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西南行之陽朔漓江篇

作者: 江南過來人

導讀一個人的西南行之陽朔漓江篇春暖花開,又想著出去走一走了。在確定目的地時,頗費了一番思量,把本中國地圖冊翻了又翻,看了又看。最後確定了陽朔、桂林、龍勝、三江、梵淨山、鳳凰的由南向北的線路,然後每日上網,參考了驢壇、攜程等旅游網站上不下四五十篇的攻略和文章,再據此制定了事無巨細甚至包含有菜譜的西南行計劃。 當然,每次出行總是計劃不如變化 ...

一個人的西南行之陽朔漓江篇春暖花開,又想著出去走一走了。在確定目的地時,頗費了一番思量,把本中國地圖冊翻了又翻,看了又看。最後確定了陽朔、桂林、龍勝、三江、梵淨山、鳳凰的由南向北的線路,然後每日上網,參考了驢壇、攜程等旅游網站上不下四五十篇的攻略和文章,再據此制定了事無巨細甚至包含有菜譜的西南行計劃。

當然,每次出行總是計劃不如變化快的。最初,我計劃中的時間是十二天,後改成十天。而在臨行前兩天去買車票時,才被告知當天的車次因人太少而取消,我也只好隨機應變了,又往後壓縮了一天,又一次改變行程。一份計劃書是改了又改,最終打印出來的《西南行計劃》終結版變成了九天。還好,好事多磨,四月十三日上午八點半,我終於登上了從廈門開往桂林的長途臥鋪車。車出廈門站時,整輛車就三個司機、兩個乘客,住宿、交通寬松這點在此次西南行中體現得是尤為明顯,讓我處處感受到淡季出游之福啊!

但也因為人少,車子開得很慢,一路拉客,十一點才到達漳州,漳州到桂林車票僅售140元,而從廈門要240元!吃了一塊鄰鋪MM帶的廈門餡餅和自帶的麥當勞,權當中餐。繼續西行,13:08從汾水關進入廣東,近下午三點到達汕頭,坐在車上參觀了汕頭海灣大橋,也是老江題的字,與廈門海滄大橋頗有幾分相似。從橋上遠望座落於海邊的汕頭市區,似乎也很像廈門,只是感覺不如廈門的柔美。

在葵潭晚飯兼午餐後,在對非典的擔憂中繼續橫穿廣東。入夜,頭枕著異味的枕頭蓋著油膩的棉被,沉浸在臭烘烘中半夢半醒。十四日凌晨6:20車到廣西八步,干脆起身下床鋪,坐到助手座,與司機有一搭沒一搭地瞎聊。還客串了一把售票員的角色,路遇攔車的乘客,拉開車門,扯著嗓子喊:“到哪裡?”才到鐘山,“不載!”車過平樂縣,看到路旁牆上刷著標語“加強人口意識,樹立人均觀念”,想了半天,也搞不懂啥意思,請問有誰知道嗎?

終於,經過整整的24小時,1260KM的艱苦跋涉,於14日上午8:30抵達陽朔。當我走下憋了一天一夜的臥鋪車,呼吸到陽朔清新無比的空氣,實在是通體舒暢,精神煥發啊!五分鐘後,我已從路口走進了西街。這個時候的西街,飄著細細的雨絲,一片安詳寂靜。大多數的店門都還沒開,街上行人稀少,偶有幾個老外背著包跚跚而過,倒是個體導游不少,爭著要介紹我坐船、騎車,當聽說我要徒步興坪到楊堤,有個小姑娘開價五十元,看來我今天起碼又節省了五十大元喔。我慢慢晃悠到西街的漓江邊上,在江邊的竹林觀了一會鳥,只發現極北柳鶯,相當多,吵吵嚷嚷的。

找了家開著門的客棧,一問,有早餐吃,遂入內點了5元一份的桂林米粉,服務小姐問我就這樣子嗎?我反問她一份米粉一個人吃夠不夠,她笑著說,應該夠了。吃完熱乎乎的桂林米粉,又順便在這店裡洗臉、刷牙,解了坐長途臥鋪車之乏,可以出發徒步了。

走到車站,上了一輛陽朔往興坪的中巴,車價並不是前人所言的3.5元,而是5.5元,忙問何故?車主和售票員笑著指了指車門上貼著的價目表,原來,四月一日起剛剛實行新的價格表。陽朔的交通管理相當嚴格,一到時間,准點開出,而且明碼標價,可免去驢們計價還價之煩。

