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飲食文化

作者: 13155521

導讀飲食,是人類生存和改造身體素質的首要物質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前提。飲食文化,是隨著社會出現而產生,又隨著人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發展而豐富自己的內涵。飲食文化發展的最初動力是食料的生產,是充飢養身的需要。開拓食料的生產,就產生了農、牧漁等產業和學科,奠定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和對食物知識的增加,摸索出去腥、 ...

飲食,是人類生存和改造身體素質的首要物質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前提。飲食文化,是隨著社會出現而產生,又隨著人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發展而豐富自己的內涵。飲食文化發展的最初動力是食料的生產,是充飢養身的需要。開拓食料的生產,就產生了農、牧漁等產業和學科,奠定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和對食物知識的增加,摸索出去腥、加溫、調味等方法,去改造食料的性能,以適應口味和身體的需要,逐漸懂得運用各種手段加工食料,從而產生了各門學科。中國飲食文化根基深厚,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已孕育出烹調學、食品制造學、食療學、飲食民俗學、飲食文藝學、飲食資源學著六門子學科,在中國的科學、藝術園地中,已成為燦爛奪目的花朵。

杭州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形成了其特有的飲食文化。《史記》曰:“楚越之地,飯稻羹魚”,可見當時魚米之鄉杭州飲食業的發達,到南宋,《夢粱錄》載:杭州“自天竺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空虛之屋”(《夢粱錄》卷十三),茶坊、酒肆、食店及飲食服務業占眾多店鋪市場的三分之二。更有《都城紀勝》載,杭州經營餐飲店鋪類型有茶酒店、包子酒店、宅子酒店、花園酒店,直賣店等八九種之多,且茶坊、酒樓都裝飾講究,環境優雅,器皿華貴,服務細致。南宋飲食服務業的鼎盛可見一斑,當時更出現了不同地方風味的專營酒樓,形成了地方風味的四大菜系,同時還有宮廷菜系,《夢粱錄》中說:“南渡以來,二百多年,則水土既慣,飲食混淆,無南北之分矣”,更體現了杭州飲食文化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淵源。

說到杭州的飲食就不得不提到“吃在杭州”這句宣傳口號。“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學在杭州,創業在杭州”,杭州市政府四個“在”的口號還有個民間版本,這就是“吃在杭州”。杭州已成功承辦了兩屆全國性飲食文化交流活動“中國美食節”,2002年的西博會,第三屆“中國美食節”還在這個“美食天堂”舉行盛典,“快樂飲食,科學消費”的主題下將有更多的展示、研討、評獎活動。杭州的飲食文化基本包括烹調文化,茶文化和小吃文化。

的確杭州菜歷史悠久,它與寧波、紹興兩地的菜肴共同構成浙江菜系,成為中國的八大菜系之一。而且是浙菜的代表菜色。:杭幫菜有“迷宗菜”之稱,它吸收了粵、川等全國八大菜系中其他七大菜系和浙菜中溫州、紹興等地的長處,溶入西湖特有的清醇靈秀之風,可以說是兼容並蓄,博采眾長,融會貫通,杭幫菜因此而成為新八大菜系之一,並以它獨特的“味道”風靡全國。

南宋建都臨安以前,杭菜分為“湖上幫”和“城裡幫”兩派。“湖上派”用料以魚蝦和禽類為主,擅長生炒、清燉、嫩溜等技法,講究清、鮮、脆、嫩的口味,注重保留原味。“城派”用料以肉類居多,烹調方法以蒸、燴、汆、燒為主,講究輕油、輕漿、清淡鮮嫩的口味,注重鮮鹹合一。南宋建都杭州,北方大批名廚雲集杭城,使杭菜和浙江菜系從萌芽狀態進入發展狀態,浙菜從此立於全國菜系之列。至今八百多年的南宋名菜蟹釀橙、鱉蒸羊、東坡脯、南炒鱔、群仙羹、兩色腰子等,至今仍是高檔筵席上的名菜。紹興除了清湯越雞外,鯗扣雞、鯗凍肉、蝦油雞、蓑衣蝦球;寧波的鹹菜大湯黃魚、苔菜小方烤、冰糖甲魚、鍋燒鰻,湖州的老法蝦仁、五彩鱔絲,嘉興的炒蟹粉、炒蝦蟹等,都有幾百年的歷史。溫州近閩,受閩菜影響,烹調上講究清淡,以海產品為主,像三絲魚卷、三片敲蝦等菜也歷史悠久。

