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克和卓-香妃墓
-鐘林-
這裡安葬了新疆伊斯蘭教白山派家族共72人,在新疆歷史、中亞歷史、伊斯蘭教歷史和世界觀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這裡安葬的主人公,既有維護國家統一的功臣,也有破壞國家統一的罪人;既有真正的伊斯蘭教的聖人,也有披著宗教外衣干今壞事的假聖人;既有維吾爾族民族,也有其他伊斯蘭民族或非伊斯蘭民族。
有關他們的故事驚心動魄,撲溯謎離,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如今,他們都埋在這裡,都具有一樣的墳包,使您無法知道哪個墳包埋的是哪個人,使您無法憎恨哪個墳包,熱愛哪個墳包,使您的心靈趨於平靜。
14世紀在中亞布哈拉有一個伊斯蘭教教團,他們在舉行伊斯蘭教儀式時在胸前畫線,表示淨化心靈,與真主合二為一,因此他們被稱為“納合西班底教團”,意為“畫家教團”。從15世紀起,其信徒要完全聽命於教主,教主自稱“和卓”,意為“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後裔”。教主被尊為聖人而受到崇拜,聖人過世後,信徒為聖人修建陵墓,以便朝拜。
1541年,納合西班底教團第五代教主去世,其長子卡蘭爾獲得教主繼承權,卡蘭爾的弟弟克外裡對此十分不滿,遂另立門戶,創建了新的教團,並讓其信 徒戴黑色小帽,以此與戴白色小帽的卡蘭爾的信徒相區別。這就是“白山派”和 “黑山派”的由來。
1560年,葉爾羌汗國(國都在今莎車縣)汗王拉失德外出巡視死於和闐後 ,諸子爭權,最後次子阿不都·克裡木奪得汗位。阿不都·克裡木奪得汗位後就立即將克外裡邀請到葉爾羌汗國,其目的是借克外裡教團的勢力來鞏固奪來的汗位。
克外裡來到新疆後,經過十多年的苦心經營,終於使黑帽派成為葉爾羌汗國最大的教團,他也因此成為葉爾羌汗國的宗教首領。後來,克外裡返回中亞,並在中亞去世。不久,卡蘭爾就令其子玉素甫來到葉爾羌汗國,同克外裡的繼承者薩迪和卓爭奪葉爾羌汗國的宗教統治權。
從此,兩派的分歧和鬥爭由中亞轉移到新疆。玉素甫來到新疆後,就開始同克外裡的繼承者薩迪和卓爭奪葉爾羌汗國的宗教統治權,失敗後流亡哈密,並娶哈密統治者吉力力之女祖萊罕,並生下五個兒子, 現在的阿帕克和卓為其長子。
1626年,玉素甫一家從哈密來到喀什噶爾的浩罕村。在別有用心的喀什噶爾統治者堯樂博斯大力扶植下,白山派勢力得到迅速發展。
1640年左右,玉素甫去世。白山派為他修建了陵墓,這就是現在的阿帕克和卓-香姑娘墓的雛形。長子依達也提拉成為新疆白帽派教主,道號阿帕克(維吾爾語,意為“白色的”,即“白山派”之意),史稱阿帕克和卓。
1668年,阿帕克和卓煽動並支持堯樂博斯發動政變,將堯樂博斯推上葉爾羌汗國的汗王位。2年後,堯樂博斯的弟弟伊司瑪義在黑山派群眾的支持下發動政變,堯樂博斯被殺,阿帕克和卓後來逃往西藏向喇嘛教的黃教教主達賴五世求助。 達賴寫信讓他去見早就想侵吞天山南部的、信仰黃教的天山北部准噶爾汗國的汗王噶爾丹,命令他幫助阿帕克和卓。
1678年,噶爾丹出動12萬騎兵,以阿帕克和卓為向導,以阿帕克和卓的白山派信徒為內應,一舉攻滅了持續164年的葉爾羌汗國。
阿帕克和卓作為准噶爾汗國統治天山南部的代理人,在莎車建立了白山派和卓傀儡政權。
這是新疆歷史上第一個由宗教封建主建立的政權,也是一個典型的中世紀式的政教合一的政權。他一上台就推行愚民政策,把非白山派的宗教典籍和數以萬計的各學術著燒了。同時他又以和卓的身份顯示出種種“奇跡”,使十萬人將他像神一樣崇拜和聽命於他。他生活窮奢極欲。娶小老婆海乃姆(史稱“劊子手皇 後”)時,一次就宰殺了4萬只羊、3萬頭牛。
他又強征數萬民工擴建了當時的玉 素甫和卓墓,並用50兩黃金鑄成了墓頂上的四個新月,為自己的後世做好了准備。
1693年,阿帕克和卓被黑山派暴動群眾殺死。被安葬在玉素甫和卓墓內。從此,玉素甫和卓墓又稱阿帕克和卓墓。阿帕克和卓的小老婆海乃姆是一個非常毒辣殘暴的女人,她上台後更是瘋狂殺人,甚至連阿帕克和卓的長子葉海牙也被她置於死地。
1700年,阿帕克和卓的嫡孫阿哈瑪特因不堪准噶爾貴族的凌虐,圖謀脫離准噶爾的統治,為噶爾丹的繼承者策妄阿拉布坦察覺,遂被擒解到伊犁軟禁。阿哈瑪特在伊犁生有兩個兒子,長子波羅泥都,次子霍集占,這就是新疆歷史上有名的 “大小和卓”,是阿帕克和卓的兩個最有名的嫡系曾孫子。
1755年6月,清軍進入伊犁,准噶爾汗國滅亡。清朝派大和卓波羅泥都前往莎車,統治天山以南;留小和卓霍集占在伊犁掌管當地的伊斯蘭教。9月,原准噶爾汗國的余黨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小和卓霍集占也追隨阿睦爾撒納反對清朝政府。
次年2月,清軍再次進入伊犁,小和卓霍集占逃回南疆,打著“反對異教徒” 的口號煽動反清叛亂。大和卓開始猶豫不定,但小和卓很快網羅和脅迫了一批軍政顯要人物和白山派信徒,大和卓最終也成為叛亂首領。但是,大小和卓的遠房堂兄弟額色尹、帕爾薩和遠房堂侄瑪木特、圖爾都均未參加叛亂,並在叛亂發生時逃往柯爾克孜族牧區避難。
1758年,清軍南下討伐大小和卓。盤踞在喀什噶爾的大小和卓出動重兵,將清軍圍困30余日,形勢十分危急。這時,額色尹、帕爾薩、瑪木特和圖爾都等率領柯爾克孜族騎兵,出擊喀什噶爾。叛軍腹背受敵,狼狽不堪,只好分兵救援喀什噶爾。兆惠乘機反攻,不僅衝出重圍,而且獲得大勝。
1759年7月11日,在清軍與大小和卓的最後一場戰鬥中,大小和卓遭到了徹底的失敗。7月28日,大小和卓被他人處死。至此,歷時近4年的“大小和卓之亂”終於被平息。
從此,歷時近200年的新疆白山派和黑山派隨著大小和卓的被殺逐漸退出了政治舞台。
附:1、香妃的歷史 2、香妃大巴扎
3、阿帕克和卓-香妃墓的建築藝術和環境
【新疆行旅游資料電子文庫,markinfo@*** 聯系人:鐘林】 返回首頁
詳情請點擊:http://www.china-holiday.com或者http://www.xj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