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陽朔腐敗記行

作者: liuerge

導讀陽朔桂林優游記十年前我們就已游過桂林。靜極思動,趁空重游舊地,臨先前又作足功課,從各大網站下載了十多頁資料,沒想到還真找出一條與旅行社大大不同的路線。 周五。晚7點,我們在廣州芳村客運站乘往桂林的臥鋪汽車,票價100元/人。(事後得悉,可以直接與司機侃價至80元/人,呵呵~~~~~~虧了。) 周六。凌晨5點許,抵達陽朔汽車站,路上行人寥寥無幾。背上行李 ...

陽朔桂林優游記十年前我們就已游過桂林。靜極思動,趁空重游舊地,臨先前又作足功課,從各大網站下載了十多頁資料,沒想到還真找出一條與旅行社大大不同的路線。

周五。晚7點,我們在廣州芳村客運站乘往桂林的臥鋪汽車,票價100元/人。(事後得悉,可以直接與司機侃價至80元/人,呵呵~~~~~~虧了。)

周六。凌晨5點許,抵達陽朔汽車站,路上行人寥寥無幾。背上行李向前步行10分鐘就到達著名的西街。在街口的一家已開門營業的米粉店門口坐下,叫了碗名聞遐爾的桂林米粉,一看,哇~~竟有七、八種配料,紅的辣椒,綠的香菜,青的蔥花,黃的炸黃豆……再一嘗:嗯~~~~味道好極了!細細回味之下,又有點人心不足:這桂林米粉如果有我們廣東的燜牛腩作配菜,簡直就……哈哈!吃完結帳,才2元/碗。此時天色微亮,街上已有三三兩兩的行人。根據從網絡上查到的資料:在西街靠漓江的那一頭有個山水園,票價21元/人,早晨7點前免票。我們決定不休息就此前往。不想卻吃了一個閉門羹,裡面一個正在打掃落葉的師傅說今日不開放。

回頭再穿行於西街,才發覺這條名揚四海的街道寬約六米,長也不過三四百米,路面全是青石板鋪就,顯得干淨且年代久遠。街道兩旁全是兩三層高的磚木結構小樓,看得出都經過精心的翻修。現在都是一些酒吧、旅店及小商店等等,而且它們的招牌多是中英文並存或純粹是英文的,由此可見西街的名聲響亮!

回到街口,向一家小商店買了張地圖,租輛自行車(普通的5元/輛/天,變速帶避震的10元/輛/天,人多或非假日還可侃價)向高田鎮方向騎去,看大榕樹和月亮山去啊!此時為早上7時許,天色越來越亮,路上的行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陽朔至高田的路全是柏油路,路旁的景致十分不錯,一邊騎車一邊看風景,不覺就到工農橋了。在橋面上欣賞駱駝過江的景色並小休了一會。

過工農橋再騎行五分鐘,就到了大榕樹公園。看一看價格,有點模糊!揉揉眼睛再看!天!門票竟然是18大元/人!!我們新會那所謂“小鳥天堂”裡的那棵榕樹足足比它大三十倍,也只敢收15元/人。罷、罷、罷、不看也罷!反正10年前就已來看過。於是再向前騎行,過了幾十米,發現公路右邊有一條小路,盡頭是一個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小村莊。一架老舊的水車吱吱呀呀地轉著,早起的村婦在河邊捶洗著衣服。看見這麼好的風景,忍不住拐進去要拍幾張。此時一個騎車的中年漢子與我迎面而過,見他左手一抬:“看!那就是大榕樹!”哈哈……原來不用花錢也能看到這棵明星榕樹。

拍照完畢,拐出公路再向高田鎮方向騎行五分鐘就到月亮山了。登山門票9元/人,自行車保管1元/輛。算了!不必學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爬上山頂,去研究月亮山的月亮洞是人工開鑿或天然形成的。只須沿公路向前騎,眼睛盯著月亮洞,“你看你看,月亮的臉偷偷地在改變……”而且是從初一變到十五。調轉車頭,向陽朔方向騎,月亮又會從十五變回月牙兒。十分有趣,非常有詩意。

