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的吃

作者: joyzhu

導讀到陽朔吃的第一樣東西,自然是大名鼎鼎的桂林米粉。如果哪天深圳電台請觀眾投票,評選一個深圳人的流行快餐top10,桂林米粉一定榮居高位。其中酸豆角肉沫粉作為桂林米粉的主打更一定是當之無愧的pop king。因為在深圳,只要是吃飯時間,這種東西濃烈的氣味,一定會准時飄蕩在街頭販夫走卒光顧的小飯鋪裡,洋溢在從地王大廈到科技園的各種公司的office中,和著天南地 ...

到陽朔吃的第一樣東西,自然是大名鼎鼎的桂林米粉。如果哪天深圳電台請觀眾投票,評選一個深圳人的流行快餐top10,桂林米粉一定榮居高位。其中酸豆角肉沫粉作為桂林米粉的主打更一定是當之無愧的pop king。因為在深圳,只要是吃飯時間,這種東西濃烈的氣味,一定會准時飄蕩在街頭販夫走卒光顧的小飯鋪裡,洋溢在從地王大廈到科技園的各種公司的office中,和著天南地北的方言、此起彼伏的手機鈴聲、劈裡啪啦達的電腦鍵盤聲,嗡嗡的空調聲,共同在深圳的城市上空飄蕩,成為一種深圳人熟悉的城市背景。

但是即使日復一日吃下無數碗這種聞起來又酸又臭的所謂桂林米粉,我始終堅信真正的桂林米粉一定另有其物。

這種信念使我對在陽朔將要吃到的美味期待不已。

清晨六點多鐘到陽朔,安頓好住宿,補了個回籠覺,出來時正是午飯時分。

我和s避開西街旅游區,沿著縣城的一個菜市場的街邊溜達,不理會肚子的抗議,硬是從頭走到尾把一街掛著桂林米粉招牌的小飯鋪都考察了一番,這才看准一家裡面坐的當地人最多的小飯鋪,徑直殺了進去。注意了,這可是一條寶貴的旅行經驗,旅行中照此辦理,十之八九能找到正宗的當地口味並且享受和當地人同樣的價格。不過,前提是你必須對破舊的店堂和衛生狀況可疑的廚房睜一眼閉一眼。

在國內小縣城的旅游點,吃小吃千萬不要到那些看起來干淨漂亮的飯館去,那都是給旅游者准備的,貴且並不地道。當你在裡面以幾倍的高價享用所謂的當地特色小吃的時候,門外路過的本地人正向你這個冤大頭投來同情的目光。

我們在店門口一問,米粉的價格便宜得幾乎讓人以為聽錯了。2元一碗(後來我們又知道如果你的食量小還可以要1元5角的),在深圳最便宜的也要6元!我和s不禁面面相覷,一陣竊喜。以這種物價指數,錢包裡那一疊錢在這裡應該很是可以揮霍一陣子的。頓時,一種老子今天也闊了的感覺油然而生,當下吩咐老板先拿兩碗來,然後大搖大擺地坐到油膩膩的桌旁。幾個本地人正吃得熱火朝天,看著他們,不由得很沒風度地咽了幾口口水。

等了一會兒,一個小妹卻兩手空空地走過來,說:“你們的米粉好了。”,好了?在哪?“在那裡,你們自己去加酸菜”。恩?怎麼要自己動手?習慣了在深圳飯館裡當飯來張口,菜來伸手的上帝,乍一聽竟要自己動手去弄吃的,不由得有點不習慣。順著小妹的手指,我們傻乎乎地走到一張長桌前,一看之下,不由得眼前一亮:桌子上排開了一溜黃色的大碗,每個碗裡盛著不同的東西,有香菜、蒜蓉、剁椒等各種配料,還有酸筍、酸黃瓜、海帶等等各種酸菜,所有的酸菜上都拌以紅紅的剁椒,看起來非常開胃。我們的兩碗米粉已經擺在桌上,米粉上面碼著一撮黃豆和薄薄的鹵肉片。但是跟在深圳吃的米粉不同,碗裡卻只有米粉沒有湯。