一路上,人很少,我的大包得以占了個位置。有一老婦提著一只老母雞上車,坐了不久發現搭錯車了,急著下車,並和售票員及其他幾個乘客用高低起伏、抑揚頓挫,頗有廣西民歌調子的腔調進行了一番笑談,讓我由衷地擊節贊嘆,確實不愧為劉三姐的故鄉啊!不一會,又上來一位中年漢子,一步一個腳印,且帶來一股濃烈的“田園風味”,原來,他剛涉足過一堆牛糞。在大家的哄笑聲,他不好意思地掏出一卷衛生紙,先把大塊牛糞包好扔出車窗,又認真擦去地板上的糞跡,讓我心下好不納悶,難道他已預見自己會踩中牛糞才帶了這麼一卷的紙?

從陽朔到興坪,也就四十來分鐘。下了車,又圍了三五個導游過來,其中有個手裡揮舞著瑞士軍刀的大姑娘對我采取盯人戰術,一直跟著我走到興坪碼頭,還直誇我的普通話很標准一點都不像福建人,這麼說,我的同事對我口音的挑剔肯定是屬於雞蛋裡挑骨頭了,呵呵。

謝過這位嘴甜的導游,我獨自一人開始了徒步。在興坪大橋,三個老漢正在聊天,我請其中一位幫我拍照,不料他連連擺手說:“我不照,我不照”。我忙解釋是請他幫我拍照,這才睜著雙眼,雙手抬著的相機離他的眼睛足有一尺遠,幫我拍了出發照。

這時,天放晴了,陽光下的漓江波光斂艷,兩岸的翠竹及青山讓我仿佛走進了一幅水墨丹青裡。深深吸一口氣,你甚至能聞得到竹葉的清香啊!剛開始的一段路,江面廣闊,水流和緩,走在江堤上,時不時被邊上的竹叢擋住去路。在一處石台階,我拐上江邊的小道,小道鋪著鵝卵石,凹凸不平,不太好走,我的新鞋子又不太適腳,走的速度明顯放慢。我自我安慰,慢有慢的好處,我可以觀鳥啊,反正只要能在天黑前趕到楊堤就行。雖然覺得背的包越來越沉,陽光也越覺熱辣,但行走在漓江的無邊春色裡,耳聽啾啾鳥鳴,一舉兩得,苦中有樂,其樂陶陶也!

過了一所學校,又穿過一個小村莊,我又拐到了江堤上。行進在竹蔭裡,江風席席,沁人肺腑,燥熱馬上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沿著江堤走,也有不便之處,江堤狹窄,且上多有濕滑的泥土,我可不想因為只顧抬頭觀鳥而失足江中,所以我嘮叨著“走路不觀鳥,觀鳥不走路”。心下暗想,如此一來,我可以創造一項新的驢行記錄:耗時最久的興坪至楊堤徒步行。

不多久,就到了徒步的第一個美景之處—黃布倒影了。這黃布倒影美到什麼程度,就請諸位自己取出一張二十元版的人民幣來,那背面就是了,想想,能上人民的幣,足見這美景的不一般啊!以前有片MTV《桂林是我家》,其中的背景畫面就是這一段,如今親身得見,果然美不勝收!青翠的山峰倒映在一江春水中,若有若無的水霧籠罩著在春風中輕輕搖曳的竹林,一葉竹筏悄然而過,兩只白鷺翩然飛過,消失在青青竹林裡。此時此刻,我忽然覺得此次行程不管前路如何辛苦,我都已心滿意足了,我在想,要是我能住在這畫中世界該有多好啊!

在黃布倒影處,有一農婦在洗衣服,農婦還讓我幫他拍張照。可她一口方言卻讓我怎麼也聽不懂她的通信地址,而且,她還不識字。正當我和她連手帶腳比劃犯難之時,幸好又來了兩位農人,這才讓來人把地址用石片劃在一塊石板上,我則背下來,答應一回到廈門就把照片寄給她。照片已寄出去了,也不知她收到了沒?

