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古稱黟山,雄踞於安徽南部(東徑118°11´,北緯30°10´),盤亙於黃山區(舊稱太平縣)、歙縣、黟縣和休寧三縣一區之間。方圓250平方公裡,精華景區154平方公裡,已開發有溫泉、雲谷、北海、白雲、玉屏、松谷等六大游覽景區。“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這樣評價。綿延五百裡的黃山,三十六大峰,七十二小峰,在蓮花、天都、光明頂三大主峰周圍,簇擁著大大小小的美麗山峰,松、石、泉、雲有機和諧地組構成一幅幅瑰麗奇特的天然立體畫圖。傳說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在此煉丹並修煉成仙,黃山也因此得名。黃山,她集合了山的秀美、清麗、幽靜、絕勝、險峻等多種特色於一身,以其奇松、怪石、溫泉、雲海“四絕”聞名於世。黃山,真可以說是步步皆成景,景隨時變,人移景換,山峰在雲霧中有如幻境般變化莫測。黃山,有歷代以來的寺廟、亭閣、登道、古橋和摩崖石刻等豐富的人文景觀。黃山,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1990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定,黃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真正成了世人向往的“天下名山”。
為了游黃山,出發前大家都作好了詳盡的准備,我們分別在網上查閱了許多相關資料,制定了周密的計劃。可好事也總是多磨,車票只買到從上海到黃山的硬臥票,為了保障鋪位不丟失,三位只好作了上海半日游。可也有福氣的,作為第九個決定去黃山的,自己到車站還能買到蘇州到黃山臥鋪,也真服了。
好不容易,大家集合到2182次列車的4號車廂。開心、興奮的心情溢於言表。大家一直在聊天,或許這鉤起了大家的美好回憶,或許聊天使大家回歸了原來的自我,或許大家禁錮的心被釋放了。幾句知心的話,一陣會心的笑,這種感覺真好。整個晚上,我們幾乎沒有合過眼,一夜神侃嬉笑,搞得列車員不得不過來點名批評。凌晨3點多,我們到達了黃山車站。售票員像一尊菩薩,連眉毛也懶得動一下,不管如何問法,總是不動聲色地回答同一句話,“沒票了。”
在漆黑的夜裡,菲菲細雨已淋得我們沒有主張,只能隨著出站人群一起上了一輛私人小旅游公司的中巴車。車上,一個中年模樣的女導游(後來才知是老板),臉上凝著笑的皺紋,微笑地介紹著背誦了無數遍的黃山景點名稱。女導游的唇槍舌劍,沒多久就把游客的猜疑劈了個稀巴爛,勞頓的游客們不一會兒都不支聲了,一部分人大概睡著了。中巴車行駛在漆黑的雨夜裡,周圍什麼也看不見。中巴車把我們接到了湯口鎮,行程大概1.5小時。一路上,我也沒有太多的困意,雙眼望著夜空,期盼著能看到一顆星星。天漸漸亮了,除了險峻的山路,清清的山溪,濃濃的山霧外,沒有一點星光的痕跡。
也佩服女老板一張嘴,剛拉來的整車人全部住下了,並又一個不拉地被拖去翡翠谷。
翡翠谷又名情人谷,這裡清幽奇幻,眾壑縱橫,更有潺潺流水,五彩池潭。傳聞,1988年上海有36位青年男女到黃山游玩,邂逅於這條峽谷中。當時,此景區尚未開發,道路坎坷,甚至無路可走,他們只能相互鼓勵,相互攙扶,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以脫險。他們回到上海後,有10對結成了終身伴侶,其中有不少人還是翡翠谷內初次相識的,因此,有人提議將此谷改稱“情人谷”,從此也就傳開了。