看完善變的月亮,回頭騎到工農橋,過橋後向左拐,沿遇龍河向舊縣、白沙方向騎去。這是一條田間小路,寬不過兩人並行,窄則只容立足。路面凹凸不平,有些地方甚至要自行車騎著人走。但沿途風光美得一塌糊塗:田頭勞作的農夫,路邊吃草的耕牛,風中搖曳的油菜花,炊煙裊裊的小村落甚至路旁那棵孤獨的大樹,無一不令我謀殺膠卷,使相機快門發燙。

最美的還是遇龍河,碧綠的河水靜靜地流淌,兩岸青山如黛,晨霧繚繞,河裡的魚兒自由地嘻戲,不時有一兩條調皮地跳出來,打破那如鏡的水面,蕩起一圈圈漣漪。晃蕩的水面猶如變魔術似的,轉瞬間又捧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讓人驚嘆不已。再加上不時傳來幾聲鳥兒鳴唱,蟲兒長吟,幾疑身在仙境。這如詩如畫的美景常誘惑我們離開小路,徘徊於遇龍河畔。但這使我們耗費了三個多小時才抵達舊縣,此時已是前胸貼後背。出門前攜帶的幾片面包在剛拐入遇龍河小路時,被那兩個拖著鼻涕的小男孩一句:“我可以嘗嘗嗎?”就打劫走了,一路上我們僅僅是喝了幾口水而已。偏偏舊縣僅僅是一個鄉,找不到地方祭一祭五髒廟,只好緊一緊腰帶繼續上路。

可偏偏我們又拐錯了一個彎,跑到了一條正在施工的路段上。向路人打聽,才知道已遠離遇龍河,再往前騎半個小時就要到白沙鎮了。他建議我們還是繼續騎往白沙鎮,因為此段路面較好,且路程更短,到鎮上十字路口左拐,往金寶方向騎半個小時就能看到遇龍橋了。在此偶遇兩個同是騎車去看遇龍橋的廣州女孩,同聲同氣的同道中人,自然是一同上路。

好不容易到了白沙鎮,找家米粉店草草填了肚子繼續上路,暗地裡已決定今晚要吃頓爽的,好好腐 敗一下。中午1點半,我們終於抵達遇龍村,遇龍橋就在村中的遇龍河上。

遇龍橋是一座石拱橋,建於明永樂十年(即公元1412年),橫跨遇龍河。原來是白沙通往金寶的必經之地,現因新修的公路繞遇龍村而過,故只有游客到此了。在橋面上你還能找到一面石碑,上面刻載著1944年村民自發組織抗擊日本 鬼 子,並戰而勝之的史實。呸!我錦繡河山豈容那下 賤的倭寇窺視!

環顧四周,時間仿佛在這裡打了個盹,一切都是那麼古舊,遇龍河水依舊清澈,村民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依然熱情好客,無論是三歲稚兒,抑或八十歲的白發老太,都能很流利地跟你說“哈羅”。同伴打趣說沒准英國紳士和他(她)對話中能聽出倫敦口音來。現代經濟大潮只有一朵小浪花在此湧現:橋下有幾條小竹筏供游客租用。撐筏人說乘竹筏可以一直漂到工農橋下、大榕樹邊,每條竹筏可乘兩人,150元/人。聽得我們直吐舌:“貴得厲害!”他解釋貴是因為全程要經過二十多道滾水壩,共需7個小時,最後還要用機動車將竹筏從下游運回遇龍橋。因我們當日還要趕到興坪住宿,算算時間不夠才放棄。

不過此處風光卻是沿途所見最美麗的,特別是在遇龍橋的下游回望,半圓的橋洞和清晰的倒影勾勒成一個畫框,框內則是一幅有聲有色,時時變幻的田原風景畫。真正的小橋流水人家啊!

