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水鄉的文人情結小橋,流水,漁船,浣紗女,構成了江南水鄉特有的圖畫。
蘇州是有歷史的。今天的蘇州城依然保持著幾千年前的城市原址,今天的蘇州人依然哼唱著小曲,悠閑地守著這一方水土,平淡中透著滿足。
蘇州的山都不高,但是蘇州人每有佳日,總把山門踏破。虎丘、靈岩、天平,人們給這些小山起上了好聽的名字,又編織出許多神秘的傳說,熱愛家鄉的心情可見一斑。太湖浩淼,東西兩山因著湖光山色格外增色,秀山秀水更顯得令人心曠神怡。
蘇州的河網密布,搖一葉小舟穿行其中,河泥淤積,令人不知身處何朝何代。京杭大運河奔流不息,河道上舟揖穿梭繁忙,古城的繁榮富庶印證了那句“寸土寸金”的老古話。
蘇州的庭院、街道極具江南特色。在其中走上一走,那寧靜和古樸的氣息讓人遠離塵囂,充滿文學的遐思。多少個江南女子從這小街走出,留下一塊羅帕、一縷幽香。雨打芭蕉時,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揮筆縱情,抒發思古幽情。
蘇州在我心中是有文人氣的城市。她的美麗根植於她養育的吳越文化。蘇州的才子舉不勝舉。浮生六記的作者沈三白在記錄自己的游歷經歷時,特別描寫了蘇州的山林之勝,在筆下傾注了對故鄉的深切眷戀。文徵明在石湖清勝圖中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冬日石湖的景像。在蘇州出名的文人們就是以這樣的筆墨毫不吝惜地表達著對蘇州的熱愛。代代相承,蘇州的學風非常濃厚,也對全國的知識分子始終構成著強烈的吸引力。
蘇州也曾經經歷過苦難的歲月。元末張士誠一度占領蘇州城,明軍奪取城池之後,朱元璋下令每年蘇州的歲賦都格外加重,如此,江南錦繡繁華之地背負著強加的沉重負擔,人民生活日見窘迫。這是蘇州人心頭痛楚的一筆。
今天,蘇州的經濟蒸蒸日上,在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帶動下日新月益。蘇州人值得為之自豪、為之驕傲。而古老的蘇州依然,在文人的心中是永遠的聖地。古城正在變得更加完美,她將帶給我們更多驚喜。朋友,如果你和我一起尋找,你也會找到——文人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