正不知道該怎麼弄,正好一個當地人正在桌旁給自己的米粉裡放東西,我們立刻有樣學樣,總算不至於露怯。原來桌旁的爐子上有一個大鍋,先要從裡面撈幾勺熱氣騰騰的肉湯澆在米粉上。我突然想起在深圳燕南路上一個很有特色的飯館裡吃的過橋米線,也是端上來再澆湯和放其它配料的,那裡的碗都是蘭花大瓷碗,一個碗可以裝很多湯。但是這種程序在深圳大多數掛著桂林米粉招牌的店裡早被省略了,那些店裡端出來的,通通是一步到位、連湯帶水、沒有個性的一碗東西。可能對忙碌的深圳人來說,大部分時候食物的功能只是果腹而已,那裡有閑心享受這個調制過程中的趣味呢?

老板笑嘻嘻地看著我們弄,好心地說:“喜歡吃什麼菜自己放。每個人的口味不同的,所以自己弄最好。你們也可以不澆湯的,我們這裡好多人愛吃干撈的,干撈的米粉也很好吃”。哦,原來吃個米粉還有這麼多花樣,好,下次一定試試干撈的。澆過了湯,由於不知道那些酸菜的滋味如何,就干脆把每個碗裡的東西都放了幾勺,反正看起來挺不錯的,而且出門在外,菜吃得越多越好(防止便秘啊)。剁椒有一大一小兩碗,也不知道有什麼區別,干脆也各放一小勺。s可就沒我這麼瀟灑了,她不善吃辣,只好小心翼翼地在碗裡挑揀著沒有辣椒的部分。

終於,大功告成。眼前這碗米粉紅黃綠白相間、清清爽爽、頗有賣相。我不禁對於自己的手段有了小小的得意。小心地嘗了一口,是新鮮的酸菜和肉湯混合的味道,鮮而不膩,很好吃,聞起來也是清香的酸菜味。原來這才是桂林米粉的真身啊。

埋頭苦吃的時候,店裡的一個小妹路過我們桌旁笑著問,“好吃不?”,那種笑不是深圳飯館裡服務生對顧客職業的微笑,而是那種很純樸的笑容,感覺很親切。

買單的時候,把四元錢遞到小妹手上。太便宜了,簡直有點拿不出手的感覺。小妹收了錢,很天真地問:“你們是哪裡來的?是不是北京的?”,“不是,我們是廣東的”。“不對,我聽得出來的,你們說的是北京話哦”。

後來我們在陽朔又多次碰到過類似的誤會。原來這裡的人跟國內許多其它南方小城裡的人一樣,聽到說普通話的就認定是北京人。而陽朔的人聽多了廣東人說的廣式普通話,如果你的普通話裡沒有那種僵硬的口音,他們就會認定你說的北京話,不是普通話。任你再三解釋也沒用。這個認識還影響了那些西街上的老外。有一次一個老外很不高興地讓我們跟他說普通話,不要說北京話,弄得我們哭笑不得。

走出店門,老板正坐在門口跟人閑聊,笑著招呼我們:“什麼時候走?走之前再來吃啊。”,很家常的樣子,好像已經認識了很久。

就因為這種家常的感覺,當然,也因為他這裡米粉的美味,第二天我們又去了一次。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只覺得味道一般,再沒有第一次吃得這麼好吃了。那些酸菜和配料,也沒有第一次看起來那樣新鮮入眼。所以,我一直懷疑,是不是只是因為恰好那天我們餓了,所以才覺得那麼好吃。其實,桂林米粉也不過如此啊。

直到兩天之後,我們到了桂林,吃到了那裡的桂林米粉,才終於知道,真正的桂林米粉,是可以讓你一天三頓吃都吃不煩的。

不過,如果你到了陽朔,我還是推薦你去吃一下桂林米粉。畢竟跟深圳的桂林米粉相比,陽朔的桂林米粉足可以算是上品了。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