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西南行之龍勝篇

作者: 江南過來人

導讀一個人的西南行之龍勝篇從廣電賓館出來,徒步三分鐘就到了汽車站。桂林到龍勝的慢車最早一班是6:30AM,快巴是7點,都是二十分鐘一班,慢車十三元,快巴十六元。我一到車站,剛好八點二十分,往龍勝的快巴馬上就要起程了。趕快買票上車,上了車,人仍是不多,掃了一眼,沒發現昨天在漓江相遇的那對浙江驢。徑自走到車後部,給我的大包也找了個座位。車子准點出 ...

一個人的西南行之龍勝篇從廣電賓館出來,徒步三分鐘就到了汽車站。桂林到龍勝的慢車最早一班是6:30AM,快巴是7點,都是二十分鐘一班,慢車十三元,快巴十六元。我一到車站,剛好八點二十分,往龍勝的快巴馬上就要起程了。趕快買票上車,上了車,人仍是不多,掃了一眼,沒發現昨天在漓江相遇的那對浙江驢。徑自走到車後部,給我的大包也找了個座位。車子准點出發,服務員麻利地分發了礦泉水、報紙和暈車藥,車上的VCD放著輕松的音樂。早晨的陽光灑滿桂北大地,路兩旁的小白楊嫩綠的新芽在陽光下顯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讓坐在車上的我也心情為之一振,昨天徒步的疲勞早已無影無蹤了。

桂林到龍勝78KM,約需2小時。路兩側不時可以看到由於前段時間的冰雹造成的紅土堆和傾倒的小樹枝,但總是說,路況相當不錯。我這人在ZN的同時也不忘追求FB,雖然明知快巴在和平鄉不能下客,無法在和平鄉直接中轉去大虎山,但還是覺得坐在寬敞明亮又干淨的快巴上比較舒服,也就只好多浪費些時間了。驢們若要去梯田,也可坐慢車,到和平鄉下車後,在路邊等開往大虎山的中巴,想去龍脊梯田的,到黃洛下車,門票30元,想去大寨的,坐到終點站大虎山。

不知不覺就到了龍勝,龍勝縣城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挺繁華、現代的。到龍勝後,馬上就上了輛去大虎山的中巴,6.5元,車子很干淨,也是准點出發,20分鐘一班。當車開出車站時,車上僅我一個乘客,還好又在街上拉了五六個,否則連我都替車主心疼哪。到了和平鄉,車子在鄉裡熄火停車等客20分鐘,趁此機會,我下車買了根圓珠筆,和在桂林買的那根一模一樣,卻便宜了二毛錢,20%哦。

車子開動後,我向售票員大媽詢問有關大寨梯田的情況,大媽熱情地拿出一張油膩膩的梯田地圖來,認真地介紹,並說大寨梯田比龍脊梯田規模更大更好看,這與網上資料相吻合。我說我就是要到大寨的,大媽就把前排一個人介紹給我說,他要到大寨去幫人家建客本棧的,那位工人也轉過身來和我聊了聊。大媽說下了車我可以跟那工人一起上山,以免走錯了路。車過黃洛,沒停,從車窗往外看,看到售票處邊幾十個穿著落鮮艷民族服裝的瑤女正百無聊耐地閑坐著聊天。

到了大虎山,只剩下我和那工人兩個乘客了。一條橫杠擋著去路,前面正在修路,汽車只能到達此處。一下車,立即圍上來三五輛麾的。一問價格,果然是前輩所言的十元,我就與之討價還價,諄諄告誡他們說,現在是淡季,你們閑著也是閑著,便宜點也是賺嘛,要不然我就和那人徒步上山了。他們看我背著碩大的背包,都對我的徒步上山表示出強烈的懷疑。說上山有十來公裡,要走兩個多小時呢!“兩個小時算什麼?我昨天走了六個多小時呢!”不信?我拉起架勢,開步就走。走了幾步,回頭望了望,發現沒有一輛麾的跟過來,心裡倒有些矛盾,這麼熱的天,兩個小時,確實也不是好果子吃啊。正左右為難,一輛麾的轟鳴著衝到跟前:“六塊錢要不要?”聞言大喜,看來我的攻心戰產生效果了,上啊!

