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我來了!---初中小丫記錄的匡廬風光

作者: violet_w

導讀多年來,每次帶著孩子行走之前,一定會到攜程的社區認真學習達人們的經驗。現在,孩子已是亭亭玉立的初中生了,可以獨立拍照了,並且很樂於留下自己的文字。可以說,攜程的旅游社區,已經孕育了一代人了呢。 這次廬山之行,特別參考了山無棱的帖子,也特別感謝社區的wwwtianyi,非常及時的有問必答。 以下是孩子的記錄。 Day 1,誰說大山不能被征服? 今年夏天,� ...

多年來,每次帶著孩子行走之前,一定會到攜程的社區認真學習達人們的經驗。現在,孩子已是亭亭玉立的初中生了,可以獨立拍照了,並且很樂於留下自己的文字。可以說,攜程的旅游社區,已經孕育了一代人了呢。

這次廬山之行,特別參考了山無棱的帖子,也特別感謝社區的wwwtianyi,非常及時的有問必答。

以下是孩子的記錄。

Day 1,誰說大山不能被征服?

今年夏天,全城燒烤的天氣促使我和媽媽選擇了廬山之旅。為了避開令人暈吐的400個彎的盤山公路,我們決定從好漢坡上山、三疊泉下山,與廬山來個親密接觸。上午,頂著酷熱來到武昌火車站,想到目的地是避暑勝地---廬山,心中已有絲絲清涼。四個小時的火車,並不覺得冗長。列車馳騁在山野間,窗外有滿池的荷花、連綿的大山,還不斷地穿山洞;我和媽媽吃著昨天一起做的肉松面包,研究方方寫的《到廬山看老別墅》。雖說之前看了廬山的紀錄片《人文聖山》,但還是覺得廬山是一座神秘而遙遠的大山,正等待我們用腳步去開墾。下車後,身處依然炎熱的九江,心卻已飛向清涼的廬山。我們坐車來到廬山腳下---好漢坡登山公園,按照原計劃徒步登山。抬頭看不見山頂,周圍是仿佛可以將我們吞噬的繁蔭樹木,我和媽媽沒有知難而退,咬咬牙,登山,哦不,減肥之路開始了。此路為蓮牯路,是一個多世紀前,英國人李德立修的通向廬山的最高級道路。當時,機械簡陋,只有靠人力,因此台階很不規則,大大小小的石塊鑲嵌在山路和峭壁中,就成了崎嶇的登山之路。

剛開始,氣溫比九江市區涼快不了多少,我們爬兩步停一下,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沒過十幾分鐘就找了個石凳坐下,吃桃子、豆干補充能量,但一吃就想喝水,一下子就喝完了一瓶水。包輕了,可心裡覺得不踏實。我告誡媽媽不要喝那麼多水,不然缺水後果很可怕。坐下來,山風吹在身上也不覺得熱了,我們又繼續上路。不知過了多久,看到了蓮牯路的第一塊界碑,成就感油然而生。但山依舊望不到頂,媽媽哄我說走到第二塊界碑時就到了,我才不相信呢!



最不斷地回望身後,九江越來越遠,我們的位置越來越高,拍一張最美的風景,就像吃了香蕉加巧克力;



夕陽灑在樹葉上,仿佛是我心中的喜悅點亮了它!



晚上,站在療養院的露台上,我仍然覺得不可思議:是自己一步步攀登上來的嗎?望著牯嶺鎮的點點燈光,不禁感慨萬分,覺得漫山遍野都在對我微笑!



在觀光車站買了周票,我們在司機“異樣”的目光下坐到最繁華的正街,市井的喧囂便撲面而來。雖然看起來與其他小鎮差不多,但是走路時會明顯的感到一會兒上坡一會兒下坡,去大多數商店都要上或下好多台階,加上昨天的經歷,我得了嚴重的“台階恐懼症”。沒過多久,我們就找到一家當地的超市,價格比較公道,不像有的超市根本不標價,看到一個外地人就亂喊價。方言,原來這麼值錢?

午飯後,我們開始漫游老別墅。第一站:美廬大片竹林中,掩映著一棟紅頂石磚別墅,陽光灑下金斑,綠牆上映著婆娑的竹影,美國凌霄花迎風搖曳在石子小徑上,仿佛在淺淺地笑。久仰它的大名。這是蔣介石、宋美齡住過的地方,解放後,毛主席和江青也住過。政治因素和名人的情感夾雜在一起,給後人留下了津津樂道的話題。





20世紀初的每年夏天,賽珍珠的父親賽兆祥都會來這裡布道。年幼的賽珍珠,曾經坐在哪條長椅上禱告呢?



往回走時,已夕陽在山。古樹依舊挺立,不知還會畫上多少年輪;別墅依舊靜默,不知還會送走多少游人。這些我都不知道,我只是享受著在老別墅區的漫步,青石無聲,花葉無跡,歲月如詩。

Day 3 風景因文化而美麗今天游覽西線,這是一條美麗而又有文化底蘊的路線。坐車來到景點入口,走過一個小門,便來到一個截然不同的大世界。腳下的石子路很窄,但兩旁卻是開闊的峽谷,名曰“錦繡谷”。可惜,並沒有繁花似錦,也沒有書上說的仙雲繚繞,只有陽光下的蒼松怪石,但依然美而大氣。我們沿著小路上上下下,飽覽著山間風光。沒過多久,看到了“好運石”。因為游人不停去摸的緣故,石頭干淨而光滑。我也迷信地摸了摸,期待真能帶來好運。路越來越險,兩邊還有許多怪石伸出,無數人照相。漸漸地,聽到好多導游都在講毛主席的詩:無限風光在險峰,看來險峰快到了。其實險峰並不險,還不及周圍的山峰高,這裡游人如織,叫賣聲不絕於耳,我們很快就走了。走了一會兒,回頭一望,發現站在險峰上看無限風光,不如在無限風光中回望險峰。現在的險峰,惟妙惟肖如一個西方人的側臉,雕塑般的五官清晰可見,他安詳地俯瞰山間萬物,見證鬥轉星移滄海桑田,給廬山一個永恆的注視。



