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行程】
非典已經漸漸遠去,於是乘6月14日(上海旅游大行動日)天氣晴朗,腦海中浮現出游的念頭,於是將去南翔或是天馬山的計劃給GF選擇,最終選擇後者,難得GF有此雅興我欣喜不已,於是精心准備一番後出行。
早上9點乘滬佘昆線約1個半小時後直達天馬山下(西大門),上了山我發覺天馬山真是人跡罕致之地,整個山頭當日游客估計只有50人不到,也正是因為游客少所以環境也相對保持良好,能夠將自然生態和景觀充分的還原於我們的視野,像這種地方上海已經不多了。
天馬山自然景觀十分豐富。岩壁、深谷、奇石以及頗具特色的雜木林、竹林,以及滿山滿野的野菊花,野樹莓、石蒜等構成天馬山富有野趣的獨特自然景觀。山上植物種類也非常豐富,很多鳥類棲息枝頭,我在多處看到喜鵲、啄木鳥以及畫眉,還有幾種不知名字的鳥。
難得山上空氣非常清新,我和GF在游遍了所有景點後找了塊平整的地方鋪上報紙開始豐盛的午餐(紅腸、方腿…..),Gf直呼過癮,這可是她高中以來首次不下館子的外出行動,嘿嘿可省我銀子哩!
雖然天馬山是佘山九峰中面積最大、高度最高的山,但是我們只花了2個半小時就游遍了所有景點(某些景點尚待進一步開發和完善!!)於是就地打了小憩了一會,山上涼風習習,正是逍遙快活!!。(可惜有人打擾……..)整個下午我們做了回真正的山民。
為了能趕上最後回上海的車,於是我們依依不舍的下了山。途中聽說:天馬山下新近發現一大峽谷,這裡將辟建天馬山大峽谷公園,不久將成為佘山旅游區新的亮點耶。
【實用信息】
歷史人文:
天馬山位於佘山西南10公裡,距松江區府11公裡。 天馬山古稱干山,傳說春秋吳國干將鑄劍於此而得名。天馬山山勢陡峭,山體脊線近東西方向,山形如一匹展翅欲飛的天馬,今稱天馬山。 天馬山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上海陸上海拔最高點),山林面積1433畝,海拔高度99.8米。 天馬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舊時為佛教勝地,山上多梵宮寺院。每逢陽春三月、初一、十五,便有香客登山進香,香火極盛,故天馬山又稱“燒香山”。
現存傾斜的護珠寶光塔,建於北宋元豐三年(1079),距今已有916年,為佘山乃至上海的一大奇觀。另有700余年古銀杏。該塔原為當時規模最大的“圓智教寺”。的鎮寺之塔,名叫“護珠寶光塔”, 距今已有915年之久,塔七級八面,高20余米。塔身雖小,但屹立山間,奇峻挺秀。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高宗賜五色佛舍利藏於此塔內,時顯寶光。到了清代,天馬山香火極旺盛。據清人諸聯的《明齋小識》記載:乾隆五十三年(1788),寺裡演戲祭神,燃放爆竹,因而起火,燒去塔心木及扶梯、樓板等,塔梯、腰檐、平座也都毀壞,僅剩磚砌塔身,現在塔身上截西南角留有殘木一段,便是明證。後有人在磚縫中發現宋代元豐錢幣,遂不斷拆磚覓寶,使塔底西北角轉身漸被拆去,形成約2米直徑的大窟窿。由於地基變動,使塔身逐漸朝東南方向傾斜。據1982年勘察,塔身已向東南方向傾斜62°51′52〞,塔頂中心移位2.27米,故俗稱“斜塔”。據《人民日報》報道:護珠寶光塔比比薩斜塔還傾斜1°多,可稱世界第一斜塔。塔身傾斜達6度53分,斜度超過意大利比薩斜塔,號稱“天下第一斜塔”。
史料記載山上人文景觀、歷史遺跡豐富,如天下第四大泉、留雲壁。鬥姆閣、摹雲閣、三高士墓等,現規劃建設的有天馬春曉、名賢傳秀、仙林弈秋、雲壁聽泉、古塔佛光、摩雲攬勝、石洞探秘、北峰觀日、竹影臨溪、琵琶月夜等十大景區。在摩雲攬勝景區內的上峰寺遺址處新近恢復的銅觀音。
交通:
上海體育館乘上太旅游專線、西區汽車站乘滬佘昆線直達。此外,錦江樂園地鐵站、松江汽車站有專線車可達。
自駕車從市區--延安高架路--滬青平高速公路入城段(A9公路)--中春路--滬松公路--沈磚公路。
門票:
RMB1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