一路上,麾的刮到底盤N次,熄火三次,我下車幫著推車三次,好不容易才到達公路的終點。說實在話,這段路即便是在淡季,十元也是超值的。聽車手說,計劃到五一這條公路就要通車,但從現場的修路的人員、設備及現狀來看,五一通車當是空中樓閣,到國慶能通車就算高效率了。

踩著石頭涉水過了一條小溪,再拐一個彎,大寨村就出現在眼前了。說是大寨,其實也就百來戶瑤家,大部分的房子散布在山腳,有些依山勢而上。所有的房子都是用木頭建成的,底層是用來養豬養雞的,二、三樓才是住人的。村頭是一所學校,大寨村民族小學和初中,合辦在一起。正當我站在學校前干涸的田裡拍學校時,二樓最左邊的一扇窗猛地打開,一位身著淡綠色吊帶裙的美少女出現在我的眼前,真是太漂亮了,是我此次行程中所見到的最PL的美眉!她也看見楞在田地裡的我,轉身輕盈地消失了。。。

戀戀不舍地告別大寨小學,我沿著上山的石板路穿過大寨村,向更高處的田頭寨爬去。馱著地板磚的馬兒踩著碎步超越了我,馬蹄踩在石板上,發出清脆的“滴答,滴答”蹄聲,打破了山寨午後的寂靜。這兒的瑤民熱情善良,不管男女老少,看到我,都微笑著向我打招呼:“來了?”“一個人?”“進來坐一下吧。”他們的發自內心的笑語,讓我覺得太陽似乎也不那麼炎熱了,這就是賓至如歸啊!只憑這一聲聲問候,我就覺得我選擇大寨梯田無疑又是極其正確的。

爬到大寨村的制高點,可離田頭寨還遠著呢,坐在樹蔭下休息一會,俯瞰著山下的村莊和梯田。大寨村也有些梯田,但規模較小,大田還在山上的田頭村,所以游客來看梯田,一般都會到田頭村去。山下的學校有一個不大的操場,在小小的山寨裡應該算是標志性的建築了。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飄揚在一片黑色的民居背景中,格外的顯眼,操場上有學生在玩耍。不知為何,這畫面令我沉思,我突然想起了那首歌《好大一棵樹》,想起電影《孩子王》,想起蒲公英和野草花。

上山的岔路不少,每當我無法判斷走哪條路,我就停下來,順便休息兼觀鳥,直到有人來了,請教後再前進。到了一個袖珍版的廊橋,卸下背包和望遠鏡、水瓶等掛件,坐在“美人靠”上,享受著山谷裡吹來清泠潮濕的山風,真舒坦啊!聽見從上方傳來的雞犬之聲,田頭寨終於快到了。

進入田頭寨,同樣很安靜祥和,看不到幾個人。已經兩點多了,還沒吃中飯,就找了家金坑旅館,入內點了小筍炒腊肉和韭菜雞蛋湯。正吃著,又進來四個頭戴草帽滿頭大汗的中年男子,進來後和老板娘大聲說笑。他們既不是當地瑤人,更不是驢子,看到我一個人吃著飯,端著水杯就圍過來跟我打招呼。原來他們是龍勝縣旅游局的領導們,來田頭寨考察工作,他們看我是游客,就問我有沒有什麼建議或是意見。我說我也才剛到這裡,談不上什麼太深刻的東西,只就兩個方面的切身感受發點建議吧。一是從大虎山到山上的道路太難走了,他們一聽也忙不迭地點頭,說他們自己也是剛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小路上來的。他們說公路五一要通車,對此我表示了懷疑,他們後來也說,國慶前肯定會修好。這是一個好消息,但也有壞消息喔,他們說路修通後就會對大寨梯田收費,而且可能比龍脊還貴,得50元。天哪,驢們要免費游大寨梯田,可得趁早了。

第二方面我說不論從大寨到田頭寨,還是在梯田景點間,或是從田頭去龍脊的山路,都沒有設立路標。我建議說,可以因地制宜地設立一些富有梯田特色的中英文簡易路標,甚至可以直接把中英文路標畫在路邊的石頭上,花不了多少錢,又極大地方便了游人。他們聽了,相互間馬上就說,應該先把路標搞起來。離開梯田已近一個月了,不知那裡的路標弄好了沒有?

