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薩用過午餐後,直奔法國。
而摩納哥公國好像是法國的門戶,從意大利進入法國,第一站便是摩納哥公國。
這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面積僅1.95平方公裡,人口2.99萬,實際上只是海邊的一塊丘陵地,故而被世人叫做“袖珍國”。但是它有著世界賭城蒙特卡羅和風光如畫的海灣,不僅沒有因其小而被人們忽視,反而成為蜚聲全球的旅游勝地。
在這個國家裡,參觀兩個景點便可“知全豹”。
一是王宮,高高地聳立在海灣邊上,曾是一座軍事要塞。王宮廣場上綠樹成蔭,春風拂面,環境優美,在廣場四周可以眺望各具特色的摩納哥風光。
二是世界馳名的蒙特卡羅大賭場。立於地中海的懸崖之上,是一座有鐘樓、塔廳和拱形亭閣的兩層樓建築。導游自個兒進去摸了一把,說是有所斬獲。雖然我們深諳“愛拼才會贏”的道理,但對諸如此類的偏財,卻都不屑一顧,而是漫步在賭城的外圍,時而看山景,時而看大海,貪婪地欣賞地中海的旖旎風光。接著繼續前行趕赴法國尼斯。
本來安排在法國尼斯住宿,並有半天的活動。可那兒正在召開一個國際性的會議,臨時把我們調整到戛納過夜。在尼斯用過晚飯,就直奔戛納。反正尼斯、戛納都在同一個海邊,間距二十幾公裡,路況又好,不怕來回倒騰。
戛納地方不大,住處離海邊只有百來米遠。早起後相邀到海邊散步、拍照。當然首選之地是戛納電影節宮,每年都要在這裡舉辦一次國際性的電影節。
徜徉在海濱的林蔭大道上,清風徐來,把我們幾天來的旅途勞頓都吹拂得干干淨淨。海灘上,只見“店主”(露天店)忙碌地用大鐵扒子把海灘上的沙子扒平,鋪上紅蘭相間的塑料布,在上頭擺開一長溜,又一長溜的咖啡座,就那麼地做起生意。要是我們也能在這裡翹個二郎腿,喝杯咖啡,那該多愜意!無奈行程太緊,只能遛一圈以示“某等到此一游”。
早飯後回頭去尼斯。半途上陸導開了口,說前邊路旁有個著名的香水廠,我不曾去過,大家如有興趣,不妨拐進去看看。我們知道導游相當一部分收入靠游客的購物回扣,雖然他的話已經“拐”的厲害,引起我們或多或少的反感,但無論如何法國的香水實在太知名了。有的時候,人還不能太精明了,該挨“宰”時就得挺直脖子,就說去吧。
剛到廠門口,就有人出來給我們每人胸口上貼一張參觀標志,蠻像回事。女解說員出道看來有些時日,說起話來手舞足蹈,聲情並茂,對我們可以說是熱情洋溢。她說這裡是全法國最著名的香水實驗室兼工廠,主要產香精。就是法國最負盛名的香水廠,也是從這裡買去香精而後加工成的。這裡集中了全世界兩千多種花卉,其中包括來自你們中國的所有名花。高級的香水師傅能聞出幾百上千種花的香味,人稱“鼻子”。稱得上“鼻子”的人全球只有300人,法國有100人,該廠就有50人。我們本來決心不在導游的“游(誘)導”下,在旅游景點購物,這回全體自動“投降”,人人手拎大瓶、小瓶的香水出來,導游高興得合不攏嘴,主動說中午請大家喝酒,他也不打自招,真是可愛的很。
到尼斯,這也是美不勝收的海濱城市。尼斯不僅盛產香水,還是名副其實的國際旅游之城,是法國第二大航空港。難怪天使灣上空每隔五六分鐘就有一架飛機掠過。走在“英國人”大街上,一邊是依山建成錯落有致的建築,每座都是一個精致的工藝品,一邊是浩瀚而湛藍的大海,真是一個能使人忘了爹娘的天使灣。街道兩旁成行、成排的棕櫚樹像歡迎隊伍向游人頻頻點頭致意。欣賞天使灣的美景,我發現,我們所津津樂道的湄州島黃金沙灘,我們所夢寐以求的現代化港口城市,還相去甚遠。
