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藝復興的名義

作者: 31968300

導讀以文藝復興的名義人們都說法國是浪漫的故鄉,藝術聞名於世界。當我結束了在法國的旅程,下一站便是另外一個在我看來藝術氣息比法國還要濃重的地方--意大利。這裡有輩出的藝術家,這裡有文藝復興,這裡有古羅馬藝術的莊重…… 亞平寧的浪漫 從尼斯起程前往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一路上都是峻險的阿爾卑斯山脈,它們蜿蜒著,峻朗的給人一種堅毅的感覺。比我想像的 ...

以文藝復興的名義人們都說法國是浪漫的故鄉,藝術聞名於世界。當我結束了在法國的旅程,下一站便是另外一個在我看來藝術氣息比法國還要濃重的地方--意大利。這裡有輩出的藝術家,這裡有文藝復興,這裡有古羅馬藝術的莊重……

亞平寧的浪漫

從尼斯起程前往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一路上都是峻險的阿爾卑斯山脈,它們蜿蜒著,峻朗的給人一種堅毅的感覺。比我想像的要近很多,才離開尼斯沒多久,就到了法意邊境。相比之下,法國這邊查的更嚴一些,關卡比較密,但是多是查卡車的,內容也無非是要求查超重,駕照和前面曾經提到的大型司機要每天填的表格了。在申根國家裡,法國邊境似乎也是唯一可能被要求停車檢查的邊境了,其他國家的邊境多是無人駐守的。在意大利邊境上,和其他國家一樣,有歐盟的旗幟和意大利國旗,不知道為什麼,雖然邊境兩旁其實沒什麼差別,但是感覺還是很強烈的。

我們在邊境停了下來,汽車加油,我去旁邊商店裡買了個牛角面包,吃點東西,當然吃之前換了換錢。1美元當時(2001年)換大約4000多意大利裡拉,而我在加油站買的那個牛角面包是1500裡拉。只能說價錢算是勉強公道,不太離譜吧,好像只也是當時所到的西歐國家裡比較便宜的地方了。另外,從那次,以及日後的觀察發現,意大利也許真的是比薩之鄉,當然也有人說比薩是美國的食品,被人誤以為是意大利的吃的。但我個人還是偏向這東西是意大利的說法,在大小加油站,以及一些街邊的店裡,都有賣比薩的。而且很多,也不用什麼烤箱,大都是把做好的餅直接放到爐子裡。餅放在靠外的地方,用一個長長的木制托盤放進去,放餅的地方再往裡面就是炭了。有的人可能覺得不太衛生吧,我也不大好說,但是據吃過的人介紹說味道還是很不錯的,我是很遺憾,當時犯懶,沒去吃。

在去往佛羅倫薩的路上,都是山路,在山脈中穿來穿去的。可是這種感覺又和在法國和奧地利的感覺不同,感官上覺得這裡不太好,似乎是山上的破舊建築影響了本和其他地方一樣的風景吧?

一路上,我們一共鑽了160多個隧道,大的小的,長的短的,亮的矮的,反正是各種各樣的都見識了,一共算起來好像是165個隧道。(我看我一輩子的隧道在那條路上就都見識了,如果說有人覺得鑽隧道有趣,那去法國意大利邊境或者意大利瑞士邊境,反之是這幾個國家邊境上去鑽鑽,一定讓你過夠癮。)據說我們走的那條路修的很艱苦,開山架橋,挖隧道,反正很是困苦啊。看看那條路的確能夠想像。的確是十分險峻。走在路上,看著兩旁經過的車子,從在法國時滿眼的雷諾(RENAULT),當然也有雪鐵龍(CITROEN)和標致(PEUGEOT)變成了滿眼的菲亞特(FIAT),雖說這些車的質量都不是上乘,但是畢竟是他們各自的國貨嘛。

就在那時,我剛剛進入意大利的時候,對意大利的初步印像無非是很窮,很亂,但是還是有好風景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意大利境內的建築(我剛進去時看到的)都是那麼破舊。意大利全境約28萬平方公裡,人口約6000萬。國家北部地區為山區,南部為平原,近海,和海關系比較密切。意大利北部有個三個著名、重要的城市形成了的三角,這三個城市就是:熱那亞,都靈和米蘭。在路上,我們經過,准確地說是穿過了熱那亞的市區。熱那亞似乎是一座建在山上的城市,至少這是我的感覺。我看著這一路上色彩很是壓抑的意大利建築,很是不爽,woody這時候告訴我說,意大利房子的這麼壓抑是,顏色如此暗淡是為了襯托歷史氛圍,與之協調,不知道是真是假,難道歷史氛圍就是破舊?上帝啊……