當我把最後一片腊肉吃到肚裡,已是三點半了。本想看完大寨的一、二號景點就徒步去龍脊,但炎陽高照,又兼龍脊梯田還不如這兒,當機立斷,不去龍脊了,今晚就住在田頭。在吃飯時,與金坑旅館的老板聊了聊,才發現它就是我在《西南行計劃》裡列著的那家,而且,昨晚我還在桂林給那家旅店的老板潘瓊學打電話,可惜號碼已改打不通。我連忙掏出那份計劃書,指著上面打印的“潘瓊學”三個字讓老板潘瓊學看,潘瓊學看到自己的名字工工整整地打印在黃頁上,笑得合不攏嘴。於是,接下來的討價還價就便成了一件輕松愉快的事兒,潘瓊學很快就答應,一個床位十元錢。當然,飯菜價格就不便宜了,剛吃的一菜一湯加上米飯,十五元。在此,為了更正以前攻略上的過時信息,特發一遍金坑旅館的電話,聯系人潘瓊學,電話0773-7584196。

說罷,潘瓊學帶我上三樓看房間,隨便我挑哪間,反正今晚整個客棧,甚至整個山寨就我一個客人。挑了一間面向梯田、開著兩扇窗的房間,推開窗,對面遠處是從山下連綿而上的層層級級的梯田,近處有一個小山包,山頂圓圓小小的梯田裡竟然還注滿了水,在陽光下像面明鏡似地閃閃發亮,腳下干脆就是梯田了,讓我得以居高臨下地看梯田,好像看著一級級的台階,一直通向地心深處。山坳裡有一截短短的山路,讓陽光曬得白晃晃的,不時有瑤族婦女抬著建房用的木料緩緩走過。這兒的男人似乎比女人少,也許男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留下的女人就挑起農活等各種重擔。每每在山路上與她們相遇,我總是停下來站在路邊讓她們先過,並和她們互相點頭微笑致意,我由衷地敬佩她們!

住下後,我輕裝去一、二號觀景點,頭頂烈日,爬到差不多是山頂的一號觀景點,早已是汗流浹背,但眼前看到的美景讓我忘記了炎熱,忘記了疲勞。遠處是黛青色連綿的群山,對面的整座大山都開墾成了梯田,從山下翻卷而來,層層疊疊,氣勢磅薄,無比壯美。半山坡處的三個相連的小小山包,也是三個圓圓的山頂梯田,它們都灌滿了水,仿佛是三個脈脈含情的眼睛,正與蒼穹在喁喁私語,它們就這樣一年又一年地守望著歲月滄桑,守望著耕耘和收獲。忽然間,我覺得這層層不絕的梯田就是大地母親古老的臉龐上道道深遂的皺紋啊!她的無私奉獻、吃苦耐勞 ,難道不正是我們母親的寫照嗎?!

從一號觀景點下來,又去二號觀景點。走在彎彎曲曲的田間小路,上下左右都是梯田,不經意間,人已置身於梯田當中了。這時,我仿佛就是一個趕著牛,吹著笛子的暮歸農人。梯田順著山形蜿蜒曲折,盡現梯田的秀美,渾然天成的優美線條,更勝環肥燕瘦啊!

回到客棧,趴在窗台看梯田,忽聽外面有一男聲與老板討價還價,後又來一女聲,我轉頭一眼,哎呀,這不正是那對在漓江徒步時見過的浙江人嗎?相視大笑,開懷暢談,我說我以為你們去了龍脊呢。他們說一大早就從陽朔出發,一路周折,在大虎山請了個同車的當地人做向導,從小路走了兩個小時才到山上。巧的是,那個向導就是這旅館的二當家。看來,大家千裡來相會,真是有緣人啊!

正談得起勁,從望遠鏡裡看到山間的小路又拖拖拉拉走來五個背包客,一步一搖,看來也是走得夠嗆。過了一陣,他們五個一個隔著一個,慢慢出現在旅館前,我們三人都忙下樓夾道相迎。他們是來自廣州華南理工的大四學生,趁畢業前夕出來“社會實踐”的。而且,大家居然都找到了這家客棧,真是巧啊,看來,今晚這裡將會是熱鬧非凡。

晚飯前,我們坐在小板凳上,與主人聊天,看他們剝小筍,提著土雞進進出出。我看房東老板娘戴著碩大的耳環,就問她會不會痛,她說習慣了就好。瑤族婦女從小就穿耳孔,嫁人後就戴上銀耳環。耳環又大又重,把耳孔拉成長條形,使得耳廓、耳垂變長變形。她告訴我如果不戴耳環,穿上紅瑤民族服裝就不好看了。看來,美麗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古今中外皆然。而且,美麗是有地域特點的,如果不了解當地民俗,美麗是會被誤讀的,比如城市少女為了減肥而拒食,肯定會讓山裡的連吃頓飽飯都是夢想的女孩子們瞠目結舌的。

老板娘拿出一件手繡的紅瑤上衣,那位浙江MM披上,果然是別種風情,光彩照人,簡直就是大寨梯田的形像代言人了。大家都誇好,那五個廣州學生於是你爭我奪,竟相披上這外衣,擺出種種誇張搞笑的POSE,頻頻按動快門,所有人包括客棧的主人們也看得笑逐顏開,歡聲笑語響徹了梯田的夜空。

