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免不了會迷路,這時候找個人來問問當然是最好的選擇。我在不同的國家問路時,碰到了不同的人,發生不同的小故事,每每回想起來,都不禁會微笑,會感動。
法國人――友善
世人都說法國人浪漫又傲慢,而且到巴黎之前就聽說這裡治安極差,尤其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必定會遭到偷盜或搶劫的,無一幸免。可是這一趟我們是真正的自助旅行,沒有任何熟悉地面的朋友相陪,而我們手裡一架照相機一架DV,肯定會成為重點目標。所以我們走在街上一直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見到黑人,更是繞著走,絲毫沒有維也納的安全感。以至於走在這美麗花都的繁華鬧市都提心吊膽,燦爛心情大打折扣。而我與LG在巴黎遇到的一位法國人卻是樸實又熱情,讓我們備覺踏實。
既然是自助旅行,自然是要坐地鐵,我們憑著從住處買的一份巴黎地鐵圖和在攜程找的眾多巴黎指南(在此多謝各位先行者提供的詳細旅行說明,我們按圖索驥,一點也沒落下),和在維也納坐地鐵的經驗,信心百倍地上了街。
搭順風車到西岱島參觀了聖母院後,我們准備去下一站盧浮宮。可是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地鐵站在哪裡?現在想起來不免有些好笑。因為在北京和維也納,地鐵站都會蓋成一個小房子,老遠就有顯眼的標志,而巴黎的地鐵站卻只是個通往地下的台階,邊上立著一個黃色的“M”,不仔細找還真注意不到。我們圍著西岱島轉了2圈,最後向一對外國游客確認(因為我想只有游客才講英語),才進了Chatelet站裡面。進站後,發現自動售票機太復雜,還是排隊買了票。拿到了票,我們又迷惑了,因為這是個大站,多條線路都在這裡彙合,一時間無法決定該進哪個口。正在我們拿著地圖瞎合計的時候,一個男孩子上前用英語問我們:需要幫忙嗎?
真是天降救星。他個子不高,金發碧眼,穿著T恤牛仔褲,也就20歲左右,拎著一個紙袋子,如此簡樸的打扮與我心目中的法國人相去甚遠。得知我們要去盧浮宮,他讓我們跟他走。他帶我們選擇了一條線路,演示如何將票送進檢票機,再拿出來,在縱橫的通道裡如何上上下下,換乘線路。開始我們還有點嘀咕,不知他將我們帶往何處。後來與他攀談起來,才知道他是法國人,職業是漫畫師,曾經在台灣學習過一年,現在在一家漫畫出版公司工作。他從袋子裡掏出給我們看他的作品,還真有點亞洲漫畫的風格。我們邊走邊聊,也漸漸地沒那麼緊張了。我仔細觀察巴黎地鐵的各種標志,原來每條線路都有自己特有的顏色,在入口處都有自己的燈箱,出口和換乘一個是藍色一個是桔黃,每走幾步都會有箭頭指示方向,使人在疾行之余還能清楚無誤地知道自己正在走向哪條線路,十分醒目。我不禁感慨歐洲地鐵的人性化,正是北京地鐵交通應該學習的。倒了一次車後,男孩告訴我們該在第幾站下車,上地面後就會看到盧浮宮的宮門,快到站時又提醒我們下車。看著他的淡藍色的眼睛閃著友善的光芒,我們感動不己,只有一再感謝,歡迎他到北京作客。十幾分鐘的相處,他給我們留下了“法國人非常友好”的印像,讓我們對這個“危機四伏”的城市有了一絲安全的感覺。
此後,我們不但學會了利用地鐵在巴黎城中穿行,而且還乘坐RER自助前往凡爾塞宮。這是另一個小插曲。第二天我們計劃去凡爾塞宮參觀,我們住在猶太城,先坐公共汽車到地鐵7號線終點,再到Place d’Italie換乘了5號線,又在Gare d’Austerlitz坐上了RER C線,向凡爾塞駛去(這條線路是我在地圖上選的,不知算不算最快捷的,但大方向沒錯)。出了城,天空開始飄起了蒙蒙細雨,火車也升出地面,雨中的巴黎是另一種風情,讓人更加迷戀。車上人不多,只有三三兩兩的游客,可是後來人下車的越來越多,上車的卻越來越少,LG覺得不對,就向車上的幾位中國青年詢問。他們顯然不是去參觀的,聽說我們去凡爾塞宮,就用問法語問對面的一名法國女士,然後翻譯給我們說,原來這條RER C線分為C5和C7,C5的終點是凡爾塞宮,而現在這條C7則通往另一個地方,我們要在它們分叉前換到C5上去。一查站名,下一站便是最後的換乘機會了。好險。我們聊起來,他們是剛到巴黎的留學生,問我們是留學的嗎?我說不是。問我會講法語嗎?我說不會,只是來旅行的。他們覺得十分詫異,覺得我們膽子好大,不會講法語就敢在巴黎到處亂轉。下了車,我發現站台上掛著時刻牌,預告下一班火車是C5還是C7和到站的時間。我們第一次上車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險些就搭錯了車。現在想起來,我們真是幸運,在哪裡都能碰上好心的人,才使我們的巴黎之行沒有迷失方向,也沒有走冤枉路,順利地完成了這趟浪漫之旅。
願這些善良的人們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