意大利同中國似乎有很多共同點,比如他們也有南北方之分。意大利的南方人像地中海一樣,脾氣比較溫和,但也很容易激動,性情中人?北方人呢,溫文爾雅,有著大山一樣的情懷……意大利面食也很多。移民海外的意大利人似乎和中國人也有一拼,但我感覺似乎還是沒我們中國人多,不過他們似乎混的比我們中國人好,尤其是在西方國家,他們也是白人嘛,我覺得在很多時候都比我們有優勢。而且意大利在海外的僑民也都喜歡聚居,和中國人一樣,在紐約市就和唐人街(China Town)一樣有個意大利聚居區,叫“小意大利”(Little Italy)。不過他們似乎比我們中國人更深層次的融入了美國社會,美國國會議員最多的時候有三分之一的人身上或多或少流著意大利的血,而我們華人現在似乎在國會的力量也不是那麼強大。好萊圬巨星也有很多人有著意大利血統,比如Al Pacino,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Leonardo DiCaprio)等等……不過意大利的治安比較差,雖然不是特別的不安全,但是讓人感覺總是不那麼舒服,小偷是十分的猖狂。woody的一個皮包,裡面裝的都是資料和美金,在羅馬機場就被人調包成睡衣,牙刷和牙膏了,羅馬的小偷可是全世界聞名!意大利另外一大知名就是黑手黨maphia,他們最大的老巢、活動頻繁的西西裡島我沒去,但是在意大利就知道了,在紐約的時候也早領教了。剛到紐約的時候,我問為什麼垃圾堆著都沒人動,朋友就告訴我,除了市政的,誰能動的了垃圾那都得是maphia同意的,足見maphia的厲害!

其實黑手黨maphia最早是南部除暴安良,劫富濟貧的農民組織,後來就慢慢演變如現在的地步了。二戰墨索裡尼統治時期,maphia組織受到了嚴重打擊,幾將潰散,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美軍准備在西西裡登陸,但是苦於許多困難,便和maphia達成了協議:maphia幫助美軍登陸,並進行策應,美軍占領意大利後不能打擊maphia組織。就這樣,maphia組織不但沒死,二戰後反而又活過來了!在現在的意大利,許多大公司的老板和內閣成員都有黑手黨背景。就連美國紐約的前市長朱力安尼的祖父都曾經是maphia的頭目,可見maphia在各個社會層面滲透之嚴重。歷屆意大利戰後政府從未停止對maphia的打擊,但是許多將maphia頭目打入監獄的總理和檢查官等官員都被槍殺。據說範斯哲的死也和maphia有關。在對maphia的無限幻想中,車在向比薩小城進發。

是Pisa,不是Pizza

中午時刻,我們就到了小城比薩(Pisa),這裡最著名的就是比薩斜塔了,我們也是為它而來的。說起比薩,人們都以為它和比薩餅有著什麼關系,其實不然。這個地方和那種餅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只不過是中文翻譯都一樣,所有大家會這麼想。當然,我們的中午飯也沒因為去了比薩而有任何特殊。

比薩曾經是個小漁村,男人經常出海打魚,女人們盼望男人回家,為了眺望才修了這座鐘樓。比薩斜塔其實在建造到基礎幾層的時候就發現了它的傾斜,期間也曾數次停工,長的有很多年,但是最終還是在傾斜的情況下把它修建完成了。

有與比薩斜塔是鐘樓,所以我一直認為之前告訴是為了眺望而修的說法是不對的,因為我始終認為它是作為教堂的一部分,而並不因為上述原因所修建。後來據說是先有的斜塔,後有的教堂,教堂是在斜塔後圍繞著它修起來的,所以看來最初的說法還很有可能是對的。我真不知道斜塔還能斜多久,我們到的時候斜塔還被許多鋼索牽引、拉拽著,應該是在修繕、保護中,也就沒有機會爬上去看看了。但是也的確不希望它倒,相信當地政府也是不允許的,意大利肯定會盡一切努力保護的,不過到的時候看的確是斜到一定程度了。斜塔和教堂是被圍牆圍著的,裡面很大很大,先是一條街,街的左側就是斜塔和教堂,剩下的地方是草地和廣場,很大。街上有很多紀念品,有斜塔模型,有斜塔主題的燈,竟然還有斜的杯子,反之斜是這裡的主題。當然,意大利有名的東西這裡都賣,不過除了比薩主題的紀念品外,其他的還是不建議買。那裡還有賣皮具的,但是在那裡買的意大利皮貨,質量肯定是沒有保障的,這是顯而易見的。

在這裡,還可以看到很多抱著小孩兒,拿報紙的女人,各位看客看到這裡,如果您又在北京長期生活過的話,是不是會聯想到中關村附近賣盜版的?嘿嘿……好,說正題,據說這些人大都是吉普賽人,又多是小偷……哎,真不懂是怎麼回事。難道全世界的干這種事的人都抱著小孩兒?太相似了也……

有一個和斜塔有著密切關系的歷史名人,他就是伽利略,他曾經在這裡作過實驗,並且得出了很多結論,同時證明了他的許多設想。他曾因日心說而被打入監牢,那時他已70多歲了,在獄中十分恍惚,最後違心地否認了日心說。踏出監獄後他無奈地說了一句十分經典的話:“可是地球還再轉啊!”