在尼斯用過午飯後直奔裡昂。好像周總理、朱德、李富春、蔡暢、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當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時就在裡昂。人家自然不會給我們留有紀念地,我們也就無從瞻仰。
在裡昂只在路易十四廣場和步行街逗留一會兒,而後就是吃飯睡覺,為來日的活動積蓄能量去了。
從尼斯到裡昂沿途所見多為丘陵地,民居基本是兩層,外觀一般。
早飯後去巴黎。一部奔馳牌中巴車拉著我們九個人跑西歐,各國的國境線上都設有海關檢查站,卻又形同虛設,我們的車子如入無人之境,過關時連剎車都不曾踩過。“歐共體”確實是個好東西,與人方便,與己也方便(便於銀子無遮無攔、嗶啦啦地流進自己的荷包)。各國間高速公路網四通八達,路況極好,沒有這些條件,十幾天時間,要游過這麼多地方是不可想像的。
今天到巴黎叫我們大飽“眼福”。因為巴黎不僅是法國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它還是人類現代文化的搖籃。
這裡哺育出文學大師莫裡哀、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養育出印像派的創始人歐仁·布坦、克洛德·莫奈,培育出雕塑巨匠羅丹。
它還是新的社會思潮、文化思想的發源地。這裡標新立異、離經叛道都不足為怪。什麼印像派、像征派、野獸派都是由此走向全世界,就連時裝也是時刻“領導著世界新潮流”。可惜時間太緊,只能走馬觀花,從而始知什麼叫“眼花繚亂”。
在巴黎的“川外川”飯館吃罷午飯就開始了多姿多彩的巴黎觀光,“新片”著實太多,每“片”只能粗略掃上一二眼。
去盧浮宮。館內人如潮湧,我們像是趕集那樣從下到上,從前到後逛了一圈,對靚女維納斯的美貌和商婦蒙娜麗莎的微笑,也僅只瞄一眼而已。
到協和廣場,這是法國最大的廣場,國會大廈、香榭麗舍大街、凱旋門都一覽無余。
到香榭麗舍大街,它的確切意思是”極樂田園大街”,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林蔭大道。
到凱旋門,聞名遐邇的建築。當年拿破侖為炫耀自己的戰功而興建。內牆刻有拿破侖用於宣揚其戰功的96個勝利戰役的浮雕,外牆上的巨型雕像則取材於1792——1815年法國戰史;1944年8月26日,法蘭西民族和戴高樂將軍在此慶祝二戰民族解放的勝利;現在,每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時,法國總統都要從凱旋門通過;每當總統卸任的最後一天也要來此,向無名烈士獻上一束鮮花。
愛麗舍宮。不知是不讓進去,還是導游偷懶?當年我們在莫斯科,曾經大模大樣地經過哨兵跟前,踱著方步,走進克裡姆林宮。這裡只在外面望它一眼。這是法國總統辦公的地方,位於大街上,門面不是太特別,街道並不寬,也不是很熱鬧,但該街上集中了許多國家的大使館。
旺多姆廣場。那裡有個五星級賓館,原先並不知名,英國王妃黛安娜當年就是從這裡走向不歸路。不管她是走向天堂還是跨進地獄,而這個賓館卻從此聲名鵲起。
巴黎歌劇院,正在裝修,只能在遠處了望。
到巴黎的次日上午,去凡爾賽宮和新凱旋門。凡爾賽宮位於郊外,如今是富人居住區。
凡爾賽宮是世界聞名的法國王宮,西方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原來是個小村落,1661年,年僅23歲的路易十四把其父在此修建的小狩獵行宮改建成一座豪華的宮殿。1682年開始,君王的寢室、政府所在地及法國的絕對權力中心移到了凡爾賽宮。宮內收藏與盧浮宮一樣,令人目不暇接,後花園很大,類似聖彼得堡的夏花園。園內也有小商、小販在推銷土特產品,手表、埃菲爾鐵塔模型等,看到我們也會說簡單的普通話。
