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瀟湘行記之四:帝子乘風下翠微(三)

作者: zhanglaolv

導讀牛軋嶺,知秀姐姐從下灌出來天又晴了。中途換乘寧遠到九嶷山的車,在舜帝陵下車後即去九嶷山管理局找到了到了夏國勝書記。正巧是快吃中飯了,夏書記便叫我和管理局的員工一起吃,又吩咐廚房再搞幾個菜。當然少不了米酒。我發現在湘南,無論是宴席還是便餐,其實喝酒是一件很隨意的事,尋常百姓特別是山裡的瑤家,那酒都是用大缸裝的。讓我沒想到的是,九嶷山 ...

牛軋嶺,知秀姐姐從下灌出來天又晴了。中途換乘寧遠到九嶷山的車,在舜帝陵下車後即去九嶷山管理局找到了到了夏國勝書記。正巧是快吃中飯了,夏書記便叫我和管理局的員工一起吃,又吩咐廚房再搞幾個菜。當然少不了米酒。我發現在湘南,無論是宴席還是便餐,其實喝酒是一件很隨意的事,尋常百姓特別是山裡的瑤家,那酒都是用大缸裝的。讓我沒想到的是,九嶷山居然有火雞。夏書記讓他辦公室小唐主任把他房裡的一袋吃食拿來,打開,居然是烤火雞翅,一支有尺余長。吃完飯,夏書記問我行程安排,我說,灌溪和舜源峰一帶都看過了,最後有時間再看看。這幾天重點是想去三分石,斑竹林,還有九嶷的瑤寨。夏書記考慮了一下說,這樣吧:下午就去牛軋嶺瑤村,晚上就住那裡。明天一早我派人去接你去三分石。後天有時間把周邊的重華岩、黃家大院等看看,怎樣?我當然說好極了。說走就走,夏書記說,我正好要到魯觀去開會,不能陪你上牛軋嶺了。但可以把你帶到山下的公路邊,另外,再給你寫個條,到牛軋嶺後,找知秀姐姐,一切都可以搞掂。到牛軋嶺山下停車時,有兩個山民走了過來,夏書記一看,說巧了,那其中之一便是牛軋嶺村的趙支書。於是,我跟著趙支書和村民老穆上山。待登上牛軋嶺的山頭,放眼四顧,那景色真的是美不勝收,往舜源峰方向看,是雲海仙山。許多名山都有這樣的景致,但多要等恰當的時機,比如雨過天晴什麼的,但老穆告訴我,在牛軋嶺,什麼時候都是這樣。往水市方向看,則是連綿不斷的群山,浮在高山平湖上。往山下看,則是美麗的山衝,梯田後面,蒼松翠竹掩映著的便是牛軋嶺村的瑤家吊腳大屋,這裡的梯田規模要比元陽龍脊小得多,但它那婉約的模樣,再加上瑤家人間煙火的襯托,那情調卻是其他梯田勝景比不了的。翻過山頭的埡口,趙支書告訴我,牛軋嶺村由四個自然村組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牛軋嶺自然村,其他三個村分布在另外三個衝子裡,他家還要再翻一座山。趙支書熱情地邀請我去他家,老穆說,夏書記說好去姐姐家的,於是趙支書說晚上再來看你。我便跟著老穆去牛軋嶺村。後來,晚上趙支書果然翻山越嶺來到知秀姐姐家,還背了一大塊腊肉要我帶回去,他說這冬至的腊肉最香。我實在沒有資格接受這份厚禮,當然還要走許多地方,幾經解釋才做罷,但瑤家這份熱情我心領了。

老任把我領到知秀姐姐家,四鄰都圍了過來。在熱情的招呼中,我分明看到了鄉親們眼神中的好奇。顯然,我的裝束、做派和他們實在是太不一樣了。在眾目睽睽之下,我有些尷尬。此時的我,身裹衝鋒衣、衝鋒褲,腳蹬登山鞋,背著准專業級的鼓鼓行囊,腰上還別著把生存套刀。如此全副武裝,在牛軋嶺這樣山青水秀,仿若仙境的地方,是有點過了。就在這時,人群後面一戴瑤族頭巾的老婦人說話了,“好了好了,都回去吧,該忙什麼忙什麼去,晚上再來。”眾人聽了這話,像聽到聖旨般立即得令散去。我再定神看這老婦人,大約六十多歲年紀,但依然眉清目秀。這就是知秀姐姐了。我放下行囊,把帶來的薄得不能再薄的薄禮往牆上的掛鉤上掛,知秀姐姐笑到,“呵呵,你還懂這規矩啊!到我這兒,就不必這麼拘禮了。”說著,又招呼我去衝涼。等我衝完涼回到屋前時,知秀姐姐說,屋子已經收拾好了。她指著右邊的房間對我說,今晚你就睡這裡。我把行囊拎進屋才發現,這肯定又是一間閨房。我當然不必問知秀姐姐,但我知道,這肯定又是照著瑤家的規矩辦。後來,我回到九嶷山管理局,夏書記問我,在牛軋嶺,知秀姐姐安排你住哪裡,我說了後,夏書記說,這是很高的待遇啊!牛軋嶺瑤家,貴客住右邊的房,一般常走動的住左邊,而親戚來往則只能住樓上。夏書記得意地說,他每次去牛軋嶺,姐姐都是安排他住右邊這間房。