十分有趣的是,在斜塔下留影的大部分都采用了同一個姿勢:做推扶斜塔狀!

文藝復興之都

我們是在午後到達這文藝復興之都的--佛羅倫薩(英文Florence,意大利語Firenze)。徐志摩還得這裡翻譯了一個十分有味道的名字:翡冷翠,這是根據意大利語翻譯過來的,真是不明白為什麼。之所以那麼評價這個城市,是因為在文藝復興這裡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這裡是和法國一樣有很多收費的名堂,我是說這裡總是有許多其他西歐國家所沒有的收費理由,真是不收白不收啊,好像愛來不來似的!而且大客車,或許是所有汽車吧,進城是要交費的,換句話過分地說就是進城買票……哎。

在意大利我一大收獲或者說常干的事就是和芬達(Fanta),當然可能是歐洲都這樣,之前我沒注意吧。這裡的芬達和國內顏色和味道都不同。在亞平寧的日子裡也算是一樁趣事吧。

意大利境內摩托車的數量絕對是個大數目。也許是有街道不寬的原因吧,在意大利的時候真的沒見過寬的馬路。至少沒有長安街這個寬度的。另外,意大利的古跡基本只有維護沒有修復,都是修舊如舊。他們說:“古跡是殘破的,歷史是完整的!”許多歷史比較悠久,擁有眾多古跡的城市都禁止9噸以上的汽車進入市區的!如果說很多汽車進城要收錢很過分的話,那麼羅馬就更厲害了,進入羅馬只能換公共汽車或者地鐵,或者是小車,大車是進不去的。或許這麼做的確是有太多的好處吧?意大利真是個有意思的地方……在路上也沒什麼事就和人閑聊起來,說到威尼斯還真有些有意思的事。法國前總統密特朗退休後就曾隱居在威尼斯,但在我去了威尼斯之後,鄙人實在是不能想像如果讓我在這樣的城市隱居是什麼感覺。當然可能是很多東西看法不同,喜好的環境也有所不同吧。還有人問到威尼斯能不能游泳,答案是否定的。水裡有“水耗子”,我到現在都不知道這是什麼動物,曾經還鬧過鼠疫呢!不知道是不是那次歐洲大爆發,如果是的話就和這“水耗子”也沒啥關系了。

書歸正傳,到了佛羅倫薩,就光逛大街就能算的上是對藝術的瀏覽了。事實上,這城市本身建築的藝術程度就可以和巴黎比了,當然有人認為這個城市和意大利比法國更有藝術味道,更浪漫,但是我不這麼認為。

步行過程中看到了圖書館,關內藏有諸多重要手稿,外牆上可著“三傑”加上但丁,所謂三傑就是: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和達·芬奇。但丁嘛,在意大利也算是很知名的人物了,和上述三傑放在一起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後來慢慢走就可以看到廢址博物館了,我不知道它確切的名字是什麼,但是據說全球20余件可以與蒙娜麗莎媲美的珍品都藏於此,也許其藝術價值的確可以和蒙娜麗莎一爭高下,但是要真是說價值,恐怕是有點誇張了。外面河上有一座橋,是平底拱橋,橋上還附加著些房子,鄙人對藝術之事並無深究,所以也不知道是究竟有多麼高深的價值,但是據說是第一座,但是什麼方面的第一,對不起諸位看客了,我也不知道了。之後進入那條小街,似乎就是那個博物館所在的地方……

在很久以前,有個大家族,是藥商,他們對文藝復興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而Medicine這個詞根也是根據他們家族的姓氏而來的。這條街的好東西,不用說擱在室內的了,就外面牆上的這些雕塑,我相信也是十分珍貴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看上去還是感覺是那麼破舊,有種沉重的感覺,很壓抑。再往前面走就可以看到很高很高的一個鐘樓了,好像是市政廳,現在前半部分是博物館,以前同樣為那個巨大家族的產業,建於1298年。據說他們還開了全歐第一家銀行,就在佛羅倫薩,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世界上第一座銀行也應該是他們開的了,因為第一家銀行的確是在意大利開的。走到這條街的盡頭,眼前就又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廣場,上面有很多很多的雕像,最著名的就是那大衛像了,早在中學美術課本上就知道這個著名的作品了,突然出現在眼前,除了熟悉,也沒什麼太多的激動了。而我注意到的是一個青銅的雕像,一個神提著個人樣的頭,被提的其實是梅度莎,而梅度莎這個被提的頭又正是範斯哲(VERSACE)的標志。在這個滿是藝術品的廣場上,我能做的也只有彷徨了……沒轍啊。看著那麼多精美絕倫的東西,我唯一的反應也只能是看著他們轉圈,慢慢地轉,然後犯傻……