新凱旋門是為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年而建。隨處可見黑頭發黃皮膚的人,基本上是中國和日本人。
可見我們這幾年有了點錢,出去的人逐漸增多,影響不斷擴大。我在私下想,現在不是要我急著學外語,而是他們要急著來學漢語了。不是麼,隨著我國國力的日益強大,出國留學、經商、考察、旅游人數的日漸增多,客觀上擴大了漢語和中華文化的版圖,這也是不可阻擋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潮流。
午後下起了零星小雨,先去巴黎聖母院,是巴黎最負盛譽的名勝之一。“道不同,不相與謀。”都沒有進教堂的興致,直接到後花園,園子不大,但很漂亮,幾棵不知名的高大樹上,繁花似錦,春意盎然。趁便到邊上看了看塞納河,我們進巴黎前,就先傍著塞納河而上,可就無緣親近。它是法國北部的一條大河,蜿蜒曲折,如詩似畫,充滿浪漫色彩,河上不時有船只往來,凸現它的生機與活力。
二到埃菲爾鐵塔。是世界著名的建築物,高327.755米,塔身全是鋼架鏤空結構,重達9000噸,據說該塔共用了7000噸鋼鐵、12000個金屬部件,由250萬只鉚釘連接起來。這是為隆重慶祝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00周年而開辦一個轟動全球的萬國展覽會,並修建一座與此相稱的永久性建築。乘兩次電梯可達塔頂,觀賞巴黎全景。據說晴朗的日子,視野可達100公裡以外的法國鄉下。當年被批評為“不必要和難以置信的”,被稱為“用螺絲擰在一起的鐵皮組成的可怕的柱子”,雨果等偉大的文學家憤而離開巴黎,終生不再回來。而它在建成後的第一年,參觀門票收入便為全部建築費用的3/4,現在每年接待350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累計總數已達2億,可見經濟效益是何等可觀。為此,如今巴黎人將它稱為“鋼鐵維納斯”,是巴黎的標志,更是巴黎的驕傲。其實在我看來,那高高瘦瘦的黑家伙,蠻像魯迅先生筆下的“豆腐西施”,擺在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古城中,是有點“難以置信”的不協調。
三到老福爺百貨商店購物,我趁機呆在車上獨自休憩,面對琳琅滿目的貨架,我常常是越看越“盲目”。
巴黎城內高峰期(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塞車嚴重,常見車的長龍。而在那兒的摩托車,好像有著特殊的自由身份,常見摩托在塞車的長龍中左右穿梭著全速前行。在一些景點人非常多,盧浮宮、埃菲爾鐵塔等處人頭攢動,衛生一般,說什麼到歐洲半個月都不要擦一次皮鞋,純屬瞎話,或是溢美之詞。
夜宿郊外花園酒店。邊上的別墅鱗次櫛比,基本上只有一二層,窗、門大開,外面沒有圍牆、沒有防護攔杆,可見郊外社會治安相當不錯。因為巴黎城內,是游客防偷盜的主“戰場”。導游不准我們帶除照相機以外的任何物件下車,規定夜間不得單獨外出,說是隨時都有被偷挨搶的遭遇。酒店後是十分寬闊的高爾夫球場,清晨,成群結隊的人們盡情地在那兒玩樂。在巴黎的中、晚餐都在“川外川”中餐館用餐,從第二餐起,菜的質量一餐勝過一餐,據說這便是當地攬客的招數,可以說是生財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