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日本出差。在閑暇之余,到奈良著名的東大寺游玩。東大寺位於奈良要司町,是日本奈良時代的佛教寺院,在8世紀中葉仿照中國寺院建築而興建的。這裡的建築、雕塑、藏品在日本美術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其中的大佛殿東西寬57米,南北長約50米,高46米,相當於15層建築物的高度,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木構建築。佛殿的裝飾體現出中國唐朝瑰麗細膩富於變化的建築風格。殿梁兩端有金色的魚尾形裝飾鴟尾,在陽光照射下光輝奪目。
在大佛殿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各立了一根巨大的佛柱。值得一提的是,在四根佛柱中其東北向的佛柱尤為特別。柱子直徑大約五十釐米,其下端有一個洞。洞不大,大約有腰身大小,呈豎起橢圓形,並且洞的四壁已被磨得異常光滑。
忽見一日本人面對此洞一番頂禮膜拜後,便趴在地上從此洞中穿過。同行眾人感到十分有趣,雖不知其所以然,也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只是一行人中,不乏大腹便便之輩,一番嘗試後,只能望洞興嘆了。在中國朋友和周圍日本友人的“推讓”下,我准備一試身手。褪去了背包和外套,也學著日本人在地上像模像樣地拜了幾下。接著,便兩手向前一伸,身體一縮從洞的一端鑽入。前半段倒還挺順利,沒怎麼費力,便將半個身子鑽出了洞外。可是,接下來的情況可就不怎麼妙了。忽然,像被什麼東西卡住了,我是前後動彈不得。仔細一想,原來我忘了解下放零錢的腰包了。馬上向周圍同伴求助,看著我的樣子,同伴們各個笑翻了天。於是,在洞這邊的拽,在洞另一邊的推。一番忙碌“掙扎”後,終於好不容易地穿過了這個洞。在旁的一些日本游客也都笑眯眯地鼓起掌來。
找來一位日本和尚一問,才知道原來其中還有不少講究:由於這根佛柱位於大殿的東北端,而在當地風俗中,認為東北是“混沌之地”。因此,如果能夠從此洞中穿越的人,受到佛柱內洞壁的擠迫,可將體內“濁質”驅除,有“重獲新生”之意。啊,看來我此番倒是沒有白白手忙腳亂了一會。
有興趣的你,是不是也想去奈良的東大寺穿越一下佛柱呢?
鮑臻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