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歐散記(六)

作者: linxu

導讀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用過午餐後直奔德國的科隆和波恩。這是經口舌之“勞”爭來的。原先在德國只安排夜宿斯圖加特和途經慕尼黑。在國內,拿到行程計劃後,我就十分納悶,覺得德國不僅在歐洲,而且在世界上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國,怎麼只是擦邊而過?途經的兩處,斯圖加特並不知名,而慕尼黑的名字是和一個臭名昭著的陰謀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心中一直忿忿不平。 原 ...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用過午餐後直奔德國的科隆和波恩。這是經口舌之“勞”爭來的。原先在德國只安排夜宿斯圖加特和途經慕尼黑。在國內,拿到行程計劃後,我就十分納悶,覺得德國不僅在歐洲,而且在世界上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國,怎麼只是擦邊而過?途經的兩處,斯圖加特並不知名,而慕尼黑的名字是和一個臭名昭著的陰謀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心中一直忿忿不平。

原來大家都不滿意,一致要求增加在德國參觀的城市。商量的結果,到柏林路途遙遠,時間上也不允許,但可順道去科隆和波恩,不過需要每人另給50歐元。

路上導游才說(實際上是一種搪塞之詞),德國是個發達國家不假,但作為旅游,參觀景點不多。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幾乎所有的城市、所有的古建築都被盟軍炸毀,只是科隆除外。因為科隆附近有個海德堡大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學,盟軍中好多軍官都從這裡畢業,因此在討論轟炸科隆時許多軍官不同意,聞名於世的科隆大教堂便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那麼就去科隆大教堂。因為它聞名於世,是歐洲三大宗教建築之一,是全德國最完美、最宏偉的哥特式大教堂,是科隆的像征。在1248年動工興建,由於歷次戰爭的耽擱,到1880年才完工。只見它高聳入雲,想留下它的“尊容”時,還頗費一番周折。周圍的建築物似乎又不太配合,幾經挪動位置,才勉強把它湊進畫面。大教堂的雙尖塔直插雲天,四周林立著無數的小尖塔與雙尖塔相呼應。有人說它的建築風格輕盈、雅致,我卻怎麼看都像個瘦骨嶙峋的受難者,恐怕這才是它的本質特征,從而逃過了“二戰”炮火的冼劫。

波恩坐落在萊茵河中游西岸,風光秀麗。我們在舊國會大廈廣場上稍作盤桓後,來到萊茵河畔,欣賞萊茵河的美景。這是一條充滿無限柔情的河流。河面寬闊平靜,百舸爭流,河水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緩緩流淌;兩岸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街道、岸邊絢麗多彩的花草爭奇鬥艷,難怪被公認為歐洲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不過,在我腦子裡,波恩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名字是和德國的統一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所以久久不願離去。想像著昨日的德國人怎樣地從這裡發力,終於推制柏林牆。那麼,明天的華夏子孫,也一定能夠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連接起海峽兩岸,讓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再次團聚。

在德國我們還有一個意外的驚喜。就是到了盧森堡之後,導游覺得時間還早,便說可以拐個小彎去馬克思的故鄉特裡爾市,但要每人另給5歐元。

這是不需要考慮,也用不著討價的。

下午五點我們到了特裡爾市,該市不大,卻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層次不高,但城市布局緊湊,環境幽雅,非常清靜。

馬克思的家,在特裡爾市布呂肯街10號,這是他當律師的父親租下來的,雖然第二年就在離此不遠處買下一幢小房子,但卡爾·馬克思從出生到高中畢業都生活在這裡。

1928年德國社會民主黨人買下這座房子及其產權,准備作為紀念館,向外開放。但由於經濟和戰爭等原因,直到1947年5月5日,在德國社會民主黨人和“重建卡爾·馬克思故居國際委員會”共同努力下,馬克思故居才在盛大慶祝活動中重新正式開放為紀念館。

到了這裡,才知道馬克思的家鄉,其實也是山區。難怪那個說什麼中國的山溝溝裡出不了馬克思主義的論調會成為笑談,可見人們要有什麼不同看法,還是要費點心思,找個能算理由的理由才好。

我們到斯圖加特市住宿時,天己完全黑了下來。驚奇地發現,市內連的士都是奔馳車,原來這是奔馳車的產地。斯圖加特在德語裡是牧馬的地方,前人牧駿馬,今人造名車,或許有它的內在聯系吧。

在德國最後一站是慕尼黑。導游把我們帶到寶馬廠附近的高地上,既可看到寶馬廠,又可看到奧運村的全景。這是兩個都頗具特色的建築物。寶馬廠的主建築像汽車發動機的汽缸,而奧運村乍一看我們還以為到了漁村,從遠處看去,體育館的外觀像一張漁民晾曬在海灘上的魚網。而後經過市政廣場,導游指了指邊上一幢樓,說當年希特勒就是在第三層的一個窗口對著廣場上的聽眾發表了戰爭演說。

但是今天,該建築物上沒有任何標志,房子也早已改作它用。這使我們很有感慨,德國人確實遠比我們“鄰家那個小男孩”文明也進步多了。他們絕對不為當年的納粹找借口,不為當年不光彩的歷史作辯護!給世人一個全新的好形像,得到世人的諒解,從而能夠很快地融入國際社會。如今不僅國家統一,而且是世界上最富有、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德國不愧是個聖哲如雲的國家,所以對待諸如“二戰”這樣的歷史問題,明智、豁達,氣度不凡。一個國家的總理能為當年的罪責跟人家下跪賠禮道歉,而他身後的整個民族全都高大了起來。相較而言,那種羞羞答答、遮遮蓋蓋,胡攪蠻纏的作派,反而讓人感到滑稽、可笑、可悲、可嘆!

中午在慕尼黑啤酒屋吃飯,有黑啤酒、小麥啤酒、淡啤酒,任君選用,又是啃豬腿、豬蹄子。

到了這時,才知道在西歐各國,豬肉劃分的等級比我們細得多,價格差異非常之大,換算成人民幣,豬蹄子每斤一、二元,裡脊肉每斤卻是四十來元。怪不得一路上導游盡給我們點豬蹄子吃,我還以為是給我們補腳力的呢。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