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色巴黎

作者: 31968300

導讀行色巴黎這樣那樣 巴黎就是如此,整天充斥著這樣或那樣的事情,行色匆匆,從不停歇。 勉強自己的雙眼,算是醒了,簡單收拾了一下,拿上賓館給的餐券就去下面的餐廳吃早餐了。其實這券也沒什麼特殊,不過是一張小小的白紙,上面寫著“BON POUR 1 PETIT-DEJUNER BUFFET ***** 1 BUFFET BREAKFAST”。 歐洲餐廳和北美的畢竟是不一樣……說了半天又說回來了,北美的東西還是那麼隨便 ...

行色巴黎這樣那樣

巴黎就是如此,整天充斥著這樣或那樣的事情,行色匆匆,從不停歇。

勉強自己的雙眼,算是醒了,簡單收拾了一下,拿上賓館給的餐券就去下面的餐廳吃早餐了。其實這券也沒什麼特殊,不過是一張小小的白紙,上面寫著“BON POUR 1 PETIT-DEJUNER BUFFET ***** 1 BUFFET BREAKFAST”。

歐洲餐廳和北美的畢竟是不一樣……說了半天又說回來了,北美的東西還是那麼隨便,歐洲的餐廳就有情調的多,不過也更講規矩了。門口有報紙雜志一類的東西,比如法國著名的《費加羅報》,《世界報》……裡面的侍者也更莊重了些……

廢話少說,說正題。

不知道為什麼,按說8點多也不早了,可是巴黎的街頭還是比較冷清的。就像前面說的,感覺巴黎一年到頭都是這麼的悠閑,好像始終在放假似的。總給人以慵懶的理由……

不一會,就到了蒙馬特高地,是個小山丘,不過是個區域,咖啡館啊,這樣那樣的建築將這塊高地完全覆蓋。而最著名的是上面的聖心教堂。

聖心教堂看上去就和一般的教堂,是風格上的差異。但是咱們也不是研究這個的,所以究竟是什麼差異一時也說不大清楚。整個蒙馬特高地上的建築物鱗次櫛比,比較擁擠。在蒙馬特高地我再一次發現了這獨具巴黎風格的風景:在每天早上,9點之前吧,你會發現市內一些大街的便道邊上,就是馬路和便道間的地方,總會有“涓涓細流”,然後流進下水道,據我觀察,也許是衝刷街道剩下的水或者就是用這種方式來衝刷吧?

蒙馬特這塊高地還是有一定坡度的,要上聖心教堂,就要爬一段坡路,而且比較高。記得蒙馬特高地曾經是藝術界名流會粹之地,許多著名的藝術家都喜歡在此地小聚……這地方倒還是有那麼點韻味的。

聖心教堂,是資產階級殺害“巴黎公社”社員後,因為深感自己負罪深重,為了進行懺悔而修建的。修的那麼白就是因為像征聖潔吧???;)

聖心教堂同樣是座天主堂,裡面很大,感覺比其他的教堂還要肅穆、安靜。我極其小心地,讓我的肉體和靈魂參觀了一遍。裡面有很多小的區域,和其他天主堂的結構是相似的。很多人都虔誠地跪在某一間前面進行祈禱。看到這樣的情景,我也為之動容,在一個供有聖母像的小區域外跪下,默默禱告,懺悔自己曾經的罪惡,企求寬恕……

蒙馬特高地還是比較亂的,也很擁擠。下了高地到了一條馬路邊上親眼見到一些小偷下手,真是膽寒啊!還有,到聖心教堂腳下發現有條公路,換句話說這公路在高地上穿過,車子看來是可以直接把人送到教堂外面的。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就是埃菲爾鐵塔,不用多說什麼,說多了也只是畫蛇添足。

到了巴黎那天就看到了埃菲爾鐵塔,可是每次看到的感覺都會不同。而且越接近也越有一種難以置信的感受,越發強烈。而當這個龐然大物完整地出現在你眼前的時候,恐怕你除了吃驚和發呆,也沒什麼其他的反應了。

當我穿過林蔭道,來到鐵塔腳下的時候,有一種敬畏的感覺,只知道膜拜了。這麼一堆鋼鐵組成的東西,顯現出的威嚴和莊重,足以讓你感嘆良久,也許還會壓的你喘不過氣來。到你真正走到它的腳下,首先,你會知道自己是多麼渺小;接下來,你會不由自主地抬頭望著它,它會讓一切美妙的詞彙在它面前黯然失色……最後,我想,你會和我一樣,慢慢地走的越來越近,深呼吸,旋轉著看它,仿佛陷入了玄妙中……

woody說他第一次帶人來的時候票有FrF 45(法國法郎)和FrF 23兩種,woody同學本著勤儉的原則的為大家買了23的,帶著大家走到電梯入口,卻被工作人員帶到另外一個地方。後來大家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包括woody同志,據說當時的情景是woody成了眾矢之的,被群眾圍罵,因為他買的是爬鐵塔的票……-_-b

