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走進陽朔仙境---遇龍河

作者: hanxing8u8

導讀一、龍女的傳說> 我出生在遇龍河岸邊,對於我來說,遇龍河就是母親河。如果說陽朔山水是大自然的 聚寶盆,那麼遇龍河就是聚寶盆中的那顆璀璨的珍珠(;如果說陽朔山水是夜空中的點點繁 星,那麼遇龍河就是群星中最明亮的那顆。 ) > 遇龍河古名安樂水,曾被稱為歸義江。很久很久以前,遇龍河本叫作安樂水,河上沒 有一座橋,明代永樂年間。有位書生進京趕考,� ...

一、龍女的傳說>
我出生在遇龍河岸邊,對於我來說,遇龍河就是母親河。如果說陽朔山水是大自然的

聚寶盆,那麼遇龍河就是聚寶盆中的那顆璀璨的珍珠(;如果說陽朔山水是夜空中的點點繁

星,那麼遇龍河就是群星中最明亮的那顆。 )

>
遇龍河古名安樂水,曾被稱為歸義江。很久很久以前,遇龍河本叫作安樂水,河上沒

有一座橋,明代永樂年間。有位書生進京趕考,走到河邊,正逢“水怪”興風作浪,狂風呼

嘯,濁浪排空,無法過河,嘆道“此生休矣!”恰在這時一位女子從河邊經過,得知原委後

,頓生愛憐之心,欲助一臂之力,她讓書生在樹蔭下閉目養神。自己騰雲駕霧飛往東海,請

來龍王和八仙。龍王親率蝦兵蟹將協同八仙,斬妖除魔,大戰數百回合乘勝而歸,從此以後

安樂水平靜下來。說也奇怪,也在同時河上出現了一座金光閃閃的拱橋,讓書生過河。書生

哪裡知道,這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女子本是龍王的千金,來此一游,與書生不期

而遇。書生千恩萬謝,於是一對郎才女貌的情侶便許下山盟海誓,期盼結為百年之好。不久

,書生金榜題名,中了狀元,三年之後目睹皇權紛爭遂辭官南歸。與龍女在安樂水邊築廬為

舍,喜結良緣,過著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書生為感“龍”恩,請來九十九位能工巧匠,花

了九十九天的時間,用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塊本地大理石建造一座造型雄偉美觀,堅固耐用的

石拱橋,命名為“遇龍橋”,安樂水也因此而更名為遇龍河。他們居住的地方遂叫遇龍村。

遇龍村那座棲風山,就是龍女化作玉鳳期待書生回歸之所,河下游的情侶山,就 是他們貼

身相擁,永不分離的見證;遇龍河下游百米處的石龍山還藏著龍王的一顆寶珠呢,每逢夏日

,河中淺水處隨處可見的龍蝦螃蟹,據說它們都是龍王的愛將的後代呢?而遇龍河畔的八仙

岩就是八仙下凡停留的地方,那清澈的河水,由於龍女朝夕沐浴洗指,因而變得一碧澄清並

發散著誘人的清香,河兩岸那純樸,善良,勤勞的村民便是他們的後裔。至今,遇龍橋上還

立有祭祀龍女的小廟呢!他們的愛情故事更是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龍王巡游至此,看到如此勝境,覺得東海黯然失色,便潛藏下來不走了。這條龍晚上浮出水

面貪婪地觀賞美好的風光,後來忍不住有時白天也偷著出來,許多村民都曾見過,遇龍河因

此而得名,>


>
龍的傳說,更為遇龍河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許是為了追尋竹筏衝壩的刺激,也

許是經不住三大古橋的誘惑,也許是覺得生於河邊卻從未覽盡母親河的“廬山真面目”,像

是欠下一筆山水債似的,泛舟暢游之心自然是日益增長。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假日,我與同

學來到了漂流的起點——富裡橋,每個人幾乎都是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衝向那首尾高翹,原始