流連許久,耗去大堆膠卷才踏上歸程。而那兩個廣州女孩卻要再沿遇龍河騎車去看大榕樹、月亮山,之後才回陽朔,明日則去興坪。敬佩之余,要將免費看大榕樹的小路告之時,卻見她們已走遠了。

接下來我們用了一個小時沿公路騎回陽朔。穿行於西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忽然飄來陣陣香味,左顧右盼中發現有幾檔現做南瓜餅、蔥油餅賣的攤子,5角/個。不知道是餓極了還是味道好極了,反正我們是連吃了好幾個南瓜餅才罷休。轉眼又發現有賣柿子餅的,一嘗之下,不得了!背包又重了好幾斤。趕緊拖著同伴還了自行車,跑到車站坐中巴(2.8元/人)去興坪。

一覺醒來車子抵達興坪,已是近五點鐘了。在漓江邊的榕潭旅店住下(侃價至雙人間40元/間,關鍵是此處有熱水洗澡),洗把臉就跑到碼頭聯系船只明日游漓江。根據手頭上的資料,明日應該有一趟去楊堤趕集的渡船,卻苦無准確的開船時間和更詳細的資料。當我們站在那裡面對滿江船只瞎猜的時候,一個戴頂大紅色旅游帽的女人滿臉笑容地迎上來:“兩位是不是要坐船游漓江啊?”原來她就是我們要找的那艘渡船的老板娘。聯系好乘船時間和船價,(早7:00啟航,5元/人/單程,後來得悉當地人是2元/人/單程,呵呵~~~~~~)我們又擔心明早能否早起時,老板娘拍胸脯答應明晨打電話喊醒我們,並會多等我們五分鐘才開船。一切安排妥當,趁飢腸未響、時間尚早,決定立刻去爬老寨山。“船號是189,記住了啊!”老板娘的聲音遠遠追了上來。

老寨山海拔約二百米,就在碼頭邊,因為沒有門,故不需要買門票。也許是今天體力消耗太大,攀這座小山竟費去半個小時,臨到頂時真的是在“爬”山。站在山項的友好亭俯視四周,興坪全貌一覽無遺,至此才算明白了“江作青籮帶,山如碧玉簪”的詩意。面對如斯美景,胸中不禁也生出幾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情!

下得山來,就近找家餐館坐下開飯。黃燜土雞外加漓泉啤酒,爽得不得了!同伴卻認為啤酒魚徒有虛名而已。酒足飯飽,打量一下周圍,街對面是名聲響亮的“望江樓”餐廳,我們就坐的這家竟就是大名鼎鼎的“漓江春飯店”。網上傳說老板娘對“驢友”們均熱情招待且能指點大家省錢游漓江大法,攀談之下,果不其然。只是自己自私地認為她餐館飯菜價格也和她的熱情一樣高。

這一夜,我們就枕著漓江的濤聲入眠。

周日。沒等到船老大打電話來,我們就已醒了,匆匆忙忙將作早餐的米粉打包就登船起航了。渡船是單層的,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能裝好幾十人。全船覆有一個鐵皮棚頂,老板娘拿出幾張靠背椅子說我們可以坐到上面去。乘客中除了我們還有五六個桂林市來的學生,其他都肩挑手提去楊堤趕集的當地人。

實在沒料到天氣一下子變得那麼冷,不時還飄落幾滴細雨,我們將所有的衣服都穿上了,渾身還是直打哆嗦。但即使是冷得夠嗆,我們和那幫學生還是在船頂一直待到楊堤,貪婪地觀賞著漓江美景,呼吸著這無比新鮮的空氣。不愧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尤其是當你面對如今這樣一幅幅煙雨山水圖,也會羨慕陽朔人是生活在神仙畫卷裡。難怪古時阮元寧做陽朔七品縣令,也不願易地高升。我們原計劃打算從楊堤直接乘車回陽朔,但美景當前,遂決意再乘此船返航,途中好多看幾眼。