在媽媽的正確決策下,我們從蘆林停車場下車,全是下台階的路,輕松游覽了三寶樹、黃龍潭、烏龍潭。三寶樹是三棵古樹,一顆距今1600多年的銀杏,兩顆距今幾百年的柳杉。時間的積累,使它們顯得比其他的樹要粗壯好幾倍,與旁邊的黃龍古剎遙遙相望,盡顯時光不老的寧靜。黃龍潭和烏龍潭都很小,但我感受到了“泉水激石、泠泠作響”的空靈,“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的澄澈。





今天上午,我們順著月照松林的路線,尋找陳三立老人住過的松門別墅。原以為很好找,沒想到從山上問到山下,沒有一個人知道。終於,在俯瞰如琴湖的山上看到了一幢很像的別墅。上去後,發現已變成了民居。問住在裡面的人,他們很茫然。那就當它是了吧。這四周的別墅都很平易近人,再也看不出散原老人當年的風雅和才情。

我們費盡心機也沒找到的李德立別墅,卻在廬山賓館附近發現了,這是一幢玻璃屋,並不是由石塊堆砌的,一層的別墅四面都是落地窗,采光一定很好。除了一面靠山,別墅的其他三面都是斜坡,用兵家術語可謂“易守不易攻”,這個異國人,應該還是很需要安全感的。這幢玻璃屋,已閑置多年,窗戶殘缺,走近就聞到了一股老屋潮濕的味道,門前雜草叢生,還有巨大的蜘蛛網。盡管如此,還能看出昔日不拘一格的風采。李德立離開中國後,這幢別墅後來被孔祥熙買下。



今天很輕松,去踩台階上的落葉,有沙沙的聲音。給我和媽媽的影子來個合影吧~





到過廬山的人不計其數,登上過漢陽峰的就少多了,蔣經國就是其中一位。1938年,廬山被幾萬日軍包圍,蔣經國從秘密小路登上漢陽峰,慰問守衛廬山的兩千孤軍。時隔七十余年,我仍能感受到廬山守軍的愛國熱血。

保存好體力,我們要攀登五老峰了。

爬一峰最累。上了好多台階,沿途索然無味,只有很薄的霧游走在山林間,算是初嘗仙境之美,不過後來發現,這太小兒科了。



沒走兩步,二峰就顯現在眼前了。這裡沒有明顯的路,差不多要手腳並用攀爬天然的巨石,有點困難更有點刺激。登頂後,這裡的風景絕佳。深黛色的山色映襯著茫茫白霧,石縫中的松樹更顯蒼茫。終於看到了毛主席筆下“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情景。此時的二峰,如一個吞雲吐霧的老人,呵一口長氣,雲霧便奔騰繚繞在山間。





又走了些山路到了五峰,因為聽見隱隱的雷聲,我們沒有久留。從五峰下去又走了好久,山間鳥鳴蟲吟,嚶嚶成韻。

這次爬山,我們走走停停,仿佛走進了人間仙境,挽著雲彩一路前行,我也好像成了雲中仙子。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傍晚,我們准備去望江亭觀賞日落。首先去看了白白胖胖的諾那塔,領略了藏傳佛教的不同,又看了小水塘一樣的小天池,才慢慢走向望江亭。







又走了一會兒,看到了大批游客從纜車是纜車上下來。看來真正的三疊泉已經不遠了,不過我後來發現這種想法完全錯誤。

台階漸漸變陡,往下望甚至會發暈。往下走都沒那麼輕松了,可還是有很多人返回往上走,一個個筋疲力盡,氣喘吁吁,我們的路線多麼正確。在路上,我們看到了一位任勞任怨的爸爸---提著一家四口的行李下三疊泉,沿途還不忘捕捉美景。



很多人在湖中劃船、游泳。我們也走到了瀑布下的石頭上,不斷有水珠朝身上湧來,與三疊泉來了個親密接觸。

時間不早了,我們向東門進發。沒想到還有那麼多路要走,而且台階設計得不科學,很多台階只有一級,我可憐地把腳扭了,不過堅持下了山,回去時才開始腫。

從東門坐電瓶車到海會汽車站,這裡可比廬山熱多了。我們很幸運地碰到了一個人,他願意送我們往返白鹿洞書院,只要90元(包括門票)。

白鹿洞書院挺大的,但整體沒有岳麓書院美和氣派。當然走了“狀元橋”,期望能交好運。看到了復原的教室和朱子教條,顯得莊嚴肅穆;我們還找到了刻有白鹿洞書院講義的石碑,這有一段佳話---朱熹和陸九淵學術觀點不同,曾經辯論三天三夜也不能互相說服,但在朱熹主持白鹿洞書院期間,不計前嫌地邀請陸九淵來講學,陸九淵也大大方方地來了,並且留下了他的講義。兩位大家的思想在此碰撞,擦出了更燦爛的火花。這是一種大家風範,直到今天仍值得借鑒。





從書院回來時,在山腳下一覽晴天下五老峰的風采,感受到了李白“青天削出金芙蓉”的靈秀,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啊,不同的角度看山,感受到的是不一樣的魅力。正如季羨林所說,廬山是一座人文聖山。

今天,廬山以他偉岸的身影送走了我,不知何時我會回來再次擁抱!

---the end---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