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游記(三)

作者: 蝶泉飛雨

導讀凌晨四點,房間內的鬧鐘響起,從走廊底的窗口可以看到許多星星,於是眾人都精神勁上來了。全世界的女孩都一樣,起床後沒有半小時是出不了門的。會齊了人員已是四點半,周圍對門的人早已走空。汗水不久便衝散了寒意,酸痛不聽話的雙腿也不時地鬧著別扭,路上人流湧動,爭先恐後,大家還是一路小跑,急匆匆地趕到光明頂。光明頂海拔1840.4米,與蓮花峰、天都峰並 ...

凌晨四點,房間內的鬧鐘響起,從走廊底的窗口可以看到許多星星,於是眾人都精神勁上來了。全世界的女孩都一樣,起床後沒有半小時是出不了門的。會齊了人員已是四點半,周圍對門的人早已走空。汗水不久便衝散了寒意,酸痛不聽話的雙腿也不時地鬧著別扭,路上人流湧動,爭先恐後,大家還是一路小跑,急匆匆地趕到光明頂。光明頂海拔1840.4米,與蓮花峰、天都峰並稱為黃山的三大主峰,是觀賞黃山日出的好地方。但等我們趕到光明頂,好位子早已占盡,由於沒有事先摸清地理,所以失卻了先機。我們跑到了最北側的岩石尖端,腳邊一棵松樹低低地斜展著,前後都是絕壁,絲毫不敢動彈。天色逐漸放亮,東方半邊月亮明示著日出方位,雲層讓出了較大一條幅,像露天放映場的寬銀幕,在銀幕的下方最亮處就是太陽出來的地方,沿著山石高低坐著的游客極像鄉村觀賞社戲的山民,表情虔誠。有人眼利,大叫“出來了”。果然,細看處有一絲紅邊露出,接著小半塊偏圓,中間漸已變出明亮的黃白色,接著大半塊偏圓,突然全部偏圓。不好,旁邊一小塊烏雲從左側擋住,像蛇吞蛋般吃下了整個太陽。人群激動,大喊大叫。漸漸烏雲移過,太陽已經不能直視。泛著淡淡青紫色的白雲,圍巾般纏住了映著紅光的蓮花峰大半個山頭。還有遠處的鰲魚峰頂,不少彩點般的人影移動,山谷內還有一個水庫,墨綠玉石般嵌在山腰。人們迫不急待地同太陽合影,記錄下這個美好的時刻。

天色現已全亮,有如弊腳的放映員,不留意把太陽放到了寬銀幕上沿外的雲層裡,無法調回來了。此時,山下導游呼喚集合的喇叭聲此起彼伏,不久山頂的人潮隨著五彩人流順著來時的路向山下卷去。

我們在白雲賓館,用了早點,退了房,也准備帶在路上吃的饅頭。於是重上光明頂,這時才看到了全貌,原來光明頂上,有一帶圓球狀似天文台的建築。在建築兩側都可以看到日出,只是東南側相對好點。

景點“飛來石”已經可以望到,著名映視《紅樓夢》即取景於此石,名揚海內外。一路下山,穿梭在林蔭間,稍有幾個起伏便已到了,感覺並沒有路牌上所標的1000米那麼遠。飛來石高12米,厚1.5至2.5米,寬約8米,重約360噸。巨石由於同下面的岩體斷開,石下縫隙可見,感覺此巨石是從別處飛來一般,故名飛來石。據說,在飛來石上用手一摸得官運、二摸得財運、三摸桃花運。石體四周用鐵欄圍護著,游人往石縫裡塞錢的有之,伸手亂摸一起的有之,還有的轉來轉去尋找最佳拍攝點,本來就不寬暢的石台更變得水泄不通。

飛來石下有一亭,為紀念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而建,亭口立一石碑,正面刻有陶行知(原名陶知行)的話:“實踐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背面是陶行知的生平事跡。從亭內回望飛來石,位置恰到好處,而且形貌迥異,有如一葉偏舟,鼓帆欲駛。

一路下行,光明頂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來到了著名景點“仙人掛靴”,近處峽谷對面山壁上有一異石,形如倒扣之靴。右面近處有“仙人曬鞋”,據說是赤腳大仙的鞋子,放在谷中生長上來的石柱上。稍遠處山脊輪廓,依稀可辨有“駱駝峰”、“二老談心”、“蛤蟆偷聽”。那二位老人家正談女兒婚事,有個蛤蟆妖動了凡心在樹林後偷聽,引出又一個“蛤蟆想吃天鵝肉”的故事。再遠處有“西天取經”的四大主角。右側峰壁的石塊由於風化變形,原來“武松打虎”已變成了“兩狗相嬉”。觀景台前的野花上,正巧有一彩蝶輕扇著雙翅,伴著我們。