到八點才開始吃晚飯,殺了兩只土雞,熬湯、紅燒、白斬,小筍炒腊肉,野菜炒雞蛋,還有炒蕨菜,喝著冰鎮啤酒,天南海北地侃著。窗外,圓月當空,也就看不到燦爛星空了,有點遺憾。月色中的梯田與白天所見的完全不同,模模糊糊,朦朧之中透著一種神秘之美,山風過後,似有天簌飄來,或是蟬蟲低唱,誰知道呢,管它呢。在這樣一個遠離城市、遠離塵囂的山野,什麼事都不用做,什麼事都不用想,讓你疲倦的靈魂好好地歇一歇吧。

吃完,和老板娘及其一家舉行了商品價格大討論,從衣服談起,最後捆綁銷售了衣服、腊肉、辣椒粉、銀耳環和銀手環等。明天還要早起看梯田日出,大家就各自洗漱休息。山寨水壓偏低,熱水器出來的還是冷水,在這樣一個高山上的春夜裡,洗個冷水澡也會是一件讓人記憶深刻的事兒。

第二天五點多,天色還漆黑一團,就起床上山看日出。可出了門,飄著雨絲讓我們明白今天的日出是看不著了。但我們還是熱情高漲地往一號觀景點爬,我打著手電筒在最前面帶路,邊走邊聽路旁鳥鳴。到了一號點,天色已微微亮了,大團大團的霧氣從山下翻滾而上,給壯美的梯田披上了輕紗,使得梯田平添了幾分嫵媚。我們八個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在此合影留念,以此紀念在這非典時期,素昧平生的我們在大寨梯田共同度過的一段愉快溫馨的經歷。

回到客棧,吃過兩元一碗的剪蛋米粉湯,我們就告別梯田,告別田頭寨,開始下山了。上山難,下山也不容易,即便走得小心翼翼,濕漉漉的石板仍讓我們腳底打滑。在大寨村裡,幾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子微笑地看著我們,我跟他們打招呼:“你好!”他們聽了,連聲學我喊“你好!”“你好!”互相打鬧著,其中一個玩得得意忘形,哧溜一下,滑倒在石板上,引得其他人都哈哈大笑。路過那所學校,我們征得同意,還進去拍了幾張PP,雖然校舍極其簡陋,但晨讀時間裡的書聲琅琅,童聲稚嫩,且夾雜著的讀英語的聲音,分明讓我看到一個民族正在苦讀、求知、奮進的身影!

到了路口,沒有一輛麾的,因為昨天本是想徒步到龍脊後,從龍脊下山的,所以也沒預約那個車手。我們三個就決定邊走邊等車,天空中飄著雨絮,正好趕路。走了約兩公裡,來了一輛麾的,我們咬定六元,由我先下山,再叫更多的車上來。與他們揮手告別,互致珍重,我要去三江,他們則回浙江台州,我還特地叮囑他們也去住桂林廣電賓館。也許以後我們再也不會重逢了,但兩次的偶遇,已很讓我欣慰了,祝願你們一路平安!朋友!

到了山下,從大虎山開往龍勝的中巴很快就開了。回首再望一眼山上,美麗的梯田,浙江的驢友,再見了!車上又是只我一個乘客,司機和售票員都顯得無精打采,還好到了外面,陸續上了一些人。路過金江,看到一條鐵索橋上一導游正帶著四個老外過橋,忙問當地人,他們告訴我說,這裡也可以上龍脊,而且不用買票喔。我還正在為驢們國慶以後如何免費游梯田擔心呢,馬上就找到了方法,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以後驢們可以從坐往大虎山的車,在金江下車,從金江上龍脊。

十一點半到了龍勝車站,馬上就又上了一輛往三江的車,這輛車坐得是滿滿當當的,讓我十分詫異。但下一趟車得等四十分鐘,算了,擠點就擠點,還是上吧。坐在加座的小板凳上,抱著我的大包,聽著車載VCD伍佰的歌聲,就這麼晃晃蕩蕩地離開龍勝,往我西南行的第三站,三江程陽風雨橋進發。

zmuer@***

2003/5/1

後記:花了五一節整整一天才寫完第一稿,由於電腦誤操作,竟把整篇文章刪除,捶胸頓足之下,只得重頭再寫。幸得以在5月2日凌晨1點完成,終於可以寬心睡覺了。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