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濟南驢友龍洞大峽谷穿越紀實

作者: zhangky_718

導讀題記 年初在網易旅游論壇齊魯風韻發布了2003年出行計劃,計劃的第一條內容如下: 白雲山-馬蹄峪-佛峪-龍洞-黑峪林場穿越行,兩日;計劃乘市郊車先到港溝鎮,再打車至西塢,翻越白雲山,下馬蹄峪,視情況宿佛峪或者龍洞一帶,翻龍洞澗,過黑峪或者小嶺村後從南外環返回。 序 進入齊魯風韻的時間不短了,多多少少也發了一些貼子。想法和建議也不少了 ...

題記 年初在網易旅游論壇齊魯風韻發布了2003年出行計劃,計劃的第一條內容如下:

白雲山-馬蹄峪-佛峪-龍洞-黑峪林場穿越行,兩日;計劃乘市郊車先到港溝鎮,再打車至西塢,翻越白雲山,下馬蹄峪,視情況宿佛峪或者龍洞一帶,翻龍洞澗,過黑峪或者小嶺村後從南外環返回。



進入齊魯風韻的時間不短了,多多少少也發了一些貼子。想法和建議也不少了。但還沒有真正的行動。

從網絡到現實畢竟是一段不大不小的距離。消除橫在彼此間的距離,是當務之急。

終於建議由齊袈出面,召集大家認識。周六午間,山師附近。一家規模相當大的水餃店。

到會人員如下:齊袈(召集人)、童話、紅軍、山水緣、樂之居(攜妻帶子)。

再序

周日6點45分在鬧鐘提示下醒。外出天色有變,在K96路公交車上逐個電話通知,要求帶傘。

轉62路車至終點才剛剛7點50分,離約定的時間還有40分鐘。來回踱步等人。

少傾,見山水緣近前。原來比我來的還早,離開終點去小賣部買傘去了。

正聊的時候,一背專業登山包的壯小伙子來至跟前。是童話,還帶了防潮墊,大有一展雄風,踏遍山河之意。

8點30分,正點而至的是齊袈。

而此時獨不見紅軍的影蹤。電話詢問,才剛至和平路口。余者均怒,商議收取遲到罰金標准,准備在紅軍身上實施。

進山――身手小試

打車到龍洞村,進軍營區。本打算購票沿正路進山。不巧營區戒嚴,迎接上級領導檢查。禁止任何人進山。

退出,左轉,穿龍洞村,從西山坡上。初,路暢。至山腰處,遇山棗樹阻路,掛衣刺人,速度大減。前呼後應,假以援手,方可通行。至頂,是一小型采石廠,順車轍左前行,已是峽谷邊沿,下視營區井然,前視一最高山峰,猜測應為白雲山。

童話所背物品最多,至此大家決定幫助他減負,先消滅FB食品。紅軍也拿出的炮彈型酸奶,拉攏腐蝕我革命志士。

再次前行,路極狹,且粹石當道,下面是極深的峽谷。一旦失足,不堪設想。我在前行,不斷地提醒大家。路盡,再無出路,抬頭上視,已無人跡可循。面對是一段近70度的亂石谷。枯枝敗葉摻雜其中,松軟易滑。

這是我們面臨的第一道天險。上,還是不上,這是個問題。

為避免路途不通仍要下撤的問題。決定由紅軍和我先上探路,其他人原地休息。

紅軍身手不凡,在我一步三停,氣喘噓噓之際,他已衝頂成功。我也轉頭告訴大家奮力而上。

每人大汗淋漓,但都有登峰後的喜悅。

小試身手後,我們都信心倍增。

殊不知還有更大的困難在不遠處等著我們。

龍洞峽谷――啟程

從山峰的西面山谷,順山澗中的亂石堆,鑽林木下,路滑難走,但是因為是下山,對體力的要求較小。童話和齊袈在前面帶路。亂石不穩,經常踩動松動的石塊,聽到嘩嘩的下滑聲。提醒大家拉開距離,以防落石傷人。齊袈的手在此受傷,下至谷底處問大家有否帶針,好像是有刺扎入肉裡了。

谷底轉入寬敞的柏油路,這是龍洞景區的正路。我在前面走的急,他們四人在後邊聊邊走。不好,面走來了兩名值勤的軍人,不會勒令我們退出景區吧。硬著頭皮和他們打招呼,假裝問路。還好,沒有節外生枝。竊喜後,回頭和其他人打招呼。發現自己的運動服已被樹枝劃破。

齊袈精神狀態奇好,下到谷底後,回望翻過的山峰,自豪感萌生。

不行,得讓她冷靜。

“大家注意,剛才的行動僅是熱身,是為了進入龍洞景區的一次翻山繞行。本次行動的穿越起點還在前面。”

很快到達錦屏岩前。四周高山環繞,峭崖陡立。

右面峭壁上有“壁立千仞”、“白雲無盡”、“錦屏春曉”的字刻。

岩下為壽聖院遺址,峭壁上鐫刻蘇軾書“敕建龍洞壽聖院”。

這裡原是壽聖院的遺址,原址已不可尋。獨有一株枝條虯峻的銀杏古樹,呤露飲風,經年風雨,見證歲月的滄桑。

“錦屏春曉”原是歷城八景之首,但我們只能見識冬日的蕭殺蒼涼。

危岩之巔,群鳥啞啞,身影時時臨界上空翱翔。歐啞鳥語漸遠,方覺此處更幽。

穿無水的峪谷,順整修過的小徑,來到龍洞。洞口有聯:“真氣森噴薄,神功接混茫。”並有康熙年間題刻“龍洞薰風”。大洞口外邊的石壁上鐫有不少佛像,面容端裝安詳,做日日修行功課。不管風雨飄零,行大慈悲,安善男信女無住、無妄之心。像前殘留的幾點香火,終不能帶來如水穿梭的香客。

此處孤懸於世間久矣!