再往上是魔幻景區,山路是懸空而建的石棧道,下面是絕壁深谷。雖然路是穩穩的,但也不免有絲心慌。在陽光下,山谷的霧氣從無到有,一陣陣、一縷縷地從石縫間升起,又從有到無,剎那間消逝無蹤。這霧像是山村的炊煙,更像是山中修煉的妖怪在吞雲吐霧,一忽兒滾滾滔滔,一忽兒虛無縹緲,一忽兒薄紗遮蒙,一忽氣朗風清,薄幕流雲籠罩的峰、石、松若隱若現,透著不可揣摩的詭謐。我們坐在山壁觀景台前,一邊休息,一邊享受著山風輕拂,一邊極目遠眺,欣賞著遠山如畫,十分的寫意。返程途中,恰見一中年男子自稱黃山老怪,怡然自得地作著水墨畫,把遠近山峰全部收落在破破的毛筆頭下,真是景在畫中,畫在景中。前行不多久,就到了北海賓館。

北海賓館的散花精舍前是艷名遠揚的散花塢。塢內多奇松巧石,為黃山風景絕妙處。游人可在觀景台上欣賞到“夢筆生花”、“筆架峰”、“駱駝石”、“姜太公釣魚”等奇景。觀景台前,飛雲漫鋪,峰影朦朧,只可惜霧氣太重,我們僅可以拍到“夢筆生花”。

路過“夢筆生花”,接下來的目標便是“始信峰”。據說有位古人,不信黃山絕景之美,登上此峰後“始信黃山天下奇”,遂得名“始信峰”。怪不得明代傑出旅行家徐霞客曾兩度登臨黃山,嘆曰:“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始信峰是黃山松的世界,懸崖上、石壁上、深谷中到處可見形狀怪異的松樹。

山路大部分還是在密林中的,路上不時見到抬著四、五米長的建築鋼筋的挑夫,我們左右閃避。這路上的松樹奇特,名兒也特別,出了名的有:“團結松”、“黑虎松”、“連理松”、“龍爪松”。每一棵都會令人難以忘懷。

“團結松”是一棵松樹,從地面處分丫成七枝,互相緊靠支撐,樹葉繁茂,形如七兄弟團結一心,故名團結松。游客中有人有感而發,吟唱出“團結就是力量”的歌。

“黑虎松”主杆粗壯高大,通體發黑,樹冠遮陽避日,樹枝張牙舞爪,神似黑虎而得名。

“連理松”是一棵松樹,地表上分裂成兩枝,形似連體樹,樹冠處枝葉連理。有詩曰:“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連理松由此得名。周圍用連心石和鐵鏈做成保護圍欄,鐵鏈上掛滿了連心鎖,寄托著掛鎖人的厚望。

“龍爪松”是黃山又一特色,由於山體風化,松樹為生長所需,發達粗壯的根系裸露地表,有如龍爪般,緊緊扣抓著地表岩石,因而得名。

到黃山是一定要游始信峰的。黃山旅游諺語稱:“不到文珠院(即玉屏樓),不見黃山面;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場空;不到光明頂,不見黃山景;不到獅子峰,不見黃山蹤;不到始信峰,不見黃山松。”果然,站到峰頂,濃霧半掩,松木灰暗,近處的山峰也忽隱忽現,雲霧如舞台幕境,移動變化,有如充滿靈氣的水墨國畫。

再下山便往白鵝嶺索道站。這一段山勢比較平坦,路也僅稍作起伏,很快逆過一群群新來的游客,到了索道站。索道站人員繁雜,沿山路一側有許多小店鋪,經營旅游紀念品、小吃等物,無非是一些泥塑木雕的小玩意兒。當時正好中午12點,許多游客行色各異地吃著各種食品。大家眾口一致,不坐纜車而用雙腳下山。這是個多麼偉大的決定!我們就憑著一鼓足氣,流了太多的汗水,經歷了無數的台階,一直到走完全程,才驚訝不已。

剛下了七分鐘台階,便有人問我們到白鵝嶺索道站有多長時間,我們就以鼓勵的語氣說:“不遠了,我們下來才七分鐘。”可心中也知道我們是小跑下山,憑他們走路的速度可能會要半小時。這才想起自己問別人的時候是多麼相似啊。

我們像黃山的清泉,一路奔馳。下山路有急有緩,窄窄的山路上,還有不少的挑夫,肩扛著沉沉的貨物上山。大到建築用四、五米鋼筋,小到餐館用的各色水果蔬菜,一路上多可以看到。他們通常有一根扁擔,另一根齊肩高的圓棒。行走時,圓棒一頭可以墊在扁擔下,用另一個肩一起分擔重擔。休息時,圓棒又可以豎在地上作為支撐,減去肩膀的負擔。每當迎面碰到挑著重物的挑夫時,我們只能讓路。

