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參團旅游的隨想

作者: 安豬

導讀(以下沒頭沒尾的文字,原本出自我一篇游記序言中的兩段,後來嫌它們多余,就把它們斃了,擱上這裡。希望有興趣的觀眾能聊聊自己對旅行團的看法,例如:對個人而言,跟團旅游這種旅行方式的利與弊;對旅行團這種事物而言,它本身對旅游文化的貢獻與破壞等等,自然,也可以對文中的傾向性和對某類驢子的評論發表感謝。歡迎討論。:) )-------------------------------- 這 ...

(以下沒頭沒尾的文字,原本出自我一篇游記序言中的兩段,後來嫌它們多余,就把它們斃了,擱上這裡。希望有興趣的觀眾能聊聊自己對旅行團的看法,例如:對個人而言,跟團旅游這種旅行方式的利與弊;對旅行團這種事物而言,它本身對旅游文化的貢獻與破壞等等,自然,也可以對文中的傾向性和對某類驢子的評論發表感謝。歡迎討論。:) )--------------------------------

這種對旅行團功能的懷疑,在一些有經驗的旅行者執著的信念面前,無疑已經上升到了誓不兩立的地步。對他們來說,參加旅行團,意味著選擇做一顆成熟的黃豆,被采摘下來,然後跟其他無數的黃豆一起運送到加工廠,被洗刷,被浸泡,在流水線上經過一道又一道的工序,最後封裝在一起,變成罐頭,被擺上貨架,供人們選擇。在這個匆忙,肮髒,混亂而又飽受欺凌的過程中,你不得不與其他不認識的或許是來自窮鄉僻壤的豆子擁擠在一起,互相推搡,接受野蠻而粗暴的對待,在這裡,你被毫不憐憫地被涼水衝刷,和無數豆子赤身裸體地浸泡在猩紅的散發著酸味的醬汁中,被巨大的機器攪拌再攪拌,直到自己身上也散發出相同的酸味,然後又匆忙地跑過一個又一個事前不知道事後又很快忘卻的地方,這些名字叫攪拌池,或者叫封裝機,這無關緊要,反正你最後的命運就是跟無數可憐的豆子一起,扔到暗無天日的金屬盒內一封了事。這架該死的名叫旅行社的機器,只會按規定的次序執行相同的指令,僵硬而呆板,每動一下都發出“咯吱咯吱”刺耳的聲音。它對所有豆子都一視同仁,完全沒有看到你是一顆漂亮的,獨立的,有著迷人眼神和自由思想的豆子,理應得到與眾不同的對待。這大大地傷了你那敏感的自尊。怎麼能這樣呢?怎麼能如此對待一個高貴的靈魂?所以一個稍有經驗的旅行者都會對旅行團這個名詞嗤之以鼻,他們輕視它,就如同輕視一個剛進城的鄉下人,沒文化,沒品味,渾身散發著惡臭,嚴重污染了大城市高尚純潔的空氣,讓他跟自己扯上一點點關系都會貶低了身份。

我尚不至如此極端,我大概還清楚,不管是跟團還是自助,都不過是一種消費行為。消費行為就是你付出了錢,得到了貨品,歸根到底這是一種買賣,而買賣只有合理與否,從來就與品味無關。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把選擇某類貨品的人歸類到“沒有品味”甚至“蠢材”裡,那是初中女生玩的把戲。自然,替自己的貨品貼上“獨行”或者“自由”的標簽能讓它顯得風格獨特,並且顯而易見地會得到更多異性的青睞,但這改變不了購買的事實(盡管這購買是如此隱諱,就如同妓女在昏暗的角落出賣肉體一樣地不易為人所覺)。說到底,消費行為不是生產行為,你拿不出讓人羨慕的作品來,也就沒什麼可以自傲的資本,最好還是三緘其口獨善其身。畢竟天天下館子也不是一件多麼值得炫耀的事,有人天天吃盒飯,也有人天天山珍海味,你攻擊任何一方都會發現另外一方將成為你不可逾越的障礙。對於這些可愛的經驗豐富的驢子來說,那就是,不管你在姿態上是多麼憎恨旅行團,但你永遠成為不了那些獨自穿越無人沙漠或者攀登處女險峰的人。一個最無奈的事實是,我們都是平常人,永遠活在中間,永遠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出類拔萃的永遠是極少數,並且永遠輪不到我們。接受這個事實讓我們氣短,但或許能讓我們自以為是的心態稍微平和一點。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