朦朧的細雨溫柔地飄著,輕落在樹林間,呢噥如情人耳語。走在入口處高高的石拱橋,便可聽到嘩嘩的流水聲。第一個人勇敢地脫去了雨披,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老天像特別照顧我們似的,也不知在何時,雨悄悄地停了。我們一邊趕路,一邊聽著一段又一段溪水彈奏的輕音樂,一邊抓緊分分秒秒攝影留念。綠珠潭、情人橋、龍女潭、青龍澗、霓裳瀑、九龍十八瀑等諸多景點,五彩斑斕,美不勝收。一陣陣動聽的流水聲,一把把連環的連心鎖,一對對走在水邊牽手的情侶,使人暇想連篇。脫去鞋襪,踩到清澈見底的溪水中,腳板感受著光光的鵝卵石,涼爽之意直透心扉,思慮也變得清澈透亮。登上連綿蜿蜒的石階,不一會兒就搞得生活在平原的我們,個個氣喘噓噓,汗流浹背。但沒有一人示弱,沒有一人掉隊。每到一險處,大家總是相互鼓勵,談笑風生,把登梯勞頓的痛苦拋到九霄雲外。
走出情人谷時,我心中只有一個夢想,就是想做情人谷中的一滴水。她可以歡快地在谷中流淌歌唱,也可以輕輕地跳到石壁上休息一會,還可以隨著陽光的熱量飛升到谷中的霧氣中翻湧飄蕩,更可以隨著小雨滴無聲地落到綠葉,滑到小草根部的山泥裡,抓抓小草的根須,讓她忍不住癢開出幾朵美麗的小花來。我情不自禁地浮想,甚至想為此專門寫一篇散文。或許這兒的水太美,或許這裡的溪太多情,或許是我的筆太拙,我始終不知如何描述這種感受,到現在大有不了了之的想法——也許是我太懶了。
出得情人谷,已是正午,大家在一家導游指定的餐館用餐。爬山登梯的體力支出,迫切需要能量補充,剛一上菜就三下五除二地沒了影,連一滴菜湯也沒剩下。粗黃色的陳米飯,要在平時是很難入口的,但現在卻是那麼香甜可口。午飯大大超出大家原來的飯量。大家風風火火地吃完飯,全身躺著汗水,聞著使人打嚏不絕的炒辣椒味,走出了小飯店。
下午去猴園。走過了一座石橋,繞過一段山路,看過水車和水臼的模型,再爬上一段長長的木梯,終於可以看到石壁上醒目的金色大字“猴園”。猴王一個子呆在觀賞台邊的山石上,不住地威嚇著靠近的游客,因為保護猴群是他的天職。到了喂食的時間,猴王一聲令下,群猴一起下山覓食。現任猴王,現年10歲,毛發光滑順亮,強壯有力,細看下像個美男子,享受著與眾不同的地位,在空曠的平地上踱來踱去,吃著飼養員撒下的食物。二猴王是猴群的功臣,有如人類的宰相角色,處理著猴群事務。三猴王是前一屆猴王,現年11歲,在上次猴王爭奪戰中失去王位,也造成了右前腳趾的終生殘傷,但還是受到現任猴王的尊敬。猴王寵妃是唯一可隨意接近猴王的,臉部紅潤,體現成熟母猴的表征。奴隸猴是外來爭奪猴王失利的猴子,是地位最低的猴子,雖然體形較強壯,但誰都可以在猴王面前欺侮他,他只得避逃,平時作些警戒的值班工作。猴群間常用一小猴子作為交流友好情感的橋,專家稱此為“架橋”。當一支猴子抬起屁股衝著另一猴子,是表示尊敬與臣服。導游警告我們不要常時間連續盯著一只猴子的眼睛看,猴子誤認為是對它的挑戰,可能會引來猴群的攻擊。導游的介紹,使我們初步了解了猴群較為嚴謹的社會化生活方式,對於猴王的變遷規律,也使我們深深感悟到大自然優勝劣汰的美妙與殘酷。
導游始終不忘經濟的本色,硬擠出時間來,“免費”讓大家參觀了“黃山茶文化”。二位小姐婷婷玉立,百靈鳥似地介紹著她的茶的好處,清唱了《采茶歌》,引得同伴男孩躍躍欲試,差點對上了。二位茶女介紹的黃山名茶有“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另有保健茶“懶漢茶”、“幽蘭香”、“白雲茶”等。
大家免費品嘗了一小盅又一小各式黃山名茶,也學了一招“鳳凰三點頭”、“茶杯倒七分滿,心存三分敬意”的茶禮。終於,有幾位買了,大多數人自動上車走了。當然,我們每次喝茶時,總不免要親手演繹一下各式不同的“三點頭”,眾人七嘴八舌地評判一番。
一天游玩歸來,又像中午一樣用了晚餐,搞得服務員也笑著來不及上菜。用完餐,金色天空下還是不停地撒著細細的太陽雨。大家相伴去逛集市,慢慢地踱了一圈,聽聽看看問問。不斷地有人過來,十二分熱情地拉客吃飯或是要兜賣東西給我們。這種過分的熱情使人難堪,難免產生不信任感,沒有人會對此發生興趣,甚至使人惱火。一路逍遙地回到旅館已近天黑,大家開了個會,交齊第二筆錢,早早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