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城,是個大驚喜
周城,也叫周城村,是大理市喜洲鎮下轄的一個白族村,他的歷史、淵源等,去百度就都知道了。
這個村子,很原生態,在村子裡晃悠的2個多小時,幾乎沒有看到游客。
村子目前不收門票,村子裡也沒有收門票的景點。

村口廣場上有當地白族婦女,拉你去他家看土法織布,估計是推銷自家的土布,
沒去,一沒興趣,二怕有埋伏。

笑?別笑,外出,安全始終是第一位,沒有唯一。出事的概率不大,出事的後果嚴重。
想到了神一般的電影《暴走吧,**》,我勒個去,五個主人公,都活了下來,呵呵!
穿著薄如蟬絲的防曬服,在北疆的荒野中露營、雨淋、餓肚子,
就算自己沒有行走過,也拜托看看電影和旅游節目,這年頭做到這點不是難事吧。

出去走過一趟,思路大開、找到自我的真諦?
kao,扯遠了吧,你當是唐僧走西天路啊,末了都成佛成仙的,好歹玄奘法師走了17年。
不就是出去玩了一次唄,不用被鬧鐘鬧醒,不用擠著要屎地鐵去上班,不用盯著電腦坐一天,
睡懶覺,吃東西,不用上班不用搞腦子,暫時離開苦逼的日子,也就這些而已,木有那麼高深哈
大理古城—周城
A:大理古城,D:周城。
兩地距離25公裡左右。在“大麗線”(S221省道)上,攔車,北上的班車都可以坐。
上車後和司機說,到周城,司機在村口(C點)會停車,下車後,坐三輪摩的,約10分鐘可到村子。
如果你有車,從國道214(滇蔵公路)北上,可到達。

周城,西高東低
周城的地勢,和大理古城很相似,整個村子,西高東低,一條小路由村口的廣場,向上延伸。



當地人有背筐的傳統習俗。


看似不太陡的小坡,每天走個幾遍,也很鍛煉身體。

雖然只是個小村,但街道出奇的整潔,這在中國的普通農村不是太多見,特別是西部農村。

民居的上半部牆體內,嵌著很多貝殼,可能這些牆泥都是來自洱海的湖底泥。

除了洱海的湖底泥,還使用了很多大塊的石頭,不知道是不是蒼山的石頭。

本地的老人家,都還穿著民族服裝,比如盤頭和藍色外褂。


這個,很少有見到了吧,村裡的公共浴室。普通老房子的設施並不好,
流行說:農村生活恬淡安寧,實際上,很多人並不能適合這裡的日常生活,葉公好龍般的說說。

周城,小廟
走到坡頂,竟然看到一個小廟,龍泉寺。


這個小廟,是村裡人自己捐錢修建的。特別之處,就是“三教同元”。

有佛祖,有玉皇大帝,還有關公,孔子。佛、道、儒都齊了。

從小廟的二樓,可以俯瞰下面的洱海。

周城,民居,市井
喜洲鎮上,有個古民居景點,門票不便宜,建議別去了,看民居,就來這裡吧。
這裡的民居更加本色、真實,除了沒有女孩給你倒三杯茶。
最有意思的是,這裡有實實在在的市井生活。

這個老房子准備翻新了。

無論是老房子,還是翻新後的,對聯少不了。

這個對聯,有水准吧

牆上的凹槽看到沒?

每個門邊,都有這樣的小凹槽,點香敬神、敬先人的...
粗粗了解了下,不知道對不對?心中有所敬畏,是個好習慣。

漢族傳統民居的“瓦當”,在白族民居中也常見,是叫“瓦當”沒錯吧?



文、武曲星在此。門框上的星宿。


看到一個消防栓。牆角邊,並沒有很多地方常見的異味。

兩個門神貼在門上,和漢族民俗一樣。

這個宅子,挺新,牆體上有燒瓷的山水畫,典型的白族風格。兩道門後,是一個不錯的小院。

看上去是個大戶人家,牆上的小獅子不錯。

周城,村口小廣場
小孩吃的是當地小胡蘿蔔,很便宜,也很好吃。

廣場上的集市,各種小吃,水果,蔬菜。還有大樹和戲台。




小吃攤上的小朋友,小女孩的頭和西瓜太郎一樣,哈哈

味道不錯的小吃,雖然環境不很好,不過還過得去。


周城,村外,小吃店
這裡距離蝴蝶泉很近。路上行人不是很多。就是做這樣的三輪車,回到桃源村的,10-15鐘左右。

路邊的一個小吃店。能夠吃到當地人的家常菜。

兩個菜40元不到,吃的很舒服。**炒肉,基本都是肉,和想像中的肉絲作為配料完全不一樣。
當地人好實在!**,想不起來是什麼菜,是一種當地人常吃的菜。
地方名特小吃,在北上廣也是有機會吃到的,雖然不太正宗,
而當地人的家常菜,可能才是當地飲食的根本,是ou在當地最想吃的...

那年的《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區別於眾多的“人氣美食”類節目,讓人感動、讓人觸動,
可能正是他的選材:普通人做的家常菜,
老頭老太做的饃,老媽包的餃子,村民天天吃的面,市民經常吃的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