古樸的竹筏,都是如此急不可待地去參悟龍河。

>
二、戀穿姐妹橋 驚跨第一壩

>
沒有輪船的汽笛鳴號,悄悄地,只見4雙手同時抬起來,抬得很輕,穩穩地向後拽,

拽得很沉,竹筏輕輕地動了起來,水珠飛濺,波光閃閃,勾勒出一串串曲線美。慢慢地,我

們穿過了富裡橋,眼前豁然開朗,像是剛從長江三峽中穿過,而到達一片開闊境地那般,頓

生一種舒坦之情。富裡橋位於遇龍橋上游千米處,橋長30米,寬5米,高10米,與遇龍橋同

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橋面、欄杆、台階均用大方石砌成,是陽朔縣三大古橋之一。橋的兩端

各有一棵白蠟樹,枝葉繁茂的白蠟樹,像高大的衛士,守衛著大橋。那颯爽英姿,與古樸的

石橋靜立成一個整體,在無聲中訴說著壯觀的歷史。富裡橋的橋拱跨度與橋高大致相等,遠

遠望去,拱橋與倒影相接,酷似一輪滿月,若不是身臨其境而僅觀賞繪畫和圖片,我還以為

是畫家著意的渲染和攝影家巧妙的加工呢!

>
在不知不覺中前進了數百米,撲面而至的便是我們游程中的第一個農用攔水堤壩,也是沿

河28個農用攔水堤壩中最高的一個。淺雪青的堤壩,像是給這裡的綠水青山,系上了一根調

色的腰帶,調整和豐富著遇龍河畫卷的格局與意趣。瞬時,我們的神經不由得繃緊起來,心

怦怦地跳動,手小心翼翼地揮動漿板向堤壩靠近。只聽見數陣不同尋常的落水轟鳴,6米多

長的竹筏便乘著數十釐米厚的壩水向下傾斜,連人帶椅“豎”抬起來,幾成60度角,我幾乎

不能站穩,只好緊緊地抓住筏上的繩,生怕被搖搖欲墜的竹筏甩下水中。頃刻之間搖搖晃晃

的竹筏前部直插河心數十釐米,迅即又浮出面,後部更是激起了數米高的浪花,乳霧騰騰,

似鏈如銀,使原本銀光閃耀的河水顯得更加嫵媚迷人,雖然沒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

,卻另有一番旖旎景像。水花濺到臉上,我頓時感到神清氣爽,心房歡愉地打開,思緒遠遠

地擴展,頗有一種“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覺。再看那壩下的水花就像顆顆

跌落在玉盤上的珍珠,正歡快地奔向河中呢!不一會兒,竹筏飛下近2米高的堤壩,衝出數

米遠便也恢復了先前的平穩,那“有驚無險”的衝壩場景卻令我們回味無窮 。

>
順流而下200米,我們便來到了巍峨壯麗的遇龍橋前。遇龍橋建於明朝永樂十年(公元1412

年)年,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加修欄杆。橋長60米,寬5米,高9米,跨度18米,是廣西

淨跨最大的單孔石拱橋。遇龍橋全用青石干砌而成,未用任何灰漿填縫,卻歷經數百年的風

雨剝蝕和洪水衝刷仍屹立不動,充分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高超智慧和精湛技術。興許是因

為年代久遠吧,遇龍橋兩側欄杆藤蔓累垂,嫩綠的藤蘿,悠閑的蕩在橋洞裡,像碧石所串綴

的門簾,使這座古石橋更顯得清幽古樸。橋下,群鴨在淺水中盡情嬉戲,那“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的景致,更為這幅龍橋圖增添了幾許詩情畫意。遇龍橋不僅景色極佳,還有兩

段鮮為人知的軍事史:1851年太平軍建制後,天王洪秀全率師北上,矛頭直指廣西省城桂

林。那時,由荔浦、永福進桂林,得經過遇龍橋。太平軍先頭部隊化裝成一彪清軍,兼程突

進,在遇龍橋遇上由廣西提督向榮率領去刺探軍情的一支清軍部隊。兩軍邂逅,不言自明,

火拼在即。清軍提督向榮自度不敵,遂改由小道離去,太平軍則大大咧咧地通過了遇龍橋。

當時,清軍和喬裝成清軍的太平軍都打著黃龍旗。真個是兩“龍”相遇,假“龍”唬住真

“龍”。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六日,日寇入據遇龍村與朔桂國軍對,國軍及當地群眾在遇龍橋