民國後,杭菜首先推出了龍井蝦仁等新菜。但以杭菜為主浙江菜系,基本上分為三大派別,一派以烹調北方風味的"京幫"館子,即烹飪一致看重的大幫菜,以烹調高檔原料為主,如魚翅、海參、燕窩、熊掌以及烤乳豬、掛爐鴨子(北京烤鴨),此幫杭州最強。另一派以紅燒為拿手的徽幫,主要分布於杭、湖(吳興)寧波等地,菜品以入味、重油、重芡、重色、經濟實惠為主。另一幫即本地菜,真正的土生土長菜系。杭州規模較大的有西湖樓外樓,開設於清道光年間,以西湖醋魚、龍井蝦仁聞名。有城內清和坊的王潤興,人稱"皇飯兒"。以魚頭豆腐,人稱木榔豆腐,件兒肉、腌督筍拿手。紹興有蘭香館,蓑衣蝦球、專門烹制頭肚醋魚等標准紹菜。浙東寧波有東福園,鹹菜大湯黃魚、冰糖甲魚等名菜是正宗的寧波地方傳統菜。

杭州當地的主要風味小吃有:蝦爆鱔面、片兒川面、貓耳朵、南方迷宗大包等,游客可去奎元館或知味觀等處品嘗。當地著名的餐館則包括樓外樓、山外山、天外天、靈隱齋堂、得來喜等處。

杭州的西湖龍井中外馳名,是綠茶中的極品。杭州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從隋唐以來便有不少的茶館、茶肆。加上歷代文人墨客來杭州品茗,留下不少贊美龍井的詩句。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旅游業的方興未艾,也推動了杭州茶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杭州建起了頗具規模的茶葉博物館,借以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優秀遺產,普及茶葉科學知識,促進中外茶文化的交流。

杭州的酒樓、茶館從環境裝飾的華美或古樸,“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杭州菜肴與茶點講究色、香、味、美、鮮,服務的細致周到,都無不透出精致的味道、和諧的氣息;而大氣、開放,更是杭州飲食文化無處不在的品質。杭州的浪漫、華美,杭州人的閑適、風雅,品味杭州,不只是在秀麗靈動的優美山水,在衣鬢飄香的綿絲華服,更在綠茶的縹緲清香,咖啡的香氣四溢,色澤玉潤的美酒佳肴;從杭州金壁輝煌、高朋滿座、會食盈門的酒樓,古色古香、隔簾花影的茶館,從幽靜詩意、燭光曳曳的咖啡館和酒吧,更能直接地品味從中透出的杭州風土人情、文化蘊含和市民素養,品味從中傳達出的這座城市的一種精神,精致、和諧、大氣、開放。

杭州的飲食對杭州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觸進作用,杭州支柱產業是旅游業,而旅游業的二分之一收入來自於飯店的餐飲部和各家飲食店、小吃店。杭州飲食經濟的發展觸進了杭州及杭州周邊城市農業、漁業和畜牧業的發展。還觸進了食品制造業的發展,如肉類食品工業、干果業、糖果業、釀酒業、飲料業、餅干業、糕點業等。杭州有著娃哈哈、五豐、佑康等集團公司的產生與發展。還間接觸進了中藥經濟的發展,因為,食療學是飲食文化的一門子學科。中醫治病強調“固本培元”,所謂“三分治七分養”我國的藥膳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杭州有不少老字號的中藥館,為制作藥膳提供了材料。

杭州的飲食文化很悠久,歷代都有研究著作。有人批評杭州人的吃喝玩樂是南宋遺風,是醉文化,其實杭州人是在吃喝玩樂中研究吃喝玩樂的學問。古代有陸羽喝茶喝出了一部著名《茶經》,使杭州人長期品茗品出了“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的真諦;明代杭州飲食專家高濂有《遵生八箋》這樣一部以杭州菜為主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食典;清代戲劇家兼美食家李漁的《閑清偶寄·飲饌部》,大詩人兼飲食家袁牧的《隨園食單》,都是在杭州寫成的以介紹論述杭州菜為主的飲食文化專著。當代中國飲食文化巨著《中國飲食大典》,更是杭州人徐福榮所編著。杭州作家王旭峰更有《茶人三部曲》的茶文學作品,杭州的媒體都有專門的飲食文化節目和專欄。杭州的廚師和飲食界人士更有一種新的開放姿態,“杭幫菜的特色不是幾道菜,而是一種新的理念,就是不斷創新的精神”,這是一位杭城餐飲巨頭的心聲,更表達了杭州餐飲界的觀念。杭州人其實在倡導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觀念,在傳達杭州城市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精神。

杭州還有許多外來的飲食。在杭州,東北來的漢子開出了餃子館,更有粵菜館、川菜館、湘菜館、魯菜館…… 台灣人帶來了“上島咖啡”和燕翅鮑魚館,香港人帶來了“紅玫瑰”茶餐廳,美國人不但一家家開出麥當勞、肯德基,還開了著名的咖啡連鎖“星巴克”…… 土、洋、中、外,吃、喝、品、飲,杭州全有;杭州人更有一種傳承美食傳統,傳播美食文化的開放大氣精神,京、津、滬、寧、蘇等地,杭州的名菜、名店、名吃、名廚,都以規模龐大,金碧輝煌的氣派征服了當地人。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