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瀟湘行記之三:放歌千裡大瑤山(三)

作者: zhanglaolv

導讀歌聲飛自彩雲間“無山不有瑤,無瑤不有歌”,在瑤鄉,你無時無刻不被瑤歌感動。瑤歌,如此樸實,渾如腳下這片樸實土地,也只有這樣樸實的土地才能生長出如此動人的歌謠。江華,歷來被人們譽為“歌謠之鄉”。正如歌中所唱:“江華瑤山山歌多,出門三步歌絆腳”“江華是個好地方,又產山歌又產糧;唱出山歌千千萬,一首山歌一擔糧”。 在江華大瑤山,無論男女老 ...

歌聲飛自彩雲間“無山不有瑤,無瑤不有歌”,在瑤鄉,你無時無刻不被瑤歌感動。瑤歌,如此樸實,渾如腳下這片樸實土地,也只有這樣樸實的土地才能生長出如此動人的歌謠。江華,歷來被人們譽為“歌謠之鄉”。正如歌中所唱:“江華瑤山山歌多,出門三步歌絆腳”“江華是個好地方,又產山歌又產糧;唱出山歌千千萬,一首山歌一擔糧”。

在江華大瑤山,無論男女老幼,人人都能唱上幾首。瑤胞特別是過山瑤平時勞動艱苦,集體娛樂活動較少,唱歌,成了他們慰藉心靈、發泄情感、表達感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不論時間,不管地點,不講場合,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有人,就會有歌。那放歌的人們,沒有樂器,也無需樂器,自有那靚嗓門的瑤家阿妹放出的天籟,依著山,傍著水便有了心中的《嘞嘞嘿》,便有了響徹世界的《盤王之女》,還有那少女懷春的情懷。

我一到江華,就想去拜訪被稱為“盤王之女”的江華瑤族最傑出的歌手盤琴。但遺憾的是,小李告訴我,盤琴已被送到武漢的大學去深造去了。

但是,這不要緊,我在瀟湘大地行走的這段時間裡,無論是江永、江華,還是寧遠,在每一個瑤寨,只要我提出要求,瑤族鄉親便會毫不吝惜地為我唱起瑤歌。唱得興起,他們會爭先恐後,一首接一首。

我曾經十分迷戀蒙族的“牧歌長調”,我也被回族的“花兒”赫哲族的“船歌”打動,現在,“瑤歌”這仿佛來自天籟的聲音,同樣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在那段日子裡,我的錄音機幾乎沒有停過。特別是瑤歌的歌詞,不僅十分優美,而且十分有趣。

瑤家姑娘出嫁,在出嫁前一天的晚上,必唱“坐歌堂”。是晚,娘家張燈結彩,擺滿豐盛的糖果吃食,伴娘和親友陪著新娘,圍著篝火,奏起嗩吶蘆笙,盡情歌唱,通宵達旦。先是唱說郎歌,就好像都市現代人鬧新婚要新人公開戀愛經過一樣。然後是道情,對歌雙方用歌來回憶共同相處的美好歲月,表示依依惜別之情,最後是盤歌,用猜迷等逗引新娘,那歌詞十分優美,又十分有趣,如:“妹莫愁,彩雲要飄水要流,雲飄美了花容貌,水流才有鴛鴦游”;又如:“什麼生根最像娘,連弓帶箭土裡藏?哪是弓來哪是箭,千弓萬箭射何方?”;再唱:“阿妹生來要離娘,連弓帶箭心裡藏,情弓搭起相思箭,射穿石崖九重山”;最後是新娘唱到:“竹子生根最像娘,連弓帶箭土裡藏,竹鞭似弓筍似箭,三月筍箭滿竹山”。盤歌的歌聲婉轉悅耳,一直唱到雄雞報曉,接新娘的人到來為止。

瑤族的情歌大概是最美的了。阿郎試探地唱道:“哥在高山砍劈柴,妹在平地繡花鞋,哥想下去陪妹繡,妹不開口哥不來”;那阿妹若有意,便接到:“高山高嶺霧茵茵,不見阿哥在哪邊,喊聲阿哥哥不應,虧了阿妹到處尋”;那阿郎一聽有門,便開始討好:“挑水來到小河邊,河水映妹像天仙,妹從河邊一走過,風也香來水也甜”;那阿妹被誇暈了:“唱得好來唱得乖,唱得山上桃花開,個個山頭蜜蜂叫,蜜蜂飛舞采花來”;這時,阿郎覺得大概有門兒了,於是直入主題:“妹是好花在深園,哥是蓮藕在塘邊,幾時移花排藕種,花也香來藕也甜”;聽著這柔情蜜意,阿妹對答如流:“高山唱歌接起音,妹在園中側耳聽,如果阿哥知情急,就把山歌做媒人”。如此歌來歌往,唱得情投意合,唱得難舍難分,這就有了。

瑤歌美,瑤族舞蹈也美,那跳舞的人兒更美。我在江華正好趕上大圩,那圩場上,一邊是琳琅滿目的商品,一邊是參加歌舞的盛裝的瑤妹,也是琳琅滿目。那盛裝的瑤妹個個仿若天仙,我這老家伙居然也看得心砰砰直跳。那肌膚白嫩地似剝了殼的熟雞蛋而面容絕對是紅潤潤的,那身段非但苗條,而且......反正,我是沒有看到一個那種一馬平川的骨感美人。其實,我自一到永州,就發現這裡的女子長得很好,一眼望過去,十個裡面至少有七個是美女。我曾多次咨詢當地高人,得到的模糊判斷是,大概瀟湘的山水養人吧。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