍河在遇龍橋以下那一段風光是最美的,這一段的山水有些遜色,但我們在這裡卻邂逅了遍地的菜花,這是整個行程中最大最美的一片,幾乎是望不到盡頭的菜花野花,油菜花黃的華麗熱烈,蘿蔔花白的樸實素雅,紫雲英紫的溫馨深沉,各種截然不同的顏色相間並存又渾然一體,為山水之間的這片田野穿上了色彩艷麗的春裝,把這片土地裝扮的多姿多彩。我情不自禁的跑到花叢中,並不在意那滿身的花粉,坐在花地上,更不在意那滿屁股的泥土,我只渴望花香的包圍,期盼與美親密無間。

遇龍橋是一座幾百年歷史的石拱橋,除了它的滄桑感,倒不覺得有其他特別的地方。我們在橋旁村裡的一戶農家吃了飯,農家的房屋就在河邊,在院子裡吃飯時就見到清碧的河水從身旁流過,感覺很特別。繼續往下游走,一路上的景色越來越佳,我們盡量靠著河岸邊的田梗走,岸邊間或有孤樹一棵,修竹簇簇,田野上菜花片片,老牛只只,也有勞作的農人一兩個,兩邊奇峰座座,順河極目遠望,山巒重重,漸遠漸模糊,直至於若隱若現於迷蒙中,人沿河走,就像是在往仙境裡走,朝畫裡去,一路都在追逐美,但那又是始終可望不可及的。這種感覺,是其他旅游方式所感受不到的。由於水壩的作用,遇龍河的水流特別緩慢,如果看不到那些漫過水壩的孱孱流水,幾乎感覺不到它的流動,波瀾不興的水面更像是被水壩隔開的一個個小湖,又像是一面面平靜的鏡子,鏡子裡面的山、樹、竹紋絲不動,遇龍河有著處子般的寧靜,寧靜得讓人感受到那份溫柔;遇龍河又是如此的原始,原始得讓游蕩於此的人的心也返撲歸真,無所顧忌盡情的玩耍起來;它的美麗,美麗得讓人不敢入畫拍照,就像我的游伴說的一樣。

遇龍河是一個還沒有完全開發的景區,現在只開發了竹筏漂流項目,好像人也不多,河邊沒有大的公路,小泥路上也一直都看不到一部煞風景的旅游車,路上碰到幾小股徒步旅行者,也有幾個騎自行車旅游的,但這並不是游遇龍河最好的方式,因為田梗上騎不了,小路離岸又還有一段距離。

由於多次被美景留住了腳步,我們下午五點鐘才走到舊縣,在仙桂橋頭一個手拿自制地圖擺小地攤兼為游客帶路的大叔向我們招手,說只要帶我們走兩三裡路就能出大公路坐車,結果這段路我們走了一個小時還多,其中還要翻過一個山鞍。還好那大叔特別健談,一路上話沒停過,也為我們解了悶。

在公路上攔車回了陽朔,吃飯取行李,當晚上了回廣州的大巴,依依不舍作別了陽朔的雲彩。

旅游提示:

景點:我們走過的這些地方目前都還是不用收門票的,估計範圍太大,想收也收不了。興坪附近有個魚村,因克林頓總統去過而名聲大噪,裡面有些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可看,這個小村以重視教育的傳統聞名,歷代出過很多賢者,有興趣者也可去看看。

到月亮山一路上有大榕樹、蝴蝶泉、月亮山等好幾個收費景點,其實裡面也沒什麼,不一定要進去看。到陽朔旅游不要拘泥於看某個景點,信步所之或隨著自行車到處轉,你都能看到美景,都會有新的發現和驚喜。

行程:我們有三天時間,比較充裕,能作一次悠閑游,如果只有周末的兩天時間,可以安排的緊湊一點,不要學我們出去旅游還睡懶覺。可安排一天去徒步遇龍河,走到大榕樹(一般漂流、徒步的終點)上公路,順便看一下附近的月亮山,坐車回陽朔;一天去游漓江,也可搭車先到楊堤,一路坐船順水而下到興坪,然後坐船去看一下魚村再回陽朔。也可一天一半時間游漓江的興坪至楊堤段,一半時間騎車游大榕樹至月亮山一線。從陽朔騎車到月亮上約40分鐘,興坪至楊堤段游船約兩個多小時。在陽朔旅游記住不要把行程安排的太緊,有剩下來的時間就到西街逛逛,看看人,在那些很有特色的酒巴裡泡泡,發發呆。

交通:陽朔縣城到各個鎮上都有公交車,上面提到的那些地方都有車直通,到遇龍橋可坐到金寶的車在路上下。廣州到桂林有夕發朝至的火車,臥鋪180元,可到桂林再轉車去陽朔,車很多,約一個多小時。也可以坐廣州到桂林的汽車在陽朔下,班次很多,大多是夕發朝至的。省汽車總站的夜班豪華大巴票價150元,在西華路彩虹市場附近的停車場有去桂林的國產豪華臥鋪大巴,票價約100元,還聽說有60元的臥鋪汽車,不知道在那裡發的車。回廣州時也可在陽朔上桂林回廣州的汽車,但車站裡有寫出來的班次不多(可能有些車不進站停),價格也貴,如果班次時間不適合可找當地旅行社聯系定座其他班次,由他們帶上車。

住宿:西街及其附近的很多旅館客棧最適合自助旅行者,價個便宜,淡季從10多元一個床位到幾十元一個標准間不等,挺干淨舒適,想腐敗的也有大酒店住,價格隨淡旺季節變化而浮動,黃金周會很貴。其實陽朔是不適宜在人頭洶湧的黃金周去的,那時只能看人擠人,不會找到那種悠閑的感覺。

吃:最有名的莫過於啤酒魚了,其實是在紅燒的基礎上加些啤酒和其他配料,味道還是比較特別的,值得一嘗,其次就是桂林米粉了,也很好吃,絕對要嘗的。其它的風味菜暫不推薦。

最後提示:自住旅行一路上一切都要講價,也可以講價。特別是住和坐那些私人的小游船,他們會一開口就是幾十塊錢的,我們坐那趕墟船一人20元,相比來說不算貴,但已經肯定是當地人坐的價格的幾倍了。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