埃菲爾鐵塔的票很漂亮,有很多版本,都是鐵塔的相片,只不過是不同角度和不同部分的。十分有創意。我們坐電梯上鐵塔。電梯有上下兩個梯廂,速度也很快,當然不及紐約的世貿和我國上海金貿以及加拿大CN塔電梯的速度。不過這個電梯和歐洲大部分電梯有同樣一個毛病,就是停之前總要搖晃一下,上晃下擺的,至今我也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但是這樣的確會讓你覺得這電梯不安全,我想我只能認為電梯的繩索有彈性。

上到鐵塔之後對鐵塔的敬佩之感是削減了很多,比下面的感覺是差多了。但是,站在上面縱覽巴黎風景還是很有情趣的,感覺很是愜意。

鐵塔不算下面的地面那層,一共是4層,我們只上到了第二層,上不同的層數票價也是不同的。只不過觀光層的紀念品和別的東西都比下面貴很多,當然這也是十分正常的,因為全世界的旅游景點的商品都要比普通的地方貴嘛……不過總的說來,雖然法郎和人民幣的幣值差不多,但是法國的物價可是比中國貴很多。不過現在也沒法郎了,只有歐元了。

埃菲爾鐵塔座落在巴黎市區西南部的塞納河南岸,對岸就是人類博物館和夏樂宮。人類博物館和夏樂宮是平行的,中間是高出塞納河20余米的觀景台。對著鐵塔,台上是精美的雕塑,下面是噴泉。

毫無疑問,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的標志,法國的像征。在我來法之前,和大家一樣已經無數次的欣賞了它的身姿。建造它的建築師是--古斯塔夫·埃菲爾(Gustave Eiffel, 1832-1923),畢業於著名的巴黎中央工程和藝術學院。他二十九歲時就設計了橫跨加龍河的波爾多鐵路橋。此後他又到過四大洲,20余個國家,參與了許許多多工程的設計建設,葡萄牙的馬利亞-皮亞大吊橋,就是他在險峻的杜羅河上設計建造的。

1889年是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100周年,為了周年慶祝以及顯示法國強盛的鋼鐵工業發展,埃菲爾向政府建議修建鐵塔。這個意見當時遭到許多著名人士的反對,例如:莫泊桑、大仲馬、小仲馬等等。但終於在1887年1月26日破土動工,200名工人參與了建設,最終於1889年3月31日完工。鐵塔高300米,用掉鋼鐵7000噸,有1711級台階,有12000個金屬部件,由2500000只鉚釘連接而成,耗資100多萬美元。鐵塔竣工時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埃菲爾自豪地親自把法蘭西巨幅國旗首次升到300米的高空,這也是為什麼用人說這鐵塔是世界上最高的旗杆。人們為了紀念埃菲爾這位天才工程師,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座鐵塔,並且為他鑄造了半身銅像放在了塔下。埃菲爾說,希望他的鐵塔永遠體現建築的藝術、建築學和科學的時代精神。這個鐵塔--世界最高的建築物之一,將永遠體現著智慧、科學與創造的精神,它奪目的光輝是永存的。可是在1909年,卻有人准備拆掉鐵塔,幸虧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並且救了它。法國軍方發現鐵塔可以用於同幾千英裡外的軍隊進行聯絡的無線電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設在該塔上的電台曾經截獲過德軍的重要情報。

1958年,塔頂安裝了電視天線,這個高達320米的鐵塔,也成為了電視發射塔。

站在鐵塔上看巴黎,也明白了“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句話的道理。

埃菲爾鐵塔網址:www.tour-eiffel.fr

花錢

北京許多年前有家百貨公司叫“老福爺”,也許細心的朋友還記得,這家百貨公司就是法國的,在法國還是很有名氣的。我們吃過午飯就去了“老福爺--GALERIES LAFAYATTE”,說實話,這家百貨公司除了裡面的裝飾比較華麗以外,實在和國內的商場不能比。或者說,我只覺得一般。真不知道歐洲人的物質生活都是怎麼享受的……也許有更好的百貨公司我沒有去到吧。裡面服務員的英語都很差,很難溝通……在裡面的音像店,找了半天沒有,應該說幾乎找不到英文的CD,極少數,除非是火的不能再火的歌手。我買了張Shaggy的“HOT SHOT”,竟然賣FrF 150,30……我當時是瘋了,貴啊,不過想想在紐約CD也要賣20美元左右,也就不覺得什麼了。在裡面買好了東西還可以在出口的地方退稅,其實也退不了多少。