在航程中,渡船老板娘還會在適當的時候跑過來,指點大家看烏龜爬山、老人坐 雞、童子拜觀音、雄獅看九馬等景點,在看黃布倒影時還挖遍腰包找了張新版二十元人民幣,讓我們比照背面圖案和實景的異同。其敬業精神和解說水平決不亞於優秀的專業導游。

楊堤,本名羊蹄,因山而得名。不知是嫌原名太俗,還是以訛傳訛改成現名。不過鳳尾竹依舊,碧綠水長流,楊堤翠竹連綿十裡,亦是漓江一大景點。楊堤圩很小,小到不需五分鐘就能逛一遍。村民們出售的都是甘蔗、黃豆和青菜之類自產作物,普遍的衣著都很樸素,看得出他們不是富裕之人,令人感慨那麼多年的旅游大潮也沒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但他們臉上的笑容伊如太陽般燦爛,眼神就像漓江水般清澈,洋溢著知足之樂。

大部分時間我們是流連楊堤上游的月光島上。這裡有一個荒棄的渡假村,還有一條長長的鵝卵石灘,記得一年前在某攝影雜志登載的一個故事:兩個原本是天南海北,互不相識的異性攝影愛好者,在拍漓江山水的途中偶遇,投宿於這月光島中,經歷了一個有驚無險的不眠之夜。次日女方趕乘火車回深圳上班,匆忙中都沒有留下聯系方法,拍打著車窗遺憾而去。男的後來將這段故事寫了出來,希望能有奇跡出現。但願天能遂人願!

當我們在卵石灘上看瀑布、撿小石頭的時候,從桂林市出發的旅游船隊才浩浩蕩蕩地開來,船上的游客還向揮手示意呢。竊以為,乘這樣的大船游漓江確實夠氣派,但要看風景卻不如坐小船自在,而且像黃布倒影這樣的景點,要波瀾不興,慢慢細品才看得出味道。同伴回憶說過去乘游輪看漓江時就十分想棄舟登岸,行走一下。想不到現在終於夢想成真了。“說不定船上的那些‘鴨 仔’們也正在羨慕你呢!”我答了句。

肚子終於餓了。向江邊的船家買了幾樣魚,有好幾斤重呢!又在集市上買了青菜和絕對用傳統工藝制做的楊堤米粉,當然還有啤酒,總共才花了不到三十元,就借渡船上的爐具動手做飯。船老大看見我們雞手鴨腳的樣子一定是覺得好笑,忍不住自己干起來。想不到真人不露相,船老大的廚藝一流:桂花魚放湯、小魚香煎再打個芡很快就擺到桌面上來,而且味道真是好極了(我先去找張紙巾,現在又流口水了)!主食是魚片湯米粉,圓韌細滑脆,細嚼還有股淡淡的香味。面對著一流的山水,品嘗正宗的漓江魚,這樣的餐廳只怕是世間絕無僅有的了!

飯後和老板娘攀談,得知她這艘船每日均往返於興坪和陽堤之間,逢公歷1、4、7日是楊堤的墟日,此船早上7:00從興坪開出,中午1:30又從楊堤返航;逢3、6、9日則是興坪墟日,渡船是下午2:00由興坪開,但只到九馬畫山就直接返回,不抵楊堤。乘客多是沿江的村民,來搭這船的游客都是識途驢 友。

我們還碰上了一個在漓江拍了三十年照片的狂熱攝影愛好者----劉昌武。老劉是興坪人,在碼頭邊開了間店鋪,得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每逢1、4、7就乘189號渡船在漓江上消耗膠卷,故沿江風景、天氣和人文均爛熟於心。他拍的照片發表無數,獲獎良多。攝影者來此拍片子,如能有一個這樣的向導,一定利益不少。老劉說找他不難,興坪碼頭邊櫃台上膠卷擺得最多、品種最齊的那一家小店就是他開的了。