對岸朱家寨(又名天作寨)據守,日寇在橋頂築壘炮台攻擊山寨,屢攻屢敗。一九四五年七

月十四日,朔桂國軍及遇龍村自衛隊全面反擊擊潰日寇奪回遇龍橋。至今橋上還立有《遇龍

村抗戰勝利紀念碑》,記述了村人在遇龍橋對岸朱家寨(又名天作寨)據守長達9個月,與

日寇浴血奮戰並取得勝利的英雄業績。真不敢相信,短短不足千米的河道上,我們得以橫穿

2座匠心獨具的雄偉古橋,更得以穿越兩段歷史!船上的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滿足,一種喜

悅……

>
三、穿梭峰水間 醉入詩畫裡

>
水,向前方流淌著。不知不覺已過了遇龍橋,眼前便是被譽為情緣島的遇龍河天平洲,洲

上綠草如茵,約有5畝,是情侶的好去處。河水到此“平分秋色”,向兩邊分瀉而去。然而

這絕不是美景的終點,緊接著一幅逼真和諧的山水畫立刻映入我們的眼簾——右岸百余米處

,雄臥著一頭“小獅”。別看她小,百獸之王的雄威,森林至尊的風儀,她樣樣都有。也正

因為她小,平添了幾許玲瓏。她遍身是綠,那綠又有她獨特的地方,絕不像杭州的“綠壁”

,又不像西湖的綠波,更不去重復朱自清老先生的“女兒綠”,那些都是純色的綠,在這裡

都顯得不及了。這是一種多彩的綠,看吧,獅身為草綠,獅頭是翠綠,水中的倒映又呈墨綠

了。距小獅十多米遠處,另有一頭雄獅與她對峙著,原來這兒就是名聞遐邇的“雙獅角逐山

”。那躍躍欲鬥的陣勢,仿佛誰呼叫一聲,她們就會凌空而起,利爪相向。據說,在很久以

前,她們確實是有血有肉的動物,之所以化成石山,是因為搶奪劉三姐拋下的繡球呢。其中

到底是怎麼回事,如今誰也說不清楚了。再西行便是隱藏在山峰中的八仙岩,傳說,八仙下

凡時就在這裡居住。岩內有一石洞坦平如室,寬約丈余,層岩重疊如樓。洞內有形如圓月的

扁石門,下又有七個小洞,深不可測,可謂洞中有洞,天外有天,宛如仙境。真道是:借得

安樂水一灣,更移仙岩七洞山。神斧成就天然畫,常使游人不肯返。 尤令人駐足的是明代

文人題於石壁上的“懷安境”三字,至於 “懷安境”的取意是贊嘆八仙岩,還是贊嘆安樂

水,我也琢磨不透了,只覺得這裡“天水仙岩為一體,人文風情蘊其中”。

>
竹筏鳧波而行,談笑間又過了3個堤壩,在山水互映中,我們來到情侶山前。情侶山,是

由兩座一高一低的青山相互依偎而成,中間有數米寬的空隙,極似情侶。山前傲然挺著幾叢

青翠的鳳尾竹,也許是陪伴這對“情侶”吧。有詩贊道:“清澈的安樂水,編造浪漫夢想。

蔥郁的鳳尾竹,收藏每個微笑。年青的情侶山,依偎在綠草上。許下山盟海誓,孕育每個幸

福。” 山峰中川岩真是個天然讀書靜養之地,清鹹豐年間桂林進土唐墨香曾在此講學。這

時我們才注意到遇龍河每個農用堤壩都牽引著數座奇峰,真有目不暇接之感。這些色調青翠

的山峰,雖不險峻,卻也形態各異,或圓或尖;雖不巍峨,卻也傲然而立,高低參差,層次

若有重疊。更奇的是,那山水色調竟融為一體,真不知是水映綠了山,還是山映綠了水,山

水一色,又顯得這天之廣闊,而天之廣闊更襯得山水之雄偉。“河溢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料想天下山水美景也未有過於龍河者了,當你在這群峰倒映山浮水的畫中暢游時,聆聽著