在“老福爺”附近就是OLD ENGLAND,是另外一家百貨,戴安娜的男朋友多迪他爹的公司。這一帶是巴黎的市中心,巴黎歌劇院就在旁邊,有一種很古樸、很有韻味的地方……老福爺和OLD ENGLAND也都是老式建築,所以……讓你沉浸在一種文化的氣息裡,是種享受。

鏡中的凡爾賽

凡爾賽宮在巴黎郊外,確切地說和巴黎有些距離。這裡是富人區,當然環境也比巴黎好很多,很幽靜。

進入凡爾賽宮前弄清楚幾個復雜而又簡單的問題。LOUIS XV是LOUIS XIV的曾孫;LOUIS XVI弟弟是LOUIS XIX。LOUIS XIII皇後有10個小孩兒。凡爾賽是個小鎮,人口28萬,十分祥和。這裡最早是狩獵的地方,LOUIS XIII時這裡是個小古堡,LOUIS XIV就變成宮殿了,還是當時的行政首都。1685年竣工……去之前,各色人群都說這裡怎麼怎麼樣,說什麼去了凡爾賽,歐洲的宮殿都不用看了,其奢華程度絕對……進去之後也許是期望太高,才讓人知道,奢華程度真是一般,而且很多地方的手藝比較粗糙。不過,說到底,還是值得看看的。

最出名的當然是鏡廊(廳)了!Halls of Mirrors,長72米,有17面大鏡子。由於當時玻璃比黃金貴,而鏡子又比玻璃貴,更足見起奢華。一戰之後的《凡爾賽公約》就是在這個大廳簽定的。

宮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用波旁王朝的標致--藍色背景和金色三葉百合作為裝飾。宮中充斥著各種藝術品,畫啊,雕塑以及種種東西。其中一些畫上的國王的鞋跟是有顏色的,單獨加的顏色,後來得知,這是為了方便大臣。為什麼呢?國王駕到的時候大臣們要恭身行禮,那怎麼知道哪個是國王?什麼時候國王來了呢?會事先通知大臣們國王今天的鞋的鞋跟是什麼顏色的,這就清楚了嘛,嘿嘿,很有趣。

在皇後會客的地方,發現有一個中國石凳被改成了工藝品。給開了口,加了耳朵。一件來自東方的普通器件到了這裡也能當寶貝,可見當時對東方的渴望和不了解。不過五十年河東,五十年河西啊!

前面把波旁王朝路易家族說的那麼復雜,是為了告訴大家歐洲的皇室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通婚等事情使各王室之間有了更復雜的關系,比如後來一位法國王子就成為了西班牙的國王!

凡爾賽宮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王宮了,當然王室的禮儀十分復雜。比如在餐桌上,從國王手中傳酒到皇後手裡就要經過7人之手……還有一些我至今依然不太理解,比如皇帝的床很窄很高,窄是因為他矮,那高呢?不怕摔到嗎?還有就是,據說歐洲的皇室以前國王和王後是分開住的……

其實凡爾賽宮很大,只不過我走馬觀花可能學習的沒那麼仔細了。而且也有很多沒有開放,也許凡爾賽宮的確是歐洲建築和皇室建築中的經典,是我沒學到精髓吧?事實上,雖然有些地方很粗糙,但是整體感覺還是十分的趨近完美的,比較華麗了。凡爾賽宮另外一個著名的地方就是它的花園了,無奈於太大,就算景致甚好,我也累的實在無心再去探訪了,只好遠觀了。後來買了本書回來好生學習,直到現在。

歸屬

這也是我在巴黎的最後一天了,每每提起巴黎這個名字,往事依然歷歷在目,談不上觸景生情,記憶也還算鮮活。巴黎是個繽紛多彩的地方,看到了巴黎的美,也看見了巴黎的角落。明白了巴黎的生機,卻也看到了巴黎的慵懶。

這個城市是完整的,用著讓你熱愛的理由,卻也給你很多遺憾,有好有壞的地方才是可愛的,我相信。在這裡,就像家,無奈於我不精通法語,否則會為這次旅行憑添許多色彩色。在巴黎,我感覺我也是城市的一部分,我也可以擁有巴黎一樣的色彩,我能找到自己的角色,我想這是我為什麼喜歡這裡的原因。

終於來到了巴黎,終於看到了巴黎,終於找到了真正的巴黎。

巴黎!巴黎!!

備注:參考文章《在法國的日子裡》


精選遊記: 巴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