回程中,我們又爬上船頂。這上面真是欣賞風景的好地方:你可以站著看、坐著看、甚至可以蹲著、躺著、趴著看,興致來了還可以拿倒立著看!想一想真是開心:看一樣風景,“鴨子們”要花一百多元,我們看兩遍也不過10元/人而已。別人要窩在艙位上看,我們卻可以無遮無攔地欣賞,實在是超值!唯一覺得遺憾的是我們都不會唱山歌,要不然一路風景一路歌,別提有多美了!真後悔那時候老師沒有認真教,自己也沒有好好學。

下午四點鐘船靠興坪碼頭,告別老板娘和老劉後,還是乘中巴回陽朔。陽朔至興坪沿途都在拓寬,一路上顛簸得很厲害,也不知道昨日來時是怎麼睡著的。加上前排有兩個廣州女孩在念叨著到陽朔後要吃多少個南瓜餅、多少個蔥油餅,絲絲入耳,勾起饞蟲,更沒法睡了。

好在很快抵達終點。看了西街上幾家客棧,不是客滿就是太貴,當我們在街上轉悠之時,發現了躲在蓮峰巷裡新開張的“陳公興旅館”,老板陳顯輝是一位教師。他拿出一疊打印的資料,以證明他這家店在網上是如何的名揚四海,並讓我們看院裡停放的摩托車,牌號都是重慶的,看得出都長途中跋涉而來。旅店很干淨,加上陳老師很慷慨地給了一個“極限最低價”:40元/套標准間。當然是住這裡了。

晚飯是在陳老師隆重推薦的“黃×妹”大排檔吃的,就在網絡上名聲響亮的“謝×姐”的隔壁。唉!檔次比“漓江春”低好幾級,價格卻高了好、好幾級,比如我們中午吃的桂花魚在這裡是天價:100元/斤。同伴說你可看好了,她這寫的是野生桂花魚。我笑了:“中午吃的桂花魚不是漓江裡野生的,難道船家是翻山越嶺去買回來的啊?”

沒吃好的結果是滿街找另一位網友隆重推薦,晚7點後才擺出來,有一把大大的遮陽傘的小小的小吃攤。費盡力氣才在西街的靠劇院的那一端找到,我故意問老板娘去年底有沒有一個廣州女孩天天來吃燉雞腿?老板娘大聲說:“當然有!”並指著太陽傘問我是不是看見它了?我把從網絡上下載的資料送給她,只見她歡天喜地地喊老板過來看,老板掏出眼鏡,仔仔細細地看了三遍。“我要是他的話就把它復印放大貼出來作招牌,生意肯定會好上幾倍!”我說,“你怎麼知道人家生意不好,看看。”生意確實是好得不得了,就在我們大快朵頤之時,鄰桌已換了三、四撥客人。高梁圓子、牛肉餛飩外加燉土雞腿,吃得我們倆肚子圓圓的。一轉眼又發現鄰攤賣的排粉,寬寬的扁扁的,比我們常吃的沙河粉略窄些,硬撐了一碗,哇!竟比今早吃的桂林米粉要美味得多!在夜市上耽擱得太久,原計劃的漓江夜游,觀魚鷹捕魚沒去成。泡 吧嘛也沒多大興致,在西街上東看看西望望,拍了幾張夜景就打道回客棧跟周公聊天去了。

周一,今日原不用早起,但睜開眼睛時也才不過六點多。反正已醒了,就去看那個不花錢的山水園吧!