依依不舍地告別黃布倒影,仍沿著江堤步行。不多時,到了一塊長滿小草、樹木和竹叢的沙洲,一個老大爺正在江汊裡放牛。水牛愜意地泡在水裡,讓我羨慕得都想不做驢改行做牛算了。我也得休閑一下,坐在青草地上,喝著水,看著江中一艘接一艘逶邐而至的游輪。休息片刻,接著走,與牽牛回家的老大爺邊走邊聊,很快就來到徒步的第一個渡口—冷水渡。一個老大爺剛從渡船下來,緩緩走上坡,看我背著大包奔跑而來趕著去過渡,笑著告訴我說:“不要急,船會等一下再開”。這裡的人都是這麼質樸、善良和熱心腸啊!我深深覺得他們的笑臉就像春天的漓江一樣,充滿著暖融融的春意啊!

只有我一人過渡,2元,來到漓江西岸,這兒就是觀看有名的九馬畫山最佳處冷水村。穿村而過,與擺剪餅攤的老大媽們問好並問路。出了村,回頭看九馬畫山,可瞄了半天,也只看出個三四頭。正在這時,走過來一對扛著鋤頭、推著板車的年輕夫妻。那個男的約莫三十出頭,身著紅襯衣,看到我,迎面就笑著說:“徒步?”驚訝之下,我趕緊作答:“徒步!”然後我們就站在路中聊了起來。他叫楊順發,正是冷水村人,他問我看出了幾匹馬來,然後熱情地拉著我爬上田埂,踮起腳尖,手指著九馬畫山,讓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一指給我看。由於靠得很近,他的唾沫星子都飛到了我的臉上,當時我腦袋裡閃過一個詞“非典”,但很快就為自己感到臉紅。其實,真正該擔心“非典”的應是他們,“非典”不正是我們這些所謂城裡人所制造並傳播的嗎?楊大哥土生土長,熟悉、熱愛自己的家鄉,又是年輕人,較易接受新事物,從“徒步”二字用得這麼自然足可見其一斑。他說自己打算以後專門在村裡給游客介紹九馬畫山等附近的風土人情,若到漓江的驢們有需要,可打楊順發大哥電話:0773-8703540,我想熱情的楊大哥一定會是個最佳的導游人選。

告別了楊順發夫婦,帶著他說的凡遇到岔路,就向右拐的指示,我拐下一條江邊的小路。小心翼翼地踩著石塊走過一條約十米寬的小溪,在溪邊的小樹林子裡,看到了一種流金溢彩的美麗小鳥:棕胸藍姬鹟。我緊緊盯著它看了又看,看得都舍不得走了,真是太美了。只可惜對面走來了一對年輕男女,驚飛了小鳥。乍一看,那男的長得很像老外,走近了,互相笑著問好,相互都是今天徒步中所唯一見到的驢了,驢行途中見到同類,能不高興嗎?!聊了一下,得知他們來自浙江,與我反方向從上游楊堤步行往興坪,而且他們明天也要前往龍勝,於是相約龍勝,互道珍重,揮手告別。

已過中午,就在江邊找了個簡易碼頭,吃點東西喘口氣。坐在堤壩上,脫去鞋子,一腳伸進清涼的江水裡,哇,一股涼意從腳心一直貫穿到頭頂,所有的疲憊和酸痛都煙消雲散了。就這麼坐在樹蔭下泡著腳,吃著面包,看農婦搗衣、白鵝浮水,也不知坐了多久,江面上船來了又去,天空中白雲蒼狗,只感覺時間凝固了,生命就這麼飄游在悠悠漓江水之中了。

在江邊發足了呆,重新起程趕路,這就是自助游的一大好處啊,你隨時可以盡情揮霍你的時間。到了漓江老村飯店,飯店樓頂的陽台上,幾個男女老外光著膀子在陽光下坐著聊天,真比我還悠閑哪。謝絕一個要低價用竹排送我去楊堤的人,從老村飯店旁拐上一條山路。此後這段路雖也是漓江邊,但得從山坡中穿過,看不見江面,一直在林間起伏,人跡較少,還好岔路也少,路程也不是很長,很快就到第二個渡口—全家洲。