在佛羅倫薩,我們沒少在小巷間穿行,事實上這裡也沒有太寬的路。又穿了一會,就能那地標性建築了--聖母百花大教堂。在歐洲看了許許多多的教堂,也有點見怪不怪了,該用的贊美之詞也都差不多了,到了這裡也許也只能覺得還不錯了。雖然它的確可能是非常非常的幫。他的外牆十分的鮮艷,鮮艷的讓人有點難以相信,不是色彩如何鮮艷,是條紋圖案,還有其他一些方式,以及一些很亮人眼的顏色搭配方式。這個教堂建於1296年,一共建了大約140年。外牆為全大理石拼貼,並且是雙層的頂,從下面到圓頂上一共有463級台階,上下大概要花掉1個小時。這座教堂的鐘樓--喬托塔,是一個特殊的地方,一般情況下習慣應該是鐘樓比教堂的其他部分高才對,而這裡,卻是圓頂比鐘樓要高,究其原因,是為了突出圓頂。教堂的還有個附屬的八角建築,那是洗禮堂,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這裡,它的門。它的門是金色的,是鍍金的,上面的圖案同樣是景致且漂亮,看起來是非常的富麗堂皇。這個門被稱作“天堂之門”,只有每年復活節的時候開啟。

吃飯的路上,我們在一家店裡停留了一會兒。買了些許東西,和我們一起的店員是個中國人,同他聊了聊。他嘴裡說出的話和我對意大利的印像真的是有些差距的。意大利是幾大工業國之一,有很多東西都位於世界前列。比如菲亞特的車雖然質量不大好,可是最好的法拉利也是意大利的啊(雖然我不認為法拉利是最好的車),一般意大利人穿衣服的品位也一般,可是意大利的時裝卻也是鼎鼎有名的……而且據說意大利的福利在歐洲還算的上是高的。我實在是沒看出來,他聽到我這麼說,說其中的原因是這裡的人不露富,因為他們知道,你再富也富不過兩個人,那就是教皇和黑手黨的頭目。可我相信,富的的確是富的不得了,要不我在路上怎麼看到那麼多私人飛機停在佛羅倫薩市郊的小機場呢?事實上,意大利只有兩個算的上大的機場,那就是羅馬和米蘭的。說著,聊著,走著,看著,傍晚了,走在基本沒什麼人的大街上,十分的悠閑,就這樣我們就離開了佛羅倫薩……

晚上我們住在了一個叫Monte Cartini的小鎮上,Monte Cartini這小城據說只有每年4-10月對外開放,旅店才會營業。是woody拉我們來這裡的,說什麼這裡非常美,令人陶醉……我是大呼上當,我覺得我到了之後挺清醒的啊!沒啥可醉的……據說這裡是歌劇之鄉,帕瓦羅蒂據說就是從這裡走像成功的,不得而知了。在這裡又給在美國的朋友寄了明信片,花了1500裡拉,哦?和面包一個價錢……:)也許不大喜歡這裡是因為夜裡到的看不大清楚它的美吧?

下午和那店員聊了之後才發現歐洲這裡果然沒有電線杆子,不說我還真沒注意。管線都已經下地了……而歐洲這裡大企業夜裡不關燈也是有理由,我才想起來,因為一般保險公司對開著燈遭到破壞的企業和關著燈遭到破壞的企業的索賠是不一樣的。恩,歐洲還是很有意思的。不知道為什麼,那天給我的印像似乎很深,我很快就睡去了。

在意大利一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和諸多西方國家不一樣,意大利很重視家庭,家族,他們比其他西方國家更重視家庭在生命中裡的位置,這點不又和我們中國很像嗎?據說意大利人的平均用餐時間是全世界最長的,在假日裡,他們全家聚在一起吃午飯往往要吃上三、五個小時,從而增進感情,也許正是如此,意大利人得腸道疾病的很少。

我們在佛羅倫薩待的時間畢竟是短,如此的走馬觀花,對這些地方難免有些先入為主的觀念。真不知道佛羅倫薩更深層次的精髓是些什麼,此次旅行給了我一顆好奇的心。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