西行漫記――山窮水盡

一路西行,亂石磷峋。溝澗悠長,不見天日。谷底多以碎石為主,遇有平滑巨石,皆為水流衝刷而至。無水,偶有濕潤處一二,斷為前日雨跡殘留。留後攝影,觀隊伍蛇行蜿延,人山一處,景致宜人。

前行,山勢漸高,一峰當道,路分三岔。集體合照,揮師轉右。稍頃,有邊道上行右轉,不取,仍順寬澗前行(事後估計右轉應通漿水泉,待證)。有多處半人高的整石橫道,登階一次則高度提升若干。高度緩升,而寬度驟減。窄處僅容兩三人並行。水跡增多,濕石滑足,小心通過。

阻路水潭有二。前一處四五見方,無有深度,靠前人墊石為路。扶右石壁,行四五步可過。後一處頗費時日。水深已無可墊石,只可攀左方石壁,上行躡足而過。水潭上方路分左右,看似右路易攀是為正路,左方險陡不足取。實則正路前行後有兩處高達五米的斷崖,且均有水,無法前行。只可取左險路上行後右轉,方能繞開斷崖。

山行路回,峪谷開闊。見枯草叢生,深可沒膝。踏草松軟,可以為床。齊袈身體力行,久臥不起。聞紅軍有果,與之分食。果為野生山棗,通體渾圓,入口微甜,久含生津。

前行,不見出路,眾人皆心生忐忑。正巧入一蘆葦地,旁有果樹一株,存果良多。童話、齊袈各有所忙不提。山水緣、紅軍和我分左、右、中三下探路。我順溝前行,仍是草地。山水緣先回,曰南方山勢頗高,連綿不絕,松林障目,無路可尋。紅軍右路處於一鞍部,山勢平緩,可見北面群山。童話、紅軍力主棄谷走嶺,遂從。

嶺半,有青蛇安然休閑,冬眠蘇醒,活力不足。近前小視,不避人走。

沿松林邊穿行,林木齊整,為規劃種植。風生林間,寒意侵人。

山嶺盡頭,前望仍是座座群山,下視溝澗,陡峭無路。坡上不生松木,草甸矮矮。

至此遍行四周無路,前行不可。天氣陰晦,霧氣凝重。始覺有山窮水盡之意。

小徑危絕――峰回路現

四人原地休整,我循右方緩坡北行尋路。過坡北望,霧氣更重,不見村落。回身南視,峰嶺高聳,愈不可越。招呼眾人北向,忽視一老者牧南山坡,群羊布山,與松林色近,不易分辯。告知眾人,尋視良久,紅軍先見。高聲問路,回音廖廖。齊袈與紅軍南行漸近老者,再問仍不得要領。齊袈乃等,獨紅軍前行,意至老者跟前,盼指點二三。

我席地而坐,離眾人頗遠。視童話、山水面目已近模糊,紅軍奮力攀坡,齊袈位於其間。吾等眾人彼此相視,頓感天地之大,自我渺小。心內有動,取景拍攝,作為見證。

順極不易區分的小路西北行,從松林邊緣過,有路兩分,取左道。至北坡沿,路跡又絕。

復退十余步,山水緣發現前方山嶺處便道。山水帶頭急行,吾改斷後。小徑極狹,僅容半足,幸是冬日,無有遮擋,方可辯識。回望是無盡的山峰,下視為峭陡的谷涯,如無此道,當稱絕地。

路行右轉,仍無下山之道。再次質疑,山水獨察危絕小道。又左行沿另一山峰險窄小徑前行。過峰背面,再無前路。

亂石層疊,坡度已緩。下視村落、采石廠分布左右兩谷間。村中房屋多是白色,偶有樓房,不見車行人蹤。正面半山坡有牧羊村姑。下切急行至村姑跟前,詢問得知,左下小嶺村,右轉過采石廠,穿半山埡口可至搬倒井村,小嶺遠而搬倒井近。

取近路,過搬倒井,至東南外環。路途平靜,無有險景。

攀護路石壁上外環,皆疲憊至極,不願再行。招手攔車,無有出租。又前行三公裡,視怪坡眼前。有出租至,五人魚貫而入,至經濟學院下。

眾人分乘公交,揮手作別。

樂之居言:他日有驢友願行上述之程,我等皆可帶路,為友服務。

請齊魯風韻諸位版主,盡力謀劃組織同盟,引諸多驢友參加。行山水之間,磨礪身體意志,揚精誠互助精神,壯齊魯風韻之威名。

行程提示:

1、本次行程共花費交通費:至龍洞村面的費10元、怪坡至經濟學院的費6元;

2、午餐自帶,水1升足夠;

3、手套必帶,防扎;創可貼可備;

4、如不想野宿,不宜帶過多物品;

5、陰天注意防雨。

可乘18、31、62路至東向終點下。有出租車等人,至龍洞要價10元。


精選遊記: 濟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