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印像——我所接觸的越南人

作者: 笠人

導讀越南於我來說,在去之前,總還是有些神秘感的,究其原因,除了它是一個陌生的國度,更是因為二十幾年前的那一場戰爭。 對越南人的最初印像,應該是來自美國的越戰電影和香港的電影,特別是香港電影,裡面出現的越南人給了我個子不高,黑瘦,罐骨略高,眼睛較大的印像,他們沉郁的眼神中又有掩蓋不住的絲精明。伴隨著越南人出現的總還有那些街頭的擁擠的人流、 ...

越南於我來說,在去之前,總還是有些神秘感的,究其原因,除了它是一個陌生的國度,更是因為二十幾年前的那一場戰爭。

對越南人的最初印像,應該是來自美國的越戰電影和香港的電影,特別是香港電影,裡面出現的越南人給了我個子不高,黑瘦,罐骨略高,眼睛較大的印像,他們沉郁的眼神中又有掩蓋不住的絲精明。伴隨著越南人出現的總還有那些街頭的擁擠的人流、騷亂,熱帶叢林中你死我活的決鬥等鏡頭。當然充滿法國色彩的前三輪自行車,鬥笠,街頭上的坦克,荷槍實彈的士兵也是鏡頭裡的常客。

由於是外國人,旅程中近距離接觸當地人,和他們交流的機會並不多,主要還是那幾個導游。第一個導游帶我們游下龍灣,上岸後就把我們移交給另一個導游,時間雖然比較短,但給我的印像還是很不錯的,他外貌上的越南人特征不是很突出,不那麼瘦,也不那麼黑。29歲的他樣子看起來很成熟穩重,說話處事也顯得老到得體,在旅游學校學的中國話講的很好,雖然還不是特別流利,說話時一停一頓,有點像領導講話的模樣。在船艙裡,我們分坐兩側聽他在前面站著講話的情形,使我聯想起電影裡對部下訓話的越南軍官來。他還是個越共黨員,可能在他們旅行社裡還有點小職務,也許是出自於商業人的本能,他對國家政策比較關心,跟他聊幾句,感覺他還是有見識的人,職業的原因他也來過中國不少地方。他自己說中國的旅游區他基本都去了,但其實他去的就是那幾個大眾化的著名景區,不過他的耳朵很厲害,一下子就能聽出我們的口音來。

從下龍灣上岸到第三天又從這裡出境回國,一直是另一個叫阿勝的導游帶著我們,跟第一個導游一樣歲數的他看起來樣子更老相,但處事卻沒有他那麼沉穩得體,越南人的特征也比他明顯,黑而瘦,說話時總是笑嘻嘻,留意他不說話時的神態,好像對我們帶有本質上的冷漠,眼光中甚至還讓人感覺到一絲邪氣。他好像比較愛顯示自己和炫耀他們國家,自稱在香港呆過,在新加坡留過學,我們私下嘀咕,認為可能是在香港當過難民,也許中國話就是在那時學的。他還說自己有兄弟在國外,一路上也喜歡跟我們介紹越南名牌摩托車和轎車的高昂價格以及鬧市區貴的我們都不大敢相信的鋪面租金。在河內的那個晚上,他安排我們全陪的同胞導游小妹和他住一個房間,據說導游男女混住在越南也是慣例,但卻把我們的導游小妹嚇的那一整天都憂心忡忡,六神無主,入住酒店時我們同行的領導得知此事,大發脾氣,認為他是別有用心,侮辱了我們中國人,最後我們多開了一個房間,被要了300百元人民幣,這個價格被認為是幾近勒索,對他更生懷疑,也不知道他是有心的還是無心的,是故意這麼做還是本來就該如此,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得到額外的收入,但無論如何,結果是他白忙了三天,一點小費也沒得到。

在主席府為我們帶路講解的阿獻,我不知道他究竟是專職的導游(講解員)還是裡面的工作人員臨時客串帶我們的,陪我們的時間很短,卻給我留下很深的印像。今年只有23歲的他,當過兵,特別瘦削,也黑,但眼睛發亮,一身整潔的黑色西服的幫襯下,顯得特別年輕,神采奕奕,身上充滿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也許是職業的關系,也許是年輕,他不僅工作熱情高,政治熱情更高,對我們特別熱情,表示出極大的民族友誼,一路上主動跟我提起我們兩國的友誼,感謝我們國家對他們一貫的幫助,還動員我們跟他們身著民族服裝的女同胞合影。不知道這是不是越南年輕人的普遍心態,如果是我們應該欣慰,可能他們年齡小,中越之間的戰爭對他來說已經太遙遠了吧!

