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麟宮一絕

作者: 楓葉飛飛

導讀 我以前對溶洞景區不怎麼感興趣,因為曾到過多處洞穴,無非是鐘乳石與七彩的燈飾相配搭,人為地制造一些景觀,再利用像形的石頭,杜撰出所謂的傳說,人工制造成份太濃,還經常有似曾相識的雷同,所以盡管知道恩施喀斯特地貌孕育了眾多的溶洞,最初是沒有打算前去的,後來由於時間充裕,才帶著放松的心情到了龍麟宮。 從字面上理解,龍麟宮似乎是龍的鱗片,但� ...



我以前對溶洞景區不怎麼感興趣,因為曾到過多處洞穴,無非是鐘乳石與七彩的燈飾相配搭,人為地制造一些景觀,再利用像形的石頭,杜撰出所謂的傳說,人工制造成份太濃,還經常有似曾相識的雷同,所以盡管知道恩施喀斯特地貌孕育了眾多的溶洞,最初是沒有打算前去的,後來由於時間充裕,才帶著放松的心情到了龍麟宮。

從字面上理解,龍麟宮似乎是龍的鱗片,但在景區門前看了簡介,才知道原來是龍為麒麟的合稱,這個離恩施城區僅8公裡的溶洞俗稱「出水洞」,因當地史志記載傳說洞中有「群龍共居」和「俗稱宋雍熙年間有麒麟出此」而得名。

仰望位於半山坡的龍麟宮洞口,竟然湧淌著奔騰的河流,落差又形成瀑布,真有點龍張口噴霧的形態,我有點納悶,如此情形又怎能進洞呢?當走上洞口才發現顧慮是多余的,經洞前水壩的攔截,洞中河水平緩,而且有像彎豆角的小船擺渡,從水路輕松進入。

彎豆角船雖有動力,但沒有什麼躁音,坐在上面能安靜地環顧四周,只見鐘乳石漫布,偶然有彩燈照射,但無導游講解,唯有憑想像去詮釋景觀,但始終沒有似龍似麒麟的石,倒是有許多石柱像毛筆低垂和竹筍吊掛,我想也許稱為神筆洞或者春筍宮反而貼切一些。

大概水路行400米左右,便登岸進入洞穴的陸路,沿石階上行,終於看到與龍相關的景色,一根鐘乳石直插洞頂,據介紹是龍宮的定海神針,洞中道路忽平坦忽陡峭,有時還需攀爬,有時又要下梯,雖然仍然不見龍和麒麟的現身,但沿途五彩燈光的照飾,亦呈現出一幅幅奇景妙畫,那秀發飄逸的神女,粗健碩大的玉參,碧透的王母瑤池,振翅欲飛的神鷹,潛游擺尾的金鯉,都是那麼的唯妙唯肖,就像一會兒進入仙界,轉眼間又回到凡間。

不知不覺走到一個較為開闊的區域,抬頭望鐘乳石散落凌亂,並不覺得有何特別,正想繞道離開,同伴突然驚叫道「你們看9,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也情不自禁地回應了聲「太妙啦9,只見地面的一潭如鏡的清水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景像色,白雪皚皚的高山上,茂盛的雲杉筆直挺撥,山坡連綿起伏,波瀾般的壯觀,山外是荒涼的沙漠戈壁,邊緣還有遼闊的草原,點點羊群如星星般灑播,還有一縷小河在纏綿,這簡直就是一幅大師級的風光山水畫,又如同一幅3D版的地圖,其實這是天然的倒映奇觀。我認為這是龍鱗宮最令人嘆為觀止的佳景,也是其他溶洞難以尋覓最具特色的景致。

我在水潭邊駐足良久凝視著,很快就融入了畫中,仿佛在山坡裡滑雪,在沙漠中探尋,在草原上放牧,在河流中暢游,這裡的畫面占用相機中的不少內存,而且破例花費讓工作人員用兩次曝光的專業相機自己在這裡留影,因為所帶的卡片相機是無法還原此太值得留戀的美景。

在離開前,我在洞口取到了這張照片,拍攝的效果極佳,回家後瀏覽時,便回味起倒影奇觀這洞穴一絕,暗自慶幸恩施之行沒有錯過奇幻迷人的龍麟宮。


精選遊記: 恩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