到了一座石橋邊,橋對岸的巨幅廣告牌上,標示著此處為鄧小平步行游黃山的休息處,並有黑白相片。老人上身是白色的短袖襯衫,下身黑色齊膝短褲,雙腳穿著布鞋,腳踩頑石,手柱木拐,神采飛揚,豪氣奮發,邊上是老人家的話:“人是要有點志氣的,要把黃山的品牌打出去。”橋下上方,大小亂石間,黃山山泉嘩嘩流淌。大家不約而同地御下包袱,一個個坐到被水常年衝刷得圓溜溜的大小石塊上,有的裝水,有的洗臉,有的玩水,也有人忍不住泡腳,興奮之極。再離開時,我甚至差點忘記帶上相機了。水是趕山路人最寶貴的財富,我們的水剛拿到手不久,就送給了滿身滴汗的挑夫們了,或許這僅僅是我們可以留給黃山的吧。

濃濃的樹蔭裡,不同的蟲鳴聲此起彼伏,相互應和,溪水聲也忽近忽遠地飄忽不定,似乎這一路到處都隱藏著什麼謎似的讓人去猜去想。我的雙耳不知何時開始微微發脹,伴有坐飛機時的那種嗡嗡感,或許是下山太快沒適應一時的氣壓變化造成的,一直到後來打了幾個呵欠後才恢復。經過了一座小水庫後,又是一處亂石灘,溪水咕咕地流著,還是激起了我們的貪欲,還是人人玩水,享受著這分清涼的快樂。再上路時,眼前似乎被人變了戲法,墨綠的樹林忽然地變成了清蔥的竹林,竹子又高又密,就像二堵牆圍著石階山路向下蜿蜒,我們真的快到山腳下了。

不一會我們看到了進出口的門牌樓。這時是下午2點半,烈日下地面氣溫可能有40o度,誰也沒有觀看一字擺開的各類店鋪的心情,急急地直奔中巴車。車子把我們接到了原來的小旅店,大家要了青菜面條,本來不太喜歡的人,今天也全部吃完了。

於是,帶上行李想去屯溪的“老街”逛逛。屯溪是黃山站的市區,“老街”是保存比較完好明清商業街,店鋪林立,游人眾多,不過對於逛過觀前街的我們,沒感覺有什麼新奇之處。

我到了一處茶店,由於買茶,又引發一段小插曲。店主是二個小婦人,別看年紀不大,“生意經”挺發達。我開口要最好的黃山茶,開價88元/兩,還價到40元/兩,倒也爽快。剛裝好二罐,小王也過來要一罐,我提出要泡一杯看看。小姑娘有點急了,馬上有點慌亂地從另外的鐵罐中取出用塑料袋封好的來泡,說了一大堆怕串味等心虛話來。我就要求更換她現泡的茶,看她那心痛似地克克計較,似乎應該不假,但由於桌上本來有三罐裝好的,一混亂間,我確也分不清誰是誰了。我只得不客氣地說“做生意應給人一種信任”。於是叫同伴幫助,她裝一個,我們拿一個。看來出外買東西真得多留個心眼啊。

另外,在逛街時,我也留意學習一點新東西,比如購物挑選,可以問老板為什麼有幾種不同的價格,差異的地方是什麼,幾個店鋪下來,一般總有收獲。靈芝的鑒別小知識就是由此而來。靈芝,俗稱靈芝草,古稱瑞草,亦稱石耳,民間稱之這仙草,古代傳說靈芝能令人長生不老、起死回生。它的外形類似真菌食品,根據生長環境不同而分優劣,一般分木靈芝,石靈芝,從其根部殘余物可以辨認。一般木靈芝較大,木靈芝又以棺木靈芝為最,因系得血肉靈氣而成。靈芝的上表面應美觀勻稱,且有淺黃白色的細絨毛,底面應黑色光亮,不含雜物。又比如筍衣,應該是奶白而半透明,輕軟干燥為上品。茶葉則應泡開,觀其形、察其色、聞其香、品其茶、回其味,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即使是外行,也很快見其端倪。

在女老板的幫助下,我們終於拿到了去蘇州的2184列車的臥鋪票,一片喧鬧聲中,我們都找到了床位,再不管列車員同小旅游公司的老板如何分贓。於是,對我們來說,又一個不眠之夜開始了。我們談人生、談哲學、談戀愛、談工作,有爭論,有統一。這一回,沒有同志再提什麼意見了,也沒有列車員過來批評我們。大約凌晨四點多,疲累之極的我們都頂不住了,都快睜不開眼,卻還硬撐著……

快樂的時光總是最短暫的。車行到蘇州,大家大有不想下車的意思,似乎誰也不想打破這場美夢般的經歷。

然而,黃山之旅終究結束了,留給我們的只有夢一般的回憶,真實與虛幻交織著,那樣感人至深。夢可以不拘世俗的約束,可以敢作一切敢想之事。夢可以給人另一個世界,讓生活在凡塵中的人得以心靈的片刻休憩。但夢畢竟是夢,是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出來的虛幻,夢是短暫的,是終究要醒的。美夢留給人們的常常是一絲遺憾。就讓這份美麗的遺憾,深鎖在我的人生記憶裡,深鎖在這篇游記裡。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