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瀟湘行記之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作者: zhanglaolv

導讀千年古村——上甘棠車過夏層鋪,仙境般的美景就開始養起眼來。喀斯特地貌的峰巒退到遠方,層層疊疊地護衛著蔥綠的田野。三三兩兩趕著耕牛耙田的農夫,不緊不慢地穿行在如畫的田野上。古樹、竹叢簇擁著一個個靜靜的村落,炊煙從藍灰色的馬頭牆上飄起。一路春色美不勝收。駛過夏層鋪鎮,到了一個路口再折向正東,在砂石路上跑了約兩公裡,遠遠地望見了飛檐挑起 ...

千年古村——上甘棠車過夏層鋪,仙境般的美景就開始養起眼來。喀斯特地貌的峰巒退到遠方,層層疊疊地護衛著蔥綠的田野。三三兩兩趕著耕牛耙田的農夫,不緊不慢地穿行在如畫的田野上。古樹、竹叢簇擁著一個個靜靜的村落,炊煙從藍灰色的馬頭牆上飄起。一路春色美不勝收。駛過夏層鋪鎮,到了一個路口再折向正東,在砂石路上跑了約兩公裡,遠遠地望見了飛檐挑起的樓閣,小橋和彎彎地依偎在河邊的小村莊。

村口最醒目的是一座殘破的重檐閣樓,彎過苔痕斑斑的大槐樹,一座三拱的大石橋掛滿青籐又跳入眼簾。跨過水面的橋面巳坍塌了一半邊,但卻依然秀美的映襯在橋下的淙淙流水裡。彎彎的石階從岸邊接引著殘橋,石縫裡雜草叢生。視野裡的閣影、枯樹、石橋形成了一個極為古拙的構圖。橋邊倒拱出一頭母豬,帶著一窩豬仔悠然地闖進畫來,在標注著這不過是一個村落。

這就是上甘棠?一個村口怎麼會有如此的氣勢?

這些年來,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村莊,幾百年來殘留下的青堂瓦舍已讓我幾近痴迷,而這個號稱千年的小村,怎麼能如此完美地留住往昔?

說它完美,是說一種古老的原始存在。遠遠望過去,村頭沒有任何商業色彩的添加物。這不是一個旅游地。對於遠方來的客人,連河邊洗衣的女孩也不會多看兩眼。石橋那頭的村口寨門,已有趕牛荷犁的老漢,擔著青菜的女人姍姍而行。沒有門票和閑人,沒有五顏六色的標語,沒有街頭河邊無處不見的塑料袋,有的只有一灣清流上的這座石橋,在靜靜地迎候著我。

這座殘橋名曰步瀛橋,建於北宋靖康年間。自建成不久即塌了一半,然而,這半邊殘橋卻再沒人去修,從彼時屹立至今。歷經近九百年風雨蒼桑,近8米高的拱弧沒有絲毫變形,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橋梁史上的奇觀。傳說是這樣的:石橋落成慶典時,八仙雲游到此,這八仙步至橋心,不料鐵拐李一腳過重,把一座新橋踏破了半邊,村人頓時愁容相覷,有苦難言,那拄拐杖的跛子卻哈哈大笑,說這是天意,貴村地傑人靈,日後橋上每掉一塊石頭,貴村就要出一個官,眾鄉親勿憂也。說完,這八仙就不見了。此時,村裡有學問的人方如夢初醒,急向村人破譯道:這是神仙來踩橋,吉祥之兆啊!於是,這橋又名度仙橋。仙人的話果然靈驗,這橋到現在近九百年了,從橋上共掉下一百塊石頭,村上果然先後出了文武官員一百名,其中京官十八人,進士十一名。現在橋上早就有一塊石頭將掉,村人天天盼它掉下好出大官,可這塊石頭至今還掉不下來。

但是,這並不是村子裡唯一的一座古橋。在村北頭約一百米的小河上,還有一座石榫為墩,石板為梁的小石橋。據村裡的族譜記載,這橋竟建於漢代!漢代是什麼概念?兩千多年前!如族譜記載屬實,這恐怕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石橋了。

沿著村中的石板路,一條窄窄的小街由北至南貫穿全村,小街旁則是更窄的深巷。在1200多年的石板路旁,現存不少是兩三百年前的徽派建築,只是,臨街的一面是黑褐色的木板牆。全村450戶人家中,周姓人家大戶,有些支系居仍住著古老的大屋。大門前有鼓形門當戶對的是祖上曾有過官宦的人家,尋常百姓家卻只有方形門墩。整個村子被石條砌成的寨牆圍著,有四個寨門樓扼守四方。沿著臨河的寨牆走向北門,洞門開處,又是那一灣潺潺而去的河水。

這條養育了千年村寨的河,叫謝沐河,是南下注入漓江的源頭支流之一。距此約十多公裡外,還有一條靜靜的河,那是向北流入湘江的瀟水。在村北頭一片樹林中,謝沐河形成了一個碧綠的小潭,潭邊古榕森森,奇花吐艷,這則是謝河和沐河的交彙處。被稱為雌雄二水的兩條小河,謝河為雄,因為它源自都龐嶺的山之陽(南),流經雄川村;而沐河則為雌,因為它是來自山之陰(北)地下溶洞中的一口井。

沿著清清的沐河,走在古驛道上,去看看那座鮮為人知的漢代石橋。上行約一公裡,有一個垂柳依依的河灣,那小小的石橋就臥在這水面上。鍥形的橋墩雖已歪斜,但大石條搭起的橋面仍是非常平整。橋下的碧水中有鴨群嬉戲,悠悠地把那千年的古老歸於平凡。

事實上,謝沐河的靈氣帶給這千年的古村落的,還有更久遠的追溯。在該村民宅的後面,有一塊古老的龜形台地,這竟是千年以前被稱為謝沐縣的縣府衙門遺址。在此處發掘的漢瓦,陶瓷及其它遺存表明,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謝沐縣治就設在上甘棠村。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縣府就位於這個台地上。台地正前數百米遠是座奇特秀麗的小山,據說,這鐘靈的龜山是古城古村的守護神。

能看到不著脂粉不修邊幅民間鄉村的千年流水遺存,不能不說是一件幸事。這裡尚未有旅游團隊來過。眼見得華夏大地上一個個古村落在旅游大潮中走向湮滅,對腳下的千年古村,我只想輕輕地說一句,

上甘棠,一路走好,謹祝再越千年!

三天,對一個貪心的驢來說,江永三天遠遠不夠,永明八景但且不表,僅那迷一般多產雙胞胎的桃川就令人神往。江永號稱三香之地,而香米、香柚、香芋的主產地就在桃川這塊風水寶地。

在江永最後一天的傍晚,我在縣城閑逛,偶然走入一家照相館,老板居然是一位資深攝友,正聊著,又來了一位穿警服的攝友,居然是縣公安局長。再聊下去,他們的恩師居然在南京。劉局長說,今晚別再住文化館了,我給你找個好地方,於是我住進了瑤家飯店。這瑤家飯店是家私營飯店,其實是現代建築,但服務員全是瑤族,而且服務水准很高,待客人熱情、大方、周到。據說去年江永搞盤王節暨女書國際研討會,瑤家飯店是縣裡的總接待站。老板張四玲是位極其熱情、豪爽的人,也是一位旅行發燒友。聽說我二天要去江華大瑤山,立即決定跟我一塊去,勸都勸不住。第二天一早,我背起包,走到飯店的門口,呵,四玲妹妹居然也有衝鋒衣,登山鞋,坐在她的旅行車裡,活脫脫一女驢友。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