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城外寒山寺

作者: surkerian

導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的這首詩,不知縈回在夢裡多少回了,那凄美絕倫的意境, 簡直令人泣血。我們分明可以看到一個天涯漂泊的游子那種孤獨、憂 傷的心境。也許千年以來,人的感情都帶有或多或少的共通之處,所 以仍然能引起許多現代人的共鳴,古詩詞所營造的種種優美的意境都 成為後人崇仰的精神家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的這首詩,不知縈回在夢裡多少回了,那凄美絕倫的意境,

簡直令人泣血。我們分明可以看到一個天涯漂泊的游子那種孤獨、憂

傷的心境。也許千年以來,人的感情都帶有或多或少的共通之處,所

以仍然能引起許多現代人的共鳴,古詩詞所營造的種種優美的意境都

成為後人崇仰的精神家園,然而,現代工業文明的發達,已使人們難

再擁有小橋流水的心情,難再寫出那“夕陽西下”的深沉詩句了,優

美而深邃的古詩便成為我們心中的絕唱。

聽說華東之行中有一個景點是寒山寺,便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它。

不論旁人如何說這條路線如何舟居勞頓,景色平平,我固執的認為我

眼中的蘇杭一定有另一番韻味的,而更重要的是那裡有我早已神往的

聖地——寒山寺了。

汽車馳騁在由杭州到蘇州的國道上,兩邊開闊的田野,疏落而整

齊的村莊,在燦爛的陽光下,飛速地往後弛去,我不禁贊嘆江浙一帶

的這種和平悅目的風景,這也許是華東一帶地區的特色吧?不像西南

雲貴,觸目皆是黃土,令人因隱隱感覺到山民們的貧窮落後而不安。

這一帶的農村,從他們嶄新而優美的房子就可以看出他們生活的不貧

寒了,而且那些建築都是江浙民居的特色,一路上都是賞心悅目的風

景,不愧是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我又忽地想到寒山寺,它會很破落嗎?還會不會找到昔日那種凄

美的意境呢?我不敢隨意的向已經熟悉他的導游打聽他的現狀。我心

目中的寒山寺,遠處應有開闊的江面,江畔停泊著許多小船,當年詩

人就是躺在其中一葉孤舟上,遠聽寺內的鐘聲的,就像長江之畔的張

飛廟那樣的氣勢、格局,夕陽西下之時,半江瑟瑟,那樣才有意味呢。

旅游團的安排是第二天早上才去那兒,所以我們一行人下了汽車,

走向寒山寺時,還是寂靜的清晨,一切都很安寧,空氣很清新,四周

的民居很古樸,給人一種很肅穆的感覺,我的心在加速的跳動,導游

說你不要期望過高,現在那江只是一條很窄的小河而已,我心下暗想:

千年的滄海桑田,四周的景觀是難免有很大的變遷的了,然而,不管

我看見怎樣的寒山寺,也不會怨怪什麼的。

當我們看見不遠處那座只有七層高的寒山塔與別的寺塔沒有什麼

大分別時,我仍然懷著朝聖般的心情繞著寺外的圍牆急急地走,路一

轉彎,眼前便出現了一道古樸的風景:一座樸拙的石橋赫然靜臥於晨

曦之中,橋上一個人也沒有,只有凄凄芳草,陳導說這就是“江楓橋”,

我的心一顫,果然看見那橋邊有一塊牌寫著“江楓橋”三個紅字,便

迫不及待地甩開人群,飛奔向橋,仿佛看見了闊別多年的情人一般。

踏上了寬大的石板時,我的心忽地沉重而緩慢下來,這就是我夢

繞千回的詩境了嗎?我不是在做夢吧?我生怕是走得太快了,這個夢

會醒得太早。

走到橋頂,便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寒山寺的概貌了,這只是一座

再也普通不過的寺廟,不大,也沒有特別雄偉的建築,然而門前“寒

山寺”三個古雅的大字卻散發著魅人的光輝,也許正是這種神秘聖潔

的光輝使這座寺廟成為文人墨客們的夢地吧!

我撫摸著橋上冰涼厚重的石欄,觀看著橋上依依的芳草,久久不

願離去,橋下只是一條幾米寬的窄窄的小河,橋對面便是江村鎮繁密

的人家。這些人家的住宅很樸素,毫無我們南方人私宅的豪華逼人之

氣,聽說這是蘇州建築的一大原則,凡是古景點附近的建築未免破壞

原景的韻味,都不許建築得太高太奢華,我心中不禁為這裡的領導們

那份難能可貴的文化素養和眼光而嘆服。

終於,我獨倚在江楓橋的柱杆上,拍下了一個珍貴的鏡頭,才大

步奔向我的寒山寺,正如我們朝思暮想的一個情人,當有朝一日相逢

時,即使她已在歲月的滄桑中變得瘦小、蒼憔,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

那樣美麗動人,然而她仍然在我們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般聖潔、

動人,我們依然會無限深情的擁她入懷——我,走向我夢中的寒山寺。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