來到跟前,果然是園門大開,到處可見早起晨運的人影,而工作人員要7點半才上班。園區內的一些景點如鑒山寺都鐵門深鎖,免費的就不能要求太多嘛!在碧蓮峰的半山腰可以看到一個大大的摩崖石刻“帶”字,清朝王元仁手跡。粗粗一看,並無過人之處,再看旁邊的說明,原來這個帶字內含“江山一帶,少年努力”八個字。嘿嘿~~~厲害吧!不由得又對古老的中國文化多生出了幾分敬佩!想起前天騎行在遇龍河畔,有幾個當地人在小聲地猜測我們是日本人還是韓國人時,我大聲對他們說:“是中國人!”那份自豪感至少有八成是中國文化撐起來的。

在江邊,我們還看到撐著竹筏的漁夫在捕魚,稍稍減少了昨晚沒看魚鷹捕魚的遺憾!

游完山水園,行走於西街,看著街旁小店賣的那些假古董,充斥著店主起勁拉客的嗓音,陡然覺得陽光下的西街帶有濃重的商業味和強烈的功利性,就像一個妙齡的村姑塗脂抹粉,盛裝打扮卻不慎露出穿著草鞋的雙腳,是那麼的不經看。於是收拾行李跑到了桂林市。

桂林市容相比十年前,是干淨了許多,高樓大廈也新建了不少。但也更趨向於功利性了,連向路人打聽方向都會建議你買她一張地圖。原來散步在濱江路邊就可以看到的像鼻山,也千方百計用那幾近枯萎的盆載遮擋你的視線,然後要你掏15元/人進園,不過看過陽朔山水的我們又怎會花這個冤枉錢呢!

長長的一天我們是在桂林新辟的步行街----正陽街渡過的,離像鼻山不到5分鐘路程。這裡店鋪林立,吃喝玩樂一應俱全,物價嘛?哈哈……只有西街那些小商店的四分之一,不過你侃價得比店主的要價狠才行。

午飯也是在正陽街解決的。正陽湯城的梧州紙包雞和老火湯確實不錯,值得一試!價錢也實在。晚上8:00在桂林汽車站乘豪華大巴回江門,臨上車前還跑到車站對面的正宗老明記馬肉米粉店再吃了碗正宗的桂林米粉(唉,又是米粉)!

推薦行程:

第一天:在陽朔西街租一輛自行車,最好是變速帶避震的山地車(5-10元/天),要准備大量的水和干糧。然後搭乘往金寶的班車到遇龍村(2-3元/人)下車看遇龍橋(好處是省時省力且不會走錯路),然後沿河向下游騎去,看大榕樹和月亮山。若你的錢包腫漲,可以搭竹筏漂到工農橋下,大榕樹旁(150元/人),相信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然後回陽朔搭中巴到興坪(2.8元/人),攀老寨山(免費)看田園風光和興坪全景,當晚宿興坪榕潭旅店或望江樓(20元/人/雙人間)。興坪漓江春飯店電話0773-8702106,老板娘徐玉蓮那裡可以咨詢到有關情況。

第二天:早起搭乘陽朔189號渡船(單程5元/人)或包租小船(100-150元/船,也要在早晨7:30前離開碼頭,免得船家被人為難)到楊堤,建議時間充足的話還是乘渡船來回於興坪(可看雙程景致哦,又能吃到貨真價實的漓江魚和楊堤米粉)。然後回興坪或陽朔住宿。建議回陽朔蓮峰巷的陳公興旅店住(40元/標間,很干淨,電話0773-8822652找陳老師),至少可以大吃一頓(別去謝×姐,黃×妹那裡吃,貴得不得了,味道也不是很好。強烈建議去西街靠劇院那頭有一排小吃攤,大件夾抵食)。明天又可以免費游山水園,省21元/人。

第三天就輕松自在得多了,可以上半天在陽朔閑逛,下午就在桂林市內溜噠或逛公園。晚上就搭火車或臥鋪班車回家(千萬別乘那些豪華巴士,坐也不是,躺也不是。一晚上下來,就別提有多難受了)。

注:完稿之時,聽說有個財團斥巨資買下了遇龍河的五十年經營權,並准備沿河畔搞一個什麼美食城!唉~~~~想看原汁原味陽朔山水的就趕緊去吧!

2002/04/28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