說起越南人,還有一件不得不說的事情,在河內的那天,我們被帶到了還劍湖,一開始聽名稱以為是一個風景區,到那裡一看才知道是市內一面平淡的湖水,關於這湖有一個傳說故事,勉強也算是一個景點,它對河內市的人來說是一個休閑的好去處,但當作一個向外國人推介的景點,未免也太勉強了。我們被帶到這裡來的主要原因,還是湖周有一大片商業區,這裡沒有大的商場,都是些小鋪面,賣越南特產——拖鞋的最多。這裡有專門賣特產和旅游紀念品的商店,也有些外國的游客,但也不多,逛街買東西的更多還是他們的本地人,所以這裡應該是河內市民的商業街,而不是專門做游客生意的。去越南之前就聽去過的人說那裡的橡膠拖鞋樣子難看,卻特別柔軟好穿,又便宜,還要我替他帶幾雙回來。在這裡我們就看到有商店賣這種拖鞋,當我們過去問價錢看貨的時候,連續兩家商店裡面的越南女人都態度惡劣的說不賣,一個老太婆還把我們拿起來看的拖鞋搶了過去,而其他有些賣高檔一點的鞋類商店卻不會這樣。我不禁猜測起原因來,也許是他們知道我們只帶人民幣,而對他們來說收那麼一點外幣還要去兌換太麻煩,但是當我看到一個西方人過去買時他們卻不會這樣的態度後,我基本上否定了這一想法,那麼是他們特別討厭我們中國人,不想賣東西給我們嗎?這讓我想起了20年前的那場戰爭,也許這跟那場戰爭有關系也不可知,說不定那個白發老區就是戰爭的受害者,甚至在戰爭中失去親人。國家是沒有情感的,國與國之間只有政治關系,為了利益的需要,兩個打過丈的國家可以很快的修復起被戰爭破壞了的關系,成為所謂的“友邦”,但人是有情感的,受過戰爭傷害的人永遠都會記住心裡的痛,眼前的和平並不能撫平他們心中的傷痕。他們對戰爭的仇恨,對曾經的交戰國的敵視並不會隨歲月的流逝而很快褪色。

其實如果要買越南特產和旅游紀念品,在下龍灣會更方便。在碼頭上來的一條街上,很多專門為游客開的商店,路邊還有不少手裡拿著旅游小商品兜售的個體小商販。要回國的那天下午,因為離上船還有一段時間,我們在那馬路上游蕩,本來出門也喜歡買點紀念品,看的多了,忍不住就想買。商店裡裝成一疊的一萬八千八百越南盾“賣”十二元人民幣,路上聽到一起的人說跟那些小商販講價買一疊只要八塊錢,我買的時候問他們,他們說賣八塊錢的裡面的越南盾是少了幾張的,一個模樣老實的中年越南婦女用很生硬的中文一字一字的說“我-沒-有-騙-你,騙-人-不-好。”要賣給我十塊錢,然後我再送給她一塊錢,口氣極誠摯又近乎是哀求,當看她把那一小塑料袋越南盾和我換過那十一元人民幣後,匆忙的跑到路邊坐上一部已經啟動好在等她的摩托車上跑掉的時,我意識到了什麼了,一看手裡,果然那疊越南盾並不是我先前看的那疊,有七千已經不翼而飛了。我不禁苦笑起來,氣惱之余一想想也是幾塊錢的事情,還擔心他們倉皇逃跑別出車禍呢!這也是我認識的越南人的另一個方面!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