收拾好行裝,來到堂屋裡,知秀姐姐端上了茶。這茶和我在江永千家峒、江華瑤山喝的茶有些不一樣。知秀姐姐告訴我,這叫瑤家油茶。做這種茶叫打油茶。先將谷雨茶葉用熱水泡,然後洗淨濾干。把茶鍋在火爐上燒得滾燙時,放上茶籽油,接著放入茶葉、生姜、蒜米等干炒,同時用茶錘捶打,再添水,再加蔥花、鹽… …這麼復雜的炮制方法,我無法一一記住。然而,當我接過油茶,細細品味,慢咽下肚,當即滿嘴生津,頓覺神舒意爽。後來,還是在九嶷山管理局,知秀姐姐的堂弟馮局長告訴我,這茶有消炎解毒、驅熱御寒、滋補健身等功效,我隨即開玩笑,這茶有防非典的作用嗎?眾人大笑。知秀姐姐見我喝得有滋有味,於是便添,但添到第三碗時,便不再添了。知秀姐姐的老伴在旁說,這油茶不能喝得過多,喝多了會醉的。我大大地吃驚,都知道有醉酒,還從來不知道居然有醉茶。知秀姐姐的老伴還告訴我,如果是過年到瑤家,規定要四碗油茶下肚。這叫“四季發財”。因為油茶的做法不只一種,所以,第一碗是苦茶,第二碗是涼茶,第三碗是香茶,第四碗是回味茶。我大長了見識。喝完茶後,知秀姐姐臂拐著籃要我跟她上山采野菜,她說要用你們城裡人吃不到的東西招待你,這又讓我長了見識。

晚上,我睡在床上,姐姐的老伴在一邊抽著旱煙,知秀姐姐則坐在床邊給我講述牛軋嶺的掌故。聽著知秀姐姐那催眠般的故事,和著窗外那雨聲、蟲鳴聲,我不知什麼時候睡著了。我本沒有姐姐,但此時,我切切實實地體會到,有一個好大姐是多麼的幸福。知秀姐姐不願多說自己。她家堂屋的牆上掛滿了子孫得的各種獎狀,在最下面的角落裡,有一張褪色的是知秀姐姐的。那上面寫著:“馮知秀同志,優秀共產黨員”落款是“中共魯觀瑤族自治鄉委員會”(牛軋嶺村原屬魯觀瑤族鄉,現在劃歸九嶷山瑤族鄉)。我說,知秀姐姐是老黨員啊!姐姐也只淡淡地說,六五年入的黨吧。後來我在夏書記那裡才知道,知秀姐姐不僅在村裡,而且在縣裡,甚至在湖南全省都很受尊敬。她是湖南省兩屆省人大代表,三任村支書,她年輕時是大美人,領著鄉親們大干社會主義,那時她可是和大寨的郭鳳蓮齊名的人物。她把四個子女都培養成了大學生。當年她到縣裡開會,從不住賓館,但縣太爺都要親自出來接。然而,這樣赫赫有名的人物,我看到的卻是一位慈祥的,對生活沒有任何抱怨的鄉村老婦人,這大概就是本色吧。

次日一早,天才蒙蒙亮,我就聽見堂屋裡有忙碌的聲音。捱了一會兒起床,原來知秀姐姐早就在廚房忙了起來,她老伴正扛著耙准備下田。我跟姐姐說,打算早點走,到嶺上看日出,於是姐姐煮了一大碗米粉。告別了知秀姐姐,我背著包向嶺上的埡口走去。才走到半山腰,就看見強烈的陽光從埡口噴薄而入,不遠處的梯田裡,正在耙田的村長和知秀姐姐的老伴向我揮手致意。待走上埡口,山下那梯田被金色的陽光照耀得金光閃閃又五彩繽紛。金光伴我靜靜地走下牛軋嶺,同時也帶上了瑤家濃濃的一份情。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