這河水的淙淙,我敢保證你也會和我一樣,心中除了滿意再也找不到什麼來言語。

>
四、遠眺歸義城 嘆訪第一橋

>
水,仍向前方流淌著。繼續前進中,我們又過了2個農用堤壩,東岸便是唐代武德四年(

621年)從陽朔縣分置出來的僅存6年的歸義縣。遠在河中就可以清晰看見泥壘城牆及城門遺

址。牆是黃土夯成,厚6米,高約3米,四周各長200米,構成正方形城廓,有東、南、西三

門。如今,歸義縣城廓遺址的圍牆內,已沒有公堂的柱基和像征等級的石階,只有一片肥沃

的莊稼地。北面,禾苗青青,稻兒高高地昂著頭,直直的挺著腰,有時還歡快的舞蹈,逼眼

的綠把我的目光深深地鎖住了。南端,滿架的西紅柿更為這一片生機勃勃的綠世界創造了

“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畫意。 城中還有一口古井,據說是唐時舊縣治的遺物。1929年(民

國十八年),有位叫黎勤知的人,重新修整了井口井台,並在井口上刊石作記,題寫了兩個

8寸見方的顏體字“守舊”,也許是叮囑後人守好這舊縣遺址吧。

>
稍前行,只見左岸上一條3米多寬的清冽小溪彙入河來,原來那就是仙桂橋的棲息之處。

仙桂橋建於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九月十二日,其貌雖不驚人,歷史卻長得很,是廣西最