在全家洲渡口附近江堤的一個缺口,嘴裡跟一位老漢說著話,一腳不慎,一屁股坐在了江邊的一處污泥裡,所幸手裡提著的望遠鏡無恙。在全家洲過渡,船工開價5元,討價還價至3元,說是手搖的船得比機動船貴,說的也是,這年頭還就是人工值錢。過了渡,又回到東岸,在江堤上走著走著,背包帶上夾著的一雙拖鞋連同塑料袋一起掉進江裡。江堤不是很高,我想用竹杆把塑料袋掛上來,豈料竹竿一刮,把袋子刮開一道口子,又恰好一艘船駛過,蕩起的波浪把袋子一衝,兩只拖鞋就一前一後飄蕩而出,猶如兩只小船就這麼離我而去,泛舟漓江去了。

告別拖鞋,前面江堤旁泊著一艘貨船,而此時我帶的兩罐水都已告磬,就想著找船家買點水喝。走近貨船,只有老船娘和一個貨主在。貨主是重慶人,來此收購柚子,收購來的柚子就放在這艘租來的船上。我問船娘有沒有開水賣,老人面帶微笑略顯奇怪地看了看我,當我解釋了說天氣太熱,水喝完了,老大娘笑著說不用錢,隨即把我的水壺裝滿涼茶。一口涼茶下肚,真的是“從這到這都舒服”。 重慶商人在一旁說:“這裡的人都太好了!”是啊!我覺得我喝的已不僅僅是茶水,而是比水還甜的情意啊!

走到浪石村,整個徒步行程就接近尾聲了。在浪石村口,正在修路,一個年輕的修路民工也熱情地向我介紹漓江邊的山峰。經過詢問了七七四十九個人,並得到了許多人真誠的幫助,順利地從興坪走到了楊堤,真的很感謝漓江的人們,今天他們告訴我的,除了風景,還有許多許多風景之外的東西。

從浪石村最後一次過渡,3元,就到了楊堤,今天耗時六個小時的徒步就結束了。精疲力竭地坐在渡口等車。渡口有楊堤至陽朔的中巴車,也是明碼標價,准點出發,人很少,坐到楊堤路口,2。5元。在大路上轉車往桂林,6元,半小時即到。

到了桂林火車站,打的去濱江路青年旅社,司機告訴我說青年旅社因道路擴建暫時關閉了。還好咱的計劃書上列有備用旅社名單,就轉而找廣電賓館,一間單人房,64元,條件不錯,入住。且廣電賓館處於火車站與汽車站之間的大街上,步行到汽車站只要三分鐘,步行到像山公園或中心廣場好大媽美食廣場都約十多分鐘,交通很方便。

晚飯依前人攻略到好大媽美食廣場,一個人叫了四五種,暴吃,決心把今天消耗的給補回來,因為接下去還有七八天的艱苦行程呢。吃得飽飽的,在桂林街頭散步,看PL的美眉,覺得桂林美女很多啊。街道上有歌舞和樂隊演出,一個小型的西樂隊開始曲是“友誼地久天長”,而讓我側目的是,樂隊裡居然有一把二胡正拉得起勁,如此中西合璧,倒也少見,卻另有一番風味啊。想必這都是桂林為了吸引游客的一個舉措吧,值得廈門好好學習。

累了一天,回到酒店早早睡下,明早還得早起去像鼻山。早上六點多就出門,六點半到了像山公園正門,晨練的人很多,徑自往裡跑,但我看有保安在檢查。轉而沿著河邊走到邊門處,沒人收費,就入內參觀了一把像鼻山,順便存照留念。不過,這裡的收費處也很快就開門了,也就還在六點四十多分。以後驢們去桂林,若要去像鼻山,可就要注意了,時間上還得早啊,要不然,你就模仿成本地晨練的人,一身短打扮,堂而皇之跑步進去亦可。還在此遇一長沙女孩子,也是獨自一人出游,已經出來六天了,還要一路玩到越南,更是驢啊。互相聊了幾句,互致祝福,分別上路。

在公園邊上不遠的一家唐朝甜品米粉店,點了一份火腿、脆皮米粉,才兩元,味道美極了,真正物美價廉。交錢時向女店主誇了幾句,女店主也不自謙,還自豪地說,連香港明星都來店裡吃過呢。

於4月15日上午九點二十分搭上開往龍勝的快巴,就這樣,漓江之行匆匆結束了,但漓江美麗的山水,漓江善良的人們給了留下了極深極美好的印像。我想,有機會,我還會來漓江的,我一定會再來漓江的!

zmuer@***

2003/4/27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