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有點固執地堅持要先走遍中國。
如果非要說為什麼,也許下面的課文就是最好的解釋。
《祖國多麼廣大》
“大興安嶺,雪花還在飛舞。長江兩岸,柳枝已經發芽。海南島上,到處盛開著鮮花。”
中國的廣袤帶來了極大的地域性差異。
在中國,每一個季節都有最美的風景,每一個地方都有最美的季節。
第二集 多彩的四季之春天來了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來到了小河邊,小溪歡快的流著。春天來了,春天來了,來到了田野上,草兒綠了,花兒開了……
自從小學學了這篇課文後,每每到了春天,一定會說兩遍:春天來了,春天了。
春暖花開。春天是出游的好季節。

遍地花兒的春天一定是在婺源!3月中旬至4月初是婺源的最佳季節。
在婺源還沒有宏村著名的時候,我就去過一次。
那時的婺源樸實無華。田野間的油菜花也顯得更為自然。
如今,婺源有了變化。
春天,《小燕子飛回來了》,但卻有些迷茫,
“飛呀,飛呀……小燕子奇怪地問:“媽媽,這裡哪兒來那麼多新房子?”媽媽笑著說:“孩子,農民過上好日子啦。”
曾幾何時,婺源很多地方是不收門票的。
現在是180元/ 5天的套票。
但個人覺得,套票中只有曉起、江嶺、彩虹橋值得一去。
而不含在套票內的理坑卻是我在婺源最的地方。
去往理坑的路上,是潺潺的溪水,幽幽的峽谷,似乎可以預見那是一個格外深遠古老的村落。
可這幾年,就連理坑也顯得商業化了。
其實,油菜花還是那片油菜花。
只是在未開發前,你會看到什麼、要站在哪裡看怎樣的風景,都是沒有定數的。開發後,路線是規定的,觀景台是固定的,太多可以預見,沒有了不安,但卻失了幾分自然。

當然,還有櫻花。
武漢大學的櫻花聞名遐邇。在櫻花季節,那裡車水馬龍,門庭若市,大學收門票,這是精明的湖北人才能想去的法子。
武漢人還以東湖為傲,說一點不比西湖差。從武漢大學賞櫻出來,去東湖轉上一轉也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武漢的美味小食更是讓人垂涎三尺。
在武漢不要指望去大飯店吃到什麼令人難忘的東西,反而,路邊小攤上的熱干面、豆皮、面窩、周黑鴨……卻有讓人流連忘返的魅力。
春風輕輕地吹,春雨“沙沙”地下。
春天出行,總會伴隨著淅淅瀝瀝的春雨。但春雨下也有一番韻味。
朱先生說: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正是春雨讓溪水唱歌,讓百花齊放,讓田野明亮,讓一切都這麼光鮮亮麗。
所以,春天也經常被形容為《春姑娘》。
一群群小鳥跟著春姑娘,向四面八方報信:春姑娘來啦!春姑娘來啦!
還等什麼?趕快外出踏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