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進行旅游咨詢這些年,網友們問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細。使我不得不詳細的去了解婺源的各處情況。許多驢問起我婺源的徒步線路,一般我推薦走浙源嶺腳到段莘官坑的這一路線,這是來婺源的驢們走的一條比較成熟的線路。因其交通的不便,有許多人時間來不及,問及有沒有其他的線路。我選中了沱川到清華路線。小時走親戚曾走過許多青石板驛道,但現在情況如何不是很清楚了,因此需要自己親自去走走看才好推薦。我教的許多學生是沱川的,他們每個星期回家都要走這條小路,我早就與他們約好了,准備抽時間一起走一趟。正好,這個星期五,深圳磨房的一位驢帶著他們單位的偽驢們一共十人來了,要求我安排他們一次徒步。正好,叫上我的學生,一起坐車到了理坑,下午三點開始徒步。我帶了筆,詳細記錄了路途中的情況。
下面是具體的徒步路線介紹:
從沱川鄉政府所在地的河西村過了一座大石拱橋,進入河東村,沿著村中的青石板路走出了村,來到村外的小河邊。沿著這條小河走上一條漸漸老化了的約一米寬的水泥小道,我們正式走了上這條徒步路線。這條道過去稱官道,是沱川與外界聯系的重要道路,歷史上沱川出了許多官吏和巨商,而今行走在這條道上,恍惚見到那告老還鄉的官吏坐著轎子,進京趕考的秀才與挑著書箱的僮子,挑擔的徽商奔波的身影。
沿著這水泥小道走出約五六百米遠,看到了前面一個村莊,叫白石塢村,我們從這村莊擦邊而過,可以看到有一個小雜貨店在路邊。在這遙望沱川的村莊,已隱隱約約的藏在樹林後面。
向前不多遠,又見一小村莊,叫理塘坑,也是擦邊而過,向左轉。如果直走就進村了。
這時前面再也沒有平坦的路了,開始出現一小山坡,我們開始進山了,路面為約一米寬的黃土沙子路。迎面來了一老太,挑著一擔楊梅。他們一問價格,才五角一碗,當即買了七碗,用袋子裝上了,准備路上解渴。這時我們的小團隊還是有說有笑的,未見疲勞的樣子。走完這小山坡後,下坡一個轉彎,見一石碑立於路旁,碑文模糊不清,無法識別。
前行又一小村莊,叫南坑村,也是擦邊而過。以上這些村莊都為十戶人家左右。
過了南坑村,我們走上了青石板山路,開始了這段徒步路線中的精華——月嶺。一排排青石板山路把我們帶入了山中,這時,我們一行十一人,隊伍拉長了,我與學生,還有一位久經考驗的驢子——深圳磨房的“閃電”小湯,加上一位女性(在關鍵時候,女的毫不含糊),走在了前面,而其他的七人漸漸的落在了後面。這段嶺比較長,走了約十分鐘,後面的就在叫要求休息一下。我的學生說,到山頂上的亭子裡再休息了。於是我們不顧後面的叫聲,一口氣走上了山頂的亭子。亭子上面有幾個字“嶺上白雲”。大凡在婺源的青石板驛道沿途都有亭子供行人休息。這座亭子看上去歷史也比較悠久了。裡面有數張青石條凳,坐上去十分的涼爽,這裡地勢最高,兩面通風,涼風習習,一下就把我們的一身汗吹干了。
大家在這裡休息了約十五鐘,因時間已近四點,從三點出發至此已經走了約一小時了,學生說估計走了三分之一,於是決定加快速度,不再休息了。並調整了人員位置,由學生領頭,小湯隨後,我自己在最後。
下山也是一樣青石板小路,不多久,又出現了一座亭子,比剛才休息的亭子更大,看上去更古樸。當晚我們總結這次徒步行程,最大的遺憾是沒在這裡好好的休息一下,細細品味一下,在這玩玩游戲(在這大山深處古樸的亭子裡玩殺人游戲一定很恐怖,我與小湯一致認為)。從這裡開始出現了一條細細的溪流,開始我一直納悶,婺源的小路一般離不開小溪,怎麼上山時都沒發現,現在它終於出現了,並且一直伴我們走完全程。
走完了這段山嶺,又見一個小村,只有三五戶人家。這叫月嶺腳村。突然出現的小村莊使我們有若“柳暗花明”的感覺,更覺得這幾戶人家似乎居住在世外桃源之中,這裡不通公路,沒有手機信號,也沒有電視信號,與現代社會的聯系完全靠人親自去走出來。雖然我們向往世外桃源的感覺,但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在這生活,自問卻是做不到的。
過了這村莊,約前行三四百米。有一石拱橋。注意在這裡有一分岔路,過了石拱橋直走,不要轉彎就不會錯了。從這開始就是一條我們當地人稱的機耕道了,其實就是一條僅供一輛農用車通過的簡易公路。據這裡的村民說,這裡面的農用車要出去一般是商量好時間出去,返回。因為破壞了這規矩,路上有車相遇,根本無法會車。而確實如此,我們走完這段路,約一個小時,也沒有發現有一輛車。
這段路雖然不再是青石板驛道,但沿途風光很好,兩邊樹木茂盛,身邊小河澹澹,既然養眼又養耳,而且每過一段路就有一木亭或者石亭。
從這開始基本不用擔心走錯路了。沿著機耕道走過第二個石拱橋有一岔路,要向右轉,沿著機耕道走,不要走另一條窄小一些的道路。過了這座橋後,可看到路邊有一石亭,這是乾隆年間的,上面有石刻的字,但已經模糊不清了。同時這裡有一汪清泉,水很好喝,沿途也有一些泉水,但沒這裡的大。
走到這已接近尾聲了,最後一段有三個村莊,依次是清華花園村委會的十畝段、黃坑段、橫坑口。在橫坑口這裡就走到了清華到沱川、浙源的大公路。可以等車,也可以繼續徒步到清華。約七華裡。因此,如果按沱川到清華徒步三十華裡計算,我們實際上徒步了二十三華裡。車已經在這裡等著我們了。全程花了二個半小時。如果全程走到清華,估計要三個小時到三個半小時。
而我們一行十一人的狀態都十分良好,第二天也沒有任何不適。據小湯說,這在深圳磨房裡只能算是輕量腐敗級的徒步了。十分適合非專業的驢子。
最後建議如下:
進沱川的沿途風光秀麗(見《沱川、理坑旅游考察報告》),十分推薦坐車或摩的沿公路而入。但沱川至清華的農用車一般在午後一點就沒有了。因此許多游客無法返回了。這時可以安排這條徒步路線。在下午二點左右出發,完全可以輕松地走完全程。而沿途風光不亞於經典的嶺腳到官坑線。
我的聯系方式為wdq1203@***QQ:112269666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