古老的單拱石橋。有詩為證:宋代迄今一小橋,千載風雨不飄搖,遇龍河畔視滄桑,仙桂年

年映碧濤。此橋長25米,寬4米,高2.2米,淨跨5.5米。放眼望去,小巧玲瓏的仙桂橋如同

一只翠鳥伸展雙翅匍伏於田間,似乎准備撲向河中小魚。我們把竹筏拐進小溪,意興盎然的

劃向仙桂橋。曲曲彎彎行了20多米,便來到了橋底。不經意間抬頭一望,我們發現第三、

四、五道拱圈上刻有3寸方徑的石刻字,從這些模糊的字,我得以依稀了解仙桂橋的歷史。

尤其令人稱奇的是,仙桂橋采取極為罕見的並列豎砌法(一般石拱橋都采取橫砌法),由9

道拱圈豎拼而成,就像9把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誰都可以清楚地數出石條

的塊數(281塊)。“好一座橋!”我不得不嘆服古代人的智慧!歷史時光,把她的容顏洗

滌得更加亮麗,一種自然神奇的美在這裡得到充分體現……

>
惜別仙桂橋,又行了6個堤壩的航程,我們靠近了“蘑菇落地”山,回首眺望上游,我又

是驕傲,又是擔心。驕傲的是我們已“泛”了一半的航程,擔心的是自己劃不了另一半航程

,起初的那種從容一掃而光。中午了,我們匆匆填了一下肚子,便頂著烈日重復著那一俯一

仰的劃漿姿態,溫柔的河水給了我們力量,我們相互鼓勵著向前劃去……

>
五、夢幻竹林島 情傾安樂水

>
青山秀水,可算上是美景,而遇龍河山水之中鑲著大大小小,獨具風姿的島嶼,更是當之

無愧的勝景。衝下第22個農用堤壩,我們見到了最令人傾倒的竹林島。寬闊的河床上閃爍著

星光似的斑點,清澈靜謐的河水中,水草舒展著長長的身姿,柔柔濯人,薰薰醉人,寫意出

一幅幅藍綠交錯的圖案。但見溫柔平靜的安樂水撫弄著透明的陽光,倒映出16叢蔥郁的翠

竹。秀麗的青竹,它不僅修長,而且婆娑多姿,竹尾自然下垂,猶如傳說中鳳凰的尾巴,故

俗稱“鳳尾竹”。正是這16條“鳳尾”護衛著這個清幽宜人的竹林島。四周是那麼寧靜,只

有上下游不遠處壩水的嘩嘩聲在為這個寂靜的小島彈奏著悅耳的自然進行曲,多情的細竹在

微風中跳著歡快的舞曲,動情的鳥兒在林叢中輕聲歌唱。小島對岸,是綠油油的田疇,阡陌

縱橫,綠氣逼人。前方不遠處有一架晝夜不停運轉的竹筒水車。河中一個支架,河岸一條竹

篼。用竹藤和木條制成兩個直徑4米的圓圈,圓圈上豎綁著舀水的竹筒,這便是被看成是一

種“古老文明”的全部。這自然風光和古老文明完美結合的龍河島圖又豈能一個“美”字了

得?放眼望去,讓人頓覺心曠神怡,超然物外,這感覺,在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也是找不到

的。

>
最值一提的是,安樂水在22至28個堤壩之間的風景,與堪稱漓江精華之最的“黃瀑倒影”

相比,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兒的河道變寬,水流更趨平緩,微風拂過水面,泛起陣陣漣

漪,如同小提琴奏出的音符,靜靜的,輕輕的。清澈透亮的河中,隨處可見成群的小魚竄出

水面,隨著一陣波光閃閃又落入清水中。忽而穿梭於水草中的魚群被竹筏吸引了過來,憨態

可掬,悠然地向我們顯耀碎銀點點的白肚皮,驚得我們忘了揮動手中的漿板。遇龍河的水太

清澈了!凝眸注視河中那墨綠色的水草,我似乎沒感到水的存在。遇龍河的水太藍瑩了!看

著那溫柔的河水,我覺得她倒像是頭頂上那萬裡無雲的天。出奇的靜,出奇的清,安樂水如

同一匹繡著圖案的綠綢,更像一塊偌大的綠玻璃,把兩岸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清晰動人地倒

映在我們面前。水中倒影清新皎麗,真讓人分不清哪個是真物,哪個是河中的倒影,只知道

眼前是一派綠,一派藍綠,綠得有些涼人。沉浸在藍綠的氛圍中時,我陶醉了。我似乎聽見

袁枚大唱“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如此的純淨、天生麗質,不為廢水、廢氣

污染,沒有世俗塵埃玷污,無怪乎,古人把遇龍河稱為“安樂水”!

>
躺在竹筏上,望著靜寂的河水,任清風拂面,一切憂郁煩惱頓時消失,隨之而來的平靜、

豁達,讓疲倦的我們得到一種愜意的慰藉。此時此刻,我忘記了一切,只感到天上人間沒有

界限。在河水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在母親的懷裡舒服得快睡著

了。我想,昌黎眼中“玉簪聳立,鬟鬟凌風,羅帶索回,倩腰婀娜,豐韻光艷,綽約動人”

的漓江醉人之處也不過如此吧。難怪美國哈佛大學博士、世界著名的園林專家卡爾,1987年

4月偕夫人考察了由遇龍橋到大榕樹一帶風景之後,贊不絕口地說,遇龍河是他們在中國看

到的最美麗的地方!

>
六、 惜別安樂水

>
下了第26個堤壩,我們在河中看到了右岸名聞遐邇的月亮山。夕陽已經西下了,水,還向

前方流淌著。漸漸地,我們聽見了喧嘩聲,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突來的紛擾與喧囂把我

的思緒從靜謐時空拉回。遇龍河,宛如一位文靜的少女,邁著輕盈的步子,帶著山的純樸,

托著草的芳馨,投入漓江的懷抱,踏上了那條蜿蜒南去的“綠綢”之路。正是:忽見前方行

路者,方知美景不復存!

>
慢慢地,竹筏靠岸了。輕輕地我們走了,正如我們輕輕地來(;我 輕輕地招手,作別龍

河的水。)唐有詩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遇龍河裡有龍

,遇龍河畔有仙,這裡自然也便流著一江風情,一江靈氣。但有一語,“人言皆虛,眼見為實

”,若要有如許感受,還需親身一游,更需用心品味。朋友,帶上你的行李上路吧,龍河龍橋

歡迎你! fengyouxi2003@yahoo.com.cn

http:www.ysylh.com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